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有时候,古代人们的思想,朴实得让人震动。
最开始的时候,青筝没有店面,不是她不想租店面,是她进京城的时间还太短了,根本对京城的地面儿还不了解。莫家婶子倒是知道哪里是最繁华的街道,可是一时哪里那么巧就刚好有店面呢。在伢行挂了号,青筝的团圆饼店就从走街串巷的叫卖开始了。
青筝当然没有亲自出去叫卖,不过是准备了两个担子,一个担子前后两个筐里各放上五十个馋饼。老李太老实了,青筝怕他卖不出去,就让莫大叔跟他一起,莫大叔好歹也是在官宦人家锻炼过很多年的老人儿,街面儿上的事,总是比刚离了庄稼地的老李强上许多的。
剩下的担子,莫婶子一个人就担走了。本来青筝还想让李嫂子帮她的帮,她说不用,这么点儿东西,哪还用得上两个人。挑起来就走了。
李福已经被青筝送去对街的私垫里读书了,白天不在家。剩下李嫂子留在家里,就帮着青筝和面,准备明天的份量。面要提前发好了,第二天做的馋饼才更好吃的。
要么说,生意头脑这个事情,真的是天赋呢。在这个事儿上,人跟人,真是不能比。
“莫婶子,您这么快就卖完了一百个馋饼啊?”没过两个时辰呢,中午饭都没吃呢,莫婶子就挑着空担子回来了。交给青筝一百七十五文钱。一个子儿不差。
“那还不快的呀!这是没有货了,就是再有一百个,也能卖出去呀。你们猜猜,是谁把咱的馋饼买去了?”莫婶子眼角飞扬,一边儿收拾着食担,一边儿跟青筝还有李嫂子闲聊。
“您是送去以前熟悉的府里了吧?”青筝转瞬就想明白了,莫婶子以前是范府的管事,范府搬走后,留在京城的可不止他们一家。再有,谁还没有个交际圈子呢,厨娘的交际圈子,当然也就是厨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