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冰火两重天

全职穿越者 木允锋 3315 字 11个月前

这一点赵相所为倒是甚合朕意。

对于西夷xie教就该如赵相一般雷霆手段,断不能容他们肆意蛊惑百姓,以后再有此类人等,赵相尽可以严厉惩处,有谁干涉朕为你做主。”

杨丰说道。

“谢陛下赞赏,外臣不胜惶恐。”

赵万永眉开眼笑地说。

好吧,他其实正在以残酷手段对付那些传教士来着,很显然神皇赞扬的就是这一点,而神皇的赞扬,对他巩固权力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而神皇的解释也让其他那些大臣很满意,实际上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在乎大明还是大清,只要继续维持对朝鲜内政的不干涉,他们感情上更愿意接受大明,毕竟他们对大明真得很有感情。之前他们担心的无非是杨丰打土豪分田地波及朝鲜,但杨丰此刻亲口承诺了,这种政策不会向属国扩散,那么他们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至于杨丰对待儒家的态度,那个与他们无关,要是那些大儒们因此涌入朝鲜他们还更高兴呢!

事实上杨丰也的确没准备向属国扩散他的政策,相反他还要帮助属国继续维持古老的封建制度,甚至推行理学思想,然后便于那些大明商人与官员合伙进行剥削。

打土豪分田地还剥削个屁!

接下来他给朝鲜准备了一大堆的好东西呢,比如租借地,以在吉林开辟第二战场名义,在朝鲜沿海租几个港口如釜山之类的,比如说双方的自由贸易,作为大明属国和大明之间当然不能有什么贸易壁垒,以后大明商人在朝鲜做生意开矿这些朝鲜国王都得欢迎,反正他也有好处,再比如大明在朝鲜设立驻朝大臣,这也是为了管理在朝鲜的大明商人,后者肯定不能适用朝鲜的法律,等等还有一大堆呢!

总之这附庸就该有个附庸的样子。

至少也得跟那些印度的土王们一样才行,接下来神皇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重新整理大明的属国体系。

不仅仅是朝鲜,其他琉球,安南,真腊等等同样都要如此,明军驻扎的租借地,开放所有港口自由贸易,大明商人的驻扎大臣裁判权,进一步就是明军在其境内的自由活动权,而这一切就从朝鲜开始。

当然,这一切不能由他来谈。

他是大明皇帝,只是来属国向藩臣显示威仪,重新确认双方关系。

怎么可能谈这种琐事。

只要大明对朝鲜的宗主权重新确认了,那么其他的都是某一天一道圣旨发过来而已,然后朝鲜国王带着大臣到迎恩门迎接天使,这才是大明皇帝与朝鲜国王之间的标准做法,而后者也必须尊从他的圣旨,如果敢不遵从那就该王师来问罪了。

道光的大迁徙走了两个月,最终在这一年腊月里,伴着漫天飞雪走到了他的西京长安。

好在长安人民还是很热情的。

毕竟这时候关中和西北算是明军影响力最弱的地方,另外因为杨神皇某种令人发指的政策,导致了陕甘很多人民基本上与他势不两立,这一点也是很令道光欣慰的,毕竟这意味着他和旗人们不是孤军奋战,在西安驻防八旗和陕甘晋蜀各地赶来的官员,还有迎驾的关中士绅欢迎下,大清皇帝入住他的皇宫……

实际上就是原来的西安将军府。

因为时间仓促,只能让皇上先住一下了,至于新的皇宫到春天才能开工建设,这冰天雪地也没法开工。

新的皇宫选在了大明宫旧址,毕竟在城内建设扰民太严重。

道光在这个问题上格外小心,他已经没有太多资本,必须尽量照顾百姓,或者说那些士绅的感情,他得尽量表现得像一个圣主明君,尽量不要让老百姓讨厌他。话说他此行与其说是迁都还不如说是逃难的,就连那些铁杆庄稼们沿途也被他严令不得扰民,甚至还赐死了几个惹是生非的王公贵族。而到达长安后,那几十万铁杆庄稼们,除了部分高级别的分散居住各处官署军营,还有一部分老弱妇孺被安置到驻防城之外,那些士兵全部被他勒令在城外住帐篷,为了避免在城内惹出事情,还除非奉诏不得进城。

应该说他还是很明智的,毕竟他得靠关中百姓养活,而这片土地并不富裕,一旦激起民变收不到足够粮食他这些铁杆庄稼是要挨饿的。

这一路就已经半饥半饱了。

话说这两个月里光累病饿就死了两千多口子。

这样他的新宫就建在这时候已经变成农田的大明宫遗址,而且就仿照北京城的布局,在西安城北再建一座新城用于居住那些铁杆庄稼,另外拆西安城的东城墙,并且将其向东扩建,最终再次形成一个类似北京的凸字,扩建后的西安城就是外城,而北边的新城就是内城,正好他的新宫居于内城的中心,这样一座头枕龙首原脚踏西安城的宏伟城市就建立起来……

呃,这是计划中的。

至于什么时候实现,其实道光自己也不知道,毕竟他这时候既没有钱也没有粮,扯这么多无非就是吹泡泡而已。

话说他现在连那些铁杆庄稼们过冬的粮食都凑不齐呢!到了关中道光才明白这地方是何等得贫瘠,产量最高的水稻平均亩产才不过两三石,旱粮平均起来亩产不足一石,就这样的粮食亩产,不从外面调粮根本不可能养活几十万铁杆庄稼,但黄河还是冬天已经封冻,包括汉江也冻了,嘉陵江上游也冻了,无论是四川的粮食还是两淮的粮食都很难运过来。

好在英国人的债解决了。

他不用给两千万了。

英国人已经威胁不到他了。

话说维多利亚真得有理由对杨叔叔愤怒,道光从头到尾不过才给了她两百万两的赔款,这是英军离开镇江的时候得到的,另外还有扬州士绅五十万赎城费,虽然英军没攻扬州,但这赎城费提前送到了,毕竟这点钱对扬州盐商们来说根本不算钱。这样扣除那些军官和士兵私人抢的,英国政府总共得了两百五十万两,这点钱都不够买那些战舰的,四艘三级舰的造价就得超过一半,而现在杨丰却让她掏整整两千一百万两,话说欺负人没这么欺负的,真当我是可以随便玩弄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