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三十六章,团圆之夜

侯门纪事 淼仔 6400 字 9个月前

龙怀城兄弟也是想的,但近来太平没有大的战事,面前堆着上好螃蟹,老国公夫人先要想的就是愿意接她前来的袁夫人。再想,就是通信中隐隐表露家中没了老国公,就没了主心骨的姨娘们。和沾光上路的儿子龙怀恩及曾孙。

他们这个中秋可怎么过的呢?

袁夫人在思念里,但有长孙执瑜夫妻陪伴,她不会差。

姨娘们彻底自在,也许年节气苦,也许想念度日。但有儿子们离的不远,平时总有安慰。

小十和曾孙们,从他们写回的信中看,不会过的差。

……

“都听我的,今晚上的席面由我和乖宝舅母安排。”黑加福的鼻子翘得跟京里这时辰的小坏蛋舅舅没分别,在她身边的,是素来常伴的安书兰。

安席面是大人的事儿,不但黑加福喜欢,安书兰也兴奋满面。

“这是老太爷的座位,老太爷请上坐。”黑加福说着当个指挥,安书兰走到老太爷面前欠欠身子,绽开如花笑靥:“这里请。”

安三爷夫妻满心里自豪,安三爷喃喃道:“这就不用担心了,亲家什么都安排好,书兰跟着静姝姑娘学到很多。”

“是啊。”每当这种时候,安白氏总是湿了眼眶。

正中的座位上,老太爷笑容满面坐下。

在他的两侧,黑加福安下:“姑老太爷,二位姑老太太,”瑞庆长公主憋气,对陈留郡王妃道:“表姐姑老太太请,我不是老太太,我慢走一步。”

忘记交待静姝,长公主今天晚上没挣脱开她最不喜欢的字眼。老太太?跟老了似的。

接下来,按尊卑应该是太子等的席面,但是黑加福小手一招:“乖宝舅母带着弟弟们请客人就座。”

原来这团圆夜的晚上,请的有客人。他们也是异乡为客,请的是谁呢?

高矮不等的一行人,手脚到了这里以后洗过,太破的衣裳不能遮体,也由这里给了旧衣更换,这是街上讨饭的人。

确切的说,是讨饭的人里相对老实的一些。

安氏夫妻已安过座位,但先不坐。意识到对女儿来说,是个不容易经历或者说能够成长一些的场面,他们帮着女儿请客人入座。

请客,人人喜欢。正确施舍的人,往往比得到的人还要快乐。安书兰小脸儿通红通红,笑容一直没有停过:“请请,这里请,你们是客人,请这里坐。”

她总是跟黑加福学东学西,但这会儿指点别人,这又是一层快乐。

安白氏微微地笑,不时偷偷地把敬意送给这一队里所有的人,也有女婿乖宝,乖宝也教了书兰很多,也有随从等人。老太爷和老太太们更不会少。

这些在团圆夜无家可归,甚至月饼也不容易吃到的乞丐是怎么请来的,这又要归功于老太爷教导的好,黑加福姑娘带头的好。

按太子的说法,白静姝抢功的好。

孩子们领了钱,走一路子周济一路。本城繁华也有乞讨,黑加福带着比她大,比她小,是她长辈的比如小十等的人,太子和齐王世子闲下来也听使唤,隔上几天专门周济乞丐。

官员中有好有坏,乞丐也是一样。什么人是老实的,到手的馒头先给饥饿的人,什么人是不老实的,抢走别人的馒头,没费什么就分出来。

凶神恶煞的,才不请他们用饭。老实本分的,是老太爷今晚的客人。

太上皇今天不请官员,不和本地士绅唱和,只请这些衣食无着的人用饭。这些人平时虽交不出税,和官员、士绅、富商一样,也是他的子民。

不敢给客人吃油腻重的东西,老太爷一行将就客人,今晚没有螃蟹。螃蟹性寒,又味鲜。怕平时克扣饮食,骤然贪嘴而不能克制,吃坏肚子就不好。

大块肉、大块鸡都烧的软烂,油也出了不少。每人有月饼有馒头有瓜果。老太爷们用酒,先给客人蜜水。

“请请,”老太爷举起筷子让客。

这对于太上皇是平生头一回,新奇有吗?有。怜悯有吗?有。难过有吗?也有。

太平盛世里还有不饱的人,太上皇的心酸也不少。

关于时政,他总不忘记带上太子和齐王世子,这就唤他们一声:“不必过来,你们坐的不远,我说话能听到。绣坊、学伙计的地方都问过了?”

太子萧乾回道:“问过了。”目视客人:“绣坊和收伙计的铺子,选正当的,并着本地官府监视。绣坊也好,铺子也好,只要肯学,又有担保,就能送他们过去。”

太上皇端起酒杯:“给他们都安排去处,明儿不再上街讨饭,我这杯酒才喝得下去啊。”

齐王世子萧晗回道:“您应该多喝才是。周济人虽是黑加福抢在前面,但实实在在的为他们安排容身之地,是您的吩咐。按您说的,我们办这几天也都妥当。我们帮着出担保,凡是女子,绣坊收十八岁以下的学绣娘,但十八岁以上的也愿意要,去打杂。凡是男子,年青些的送去学手艺,年长的送去扫地干杂活儿。钱最少的也可以温饱。这酒,您不喝谁有颜面喝。”

听上去老太爷放心的喝几杯应该,但酒杯刚到唇边,太上皇想了起来,悄声道:“晗哥,你又叫她黑加福了,她幸好没听到,要是听到,明儿把你的功全抢光。”

萧晗也回想到:“您再说她就听到。您小声些。白静姝白静姝,您的队里只有白静姝……”

------题外话------

仔只能检查成这样了啊。

没有错字没有要紧的错字哈哈哈。

执璞走进来,见两个小胖子又争起来,取笑道:“又吵上了,依我看,这一回又是智哥儿先开的头。”

萧智含上泪水:“不给接,不给接。”执璞误会。

不给接这句话,两岁的萧智说的顺当,起源于他的父亲胖队长。每隔一段日子,胖队长跑来装模装样:“智哥儿又呆了这么久,应该接回家去。”

宝珠总是同他说:“不给接。”智哥学会不给接是句好话儿,他肯用在韩彻身上,智哥儿虽还不会当自己是个大好人,但很得瑟。

韩彻又认定“特特接”是好话。各有各的喜爱。

十回吵,有九回半是萧智先开战,执璞常说他,他也听得懂。今天办了一件留下韩彻的大好事儿,受到指责,萧智快要哭出来,把好事儿坚持到底以表白他的清白:“不给接。”

袁执璞忙道:“不给接,智哥分明是我家的孩子,谁来也不给接。”取自己的帕子给萧智擦眼泪,萧智还是对着他道:“不给接。”

宝珠笑道:“璞哥,你错怪智哥,他是不让彻哥被接走。”执璞这才明白,但是对母亲道:“平时不给接也罢,中秋团圆也不给接,咱们家做的不对吧?”

“特特接。”韩彻迸来的见缝插针。

宝珠和执璞一起大笑:“说的好。”

第二天中秋,父子们都有休假。袁训和执璞留在家里待客,打发小六和苏似玉送韩彻回家过节。

走的时候,执璞把萧智好一通的哄。萧智没有哭闹,但把个胖屁股对着韩彻,坚决不肯对他道别。

韩彻很想同他道别,转到萧智脸儿前面,萧智又转个脸对外,还是把个后背给他。韩彻再转过去寻他的胖脸面,萧智又转一圈儿,大人们都看着笑。

韩彻泪眼汪汪,揪着他的衣袖:“特特接,特特接。”

萧智嘟囔:“不给接,不给接。”

“特特接,我!”韩彻又会一句新的话。

长辈们发了话,萧智眉头皱得紧紧的,才肯说一句:“特特接你。”韩彻带着眼泪又笑了,让小六抱到怀里,走出去多远,小眼神儿也还对着萧智目不转睛。

彻哥固然不排斥回家,但也很不愿意离开萧智。

萧智在他走到看不见,胖脸儿上堆满委屈,爬到袁训膝上坐着,对着另一边空落落的膝盖没精打采。看得袁训也心疼,抱着他出去会客人。

主客说话,萧智瞪大眼睛听得聚精会神,很快好起来。

这一天的午饭,镇南王府往忠毅侯府用。镇南老王带着元皓夫妻来得很早。元皓一到,萧智更乐了。

胖队长当父亲是这样的:“智哥儿,你是不是最捣蛋的孩子?”萧智胖脑袋频点,哈哈笑个不停。

老王抚须取笑:“元皓,你自己就是个没长大的捣蛋包,生下最捣蛋的孩子不足为奇。”

“祖父,谁夺这桂冠可不能轻视。智哥要是不加把劲儿,就让战表哥得了意,就让黑加福和镇哥夺去了。”元皓回过祖父的话,又“教导”儿子:“智哥儿,你是不是最会耍赖的孩子?”

这样的话,萧智已不是头一回听,他是初听到就懂。继续哈哈笑着,揪着元皓的衣角,把他带到袁训身边。利落的爬到膝盖上,胖身子往袁训怀里一伏,一动不动有会儿,坐直了奶声奶气:“会耍赖。”

镇南老王大笑:“这不叫会耍赖?这叫收拾舅祖父。带上你什么也干不了。”

萧智对这句不太明白,瞅瞅曾祖父,又瞅父亲。元皓顾不上对他解释,这句也不用解释。再道:“还有一个耍赖呢?”

萧智乐颠颠儿又从袁训身上爬下来,带着父亲出去,小手指着一个方向:“舅祖母,舅祖母……”

一对父子直奔正房,如果中途没有玩上新奇的东西,应该是去见宝珠。

好孩子对此没有意见,她的儿子精神头儿好的很,跟好孩子记忆中的胖队长很能吻合,她高兴还来不及。陪了一会儿,就去见如意和苏似玉,大家商议学过的名菜做上一回,免得很久不做手生。

上午,客来客又往,镇南老王由老国公陪着。午饭过后,老王一家人先回去,傍晚时分,袁训带着儿子们,后面跟着老国公夫人、宝珠婆媳等的马车,来到镇南王府。

此时月晕浅浅的出来,好似银雕玉塑。

……

赏月,有人喜欢在高处。有个萧智满地跑,设在假山石上怕他跑的不痛快。就摆在能看到水的地方。天上一轮月,水里一轮月,不管看哪个都畅快。

离水,还有一段距离,智哥儿拖着大布偶出溜的飞快也没什么,除去有人看着他,又有一排栏杆挡着。

池子水清过,荷塘里已无残荷和败叶,一汪碧水更见澄净。

安席以后,月光愈发的明亮,影影绰绰的,上面蟾宫玉桂都似看得清楚。

没有外人,人也不多,不分男女席面。团圆夜,团圆的坐圆满。镇南老王和老国公夫妻坐在一起,方便老王和老国公说话。老国公的下首是袁训、执璞、小六和元皓。和留在京里的小龙氏兄弟中,最年长的龙显邦。

龙显靖龙显宁他们在家里招待附学的人。

老国公夫人的下首,是宝珠、如意、苏似玉,再就是女主人好孩子。

萧智轮流在长辈们怀里玩耍。

三巡酒后,头一句是主人老王说出来,他对着明月有了向往:“那一年咱们在路上过中秋,匆匆忙忙的,酒不是上好的,菜也一般,说也奇怪,我回京后年年过中秋,年年都想到那个中秋。”

这应该是回忆,但老王面上一团向往。他向往着那些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