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表情淡然:“有所耳闻!”李世民依旧表情严峻:“自成就不解释一二?”
李诚摊手:“此事,如何解释的清楚呢?臣不想欺君,爱慕武家女郎,确有其事。”
李世民听完这个,忍不住露出了微笑,这是他最满意的解释了。注意李诚的用词,是不想欺君,而不是不敢。李诚要说不敢欺君,就不符合他的人设。说不想欺君呢,就是过去李世民心中的那个待君以诚,侍君以忠的李诚。
“世间美貌小娘何止千万,自成为何独喜武氏?”李世民这个就是在八卦了,不是那种君臣奏对的节奏。李诚笑了笑:“回陛下,无他,对眼缘,一见钟情罢了。”
“哈哈哈,自成倒是直接。不过此事,朕帮不了你。自己去为难吧。”李世民打趣了一句,李诚笑道:“这点小事还要陛下帮忙,臣不如买块豆腐撞死算了,苟活也是丢人。”
这个话说的李世民听着就新鲜,忍不住又笑了起来:“好了,你这强抢民女的恶霸,朕就是来看看,你是怎么给晋王上课的。对了,有人举荐自成入东宫为洗马,自成意下如何?”
李诚一听这话,表情都扭曲了,连连摆手:“陛下,这是谁在害微臣?”
李世民一听这个就乐了:“什么话?怎么叫害你?为国举荐贤才,这是人臣的本分。”
李诚赶紧作揖赔礼:“陛下,臣失言了,臣的意思,现在的日子过的很好。印刷术办好了,臣也清闲了,可以自己做点买卖挣钱养家。闲暇的时候,教一教晋王。明年开春,臣还要种地,事情太多了,再进了东宫,臣会累死的。这不是害臣是个甚?”
李世民听的是目瞪口呆,东宫洗马那是五品官啊,朝廷的俸禄还不够你养家糊口的?说穿了,这混蛋就是懒啊!做生意和种地比你进东宫还要紧么?
好在李世民本来想法就不坚决,李诚这个语气拒绝,一看就是真的不想去。对于喜欢的臣子,李世民不愿意为难他,点点头:“不去就不去,说甚怪话,朕还能逼你去不成?”
李诚露出笑脸,长揖及地:“陛下英明。”
李世民点点头,笑眯眯的看着他:“自成以为,坊间流言,何人在推波助澜?”
李诚起身笑道:“臣以为,应该无人在幕后做手脚,微臣大小也算个名人。寻常百姓,不就是喜欢这种名人的传闻么?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强抢民女?李诚?”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有点懵逼,看着下面的御史宋某,正在诉说李诚的罪状。如果李诚把自己家给点了,这个李世民都会信一点,但是说他强抢民女,这就太没说服力了。谁不知道李诚只要去了平康坊,当红的姑娘自荐枕席的能排长队,还轮得到他去抢民女?看看李诚平时去平康坊的次数,就知道这家伙的兴趣不在这上面。
“可有真凭实据?”李世民还是很认真的对待了,御史干的就是风闻奏事的活。而且李世民是很重视监察制度的,更有一点,李世民担心这不是在针对李诚,而是针对自己。为啥这么说呢?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少府监已经开始打量的印刷各类儒家经典了。
这个事情瞒不住人啊,书印出来李世民没打算卖,直接送到国子监以及各地的教育机构。问题是,现在李世民不买书,不等于以后不买书。万一皇帝亏本也要便宜卖各种书籍呢?那读书的权利,变得就不那么值钱了。这对于士族的打击,可谓沉重。
所以呢,这次针对李诚的弹劾,很可能是在试探皇帝的反应。
宋御史的回答很简单:“并无实据!臣请陛下派人查实。”
李世民淡淡道:“查吧,诬陷者,反坐。”语气平淡,表情却带出了一股威怒。
宋御史肯定是没事的,他就是反映情况,但是这种传言最大的作用,不是让李诚被皇帝抓起来处理,而是要给李诚泼脏水,污名化。所以李世民很生气,李诚不是什么权贵,就是一个小官员,只是比较得皇帝的欣赏。然后你们就给他泼脏水?你们想干啥?
不能不说李世民先入为主了,认定了这事情一定是山东士族在捣鬼。
散朝之后,李世民也没招呼大臣们进去继续开小会,快步疾走,回到后宫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瞪着身边的大太监:“怎么回事?”
“回陛下,奴婢也不知道,丽景门并无奏报,奴婢这就去弄清楚。”大太监浑身冒冷汗,丽景门是皇帝的耳朵和眼睛,他不过是个传声筒,有他没他不重要。
很快事情就搞清楚了,李诚喜欢隔壁武家的大女儿武顺,去敲了一回武家的门,具体原因是什么不得而知,也没带礼物空手去的,然后坊间就传出流言,李诚喜欢已经许了人家的武顺。这种流言传的很快,不过区区一日的时间,就变成了李诚强抢民女了,要说没有人在推波助澜,那都是屁话。
李世民很生气,但是这种东西你就没法查清楚,流言最讨厌的地方就是这点。知道最初的根源也没用,市井之间的人,就喜欢夸大其词。
就在李世民生气的时候,长孙无忌又来了,见了李世民便行礼道:“陛下,臣举荐李诚为东宫司经局洗马,以正其命。”
李世民听了沉默不语,长孙无忌的举荐呢,其实也没啥毛病。李诚入东宫,体现了皇帝对他的信任,同时也算是一种辟谣方式。其次呢,李诚因为年龄问题,李世民想大用他也很难。但是太子年轻啊,李诚的年龄自然就不是问题了。
“此事,再议。”李世民下不了决心,打发了长孙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