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妘娘的哑病有救了

唐朝好驸马 罗诜 2364 字 2024-04-22

让李妘娘开口说话,这并非是为了罗信自己,他则是从李妘娘本身去考虑。

李妘娘本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子,再加上她不能说话,就无法跟别人交流,甚至连身为丈夫的罗信也无法跟她进行更多沟通。因此罗信才会教她文字,打算通过文字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

但写字这么可能比得上开口说话,可以说,罗信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早上醒来,李妘娘温声软语地喊他一声“夫君”。

还有,多说话也能够缓解一个人内心的负面情绪,罗信希望李妘娘那姣美的脸上能够自然地绽放开美丽的笑靥。

“道长说那位医师姓孙,但他叫什么名字,道长并没有说。”

“除此之外呢?”

罗信更加着急了。

这个道长的出现等同于是给罗信带来了一线希望,但如果仅仅只是说了这么一丁点的信息,那无疑又将希望掐灭,倒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出现。

柳婶一下子也是有些着急了起来:“奇怪,刚才说话之前我明明还记得很清楚,怎么一下子就记不起来了呢。”

“婶子,您先别着急,慢慢想。”

罗信干脆坐了下来,让柳婶自己想。

柳婶情绪平静下来之后,约莫过了一小会儿,她突然开口说:“哦,对了,那位道长的原话是说‘去找一位姓孙的医师,他在杏林被称为药王’。”

“杏林?这边的杏林多着嘞,到哪去找啊?”王大宝下意识地说。

罗信没有应王大宝的话,而是将这些信息组合起来:“姓孙的医师,在医学界(杏林)有着‘药王’的称号……”

罗信很快就反应过来,当即拍着手说:“药王孙思邈!”

注:药王这个称号是后世冠上去的,这里提前了。

对于村长的话罗信向来是无视的,闲暇时仍旧会跟周边的人插科打诨,用一些奇怪的话语逗乐众人;但在正儿八经干活的时候,罗信却展现出了一份独有的认真和严谨,特别是在对作坊的生产管理上。

在作坊里,罗信说的一切都是真理,这里面所有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想法来做。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罗信采用了流水线的生产模式,每一个步骤都有一两个人负责,最后的产品则由罗信亲自检测。

这样一来,也就不存在偷懒和消极怠工的问题,大家在作坊外休息、吃饭的时候会聊得很开心,而一旦进入作坊都是安安静静地管自己干活。

眼下罗信和王大宝就在对两把逍遥椅进行最后的组装,按照现在的速度,傍晚之前树漆就能干,到时候他和王大宝就能到卢国公府上门送货了。

到了中午时分,李妘娘和柳婶就会过来送饭。

一天三顿,这是罗信的标准。

在罗信看来,一天两顿对肠胃的损害极大,尽管他现在手头不是很宽裕,但是对待自己的“工人”他还是相当慷慨的。

古时候的人都很朴素,大家的思维都很简单,人只要住家有屋、衣能遮体、食能果腹就行了。

也正因为罗信的慷慨,工匠们干活也特别卖力和用心。

“妘娘,来,坐这儿。”

罗信就坐在一张比较小的八仙桌前,这是他独有的位置,桌面上都摆放着一些设计图和稿纸,他拍了拍身边的凳子,特意给李妘娘空出了一个位置。

李妘娘依言坐在罗信的身边,刚坐下罗信就撕了一块烙饼递到李妘娘殷红色的薄唇前。

不远处就王贵他们几个都习以为常地背着罗信,但李妘娘还是显得娇羞难耐。

好在对于自家夫君的“霸道”,李妘娘也已经开始适应。

于是她轻启丹唇,将罗信送到嘴边的烙饼含入,并小口小口地吃着。

罗信知道李妘娘中午肯定没吃,就算自己叮嘱再多遍,她肯定还是如此。

按照李妘娘的思维,只要自家男人吃饱穿暖,她就算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饥肠辘辘都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