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昭华抚须大笑起来:“榆林偏远,初宴在此虽能学到些学问,但终究还是差些,初宴有没有想过去个大点的地方?”
卫初宴更是疑惑,这位万大人怎么这么关心她的学问,先前考较她也就罢了,大人们时常喜欢做些这种事情,但是像这样直接说别人家小辈该换个大点的地方求学的,这还是第一吃见。
僭越了。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人家爹娘都不管这个,你一外人操什么心呢?
“回世叔,榆林虽然偏远,亦是大城,书院先生皆有积累,又有万叔叔您在这里,初宴能学到的已是用之不尽了。”
“榆林虽好,可比起长安来说,差的便远了,书院里的教书先生同长安城中的大儒比起来,更是云泥之别。正巧,贵妃近来在为咱们小殿下挑选伴读,初宴,万叔叔这么说,你能懂我的意思吗?”
虽是询问的话语,但是万昭华笃定,这么好的机会,卫初宴不可能不去抓住。
皇家子嗣单薄,今上如今存活的十六个子女中,仅有五个分化成了乾阳君,赵寂虽是其中年纪最小也是最默默无闻的一个,但既然是乾阳君,日后便至少是一地的王,若是做了赵寂的伴读,日后在她的封国里,必是大有可为。
卫初宴已没了继承卫家的可能,也没了正常入仕的资格,那么,如今这个位置,便成了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心中十分笃定,万昭华等了一会儿,却没听到卫初宴的回答,反而见到那张青雉的脸上逐渐显露出为难。
大好的机会摆在面前,她不立刻答应,在这里想些什么呢?难道还抱着分化的希望吗?
都已经十二岁了,哪里还有可能呢?
眉头皱了起来,之前倒没看出,这孩子竟是个固执的。适当的固执是好事,这样的人往往比较忠心,可若是太过固执,便不好掌控了。
万昭华的暗示初宴听的很明白,她几乎是立刻便想拒绝的,之所以显得很犹豫,其实是为了找一个好一点的理由。
赵寂只是出现一下便大大的扰乱了她的心神,做了伴读以后会日日陪在赵寂身边,她哪还能静下心来?
况且……教训在前,她早已决定不再入仕,也已决定要放下前世了。
若是看不到正文,可能是订阅不够,或是晋江在抽风,抱歉。
同记忆中那个常常一脸冷凝地端坐在御座之上的年轻帝王不同,眼前这个小赵寂,身上还没有显露出日后的那种天子威仪,但周身流淌的贵气仍然有些逼人。她可能是在生气,卫初宴一看就知道了,长大以后的赵寂也有这个习惯,生气时会紧紧抿着唇。不过,如果只是这种程度的生气的话,其实很好哄。
是什么人惹她生气了么?卫初宴忍不住去猜测。
卫初宴的失神是显而易见的。
这令万昭华有些意外。从刚刚的情形来看,这孩子性情沉稳,刚刚等了那么久也不急不躁的,如今人来了,她怎么反而有些怔愣呢?
他不由伸手捋了捋胡须,心想自己长的和善,也不至于把人吓到。
不过很快,他发现人家小孩儿不是在看他,而是在看他身后的赵寂。先是直直的盯着看了一会儿,而后好像意识到什么,那孩子忙低下了头,首先,却不是朝他,而是朝着赵寂行了个礼。
万昭华被这卫家小孩展现出来的聪慧惊了一下,黑粗的眉毛随之上挑,又极快地落了下来。
与此同时,隔着一张帘子,万贵妃支着脑袋,也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
不简单啊,不简单。
虽说都知道她回乡省亲,但寂儿同行一事,却是被严格保密的。况且寂儿是跟在昭华之后过去的,换做其他人,应当会把寂儿当做是万家的哪个孩子,即便赵寂的衣着已经超出了一般勋贵的范畴,但既定印象在那里,很少有人会立刻转过弯来。
但是卫初宴做到了。
短短一个照面,这卫初宴便能判断出赵寂的身份,这是第一个不简单;认出了赵寂的身份,还能冷静下来朝赵寂行礼,执的还是臣子礼,这是第二个不简单。
此外还有一个,那便是这孩子可能也清楚赵寂此时本来不该出现在榆林,贵妃省亲,可没有将皇子皇女也一同带出宫的先例,因此她只是行了礼,却未在称呼上把赵寂皇女的身份点出来。
小小年纪,短短时间,能做的这么好,真是聪慧极了。
若说刚才是戏言,那么现在,万贵妃倒真的想让让卫初宴给赵寂作伴读。
学问是次要的,天下治学之人颇多,能够治国的人却少之又少,眼前的卫初宴,无疑便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