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张氏儿郎

“阿娘!”

把孩子交给妻子带着回去睡觉,二郎张昌仪特地叫住母亲。韦氏停住欲去安寝的步伐:“二郎还有甚子事?”

张昌仪问道:“明日六郎便要送去学里,东西可准备妥当?新衣裁好否?”

韦氏叹了口气,道:“大郎说明日由他送六郎去学里,东西已然准备妥当,新衣也裁了,放心吧。”

张昌仪点点头,没再说什么,却从怀里掏出一串铜钱,递给母亲,韦氏一怔,连连推却:“六郎进学由公中出钱,无需你贴补。在你们兄弟成人后,阿娘便说过,薪俸归公,然你们各自挣来的钱财却无需上交,拿着给春娘和孩子们买些东西吧。”

张昌仪道:“阿娘放心,这些钱财皆是我为人代写书信、抄书所得,给了娘子四百文,余下这六百文,阿娘留着给六郎花用。西府不比我们,阿娘手中有些余钱为好。且我们兄弟几个皆资质平庸,读书不成,六郎早慧,兴许于念书上有天分,或能成事。儿等无能,能做的便只有些许,阿娘莫要推拒,当为六郎多多着想才是。”

韦氏一愣,瞬间湿了眼眶,收下二郎的钱,叹道:“你们兄弟几个,大郎憨厚老实,像极你们阿耶,唯有二郎你还有几分担当。你对六郎之恩义,阿娘记下,等六郎长成,阿娘定会如实转告六郎,让他莫要忘了兄长之好。”

张昌仪摇头,道:“儿并非为此。”

韦氏道:“阿娘知道,然道理却不是这般,你们只是兄弟,非是父子。”

张昌仪知道母亲的性情和行事,阿娘虽是女子,于他们兄弟之间,却从不故作糊涂,可谓开明公正。于是,也不再劝,而是道:“阿娘请去安寝吧,儿也回屋了!”

韦氏点点头,看着儿子转身,正待转身回屋,张昌仪突然回头,对母亲交待了一句:“阿娘,明日早起莫要忘了交代六郎,西府不比我们,过去当忍让为上,莫要重蹈四郎覆辙。”

韦氏神情一凛然,连连点头:“多亏二郎提醒,为娘险些忘了。不过,六郎早慧,性情开朗,当不至如四郎般冲动才是。”

张昌仪道:“话虽如此,然六郎终归年幼,还是交代一番为好。”

“可!为娘明日起来便交代他。”

张昌仪这才转身回房。

在二哥、四哥回来之前,张昌宗奉命去寻在外面坊道旁玩耍的孩子们回来吃饭——

他那些便宜侄儿、侄女和五哥张易之。

张昌宗过去的时候,一群孩子在坊道旁的一颗银杏树下玩耍,老远就能听见他们的叫嚷声,显然玩得十分愉快。

玩什么呢?

张昌宗凑过去看了一眼——

他的好五哥,未来大唐上层女性心目中的美男神,与他一起被因为姿色被选作则天大圣皇帝男宠的好五哥,八岁的张易之张五郎,正带着一群孩子在撒尿和泥玩!

张昌宗表情毫无异样——

谁年轻时候没几件不想记得,只想遗忘的事情呢!黑历史人人都有,不奇怪。所以,张昌宗毫不犹豫,用不知是否因为穿越的缘故而变得过目不忘的记忆力,默默记下时间、地点、事件——

垂拱二年正月二十日,未来的大唐女性的男神之一,著名帅哥张易之在这天还在撒尿和泥玩!到时候要敲诈五哥什么呢?

张昌宗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畅想未来。

“五郎,六郎,为何尚不归家?”

一只成人的大手按到张昌宗脑袋上,是二哥张昌仪,直接把张昌宗从畅(dou)想(bi)状态中叫回来:“二哥,你散职回家了?”

张家大郎、二郎、四郎俱都是恩荫出身,只是全都是连品级都排不上的芝麻绿豆官儿。明明是在长安城内做官,却品级低得连俸禄都领不上,只有每年从公廨田中分一点儿收成。若不是在定州义丰老家还有些田产,张家说不定连肚子都吃不饱。

张氏籍贯定州义丰,燕赵之地多豪雄。张家几兄弟也不例外,大郎、二郎、四郎都长得高大,不过,前面三个都长得像爹,虽不丑,却也谈不上俊美,只能算五官端正那一挂。就五郎张易之与六郎张昌宗长得肖母,特别是六郎,与母亲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十分俊俏。

张家几兄弟,大郎张昌期为人稳重,品性憨厚老实,脾气温和有余,威严不足。二郎张昌仪话不多,为人沉默寡言,但说话做事说一不二,除了张昌宗这个伪小孩儿,张家的孩子们几乎都有些怕他。

见哥哥回来了,张易之连忙拉上裤子,一边系腰带一边跑过来:“二哥,我们这便回。六郎,你怎地自己跑出来了?快跟五哥家去,莫要在外面闲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