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捕快的不信自己,又是在柳国舅面前,这人丢的比让梁山王下黑手还要大。
他已经足够难堪,柳至点到为止不再说,只把梁山王公文内容说一说。
“他告咱们无凭无据擅拿守将,又说不把他放在眼里,东安世子的边城要是乱起来,这个责任谁担?”
柳至皱眉:“忠毅侯也认为他说的有理,准备在太子面前跟咱们打官司。”
这种时候可不能论亲戚,也不论交情。大家都是公事公办的主儿,袁训对柳至会这样,柳至对袁训也一样。
游沿让惊骇住:“无凭无据?”愤怒上来:“他怎么就敢张嘴胡说呢!他眼睛是瞎的吗!我就不信他一点儿证据找不出来。”
柳至淡淡:“以我看,也是无凭无据。”
游沿张大嘴,半天才合拢:“不不,不会吧,他怎么敢毁灭证据……”
“不信,我问案你隔壁听着,我打包票,东安世子嘴里什么也审不出来,只怕还有一堆洗清他自己的证据。”柳至说着,对外面走去,游沿跟了出去。
……
东安世子在关押房里,哪怕准备充分,忐忑不安也必然存在。听到房门上锁响,陡然的打了个寒噤。
见进来一个公差带着恭敬,把世子又吓一跳。
公差如对大宾:“柳大人有请。”为世子去了一路上带的简单枷锁,把他带到一处小厅,台阶下有花树,景致称得上幽雅。
柳国舅在廊下满面春风:“世子,好几时不见,又把你请来,唐突莫怪。请请请,我还有些许好茶叶,正方便你我促膝言谈。”
东安世子能说什么呢,随他坐下,见一副茶具在这里,小火炉上茶水正开,国舅亲手炮制,茶香如云雾般升起,世子嗅了嗅,确实是好茶,更不知国舅葫芦里卖什么药,暗自提醒自己还是小心为上。
都是富家子弟,都会品茶。三碗茶下肚,面上都有舒畅之色。柳至徐徐开口:“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游侍郎办事不谨慎,落到王爷手里耽误一天的功夫,想来这一天的功夫,乾坤可以扭转。”
东安世子就势捧出随身信件:“国舅,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这是我与京中往来的信件,除去公文外,公文您可以在兵部查底,这些是私信,重要的我随身带着,我也想到,进刑部就要受审,这是我清白的证据。余下的信件数量多,由我的先生们带着,我往这里来,他们寻客栈去了,只怕等下就到。您要过目一件不少。”
柳至露出笑容,随手捡了一封信在手中把玩,却不拆开,淡淡问道:“哦,这里也有和安王殿下往来的信吧?”
“有啊,他有知己要往我处游玩,观山川赏景致,我还细细地给画了个路线图,有哪些地方可以歇脚,我也写上。”东安世子小心的隐藏着不安,堆上笑:“皇子殿下,我敢不恭敬?”
“呵呵……”柳至发出一长串子笑声,隔壁游沿气的浑身哆嗦,他娘的他真是全数推翻,刑部就成了一白干事的衙门,梁山王你就是一混蛋!
笑声止住,柳至比刚才还要悠然:“世子,您这些话收好了,对我用不着。我会您,是说几句实话。”
把手中扣的那封信还给东安世子,笑道:“这个你也收好了,对我也用不上。”
国舅真的跟请知己品茶没两样,抬手,把茶给东安世子续上:“喝茶,还是喝茶这事儿好。”
东安世子哪有喝茶的心,但是不喝,好似自己有多紧张,有多心虚。再说茶也真的不坏,国舅手艺也好,茶水又能镇定,世子谢过,把这茶吃下去,来听柳国舅接下来怎么说。
国舅眯起眼:“你这一回进京准备齐全,我们呢,也不是一定要和您过不去,”
对着一叠子随身带来的信一笑。
“东安郡王府上战功赫赫,您的令尊老郡王曾是第一名将。只要您没有谋反的心,”
东安世子腾地起身,起天为誓:“我若有二心,一定伏法。只是我纵然死在五木之下,也是清白之人!”
“呵呵,”柳至又用一串子笑对他:“言重了,世子请坐,”国舅半真半假地道:“我特意请你为喝茶,咱们不是审案子。”
又是一碗茶下来,柳至带笑又道:“您没有谋反的心,令我钦佩,但要是您能揭发谋反,功可抵罪。”
东安世子后背一冷,他知道自己冷汗下来不少。看看眼前茶香飘渺,要不是进京前认定王爷是靠山,就凭和安王勾结一事,内心有鬼,怕不把柳国舅当成救命山石。
如果真的是这样,只怕这时候会对“和蔼可亲”的国舅吐露些什么,指望他说话算数,真的能将功折罪?
但他只要吐露一句安王有谋反的心,他前一回在刑部不肯招认安王,可就让自己的话掀翻。柳国舅把脸一番,能饶过他吗?
一面心中恐惧,一面嘴上把得铁紧:“请国舅去查,我手下没有人有谋反的心。别的人,我不能察觉国。要是知道,一定早早告知国舅。”
“呵呵…。”国舅又笑得阳光灿烂,他是个出名俊秀人儿,这一笑对得起御赐“倾国”之名头。
亲切的东安世子都差点当他是知己,但幸好世子做好准备不上当。
柳至三番几回的旁敲侧击,世子嘴里也没有空子可钻。柳至也不生气,他本就是请人“喝茶”的,让人带东安世子去诏狱,临行前和世子拱手道别。
游沿过来,脸上气出通红一片,坐下就骂:“他说的话您听到没有,身死五木之下也还清白,他熬刑的心都早有准备。”
柳至不屑一顾:“那是他小瞧我,在我看来,动刑是最下等的法子。咱们办事儿要口供,要认罪,再就发落,能让他自己吐口,远比动刑好。离得近还溅我一身血,我从不喜欢。”
斜眼游沿:“你都听见了?人家是细细的画好路线图,迎接安王的知己友人。”
游沿胸口起伏,气又阵阵上来:“听见了!可就这样放过他不成,这口气我咽不下去!国舅,让我再去边城暗查,我就不信了……”
“这有什么咽不下去的,”柳至把他打断:“咱们当差,为的缉拿案犯,不是为了斗气。”
“可国舅,他就是犯人,你我心知肚明,他是!”游沿怒气冲冲。
柳至白眼儿:“你别冲着我来,有能耐对梁山王说去,”游沿面上红一阵青一阵,柳至自悔失言,赶紧换个话题:“梁山王还给忠毅侯有一封私信,忠毅侯呈到太子面前,太子给我看过。”
“他还能胡扯得出来什么!”游沿从牙缝里挤出来这句。
“他说东安世子没有谋反的心,他有确凿证据,也欢迎刑部随时去查。”
游沿怔住:“安王勾结的人都到长城下,东安世子却没有谋反的心?”游侍郎火冒三丈:“我去查,我一定去查,我就不信梁山王能瞒天过海。”
“我看过他写的缘由,他说的没错。”柳至温和的语声阻止住游沿。
游沿直了眼睛:“我们白查一场?”
“什么话,老公事怎么能说出这话。安王要是不倒,边城不去人能行吗?”柳至有了严厉。
游沿强打精神:“那只办一件防范安王的事情不成?这位世子白带来一回。”还白挨一顿打。
柳至冷冷:“让他再平白的走了,你我成了死人。”
游沿急忙看他。
“证据虽然不足,他却有嫌疑。安王真的逃走,把他们抓个现行,他还敢说是清白人!就以这个为话题来说,这位世子得留在京里了。”柳至冷笑:“一来警告各郡王,二来得对他惩戒,三来,再让他回边城,太子能放心吗?”
还有准亲家忠毅侯那里也没法对嘴,柳至以缉拿官员为职责,袁训却为各方安宁为职责。梁山王一封私信一个公文,把这两位准亲家再次摆到对立面上。
------题外话------
本来想多写,忽然胃痛,坚持到现在还在痛,坚持不下去,说好的四点也快到。
{}无弹窗那海风下的惊喜竟然是假的,多喜愣上一愣明白过来。脸儿往旁边一扭,高高的嘟起小嘴儿来:“哥哥,为什么哄我们?”
大人们对这些孩子了如指掌,上前去劝,说些什么兄妹情不可以生气的话倒不用,多喜郡主也不是一般的人能说教,就都笑看着。
见元皓慌了手脚的模样,对着妹妹左陪一个不是,右陪一个不是。说出一堆好吃的来:“多喜欢不生气,哥哥送你好些东西,你要的全在这里……。”
“真的吗?”多喜透出不相信的神气。等着哥哥点动他的胖脑袋,多喜嫣然:“哈,骗你的了。我们玩得开心就好。”随后对加喜三个笑眯眯:“我也哄了哥哥一回。”
“多喜姐姐最能耐。”加喜三个凑趣儿的,送上六个大拇指。
大人们笑起来,元皓也不生气,嘿嘿地反而把妹妹一通夸奖:“还以为妹妹你不会顽皮,这下可以放心。我和祖父去西山,太上皇面前还有多喜欢最淘气。”
多喜眨一眨乌黑发亮的大眼睛:“我也很会淘气,可是父亲说,”学着父亲口吻,拖长了小嗓音:“女孩子要端庄哦。”
元皓对好孩子一指,坏笑道:“像好孩子姐姐一样端庄?”双手连摆:“还是不要了,她又会扮伤兵,又会没有双下巴。”
小王爷的陪伴韩正经适时的称职,一本正经地帮腔:“还会掉酒窝。”
好孩子把额头往前一顶,腰身一叉:“谁说的谁说的……”
玉珠笑得前仰后合,凑到丈夫耳边打趣女儿:“你说她这般大了还这样说话,成亲以后改不过来可怎么是好?”眯一眯眼眸:“长公主要抱怨这不是好孩子,你可怎么办呢?”
常伏霖看一看妻子,这会儿憨跳不次于女儿。也把她打趣:“我就说怪家里她淘气的娘。”
“嘻嘻,”玉珠这个笑容笑得更接近正在拌嘴竭力占上风的好孩子。
镇南老王的到来,把客厅上的笑声打断。常大人带着儿子们请他进来,问他辛劳:“又去西山看望王爷?”
对皇帝的传言是病重,或者是离京。对于有些人来说,更愿意相信病重不能理政事。而镇南王也不是前往海边,而是长在西山大营。
在一般的人眼里这样说,他这样信。但右都御史常大人是应该知道的人,虽当面用隐语问过安好,但和老王亲家笑得心照不宣。
镇南老王也用隐语:“王爷还在西山呢,想元皓了,这不,我把他们带去。”老王说着自己笑:“拌嘴三差人,少一个也不行啊。”
常家的眼光聚集到好孩子身上,都为她又一回高兴。她的小夫婿是青梅竹马上拌嘴而得来,稍大的这几年里,也依然离不开她。去西山的时候,如果长公主不要好孩子做伴,小夫妻形影不离。
三差人,自然还有一个韩正经。
韩家的人对韩正经笑得也不言而喻,旧看法不变,正经的前程将是远大的。
但这一回韩正经不去,元皓体贴他:“添喜这几天在家侍疾,你多陪她吧。”
韩正经日子也是一样的好,他正式领一份儿朝廷钱粮,却和以前一样和元皓相伴。他的曾祖母病重的这一年里,元皓时时的给他假,让正经在家里当孝敬的人。
韩世拓带着家里人上前谢过小王爷,感谢他的许多照顾。自然而然的,心头总是浮现四妹夫他们夫妻二人。
天已近下午,镇南老王肯进来喝一碗茶,一是给亲家颜面,没有个到家门上却不进来的道理。二是等好孩子换上方便骑马的男孩子衣裳。好孩子出来就不肯耽误,往西山有路程,老王带上孙子小夫妻这就成行。
去几天不一定,镇南王不在,说不好一个月几个月的才回来。常大人不会多问,只带着自家和韩家的人送出大门。
目送老王背影雄风依然,小王爷背影挺拔笔直,好孩子背影似青竹迎风,常大人抚面悠然:“国之栋梁呐。”
都知道他说的是自己孙婿,大家会意一笑。
直到背影离开这街道,常大人回过身,对韩世拓和韩三老爷含笑:“二位,进来再说几句。”带上客人,叫上儿子们,他们往书房坐下。
书房里一炉薰香袅袅,看得出来常大人早就让人准备,他的话也应该早就准备好。
韩世拓和同来的韩三老爷洗耳恭听的模样,接过小子送的茶,眼神也没离开过常大人。
这样的谈话不是头一回,但常大人满面肃穆不肯有一丝的怠慢。不管是凝坐的身姿,还是沉沉的嗓音,都把他的认真也表露无遗,也似提醒在这房里的人加意重视:“近来京里往太子府中打主意的人又多出来,这钻营取巧的人什么时候都有。都说说吧,小袁寿姐儿虽用不到咱们帮忙,但做为亲戚,咱们受惠颇多,也要有些准备的主张吧。”
韩世拓没有让别人的道理,在常大人的话落下去,抢先道:“叔父说的是,皇上不在京里,眼里看着太子殿下为大的人打不散乌云似的,父亲、二叔三叔和我也日夜忧心。张大学士虽出手,但还有一些……”
常大人打断他,关切地道:“张老大人出手了?”
韩世拓笑道:“可不是。上一回您对我说过,都察院里那两个往太子面前献殷勤,打算做文章的人是大学士门生,我怎么会不对他说?正经亲事是老大人的意思,当年他愿意定亲,我们愿意让他定亲,后续为的不就是他能周护寿姐儿几分?”
说到这里把董大学士想了起来,鼻子由不得一酸:“董家祖父为这事大动干戈,不惜在忠勇王府劳神费力,后面和张大学士握手言和,为的是什么,他老大人难道会说这会儿忘记了?”
常大人欣慰:“如此甚好,我说那几家正兴头着,我听到的风声把女孩子好好打扮,却匆勿定下亲事,正疑惑不解谁人能打下他们,却原来是恩师大人。也是,除去张大学士,谁能压制住他们的家事。”
觉得心事去了一半,还有一半可以宽心。常大人畅快许多:“有张大学士肯出面,余下的人你我尽可能对付。”
他报出姓名来:“这个,是国子监的人,我主管都察院难道是摆设不成?家事我虽管不了,查案也不如刑部,但查些隐私却还不难。世拓,这个人你转告阮二大人。”
韩世拓恭敬的应下。
常大人对韩三老爷笑:“兵部里有人弹劾你,但是除去寿姐儿事情以外,我可不循私,你自己先有个防备就行。”
三老爷不以为意:“咱们一门心思只为寿姐儿,除此以外不必循私。循私这事儿,可对不住忠毅侯。”
大家一头,要说大家成亲戚以后,对袁训愈看愈佩服的,是人家不需要结党。早年前太子党自成一派,是皇上亲手组织,还用结别的党吗?
太子党中的人也是不循私的,朝野上下盯着他们,只只红眼睛,也没法儿循。
新老臣之争中,又盯着他们,皇上也没法儿为他们公然循私。
袁家门里的功劳,不管是袁训的,还是执瑜执璞,还是加寿得太子专宠,都有光明正大的原因。
袁训也没有寻亲戚们把杀人案犯轻判过,或为谁谁多走军需过。至于互相提个醒儿,通个消息:“你当差要谨慎,有人说你什么了,”不过这些,如今天常大人对三老爷所说的:“有人弹劾你,你自己有数就行。”
这类的消息,有时候衙门里的杂役也能打听的到。
至于是谁,三老爷也底气十足:“不用明说,我自己知道。”
今天是为加寿来的,这样的话只说到这里,常大人几句作注脚:“大概有人也许会说,我衙门里知道的话提点给你们一句半句也叫循私,为了加寿本就是这样。难道别人针对加寿,我知道了,还干看着等别人得逞,最后一路杀到我头上,这就叫不循私?”
傲然地一抬下巴:“老夫我办事尽我所能公正,不设冤狱,不乱攀扯同僚,孩子们亲事上没有弄诡计,自问老夫还算过得去。”
大家轻蔑一笑,接下来又说了一回正经话,不过是怎么为未来皇后加寿添砖加瓦,小心提防,傍晚前各自告辞。
常夫人挽留韩家用饭,韩世拓说家里有祖母老太太缠绵病榻,能多陪她就多陪她。把费玲珑带上,先回自家。
费玲珑是以准曾孙媳身份侍疾的人,出来前说过晚饭后送回,费家并不担心。添喜在家,姑嫂玩上一会儿,一更左右,文章老侯亲自把她送回。
费老爷夫妻接过小姑娘,问她玩得好不好。费玲珑自然说好。张大学士为了加寿都肯强压门生,韩家对这儿媳妇没有任何不满意之处。
这门亲事虽带足缘由,但到今天,再没有不和谐。
……
夜风下现出城池,从表面上看没有烧杀的痕迹,只城头原本应该飘扬的旗帜不再,静寂寂中带着死城的味道。
看到这里,皇帝深信这城已让强盗占领。他从海边出来经过这个城池,曾经是繁华的,曾经在夜晚也有行人喧闹。
不由得怒从心头起,亲临城下的皇帝勃然斥道:“去人,把这乱平了,把大胆妄为的人拖出来当众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