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宗道:“若是她们俩儿,那就不奇怪为啥突然开始不择手段的搂钱了,一个想自己建个昆明池,一个正在洛阳建豪宅,可不正是花钱的时候?做走狗的,可不正是表现的时候吗?”
薛崇秀点点头,一脸的沉思,想了一阵后,道:“货栈、柜坊这一块,虽然我们一直低调行事,但知道是我们产业的人,京里不在少数。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毕竟,各家有各家的产业,谁也攀扯不了谁。既如此……那便再公开一些,六郎你觉得如何?”
张昌宗点点头,道:“这几年其实还只能算货栈、柜坊的发展期,随着突厥退入大漠深处,北疆的稳定,商贸自然会更迅猛的发展,加之水路的商贸发展,届时,才是货栈、柜坊这两个行当的繁荣期,财帛利禄动人心,透露一点也好,省得旁人有些不知所谓的阿猫阿狗把我们当肥羊。”
薛崇秀:“当初我把产业分做明、暗两部分,货栈、柜坊是明,粮店、杂货店和船厂这些乃是暗,托的旁人的名义,痕迹弄得很干净。”
张昌宗道:“如此,货栈、柜坊便半公开好了,其他的,还是继续藏着,之后,还要藏得更紧密、小心些。”
“我知道。”
薛崇秀答应着,想了想,又问:“对了,现在的扬州府大都督长史是姚崇吗?”
张昌宗回忆舆部报上来的各地官员的变动,点头:“是他。”
薛崇秀微笑道:“姚元之此人素性刚直,一心为民,对皇亲国戚并不感冒,此地主官是他,倒方便我们行事了。”
张昌宗笑嘻嘻的拱手:“郡主英明。”
薛崇秀白他一眼:“英明不英明的,还不是要用你的人手做事?郎君且把阿梨她们借我用用。”
“行啊,没问题。别说是阿梨她们,便是我,也任凭郡主吩咐,但有所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昌宗还笑嘻嘻地白话着,薛崇秀抬眼妩媚地瞟他一眼,似笑非笑:“多谢郎君好意,只是,为妻却不忍使唤郎君。”
张昌宗笑得美滋滋的道:“为什么?是因为舍不得我辛苦吗?”
薛崇秀含笑点头:“是。郎君还欠着上官师父写江南美景的诗句呢,不赶紧趁着闲暇去想一想,还有闲情来帮为妻做事吗?”
张昌宗:“……”
“扔出去!”
这年头居然还有不请自来的!张昌宗连眉毛都没动一下,只说了一句。
“喏。”
阿松带着人,熟练的堵嘴、架人,干脆利落地就把人拖出去了,一起扔出去的还有那碗刚上的套鸭。满意地听到楼下“啪”的一声,张昌宗笑着拍拍手:“好了,继续吃。”
在场的人养气功夫都还不错,这么一个小插曲,解决了谁也不会放心上,安心的用餐。张昌宗素来对吃喝都不怎么在意,只要能吃的抵饱,什么都能往肚里塞,这样的性子,之所以会来食肆,不过是想着陪家人来尝个鲜,不想,就这个还被人打扰了,真是不爽,不过,不着急,等下就有人来解释了。
果然,吃完饭起身,阿松来报,阿严的丈夫阿方已经在外头候着,特来请罪。这些都是薛崇秀的人,自该老婆处置,张昌宗不会插手,朝薛崇秀看一眼,薛崇秀道:“让他回去吧,把事情处理完了再来回话。”
“喏。”
阿松出去传话,张昌宗扶着郑太太和老婆、女儿乘上车,做男装打扮的上官婉儿则与他一起骑马缓缓往回走,一双眼眸频频四顾,看张昌宗落后了她半个身位,还控制着马匹等他走上来,低声道:“为师以前多在淮北一代行走,不意江南风光竟这般好,这趟被你骗你出来,倒也不算亏。”
张昌宗才不介意她的用词,反正骗也好,拐也好,只是细节问题,关键是人出来就行,他很想得开,笑道:“师父可是有新诗?不妨作出来,弟子帮您记着,等集够了,给师父出本诗集,流传子孙后代也是好的。”
上官婉儿白他一眼,不过对出诗集貌似有些意动,挑眉道:“莫若为师的好徒儿也作一首来给师父品评?我们师徒一人一首,如何?”
张昌宗:“……”
讲真,他真的不是挖坑,他就是看婉儿师父兴致好随口提的,万万没想到竟把自己也坑了,干巴巴地道:“师父,弟子已经许多年没作诗了。”
上官婉儿蹙眉,似有责备之意:“难道你就因此把功课丢了不成?你虽领兵,然却不可忘了从文的初心。”
难道又要抄诗?张昌宗十分苦逼,这心情也只有坐在马车里听师徒俩儿聊天的薛崇秀才能懂了。
玩笑着回到宅子,把吃饱喝足,玩了一天已经累的睁不开眼的宝宁交给乳母带下去睡觉,四个大人坐着闲聊,阿松进来汇报:“郎君,有人在宅子外面监视。”
张昌宗气乐了:“竟然还有这种事?行了,你带人摸过去,堵嘴捆了问问是哪里来的,旁地问明白了再说。”
“喏。”
阿松立即带着人出去,刚出去一会儿,阿严来了,行色匆匆,薛崇秀去偏厅见了她,看她面色不对,不待她行礼便问:“何事如此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