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2回 从“流”到“留”

贴身男秘 仙人掌的花 2153 字 2024-04-22

但是,如果本土农民回来了,你已经把土地分给了新安置户籍的新农民,土地就那么些,你怎么处理双方的争执?这更是一个容易激化矛盾的点子,虽然你说你有化解的方法,但你不说明之前,我依旧觉得这个点子可以叫馊点子。”

姚省长大笑起来:“小子,听出来了吧,专家都坐在这里,玩儿神秘想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还是乖乖说出来你的解决方法吧。”

赵慎三有些尴尬,挠挠头发说道:“农民组织问题好解决,我已经研究了很多类似的并列组织,比如一个小区的物业公司跟业主委员会之间,就能够通过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益链条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

农民更加好办,村两委原本就是农民中产生的,农民社会组织的构成也是农民,他们的利益链条更加单一,我相信我有法子让乡镇干部热情十足的去推进这项工作。”

李部长笑道:“这样说我就理解了,得,这一条算你过关,那么安置新农民的问题呢?”

赵慎三满脸无奈的说道:“人家想藏一个杀手锏到时候一鸣惊人,你们都不给机会……”

三个领导都大笑起来,却谁都没说算了不听了,让赵慎三可以留住秘密当杀手锏,还都露出了很得意的表情,等着听他的锦囊妙计。

“同时,一个外来资本主导的农村也无法吸引农民留下来,尽管外来资本可能会创造一些就业机会,但是一旦外来资本成为主导力量,农民就在农村也成为外来资本家的打工者,因而完全失去了留在农村的意义。

在我们的愿景中,农民首先要有收入满足其需求,从而使农民有体面的生活。这就需要政府有针对性的农业补贴政策、适度扩大农民的经营规模、和增加农民在农村地区的收入渠道。

所谓有针对性的农业补贴政策,就是要使从事种植业的农民能够从种植业中受益,使他们的收入能够达到社会平均水平。

适度扩大规模,就是要使农民可以充分利用家庭劳动力,同时又无需依靠雇工经营。鼓励在农村建立与农业相关的一些小型企业,延长生产链,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在农村地区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公共服务。比如教育是一个地区的灵魂,农村不可没有学校。我们要对农村树立一个正确的概念,那就是农村不是单纯生产粮食的车间,而应该是一个小社会,能够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也许简单的计算人均投入,由于农村居住分散,所以公共服务的成本更高,但是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不应成为城镇化的理由,农村和城市是不可以相互替代的,不能说为了省钱就把农村人全搬到城市集中起来,只能想法子把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合理化、科学化。

第三,要给农村人树立一种自信,农村和城市是两种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共存共生的,农村并不是落后的代名词,如果说目前农村的发展比城市滞后,那是政府在发展中对农村关注不足所导致的,或者说恰恰是在发展中出了问题,就比如我在调研当中遇到的现实,就是我们的干部错误的理解了城镇化的意义导致的。事实上在我看来,只要找准方法,农村具有同样的发展前景。

第四,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村要有农民自己的组织。请领导们留意一下,我这里说的组织并不是咱们现有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而是类似工人成立的工会一样的自发组织,农民组织一定是农村内生的,农民对组织具有掌控的能力,农民的需求可以在组织内得到满足,农民掌控的组织可以在遇到上层错误决策的时候勇于辩驳。

如果能形成这样一种农村的格局,是不是就会有农民可以选择留在农村了呢?有了留在农村的农民,才能讨论农业问题,如果没有了农民,也就没有了饭碗,即使保住了农耕地,也不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所以,农村的政策要从关注“流”转为关注“留”,农村问题的关键就在“流”-“留”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