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念头也不过是在脑海里一闪而逝而已,带上长孙无垢,骑乘着神驹白龙吟疾驰而去!
…………
大业九年(613年)春,正逢隋帝杨广东征高丽,命杨玄感黎阳督粮。
只是战事爆发才不过几个月时间,杨玄感突然停止供应粮草,扯旗自立,对抗隋朝!
而其中杨玄感幕僚李密为其献‘上中下’三条计策。
上策:今天子出征,远在辽外,地去幽州,悬隔千里。南有巨海之限,北有胡戎之患,中间一道,理极艰危。今公拥兵,出其不意,长驱入蓟,直扼其喉。前有高丽,退无归路,不过旬月,赍粮必尽。举麾一召,其众自降,不战而擒,此计之上也。
中策:又关中四塞,天府之国,有卫文升,不足为意。今宜率众,经城勿攻,轻赍鼓行,务早西入。天子虽还,失其襟带,据险临之,故当必克,万全之势,此计之中也。
下策:若随近逐便,先向东都,唐祎告之,理当固守。引兵攻战,必延岁月,胜负殊未可知,此计之下也。”
而杨玄感恰巧选择了李密所献的下策而作为上策,攻占东都洛阳。
只是,虽然杨玄感一时接连战胜长安方面的援军,可却在攻打洛阳城时受到了阻拦。
只见洛阳城墙坚硬、城门雄伟,并有一条广阔的护城河屹立于此!
更坚城内粮秣充足,易守难攻,攻城多日,却并未有任何进展。
由于多日未攻破城池,杨玄感部被隋军统帅来护儿部分割包围,一举歼灭。
而至此一战,起义军基本上消亡殆尽,而统帅杨玄感也杳无音信。
…………
一处破败的庄园!
“大将军,此处甚是隐蔽,末将估摸着隋军不会这么快找上来,还是歇息一下吧!”
只见,一名将领正恭敬地拱手对着一旁身材高大、甲胄血迹累累,头发凌乱地将军说着。
“嗯!”不多时,这将军便答应了下来。
随即,百余名狼狈不堪、饥肠辘辘地士卒一听到这话,便俱都丢掉手中长戈,原地躺下休息了。
“哎!想我杨玄感本无任何野心造反,只因家父被隋帝忌惮迫害,某被迫反叛自保。”
“可怜苍天不佑我啊!让某落得如今地这种下场!”
只说,身坐在一旁的将军正是起义失败的统帅杨玄感。
只见杨玄感盘坐在一处,静静地沉思着,无奈叹息一声,悲悯地叹道。
“大将军,您不用如此悲观!虽然如今我军大势已去,但只要大将军还在,我们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只说,一旁的副将在闻听杨玄感意志消沉后,瞬间出言劝道。
“刘副将,安慰话就不用说了,你我都知道,如今我们造反失败,隋帝杨广一定会加强地方各地的权利。”
“东山再起,又何谈容易?”只说,杨玄感并没有恢复信心,仍然是一脸痛苦色道。
这时,除了刘副将劝说以外,其他的将领也纷纷都开始劝说道。
只是,令人意料,杨玄感俱是一副悲观的情绪。
“好,好啊!既然你杨玄感已经失去了信心,那就在没什么用处!最后你在用你的首级为我们兄弟作最后一次贡献吧!”
只说,这时最后面,年约七尺的一中年大汉,手背一口刀,不疾不缓地走出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