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老爷子说完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转身拿起烟袋又抽起了烟。
钱氏立即上前看了看,顿时脸色就变了。
“爹,这,咋就五两银子?咱还差四十多两呢,这五两也不顶用啊。”
说着就发起了牢骚。
“还是乡亲呢,每次有个啥事,咱家不都去帮忙?现在倒好,咱家有个事了,都把自个口袋捏得死死的,往后要是那是乡亲再有个啥事,咱可不去帮忙了!”
钱氏说着就抬腿坐在了凳子上,满脸不悦。
连老爷子只是抽了两口烟,没有再回答钱氏的话。
连翘看着连老爷子愁容满面的模样,心头也是阵阵思绪万千。
这种事情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毕竟谁家都有难处的时候,况且这个时代不必现代,要是没考上还有别的法子或者别的学校选择。
而这儿,一旦落榜了,往后又得等个好几年才能重新参考,乡亲岂能不知?
连老爷子吐了一嘴烟,沉了沉气,随即说道:
“老三家的,老三和那俩娃去做工有多长时间了?”
一听老爷子这番话,钱氏就紧了心,她这已经将所有的家当都掏出来了,难不成还打着她那一家子的辛苦钱?
“爹,他们没去多久呢,现在也拿不到几个铜板,怕是没啥指望的。”
老爷子岂会不明白钱氏的心思?但是眼下可管不得那么多了。
“有一个铜板就是一个铜板的数,去,把老三和那俩娃都叫回来,老大赶考这事,咱一家子也还得好好商量才行。”
“爹!他们才去没几天呢,现在回来了之前做的工可不算的,这个时候可不能叫回来!”
钱氏还以为她此番能够让连老爷子打消了连三柱手里银钱的年头,却没想连老爷子执着起来还真不是谁能对付的。
连老爷子一把将手里的烟袋往桌子上一拍。
“不去是吧?不去我去!”
连老爷子也一大把年纪了,让他一人东奔西跑的,连翘可安不下心。
连老爷子收拾了所有的银钱,便带着连翘一同挨家挨户的去说那大房的事情。
连着找了好几家,还都是一个村里,平时走动比较亲近的人家,这村里的也都不富裕,稍微有个好点的,都出了村子,借来借去,借了一圈回来,手上也才5两银子。
那些人家以前听闻连老爷子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大方读书的事情,本就比较反对,当时也劝说了,无用,便也没再管了。
现如今还没赶考呢,就遇上这等困难了,谁家不会想着这钱要是借出去了不是打水漂了?但是连老爷子自从来了村里,一直声望也不错,平日里乡亲有个啥需要帮忙的,他都会去。
所以此时,这些邻居多多少少还是会借点儿。
连老爷子拿着手里的银钱颠了颠,摇头叹息一声。
“唉!连翘丫头,你怎么看你大伯赶考一事?是否也同那些人一般想法?”
连翘看着连老爷子,心头不禁涌上一丝酸涩,虽然以往见他也有些年纪了,但从未像现在这么这么显老,仿佛在这几个时辰的时间里,就老了好几岁一般。
而此时,连老爷子在这里问她这番话,必定在他心中也觉得困难了,只不过想在她这里寻个安慰罢了。
“爷,我觉得您的坚持是对的。”
老爷子一听连翘这话,心头甚是惊讶,转眼看向连翘,激动的问道:
“你,你当真这么觉得?”
“嗯,爷,就如您那日说的,要是这家里没个读书的,往后可没指望能走出这山里了,先如今虽然大伯那边遇到了困难,但是困难只是暂时的,总会过去的,一旦大伯和大哥中了,那咱一家人之前的辛苦也是值了!”
连老爷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连翘竟然会这么识大体,懂事,还以为全世界都会反对他的做法,被连翘这么一说,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了。
瞬间激动得泪水都摇摇欲坠了。
“好,好,连翘丫头,好!”
连翘抚了抚连老爷子的手臂,拧了拧眉。
“可是,爷,眼下大伯他们赶考的费用怎么办?咱们找了这么多家,都未曾凑到十两银子,要是再这样下去,怕是要赶不上大伯去赶考了。”
连老爷子点了点头,思忖了一下,有些犹豫地看向连翘。
“看来,眼下只有一个办法了。”
不知道为何,听到连老爷子说出这句话,连翘的心头竟然有一丝不详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