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不是点评的点评

一路仕途 石板路 2195 字 2024-04-22

昨晚的时候,他听宁学军说过,每年大年三十,爷爷都要对儿子孙子的工作进行总结点评,这对宁家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所以宁家的男子对这个都十分重视,更是早早地做出准备。

从宁老爷子的话中,对两个儿子和女婿梁图超的工作,还算比较满意,宁致红作为财政部的副部长,虽然能力不错,但因为财政部长近期并没有挪窝的可能,而且财政部长从副部长中产生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他认为是宁致红如果不能外放,就只能原地不动。

宁致红在担任财政部副部长前,曾在西部一个省里担任个副省长,外放担任省长和省委书记的可能性,在短期内并不大,因为中央已基本完成了各省党政主官的布局,在那次调整中,宁致红最终没有成功,那就意味着,他要么呆在财政部,要么平级调动出去担任副省长或者副书记之类。

宁致红对自己的仕途也作为仔细的考虑,这时听到父亲有征询自己的意思,迟疑了一下,还是决定暂时留在部里。

刘正宇发现宁老爷子听到宁致红这话,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不过,很快就闪了过去,只是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决定。

宁致军是总装部供职,所以他的汇报,更是十分简单,可能是涉及到保密的原因,宁老爷子也没有细问其工作情况,只是说他的职务有没有变动的可能。

宁致远望着父亲道:“爸,你也知道,我参加工作就和装备打交道,说实话,如果有可能,我还是想到下面的部队锻炼一下。”

“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其天职,不过,长期呆在机关里,对你的发展也不利,有机会的话,我认为到下面的部队锻炼一下也好。”宁老爷子点了点头。

至于梁图超,听他和宁老爷子的话里,过完年后,应该会升一级,不过,他一个团长升一级,变成副师级,由一个正职成为副职,可谓是有得必有失。

“行,我一定服从组织安排。”宁学军点了点头说道。

听到这话,宁老爷子放下心来,转头望着刘正宇:“正宇,我听荫荫说海燕集团已和你们云州签了合作协议,双方合资成立了海燕集团云州公司,说说你那边的情况吧。”

宁老爷子这话虽然表面上看似乎是随便说说,但其实是要刘正宇汇报了一下这段时间的工作。宁老爷子虽然退休在家养老,但那颗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各地发展之心,却是从来没有变过,当然,他同样关心宁家小辈的发展情况。

毕竟一个大家庭,要想发展壮大,每一代都必须要有得力的人支撑,宁家第三代人物中,老在的儿子宁鹏现在已是县委书记,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应该升为副厅级干部,而且宁鹏为人沉稳,做事中规中矩,这种性格,在官场还是占有很大优势的。

不过,任何性格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就拿宁鹏来说,他这种性格,优点是做事深思熟虑,力求平稳无错,缺点是不能当机立断,工作没有创新,一旦遇到突发的情况,很可能会延误时机。

刘正宇这小子做事稳重而又不失变通,想问题能多角度而且常常能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解决方法,这让宁老爷子无形中有了一点期待。

刘正宇将自己这几个月的工作情况,简单汇报了一遍,宁老爷子听到他在主持明山机械厂职工住房搬迁时,要求手下的干部必须将测量面积的要求、测量的过程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公示,同时要求房主必须在各自的测量结果上签字,测量结果房主还要保留一份时,不由对刘正宇的谨慎多了一点认识。

他这个方法,虽然不算出奇,但却做得滴水不漏,让那些搬迁的职工对他们的工作多了几分信任。

至于听到刘正宇说安置小区的建筑工程,他和林剑南商量后,决定引进第三方进行质量监理,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承担一半的监理费用时,不由暗自点头。

如果安置房小区建设能引进第三方进行质量监理,那工程质量这一块,应该有很大的保证,至于建筑工程公司的选择,只要注意资质的验证,在签订合同时,明确要求不能转包分包,应该可以堵住那些皮包公司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