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诊制度,是京都中医药大学的独特传统,所有中医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找到自己的跟诊老师,如果自己找不到,那么学校会进行分配。当然,自己找的老师和学校分配的老师的质量或者说了解程度,自然有一定的区别。
一般来说,本科阶段的学生们找的跟诊老师大多是中医师级别,有部分家里有中医传承的,学过中医基础,而且老师也确实能看对了眼,还得带上一些运气,就会跟上名医的诊。不过那也是少之又少。
至于说国医大师或是明医,基本都是到博士阶段才有机会去让老师考核的,能通过的也是寥寥无几。
李四说的有机会跟着国医大师王老学习,看病人,那也是一种激励而已,只是说说。
乔梁自然不可能说自己有张老先生的推荐,说不定能跟上王老的诊,只是听说王老会来上课,那可得来全不费功夫,也不用费尽心思去找王嘉恒给他送信了。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深夜,除了乔梁不睡觉,仍在修炼《医家筑基》外,宿舍的另一位哥们也在床上打坐,双手握固,五心朝天,是正宗的道家打坐修法。
这位哥们名叫刘相宇,京都人,早上的时候乔梁与他交流过,知道刘相宇是拜了一位道士为师,倒也没有深问,这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规矩。
在各位中医学子的期盼之下,这一届中医系的第一堂课,也就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第一堂,终于开讲了。
王嘉恒,京都人士,家境富裕,年幼之时便有志于中医,家人任其选择。
虽然记忆力超强,但其天资较差,没有中医师愿意带他学习,那时的中医学堂远没有如今那么规模庞大,中医这个职业在那时也是比较低微的,连中医学徒都十分稀缺。
所以苦于无门学习的王嘉恒便只能跟着一个江湖郎中四处游走,虽然郎中没啥本事,救人只靠一张嘴,但王嘉恒有毅力,有自己的智慧。
靠着自己翻阅过无数书籍,将理论跟病人的情况一一印证,43岁那年,考上中医学徒。
之后王嘉恒就像人生开了挂,50岁通过名医考核,63岁被公认为国医大师,名满京城。
现在,王嘉恒对于求着要跟他诊的人很是不客气,他的第一项考核就是将《伤寒论》完整的背下来,什么关系都不讲,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老夫当年求着中医师跟诊的时候可是把伤寒倒着背了一遍,这都不行,凭什么跟我的诊?”
所以王老在中医基础理论课上跟大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学们,中医基础理论这些东西,我不会教你们的,这些东西自己去翻书,现在还不知道,你们就赶紧退学吧,反正今天不退学,以后早晚都会退学的!”
这位王老真的很严格,随后他又说道,“我的课上,会列举各种病证,给你们讨论,我会按顺序叫人回答,每个病证叫三个人,回答的最好的期末加10分,最差的扣10分,中等的不减不加。这项规定,从今天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