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本身的成长经历十分具有传奇色彩,十七八岁的时候,跟随大部队上山下乡,接受劳动改在。阿城的学历并不高,只有初中学历,但是阿城的厉害之处能将模块化的知识结构相互打通,相互融合,并且将这些只是运用到生活里,这项本领让他活的从容且自在。
阿城在文坛声名鹊起以后,感觉生活一团糟,或许是名声所累。他还感觉在国内写东西赚钱太少,索性就出国,去国外看看。身为国内文坛的大佬,在国外居然做起了刷墙,替人遛狗等工作。还曾经为杰克逊的别墅做过保洁。他自己说做这些工作既能得到一些报酬,同时也能放松大脑,因为他每天夜里都要写文章。后来阿城学了组装汽车,自己去购买零部件,然后维修组装二手汽车,生意做的也很好,每一辆汽车都能给阿城带来不菲的收入。
阿城的文笔洗练有一股古意荡漾,就像一坛老酒,越品越香。
阿城的演讲风格十分生动,古典性和现代性相融合,妙语连珠。
“我习惯跟不超过20个人讲话,人多了,我就有点热。“
全场响起了掌声。
”二十年前有一个小册子叫《闲话闲说》,讲的是华夏世俗和华夏小说。那本书是湾岛《时报》出版社的经理跟我说约一本书,我就把历次关于该话题的讲演集合在一块,反映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听众的水平。外面的人比较直接,经常会问,比如对贾苹凹的小说怎么看,问了关于莫岩的小说,所以才有这部分的集合,专门说当代作家。后来我才知道这很犯忌,不可以这样指名道姓地说。当然产生了恶果,这个恶果我承担了。我对贾苹凹先生很尊敬,但提问里具体回答,就针对该问题,但不够全面。回到国内时候,他们就说你不可以这么想,要绕点弯子,直接说的话销售会受影响。所以以后这个问题我不太回答。。。。。”
。。。
。。。
接下来演讲的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这位头发花白,留着络腮胡子,笑容和蔼的老头,是目前经济学界带头大哥一般的人物,就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米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07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和迈克尔·斯宾塞、乔治·阿克尔洛夫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在梧桐大学还处在梧桐商学院时期,宋士华就通过关系把这位经济学术界的大神请了过来,担任客座教授,每个学期都会进行几次公开授课。
。。。
最后一位,敦厚的笑容挂在国字脸上,这人就是新希望集团的刘勇好。
刘勇好是梧桐商学院第一期ba班的学员。早在1992年,宋士华就通过朋友介绍和刘勇好认识,然后在宋士华资金入股的支持下,新希望迅速发展壮大。
宋士华和这些国内的商界领袖,行业大佬们年纪差不多,按理说大家应该平辈而论,但是宋士华因为前世在学校做了几十年的教授,身上书卷气很重,而且对说话条理性很苛刻,涉及到专业知识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这一世在水木大学当了两年老师后辞职下海,所以这些大佬都称呼宋士华为宋老师,或者宋先生。年级稍稍年轻的老总,更是不敢在宋士华面前端架子。称呼宋雨桐都是“宋校长”。也确是如大家“老师”的称呼,宋士华对第一代、第二代成长起来商界领袖们,关照有加,不仅仅在资金,人脉,人才引进等方面。在专业的知识领域,和对市场的理解方面对这些人都有指导帮助。这个“老师”的称呼也算是名副其实。
所以严格来说,宋知易和刘勇好算是一辈人,想一想诸多大佬们搂着十几岁的宋知易肩膀称呼他为“师弟”,宋知易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满嘴跑火车的马芸确是这样干过。一口一个“老弟”叫的十分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