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钟,宋知易接到宋士华的电话。
“你确定要做综艺制作吗?”
“能做的都让您和我妈妈做了。我除了有一家游戏公司,和买点股票什么事也没有啊。现在也不想写小说了。总得干点什么啊。”
说起这事,宋知易真是满肚子的牢骚。说句会挨打的话,一家三口重生19年,钱,现在只是个数字,而且赵玉琼的产业还好,能够估算出大概的市值。宋士华的产业,宋知易估计宋士华自己都不知道值多少钱了。
最好笑的是05年,宋士华因为不适应非智能机,以一己之力,集中手上的资金,技术和专业人才,推动移动通讯产业的发展。最后智能手机的玻璃面板难住了技术人员,梧桐手机业务部经理提议收购米国康宁公司。宋士华当时忙着布局国内的股市,没有细看就批准了。两天后,某个离岸公司的代理人向宋士华汇报,有人在股市上大手笔买入康宁的股票。宋士华让财务团队查了半天后发现,发起收购的公司是梧桐集团,财务团队主管汇报这件事的时候,因为憋着不敢笑出来,脸都紫了。康宁早在上市之前,宋士华就已经是控股股东了。收购方案还是客林顿亲自帮忙公关的外国投资委员会(cfi)才得以通过。
宋知易能在2009年用上第三代梧桐智能手机,安卓版本为325。这比前世整整提高两年,这钟推动全产业提前发展两年,归功于宋士华的投入。当然,从技术研发,通讯运营商,到智能终端背后的所有人都是宋士华。包括智能手机每一个零部件制造公司,也全都是宋士华的产业,包括被人忽视的ra公司。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小顾那边我和他沟通。还需要什么帮助吗?”
宋士华对这个儿子还是很了解的,宋知易认准的事一般很难改边。比如写小说这事,一写就是十几年,一般人直接抄就行了。宋知易偏偏要修改不合逻辑的情节,还要写出自己的语言风格。
“可能也许大概会需要冠名商,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产品都可以,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一会我再去我妈那求助。”
“行,我让小顾带一份清单过去,不过你也要考虑想一下实际问题,虽然我不在乎那点广告费,但是产品和节目气质是否契合,能不能给其他的股东一个说法,那就靠你自己了。”
。。。。。。。
根据宋知易的了解,1992-1993年期间,宋士华的资金成几何式增长。最开始创业的时候,宋士华不准备涉及除金融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一家人最简单的想法就是,钱够花就行了。天量的资金,全球股市,汇市,期市,债券市场容量都是有上线的,水多池子潜,宋志华只好拿出大部分钱进行其他行业的投资。投资的企业管理方式,宋士华只按照“顺势而为”的原则,只投后世业绩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或者一些技术人才能够被国内引进的企业。能全资就全资,不能全资就控股,不能控股就入股,反正顺风车必须要搭上。为此,宋知易发挥过目不忘的bug,给宋士华列了很多后世五百强企业。除了国家全资不能谈的企业,剩下的企业,宋士华就一句话“买,买,买,”
到1995年,光国内的民营企业,宋士华控股参股的公司不下七八十家。顺势成立梧桐商学院,自任第一任院长,亲自给这些后世耳熟名翔大佬们上课,灌输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然后就撒手不管了,不参与企业管理,不参与发展规划,除了宋士华的私人财务团队负责财务监督审计,任其自生自灭。对国外的企业也是一样,除了财务监督,不做任何安排。
宋知易不知道宋士华这么做的目的,两个人聊天的时候,宋知易问过这个问题,宋士华的大概意思是,他只擅长金融领域,对其他行业不怎么了解,做企业最怕的就是外行指挥内行。不参与管理,不帮助他们一步登天,保持历史的惯性,同时避免了揠苗助长式的帮助留下的后遗症。而且他和赵玉琼都会尽量避免直接经营某项业务,最好的方式就是做投资,不参与管理,只做好监督,然后就可以等着分红了。就算亏损也没关系,不就是钱么。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系列
宋士华明面上的梧桐集团,除了直接直接经营这梧桐手机这个通信制造业产业链以外,还有微博的运营,最重要的就是金融投资业务。一个卖手机的世界之王。如果不是投资部门的名字出现在一些物联网公司的小股东名单上,微博现在也值点钱,外界眼中的梧桐集团可能不如凤凰集团。
在宋士华满世界的买买买,激起了赵玉琼“购物”的。1995年,赵玉琼带着大笔资金成立凤凰投资,
“这个威登的包不错,把这个品牌买了吧。”
“赵女士,这个品牌是非卖品。”
“奥。”
“这件纪梵希高顶款式我很喜欢,这个品牌卖吗?”
“抱歉,赵女士。”
“奥。”
“迪奥的香水也不错,卖不卖?”
“抱歉,品牌是非卖品”
“奥。”
“这件宝格丽我很喜欢,”
“抱歉,赵女士,我打断一下。您干脆把路威酩轩集团买下来吧。”
“好主意,省的一个品牌一个品牌的收购了,一次性打包收购。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