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读书吧,少年

张昌宗道:“大哥,李先生今日对我说,读书做学问一途,天资虽重要,但不及勤奋,若无有勤奋刻苦之心,天资再好,只怕也是不成的。那时我便在想,我们家这么多小郎,虽然并非人人都是天资卓绝之人,但是,勤奋刻苦我们却可以一起做到!天资不足,我们可靠勤奋来补,就不信培养不出儿郎来!”

张氏兄弟面上露出沉思之色,韦氏、大嫂、二嫂并未插言,她们毕竟不识字,见识有限,但也知道张昌宗的提议关系着张氏儿郎们的未来。

张昌期、张昌仪两人对望一眼,张昌仪问:“六郎有何办法?”

张昌宗道:“每日早晨,读书、背书一百二十遍!”

“六郎,我可是你五哥,亲的,文阳他们也是你亲侄子,不是捡来的,一百二十遍……你也忍心坑我们!”

张昌期、张昌仪还没说什么呢,张易之就跳了起来,抖着手指,指着张昌宗,义愤填膺。张昌宗对他做个鬼脸,连话都不用说,就看着韦氏一巴掌落在他头上:“胡说!六郎也是为了你等的前程,为你们着想,怎么能说是坑你们呢?不识好歹,该打!”

张易之捂着头,满脸的抗议:“阿娘,儿莫不是捡来的?”

韦氏哈哈大笑:“对,捡来的,你们几兄弟皆是阿娘去外面野地里捡来的,不过,老娘管你吃,管你穿,难道还不能打你?别作妖,听你兄长他们的!”

说着,又拍了张易之脊背一巴掌,拍得张易之什么抗议都没了,只能默默冲对着他做鬼脸的张昌宗坚决地伸出中指——

不用怀疑,这也是张昌宗教的!

张昌期看母亲不负众望的镇压了作乱的五郎,转首问张昌宗:“如何读?如何背?六郎且细细说来!”

张昌宗知道的,他这二哥,为人稳则稳矣,但有时候却嫌失了锐气,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而之所以如此,不过是生活所迫。

张昌宗一直都觉得,性格决定命运,可命运也影响性格,二哥的生活环境和经历造就了如今的他,这也是二哥心中有家人的缘故,心中有所牵挂方才会有所畏惧。二哥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啊!

张昌宗又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即便他是家里管他最严的,他也不会有任何怨言,他知道严管背后的所有用心。他感激这份用心,也受用这份用心。

一路上连大声说话也不敢的几个孩子,这会儿看雨过天晴了,也跟着露出轻松地表情来,跟他爹一样老实的文阳,顺口提了一句:“二叔,六叔今日在学里,被先生夸奖了!”

傻孩子!

张易之默默收回伸出的手,无奈的捂脸,想阻挡已经来不及。张昌宗嘿嘿直笑,已经知道文阳要说什么了!

果然,就听文阳道:“二叔,原来六叔往日只听四叔和我们背书便已把《孝经》、《论语》背熟,先生大大的夸奖了他呢!”

“真的?”

文阳这话一出来,在场的人,只要上过学识字的都听懂了!张昌仪又惊又喜:“六郎,文阳说的是真的?”

张昌宗一把拉住想偷溜的张易之,笑着承认:“二哥知道小弟打小记性就好,小时候听四哥背过,后来又经常听文阳他们背书,不知不觉便记住了!只是,我只会背诵,并不会读写,先生说,让我先学会读写,今日还教了我一卷《切韵》。”

“好!确实是个大大的好消息!当赏,当赏!”

张昌仪喜不自禁,满脸的笑收都收不住,直接两步走过来,一把举起张昌宗,大声的赞许道:“六郎做得好,真乃吾家麒麟儿是也!”

韦氏跟着也是满脸的喜色,连连吩咐:“春娘,让来财去西市打些酒和肉食回来,今日大家好好的吃一顿,为六郎高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