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暮年老兵

无烟战争 金列 764 字 12个月前

胡妮再被刘珍语言摧残两个月后可是荣辱不精,心性坚如磐石,不是主动要变成这样而是被不得不这样。一个青春小姑娘谁愿意变成这样呀。这可比80岁老太太还要硬的心肠。也正是在刘珍被动的影响下华夏一颗冉冉升起的医界新星在慢慢崛起。刘珍经过两个多月的口才练习越发的感觉自己说话越来越有水准了,同时隐隐感觉自己的脸皮都点变厚了,也没有连脸皮怎么变厚了呢。没招谁没惹谁,行动还不方便每天都是乖宝宝。不管了口才练成才是关键。刘珍发现和医生护士聊天已经没有多少语言了,而且他们又比较忙不会老和你说话,所以刘珍又把目标盯在了那些患者身上跟每个患者近距离交流,刘珍发现每个病人都有心结,有的因为住院费贵而住不起病房,有的因为某些原因出了事故而造成一级或者二级伤残,而丢失工作的风险,有的知道自己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有太多对尘俗的眷恋而依依不舍,有的因为病痛的折磨而想早早的离去。有一个抗美老兵已经快要90岁了,身体在战争年代留下了一些隐疾,当年仗着年轻没有当回事,在老了的时候所有病都找上门来了。现在肺部已经不能自己呼吸足够的氧气了只能靠氧气罐打氧度日。嘴巴的咀嚼能力已经没有了,只能靠导管将流食输送到胃里,靠着营养液勉强维持生活。如果一个人到了这份上活着这样痛苦不如死去来的痛快。老人每天都会用颤颤巍巍的手去拔掉氧气管给自己来个痛快,老人每次去拔的时候他的儿子都是双眼留着泪去阻止他的父亲“爸,你不要离开我,妈离开的早,从小我就是你养大的。如果你离开我那世上就没有最亲的人了”儿子每天都会给父亲擦拭身体,据说有一个女朋友也跟他分手了,好像是嫌弃男孩有一个瘫痪的老爸。我路过多次那父亲的病床,每次他都会用那双快失去光泽的眼睛盯着我,仿佛要告诉我“快帮我拔掉氧气管,我不想在活了,我太拖累我儿子了”缺少光泽的眼睛每次望着他养大的儿子都会慢慢的沁满泪水,那是慈祥的关爱与深深的不舍。我只能想象到那个老兵年轻当兵时肯定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敢跟美国大兵玩命,可以将脑袋别裤腰带上,每次都是带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坚决的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然而此刻老兵只是一个慈祥老人,一个爱着他的孩子,希望给他孩子带来殷实家底的父亲,不想因为自己的伤病而拖累到自己的孩子,每次去拔氧气管是为了解脱病痛还是为了孩子能不再这个即将消失生命的躯体上浪费钱。我很想走过去拔掉老人鼻子上的氧气管,然后再老人耳边告诉他“您的儿子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曾经需要您呵护的小树苗了,已经长成了大树,未来依然会茁壮成长,您可以安心走了”我相信那时候老人会嘴角带着微笑离去。然而我不能这样做,哪怕和情但不合理。我能做到的恐怕只是捐一些钱给老人,再一次跟男孩聊天的时候偷偷的将钱塞到男孩衣服里,钱不多只有两万,但是这是我能做到的最大帮助,可能有人说我刚刚有美女给的十万,但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慈善观点,有的认为有多少捐多少才能显示你是做慈善,最好能将所有记者请到一起,见证这么一个时刻。我认为并不是这样,捐多少款全看个人经济能力,我没有工作只有人家给的10万,我出院后还要生活还要租房还有其他花销,所以也要为自己着想。不可能头脑一热大手一挥,所有钱全部捐出。这两万对于这家人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总好过没有,我也没有更多的能力来捐钱,我想到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来募捐。联系了地方的一个记者像他讲述了老人与他孩子的事,希望记者能在媒体里报道一下帮帮这爷俩,毕竟我做这件没有通过人家的同意,而记者也希望能正面采访一下患者,毕竟这个涉及到了钱,要保证事件的真实性,不能你说有困难就有困难,要正面见到询问人家情况。这让我犯了难,没有通知人家,也没有问问人家愿不愿意,现在只能找个时间问问人家是否同意,所以让记者先回去准备,刘珍先过去探探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