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第五十五章

朕的心头好 自溪 3544 字 12个月前

谢樟愣在原地,看着立在自己面前的女人,只觉得她瞥向自己的目光让他膝盖发软,他求救的看着站在太后身边的母亲,却见她红着眼眶对自己轻轻摇着头,她……居然也让自己妥协?

谢樟的眼泪再也忍不住,瞬间流出。

辜太后的余光从一旁和妃的脸上滑过,唇角微微带出一丝得意,但很快便收的干净。上前两步,抬手轻抚谢樟的头顶,语气像是换了个人一般慈爱:“皇帝重情,乃是好事,只是天下之大,该舍则舍,世上无完全之事,便是天下之主,也求不得。你自幼便一直在先帝身侧聆听教诲,只是先帝去的太早,皇帝只怕还有些事顾及不到,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自是好的,可这朝堂之上,还是咱们自家人最向着皇帝的,皇帝可千万莫要内外不分。”

头顶的手掌很温暖,可谢樟却感觉到一阵凉意从头顶直冲而下,直达脚底,这座大殿、这座宫城,霎时间冷的像是冬天。

她自幼出生在江北,从未曾见过这般大雪,看着素净的别有美感的院落,宜平脸上露出了到京后第一抹发自内心的笑来。

青岚从外面进来,看到宜平披着单薄的衣衫站在大开的窗前,连忙从一旁拿起件斗篷上前将她围住,“贵人,落雪了,天冷,莫要着凉了。”

宜平转头看着青岚,笑着摇摇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下雪呢,一时新奇,倒也不觉得冷。”

青岚笑着,将窗户微微闭了闭,将炭盆往宜平脚下放近了些,才道:“贵人是心中高兴因此不觉得,只是天气到底寒凉,还是穿厚些再观雪景不迟。”

宜平含笑点头,衣服在暖炉上烘了一夜,挨到身上暖烘烘的,妥帖的让人心都舒展了。

看着红玉拿出来的烟青色小袄,宜平歪头想了想,道:“记得我还有一件金红色的袄子,今日下雪,我想穿那件。”

青岚正在替她整理头发的手微微一顿,看了眼红玉,红玉看到青岚的眼神,一时站在原地没有动作。

宜平脸上的笑淡了些,从铜镜中看着青岚道:“怎么了?可是不妥?”

青岚默了默,方才道:“贵人如今的身份,着金红不妥。”

宜平的手微微拳起,盯着铜镜中的自己和青岚,心里说不出的憋屈。

她自幼穿红便好看,因此从小到大,红色服饰最多,今日初见下雪,心中高兴,便想穿着红衣到外走一走,却不想居然不妥……

她轻轻垂下眼眸,看着妆匣里本要插到发上的一支珊瑚流苏钗,半响后,淡淡道:“如此便算了吧。”

青岚看这宜平脸上浮现的失望之色,张了张嘴,轻声建议道:“奴婢记得贵人还有件梅红色的长袄,配着浅牙色的梅花裙也极为好看。”

宜平缓缓吐出一口气,摇了摇头,对红玉招了下手:“将袄子拿过来,伺候我穿衣,有些冷了。”

红玉看了眼青岚,眼里带出几分责怪,金红颜色虽然艳丽,但并不是正红,贵人难得今日心情颇好,何必这般弄得贵人不快活。

此为防盗章,欢迎大家支持正版

宝庆府府邸,此刻却是一片慌乱。

后宅正院不时传出女子惨厉的叫声,庭院外一位身着四品官服的男子不停的来回踱步,手里不转着一串念珠,随着女子的叫声,转速也越发快了起来。

“大人,大人,请让让。”

“大人,夫人产子之处甚为污秽,还请大人移驾别处等候……”

小厮的话还未说完,就被男子一脚踹到在地。

“拖出去,杖责二十!”男子目光狠厉的看着地上瑟瑟发抖的小厮,冷声道:“夫人产子大喜之事,有何污秽!”

说罢,不耐的挥挥手,也不管小厮的不停求饶,转身走到石阶下,皱眉看着门窗紧闭的西厢房。

天色一点点暗了下来,又起了风,早春风寒,尚未完全舒展的枝条在风中摇晃,让整个庭院看起来有着说不出的冷清。男子的面色极其难看,听着房里声音渐衰的叫声,手中的念珠转的越来越慢,已经四个时辰了,也不知情况究竟如何。

他将目光从廊上悬挂着的白灯笼上收回,转头定定的看着产房门口,抬脚向产房走去,却在恍惚间看到满天的夕阳下,仿佛有一道金光射进了产房。

“哇……”嘹亮的啼哭打破了傍晚的静寂,男子紧张的看着门口,就见产婆将包裹严实的襁褓抱了出来,一脸汗水的道喜:“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夫人平安产女,母女皆安。”

郭翔勋看着产婆怀里小小的襁褓,半响后才缓缓吐出一口气,沉着的脸也慢慢浮现出一抹笑。

“有劳嬷嬷了。”郭翔勋说着,示意身边的小厮将早已备好的礼金递上,从产婆手中接过那小小的一团,轻轻打开看了眼,严肃的脸上满是慈爱的笑意。

“四小姐长得极是俊俏,随了大人和夫人呢。”产婆捏了捏荷包,讨喜的恭维着。

郭翔勋的手指轻轻在女儿脸上点了点,轻声笑道:“比我与她母亲好看许多,也不似她的几位兄长那般皱巴巴的,可见是个漂亮的孩子。”

产婆连连点头,好听话似不要钱一般往外扔:“夫人本就是冰玉一般的人儿,四小姐将来也定是金尊玉贵的……”

郭翔勋脸上的笑微微一顿,突然想到傍晚时分恍惚看到的金光,心中一颤,缓缓将手中的襁褓交给产婆,看着漫天星光,半响后才道:“中年得女,别无他求,唯求她一生平安顺遂便好,给夫人说,取名宜平吧。”

“皇上,明个儿就是大典了,还请您保重自个儿,多少用些东西吧。”

宝庆殿挂满了黄白的经幡,随风飘动,棺椁前方跪着一个身着黄袍却带着重孝的孩童,3、4岁的脸上满是稚气的小脸上,眼眶通红,许是哭多了,面色带着几分木然,挺立直直的脊背,端正的跪在那里。

身后的太监听不到回应,皆不敢抬头,只能一声声的劝着,弱弱的祈求声回响在香火缭绕的殿内,像是哀鸣。

“都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