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剑衣

在士卒的目光中,只见一个身穿青衫的儒雅男子,盯着烈日,缓缓走上了城头来。

若是武植在这里,定能将此人认出来。

原来,这个徐团练不是别个,正是武植在清河县时的好友徐韬徐剑衣。

此时的徐韬,与数年前相比,气质一是大不相同,总体上要沉稳了许多。

“韬”者,剑衣也!

此时的徐韬,才真正的是人如其字,锋芒尽收,似剑之衣。

徐韬之所以由此大变,实乃与近些年来的经历有关。

当年与武植在东京一别后,武植自带了人去孟州解救徐宁,而徐韬则留了下来应付春闱。

当武植救得徐宁,带了人返回梁山时,春闱放榜,徐韬高中甲榜进士第十七名。

这个成绩,已是相当的不错了。

若是再熬上一些年月,外放则可为一州知府、地方大员,在朝堂上则有机会成为各部侍郎、长官,再加上有他恩师泷川先生的关系在,真可谓是前途无量。

那时,原本因徐宁之事而颇感心灰的徐韬,雄心壮志再次燃起,立誓要继承恩师遗志,做出一番大事来。

然而,在他高中进士一两年后,同榜进士中即便是排名最后的都已正式为官了,徐韬却仍是徒有功名,却没半个官职。

他就像是被人遗忘了一般,就算是有泷川先生的同窗、好友、弟子帮忙说事,也是没有用处。

直到某一天时,清河县里传来了个惊天噩耗,徐韬痛哭了几天,随后从东京返回了清河县,于山中结庐而居,再无心于官场。

如此又过了些年月,朝廷却忽然传来了调令,任命他为北方边陲的某个地方县令,择日到任。

此前,朝廷也有了些调令传来,但徐韬却以各种理由推脱了,似是铁心要隐居一世了。

不过在那一次,徐韬却收拾了行装,出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