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是我在法国收购的,从一个侵华的老鬼子后代那用十万英镑收来的,想想就憋气,抢了我们的东西现在我们还要花钱买回来。”
“不说了,这总算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珍宝,能收回一件是一件吧。这幅长卷是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手卷。”大爷爷缓缓的在长条案上展开手卷,
“黄庭坚《砥柱铭》手卷,是散落民间的最重要的书法瑰宝之一。这幅手卷长达11米,画心长8米,内容是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写的《砥柱铭》,全文600多字。卷上有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直至清代民国藏家的大量题跋和钤印。是我从一个rb人手里收来的,当时我用了80万英镑收的。”我们两个人在一起欣赏着这两幅国宝,看完后小心翼翼的收好了这两幅字画。大爷爷又把金匣摆在了条案上,慢慢的打开。
“这是我所收藏的所有藏品中最神奇的,是抗日战争刚结束一个土王拿着它跟我交换了一批美军援助的军事物资,你好好看看。”弗里德曼上前往金匣里一看,是一个大约5寸直径12寸高的经桶,看外表应该是佛经,小心翼翼的从金匣里拿出来,慢慢展开才发现竟然整篇经文都是用金箔细心打造的。
佛教有七宝之说,七宝即七种珍宝,又称七珍,指世间七种珍贵之宝玉。不同的经典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经》所说七宝为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码瑙。玄奘译《称赞净土经》所说七宝为金、银、吠琉璃、颇祗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湿摩揭拉婆。《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虽然不同经典对七宝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对于金而言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当属七宝之首。
佛教把金作为七宝之首,绝对不是因为贵重、是重金属、是富贵、权力的象征,而是因为代表了修行的境界状态和过程,这种表法内容非常深厚。当我们看到金碧辉煌的寺院,看到金装着身的佛菩萨圣像,不是让你看这些金用了多少钱,而是要告诉我们:要学会提炼自己,摆脱矿石的粗犷形态,回归到精纯的本质中,如金那样的净洁,如金那样的忍辱,如金那样的随顺,如金那样的不争。
整卷佛经首部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图,只见图中男者盘腿而坐,右腿弯度较大,左腿曲于右腿之内,弯度较小,女者面向男者,尾部则是24幅行功图,上面的人体都描绘了不同的线路。历经漫长的年岁,经书保持华丽的色彩,全然没有被氧化、被损坏的痕迹。
“大爷爷,前面这幅图案应该是密宗的法身造像,经文是梵文,不知道是什么内容。”大爷爷细心的给他讲解这卷佛经,
“法身造像是只有密宗寺庙中才有供奉的是属于密宗的本尊神,即佛教中的欲天、爱神。其中男身代表法,女身代表智慧,男体与女体相互紧拥,表示法与智慧双成,相合为一人,喻示法界智慧无穷。
“这是密宗的双修功法行功秘传,双修看似神秘,其实是一种意志的磨炼,道家里也是这种传承。道家双修派是内丹功法类别,性指的是人的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人的身体、生命、能量、命运、物质等。性命双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达到至高完美境界,黄老列庄、远游、参同契、悟真篇等书都有关于性命双修的论述,人的生命实际上是两个生命即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的双重融合,人们通常说要身心健康,亏其一即残缺不全。所以性命二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两大要素。”
“修炼功法要有一定条件,要扎扎实实地按章法修炼脉气,一是男女双方不追求普通人要追求的性感;二是男女双方功力要相当;三是男女双方不能与多人乱修,要保气的纯度;四是必须上师口授咒语进行双修。其功法以内因为主,借助外力,修直中脉。可以说双修是集气功、道家房中术、儒家的“慎独”于一体。在男女双修过程中,主要产生特别强烈而持久的性感,此时不排精卵,而将精卵化成气和神,并以精气神在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特别而持久的性感去调动男女双方全身阴阳之气,这阴阳二气合力可修直中脉。”
“后面这24幅手法图是为了让转世灵童快速掌握明妃的速成法门,只记录了用法没讲原理,等灵童慢慢长大佛法大进自然而然的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要想弄明白的话可以结合道家的内丹双修法,这样反而比研究佛经更容易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