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开诚布公

谋杀游戏 暮雨年华 3330 字 11个月前

现场绝大多数的同学,应该都是第一次现场观摩警察办案。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命案,这帮家伙显得既紧张又好奇。我打眼一看,几乎有一半人都拿出了手机,将我和林达浪的一举一动都录了下来。不少同学一边录像,还一边议论纷纷:

“看这架势,里面应该发生了一起大案。说不定,真像传说的一样,是一起分尸案!”

“肯定是分尸案了!你刚才没看到,几位法医出来的时候,手里的裹尸袋就跟面口袋一样。正常的尸体,怎么可能呈现那种状态。”

我心说这帮家伙可以呀,不仅消息灵通,观察能力也不错,竟然能裹尸袋的形态上,推断出是分尸案。

“早就跟你们说了,民族大学分尸屋的传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我还听说了,几天之前,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也发生了一起分尸案!”

人群中有人提起了李元华的案子。这世界上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在李元华的案子上,院方领导们采取了捂被子的方式,尽量的封锁消息,可惜从结果来看,他们的如意算盘显然是失算了。

我俩在众人面前足足摆了二十分钟的造型,这才大摇大摆的回去像队长交差。

现场的痕迹也调查了,我和林达浪在人群面前也演够了戏,队长就示意大家先去吃点儿东西,再进行下一步的排查。

死者王默身为土木系的学生,社会关系相对简单,而且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凶手一定是民族大学中的学生或教员,而且从两起案子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如今面对的,是一起系列杀人分尸案。

“必须要尽快的抓住凶手,以防凶手再次逞凶。”

再临离开教学楼之前,队长特意的嘱咐了一句。

正如队长所说,如果我们现在面对的,真的是一起连环杀人案的话,那么我们如今的工作,就是在与时间赛跑。

对于连环杀人犯来说,不管他行凶时出于什么目的,一旦开了这个口子,他是很难主动收手的。如果不能将对方尽快的捉拿归案,很可能还会其他的人遇害。

我和林达浪虽然没有说话,但是都一脸郑重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这起案件的严重性。

我们几个刚刚走出教学楼,就有一位干警同事站在警戒线前,朝我们挥手示意。在这位同事的身旁,站着一位五十多岁的青年人,这货带着金丝眼镜,头顶的三七分头梳的一丝不苟,给人一种文雅兼具严谨的学者形象。

队长赶紧快走两步,来到了警戒线前,我们几个都明白,眼前的这位中年人,应该是校方的领导了。

“白警官您好,我是民族大学的副校长,我叫苗圃。”

看到队长,这位中年人主动的做了个自我介绍。

队长上下打量了一番秒副校长,这才开口说道:“苗校长,您好。楼上的案子,您应该也听说了吧?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了两起分尸案,希望你们校方能着眼全局,全力配合我们破案,而不是再藏着掖着。”

送走了法医组的人,我们刑侦队也开始了收尾工作。

虽然之前朗逸已经做过了现场的痕迹调查,但是队长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让我们几个用指纹刷,将案发现场再刷一遍。

队长还一个劲儿跟我们强调:“一定要注意一楼入口处的玻璃门。那扇玻璃门,可能是凶手唯一疏忽的地方。”

“玻璃门?为什么?”

林达浪是个十足的好学少年,不懂就问。

“不会吧,这种显而易见的东西,还需要我给你们解答?”

队长双手一摊,很浮夸的做了一个吃惊的表情。

虽然公事的时间不长,但我已经摸透了队长的臭德行,这货的刑侦能力虽然强,但这副爱卖弄的贱模样,着实给他减分了不少。就算这家伙智近乎妖,可是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怎么都高大不起来。

不仅是我,就连林达浪都看出来,队长这是有意的卖弄。林达浪毫不避讳的翻了一个白眼,不愿意再搭理队长。

队长本来挺着胸脯背着手,眼巴巴的等着我们继续问他呢,看到我俩一副兴致全无的样子,这货反倒沉不住起了。队长略显尴尬的清了清嗓子,主动开口说道:“我是根据凶手携带鞋套这一条信息,断定凶手一定会在教学楼的玻璃门上,留下指纹的。”

说着,队长还一脸骚包的对我们挑了挑眉毛。

我们早就了解这货的套路了。这家伙说话故意只说一半,就是希望我们开口去问,从而满足他炫耀的满足感。

可惜我林达浪两个人,依旧不上套。

“队长,我们就先去收集指纹了!”

我故意无视了队长的话,从工具箱里拿出了两把指纹刷,对林达浪一扭脖子,示意他跟我走。

林达浪也心领神会,这货也无视了队长的存在,作势要走。

我知道,以队长的脾气,要是让他把话憋在心里,他非得发疯不可。看到我和林达浪这副表现,这货赶紧伸手拦住了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毛躁,只知道干活,不知道动脑子!我给你们讲讲,为什么教学楼的玻璃门上,一定会留下凶手的指纹。”

队长被我俩这么一调理,终于不再卖弄,他生怕我俩真的走了,拽住我俩的同时,加快语速说道:“凶手特意准备了手套和鞋套,用来掩盖个人痕迹。那我来问问你们,凶手会在哪里,穿戴好手套和鞋套?”

被队长这么一提醒,我瞬间豁然开朗,总算明白队长为什么笃定,楼下的玻璃门上,一定会有凶手的指纹了。

队长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判断,就是基于犯罪嫌疑人的社会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