自此之后,方法流传下来,大汉碰到土德和水德者,自然是不敢直接罢黜,但卖弄这一些小手段却是无碍。
天庭对此漠不关心,科举要的是英杰,而不纯粹的看出身,缺乏了气运支持后就是一个废物。
这样的人物未来注定成就有限,大运不可能永远伴随一人,气运如潮水,潮涨潮落,有大兴,自有衰败。
杨启峰是答案了然于兄,所以他才能够闲暇的去观看监考官的小动作,甚至是观看到了这位考生面额有着汗水滴落。
这就算是事先晓得,但真正到了自己的时候,也会心中蒙生压力,不过他知道这点小手段,对付周瑁却是不行。
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周瑁表现越佳,不受这样的小手段影响,也就表示着他越杰出,到时候就是被大汉忠臣更为忌惮猜忌。
杨启峰收回心神,专心开始科举,余下的三日考试,杨启峰他是对答如流,凭借着进士书法,自己工整漂亮。
当把考卷交付上去,杨启峰他站起身来,轻轻的舒展了一下身骨,以他的本事都感觉疲惫,其他的考生可想而知了。
他自认自己的武道修为绝对冠绝所有考生,三天科举乃是遭罪。
起身离开号舍,正收录考卷的监考官对杨启峰微微一笑,他也还以欢笑,他这几日在考场中能够发觉到,每一位监考官对他态度都较为的和蔼。
他不认为自己有此魅力,这一切都是《经》给他伪装成为青德带来的好处,木生火,他修青德,注定乃是大汉的忠臣孝子,这可是自己人,有了一帮乱臣贼子对比,他更显的可贵。
这一波他基本稳了,就要看这大汉忠臣孝子是否给力了,主持此届科举前来的汉林院重臣王方远,汉林不是错字,这一个机构自科举开始后,历代朝代都只换前一个字。
都是以国号为名,如先秦就是秦林院,名字俗,但谁让这一部分根本不全归大汉掌控,天庭有人手安插在其中。
这位王方远正是大汉的人,接下来就看他是否给力压制周瑁。
考场,当众位考生全部到齐!
这才有监考官,从一块木匣中取出考卷,考卷全部都密封的严严实实。
上面绽放着一股淡淡的香气,这纸张所用的已经不再是俗物。
此乃秀才考取举人,对煌煌的帝经大道阐述不在如秀才时粗浅,普通的纸张根本无法承担这煌煌大道之言。
纸有留香,不是凡品,笔墨也如此。
杨启峰蘸满浓墨,他静静的品着第一题,越是科举,他越是能够感觉到昊天上帝的威能,这位以天下之力供养己身。
如今不知道多少次科举了,哪怕一次次科举,并无超越前人界限另开新河,推陈出新这一种情况很少见。
这是很少见,而不是没有。
每一次出现这样的人杰,无不都是对帝经大道的补充,去完善昊天上帝的帝经大道。
要是有机会,杨启峰他不介意也如此干。
一方大千世界,孕育出的英才千千万,都被昊天上帝一网打尽,非科举不能出头,还不穷其一生去钻研去参悟。
他下笔有神,笔走龙蛇,开始不断的书写着最佳的考题。
每次的题目当他心中默默读上一遍,答案就已经的浮现在心中,主神伟力之下,考试难度?不存在的!
要是他当初高考有此威能,如何会只区区考一个二本,这考试不得不说,作弊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爽!
他有意的控制自己答题的速度,身旁有士卒监视,监考官不时的走过,暗中还有神祇注视,要是一副早就知晓答案的态度,肯定会多生事端,就算最后无事,也会极为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