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训张开手,原本负在背后的东西,不长不短的一把铁弓,厚实的一看就是杀人利器,不是柳云若手中孩子练习用的弓箭可比。
柳云若知道自己应该说不要,因为袁柳二家有芥蒂。柳云若出生的时候,柳老丞相已经在袁训和当时的皇后手中败下阵来,小小柳听到和看到的,是忠毅侯去他家上打闹,仗着太后的势欺负人。
本心里以为柳家很正义,袁家不地道的小小柳,才会骂出来:“不要脸。”
没有多久,就让执瑜执璞反骂回来不说,回家找老太爷们一打听,个个面有尴尬,把当年的原因结开,原来家中老丞相行凶在先。
他的亲生祖父,柳至的父亲叹着气:“以前你父亲和忠毅侯是知己,忠毅侯在我们家里用过饭也住过,现在……”
对与错,黑与白,在柳云若心里顿时颠倒。他要是论对错,自家在先。
就像上午说胖兄弟们不豁达大度的长荣公子一样,他自己先不对,还偏偏脸皮足够指责别人。
要论对错先后,说别人不豁达大度文路的人,说别人不让他说话的人,你问问你自己。
柳云若不能学这样的人,他在知道真相以后,面对执瑜执璞生出不自在,见到袁训过来,本能不想多说。
但这一把弓箭,让柳云若眼馋到极点,他挪不动步子。
城外抵抗精兵,龙家的箭法扑天盖地。镇南王府里射风筝,箭如霹雳弦惊。
在小小柳公子心里刻下烙印,他要学,又怕让家里人看出来,笑话他向胖兄弟低头。
学弓箭跟胖兄弟半点儿关系也没有,但袁家箭法太好,柳云若不能控制的要这样想,他就跑得远远的来射箭。
他也曾想过他的弓箭不够好,他没有明师教。但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让他一直的射下去。
眼前,这把小弓箭,把不服输我能行全打了下去。柳云若恍然大悟:“原来真的是我的弓箭不好,”这一把,太漂亮了。
小小柳直直的盯着,一碗饭送到他手里,袁训把菜取出来:“陪我吃顿饭,弓箭送你。”
“真的!”柳云若失声问着,不敢相信这么好的事情在面前。袁训装模作样的沉沉脸:“你不相信伯父为人?”
柳云若想想,让弓箭激的他说出实话:“叔父为人不好,父亲也不会一直与您来往。我相信。”
这种叔父和伯父的笑话又要出来,袁训一笑放过。
手上一空,是柳云若一手夺也似的取过弓箭,一手接过饭碗,见碧绿米饭上辅着大鸭子,吸溜一声口水,先把弓箭小心地放下来,坐下来开始大吃,生怕吃晚了,到手的弓箭要飞走。
袁训给他添饭,自言自语:“好久没在这里吃饭,心情不错,要是有人陪我多吃,我教他射箭。”
“我陪!”柳云若迫不及待,嘴咧着,饭菜掉了一些出来。匆忙把嘴里的吃完,高举一只手:“我陪叔父吃。”
袁训含笑:“那你可不能吃少了。”
“放心吧。”柳云若心花怒放,他正饿着,饭菜送来,还有人教功夫,没一会儿,在袁训让他慢着慢着的语声中,三碗饭下去。
是个懂事的孩子,并不催促袁训快吃完。他爱不释手的,把小弓箭抱在手里把玩。
入手先是沉重的,擦拭得干净,上面也隐隐见到指痕光。比一般的小弓箭长,但精致的每个边角都是精心铸造出来。弓弦更是嗡嗡似古乐,松紧光手感就有舒适意味。
“这是您用过的吗?”柳云若猜测。
袁训笑容加深:“是啊,这是我小时候的第四把弓箭。”
柳云若眼珠子溜圆:“你多大起有弓箭?”
“那可太早了,我会坐的时候,就有一把木头小弓箭,只能玩,不能用。”
柳云若又红了脸,不经意地看向自己的弓箭,那是把木头的。
“我三岁的时候,我的舅父,给我铸造第一把铁弓。”袁训放下饭碗比划出一个手臂长:“有这么大,自从有了它,我家门外的鸡鸭全遭了殃。”
“嘻嘻。”日头照在柳云若的面容上,有红有白,是一个英俊的小小少年。
袁训笑容闪动,边吃边道:“到我五岁的时候,舅父给我第二把,我开始射树上的雀子。七岁的时候,是第三把,九岁的时候是第四把,就是这一把,”
“那您十一岁的时候,就有第五把了?”柳云若仿佛忘记面前这个,是与他家不和的忠毅侯,他沉浸到故事里,热烈的问出来。
袁训把最后一口饭吃完,拿帕子擦手:“没有,十一岁那年,我随母亲到京里,舅父再也没有给我过弓箭,不过他全教会了我,以后我就自己练。”
柳云若的眸子似燃烧起来:“那您教给我……”
“你自己练就可以了,别说,你这地方找的不错,这是我当年用过的。”袁训四下里看看,硕长的身子缓缓站起,对柳云若露出笑容:“来吧,认真听着。”
“好!”柳云若颠颠的欢乐起来,露出小王爷讨好岳父的劲头儿,跟在袁训脚下面走到空地上。
……
一个时辰过去,日头往西斜,下午的暖阳让人懒洋洋,柳云若满身汗水,却还是兴奋莫明。
袁训取外衣穿,把饭碗胡乱丢进食盒里,上到马上,对柳云若道别:“别太晚,也别伤着力,更别丢下你家的功夫,你父亲的功夫我是佩服的。今天,明天,后天,这个时辰你在这里等我,三天一见面吗?风雨无阻,做不做得到。”
“风雨无阻!”柳云若叫出来。
笑容最后在他面前一显,马神速的离开,没一会儿,就只能看到背后的马尾,在奔跑中摇啊摇。
一个心思,悄悄浮上柳云若心头。
上午长荣说的豁达大度,和柳云若曾对袁家的指责,在一起晃动着。远去的身影算豁达吗?在他和父亲打架的时候,柳云若背后也曾这样说过。
你不够豁达。
而现在,他才知道,话不是乱说的!
至少在此时,柳云若承认一件事。袁家继忠毅侯夫人以后,又多了一个让他喜欢的人。
那就是他一直不能接受的忠毅侯。
……
晚上,柳至一进门,柳夫人就道:“去看看你儿子,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把弓箭,铁铸的,重的失手可以砸伤脚,我问他,他不回答,反而让我别管,把我气的不行,这是他自己买的?好好的刀不练,书不看,这又是跟袁家别上苗头了吧?”
柳至漫不经心:“我也让你别管,由着他玩吧。”甚至打个哈欠:“别苗头好啊,人家跟你别呢,多少也要理会一下。他大了,自己作主。”
窗外,柳云若在院子里一次一次的举弓,心满意足的小模样,这弓箭真精致好看又杀气十足啊。
出于对龙家箭法的钦慕,柳云若把家里人怎么看也抛到脑后,他是真的迷了上去。
……
加寿放下笔,轻轻走出偏殿,看向正殿里,夜风下,一对老人坐着看春花。
太上皇沉思:“这么说,齐王这是听进去我的话?”
“您说他还听不进去?”太后揶揄他,新生白发在夜风中好似新开优昙花,每一丝都诉说着尘封岁月。
“这就好,咱们不会再出来福王。”太上皇说到这里,也笑话太后:“不会再有个大王府,留给你侄子。你再没有便宜捡。”
闻言,太后笑道:“我捡到您,就是大便宜。”
“我不记得了,你从哪里把我捡到的?”太上皇取笑道:“是在贵妃的宫里面吧?”
“别提她的宫,是我豁达大度,没把那宫殿拆了。就是在那个宫里,她欺负我,要给我定罪名。然后您也不帮忙,我一个人在冷宫里挣扎…。”
太上皇抬手:“打住,冷宫里我陪了你。”
“您陪我,那也是冷宫不是?冷啊。”太后说的自己笑个不停。
太上皇侧侧面庞:“这个人没良心,就记得冷宫,别的好处,对你说过的话,你都不记得了。”
“时过境迁,记它干嘛。如今说我好生大度,我后来也没怎么样她,她怎么就自尽死了?”太后皱眉:“这一段公案,我一直想问你,今天想起来。”
太上皇高深莫测:“是啊,我对她不错啊,我让你出冷宫,也没打算不要她,她一时想不开,她大度不了。”
太后哼哼两声:“大度这话,原来能这样的用。”掸掸衣衫:“今儿的星星亮,这是该睡的时辰了吧,我的元皓去了哪里?”
萧元皓鬼鬼祟祟,带着两个小太监,从大花盆下面钻出来,对着坐在台阶上看星星的加寿晃晃手中的皮球:“加寿姐姐,你总算做完功课,来玩会儿吧。”
加寿本来就是淘气鬼儿,见到元皓调皮大作:“不想玩,元皓,难道你生气吗?我很生气呢。”
“谁跟咱们生气,我去凶他。”萧元皓胖身子扭扭。
加寿笑眯眯:“就是你的哥哥姐姐们,他们独自的出去玩,元皓,可没有带上咱们。”
萧元皓胖脸上皱出疙瘩肉,硬是让加寿提醒:“是啊,还有赏赐,不带上我和加寿姐姐,都不是好孩子。”
“那咱们该怎么办呢?”加寿坏坏的笑着,眸子里亮晶晶,促狭的味道弥散开来。
“把赏赐要走,”
“不好。”
“跟他们吵架。”
“不好。”
“不给他们好吃的。”
竭力奉献主意的小王爷,还是得到加寿的摇头。小王爷停下来,等着加寿说话。
加寿压抑着笑,轻声的,一字一句地道:“咱们啊,既要走他们的赏赐,也跟他们吵架,也不给他们好吃的,你说好不好?”
“好啊好啊。”萧元皓拍手叫好。太后听到,让人过来:“该睡了。”
小王爷抱上皮球,一溜烟儿的跑开:“我还要玩。”小太监们跟在后面,护着他不要摔跤。
------题外话------
今天一看字数,顿时激动了,五百万字,仔坚持下来了。本书,会兑现仔对自己的诺言。不会烂尾哈哈哈。好吧,更新推迟了,从这里找一点幸福感出来。
感谢支持的亲们。感谢好多的贡士和解元。么么哒。求票。
韩正经的大名,叫韩正道。正经是小名儿。用这几个字当名字的人,可真不多。这样一说,掌珠莞尔:“听上去是咱们,就只是大名儿不对。”
老孙氏走出来,掌珠和侯夫人对她说过,老孙氏还有三分明白,笑道:“既然是咱们家,那再好不过。只是孙媳妇,你公公和叔叔都不在家,往衙门里请世拓回来接旨是正事。”
说到一半,掌珠失笑,等老孙氏说完,掌珠先让人去国子监里请韩世拓回来,再对祖母和婆婆笑道:“看看我,没接过旨,所以请长辈们出来,忘记咱们只能招待,却不能陪公公们坐着说话。”
让人先看出茶水,请传旨的太监们上坐。没一会儿,韩世拓快马回来,把旨意接了,让摆酒席,太监们推辞开来。
“还要往别家去传旨,你们家沾袁家的光,就赶紧的来了。人家的赏赐还要送呢。”
韩世拓让取银包,塞到太监衣袖里,恭恭敬敬送他们出大门,重新转回客厅上,二太太、三太太和四太太闻讯也在,你一言我一语,正在说圣恩隆的话。
金锭银锭,表礼和四朵宫花,灿灿摆在红漆雕喜鹊登枝的桌子上,韩世拓笑道:“正好请祖母、母亲和夫人分了这花,留一朵给正经戴。”
二太太三太太和四太太没有花,也喜欢的跟自己有花戴一样,拿起一朵来,送到老孙氏面前,一个一个笑脸儿飞扬:“母亲,这是正经给您挣的,您快戴上吧。”
宫花,有小孩子手掌大小,上面几串珍珠雪白放光。老孙氏是很想要,但是她只接在手上,爱惜的看了看,叫韩世拓和掌珠到面前来:“我们先不戴,你儿子从哪里能有这样的赏赐,世拓你从哪里开始明白事理?咱们家从哪里开始兴旺的?我不忘记,你们也不能忘记。”
老侯夫人都听得站起身子,跟着儿子媳妇和妯娌们肃然的答应着:“老太太说的是,到底是老太太知恩感恩,我们不能相比。”
老孙氏揩揩眼角,不过今天的是欢喜之泪。还有就是,后孙看上去很有出息的激动泪水。
“不能忘啊,有些道理,没有袁家,怎么能知道?正经偶然回家里来,会背一句什么朝闻道,夕死可矣。又是什么授人以渔,胜过给你一条大鱼……”
韩世拓忍住笑,这话是韩正经的歪解。意思是没有解释错,但韩正经那两天从早到晚,小手一伸:“给,一根鱼竿。”
“去吧,把这赏赐带上,送到袁府里去,请孙媳妇的祖母、袁国夫人,正经的姨妈留下来,还有一朵,也别丢下亲戚,送到常家,给正经的三姨妈,巧秀不是跟正经做伴在袁家。”
老孙氏分派的有条有理,大家应声道:“就是这样。”文章老侯从外面进来,笑容满面地问:“正在同人饮茶,说家里有喜事,我赶着回来,却是什么喜事说给我听听?”
老孙氏对他说过,老侯也说应该这样,老孙氏说一早身子不耐烦,韩世拓又还要回衙门,就老侯夫妻带着掌珠,捧着赏赐来到袁家。
袁夫人的房里正热火朝天,摇旗呐喊的韩正经,是赏赐最低的。执瑜执璞他们的赏赐中,宫花比韩正经的要好。
一堆的全放在桌上,孩子们由曾祖母和祖母分派。老太太和袁夫人说笑着,韩正经早就满场飞,拿起宫花,到处给人,跟他到处给鱼竿差不多:“给,哥哥戴,姐姐戴。”
香姐儿同他笑道:“你也戴吧。”
小手胡乱抓起来,把自己脑袋上插了一头。文章老侯和掌珠进来,见状乐不可支。
问明老侯的来意,安老太太和袁国夫人说费心,自己收着吧。韩正经冲过来,抓着不知是谁的花放到祖父手里,溜圆眼睛很是认真:“祖父戴花。”
文章老侯笑出老泪纵横。
大家都装看不到,丫头送上茶,也给老太太换茶水,掌珠接过来,放到祖母身边。安老太太对她笑容可掬:“掌珠啊,你嫁的不错。”
掌珠的身子一僵,母亲邵氏在座,以为这是祖母又讽刺的掌珠,不安地和母亲对个眼色,意思今天公婆在,祖母说话不防备,怕羞到他们,请母亲拦上一拦的意思。
邵氏却回了一个眼色,带着不明的意味。掌珠正在懵懂,笑声爽朗,龙四带着龙显邦兄弟,手捧着他们的赏赐进来,这是送到二门外给亲戚们看上一看,有个激励他们在京里出力的心思,这又送回来。
“请老太太和姑祖母收下。”
也是送给长辈们。
有个丫头悄步到掌珠身边,向安老太太附下身子:“这是显邦公子,后面的是显达公子……”
安老太太点着头,笑得合不拢嘴地叫着:“显邦,你又有什么好笑话听没有?”
不然就是:“显昌,你爱吃的点心,你多吃一块,”
把这一幕看在眼中的掌珠,心头冰凉若寒冬。退到母亲身边,邵氏同她咬耳朵,也带着难过:“祖母上了年纪,一半的糊涂了。有些人和事记不牢,正是这样,她夸你,是真心的。”
老太太恰好转过来,对着掌珠还是满面慈祥:“我们这个大姑娘,可是不差,她明快决断,等出了门子,家家都能当家。”
邵氏也差点垂泪,这话是老太太在掌珠很小的时候说过,后来掌珠大了,就没再说过。老太太这又犯糊涂到哪一年里去了?
文章老侯夫妻说是,说掌珠当家很好。掌珠面上带着笑,却把眼泪往肚子里流。
好似刹那间,岁月如飞般过去,掌珠在她膝下长大,在她膝下学道理,还没有回报于她,她就老了。
看着这个老人,看着房中欢跳的儿子,有痛在掌珠脑海里一搅,让她捏住帕子,好似捏住祖母就要流逝的年华。
她攥得那样的紧,生怕手指动上一动,就要留不住祖母。
老太太和袁夫人没收韩正经的赏赐,让文章老侯带回来给家人。老孙氏吁一口长气,接过宫花,丫头捧过菱花镜,小心翼翼戴在发间,顾盼仿佛自己回到少女时候,喜笑颜开夸道:“真是喜庆。”
……。
窗前的花红柳绿中,齐王的脸色是阴沉的。身后两排椅子上,先生们也凝重地若有所思。
“回殿下,人已带到。”青衣的小子出现在房门外。齐王回过身子,看表情还是不悦,缓缓道:“带进来吧。”
院子里,高矮不同的几个文士在芍药栏旁边。
他们分开两摊子人站,中间有若有若无的距离,似一道线般划分出来。左边,是游连田为首,正眼也不看右边以班新为首的一摊子人。班新则暗暗怀恨,等会儿殿下答应我的建议,我要你游连田好看。
“随我来。”小子过来,带着他们往台阶上走,文士们或多或少的生出紧张。
一直以来,他们是齐王在外面会见的人。赠送的也有银两,但跟名正言顺归属于齐王府,这是两回事情。
今天能进到齐王府中,在殿下的外书房拜见殿下,大家心里卯起劲头,都知道明天还能继续进来,还是再寻下处,全在今天的见面里。
都是不敢怠慢的态度,书房里一字儿排开:“见过殿下。”
“坐吧。”齐王嗓音还算柔和。
小子们为他们指派座位,全安置下来后,见房中还有几位先生,从他们的衣着,和出现在这里的安详态度来看,后来的先生们肃然起敬,知道这是齐王过了明路的幕僚。
游连田是好奇,悄悄地想认出他们是谁。皇子殿下,不会用无名之辈才是。
班新则更不安,他不怕当着齐王再和游连田争执,但他的话,却不愿意当着幕僚们说。
没等他们多想多看,齐王沉下面容:“叫你们来,是你们都是本王心里满意的人,有难事要和你们商议。”
“殿下请说。”先生们齐齐欠欠身子。
眸光似茫然而又带上冰雪寒风,齐王语声迟迟,似拖不动的思绪千千重。
“几个孩子也玩出花样来,皇上重赏了他们,又重赏了太子。先生们怎么看?”
片刻的默然以后,因为没有人说话,班新打着颤儿的道:“殿下,力争上游这事情,官场要,家里也要。”
先生们目光齐唰唰地看过来,班新生出瑟缩。
“嗯,你说说看?”齐王询问的眼光,极大的鼓励了班新。
班新一咬牙,露脸儿出彩免不了冒风险。有些话,幕僚们未必敢说。有些话,别人也想不到。
他尽量的委婉:“殿下您日前为了百姓们,与镇南王有过口角。”
“我就是不同他口角,他的心也不在我这里。”齐王冷冷淡淡。
“所以,不防一万,要防万一。殿下您是皇家血脉,论身份不比任何人差……”
“住口!”游连田暴怒地起身,同上一次一样,他大声斥责班新:“你又要置殿下于险地吗?”
班新的沸腾,让这句话点燃。班新咬牙道:“你畏畏缩缩,游连田,不如回家去抱孩子!”
游连田卷起袖子:“你屡次挑唆殿下,你要知道,你害了殿下,你也没有功名利禄!”
“世事险恶,不得不防!”班新道。
“亲君子!远小人!小人你只会指责分裂,你住口!”游连田道。
两个人火爆的都挺起胸膛,班新暗想,今天也许是个借机撵走他的机会。
上前一步,更是责问:“游连田,我来问你!殿下是什么身份,你难道不知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一风一雨殿下都要当心才对!”
游连田冷笑:“瞎了你的眼,你在殿下面前挑唆。你以为这是你家炕头上,由着你胡说八道。”
。一昂头,直接对齐王进言:“殿下,这等人说话口无遮拦,事实与黑白全颠倒。殿下再留此人,晚生告辞!”
袖子一卷,游连田往外就走。跟着他进来的几个先生默然一下,也徐徐起身:“殿下,皇家未必无亲情。班先生数次进言,句句是生分。我等,也再不听下去。我等告辞。”
齐王冷冷看着,眸光一分一分的寒下去,但并不做挽留。直到这几个人走出视线,齐王淡淡地笑了笑,再来看班新:“班先生,你说。”
班新激动了,几乎指手划脚:“殿下,昔日秦朝,长公子为扶苏,二世却是胡亥。昔日……”
石径的尽头,一个小子满面春风出现,对着离开的游连田等人轻施一礼:“先生们请留步,殿下还有话要说,请随我来。”
游连田等人难免后怕,想想这是在齐王府里。刚才的话,如果王爷居心不良,难道在这青天白日之下,自己这些人走不出去。
看出他们的疑惑,小子更堆上笑容:“先生们不用担心,随我来便知分晓。”
游连田把袖子更卷一卷,安自己的心,也安别人的心:“不守自己,宁可去死。咱们回去。”
小子忍俊不禁:“这话从哪里说起,”他在前面带路,绕过书房,来到后门,见一道精致雕栏内,碧窗如洗,干净的好似流云晴空,一个珠翠满头的少女坐在窗内,让先生们愕然停下脚步。
看看这个方位,这是书房的耳房,应该直通书房的内室。又有一个年青的少女在,先生们不便多看,也就没看出少女不是妇人打扮,都以为是齐王的姬妾。
小子含笑轻声:“先生们若是不愿意进去,就请在这里站会儿。房中的那位,可不是一般的人,那是未来的齐王妃,陈留郡王的独女萧县主。”
游连田等人并不笨,电光火石有了喜色,这就生出上前拜见的心思,听一声巨响,不知是拍了桌子还是踹了板凳,齐王的大骂声出来。
“依你的话,为王防备完了,还防备什么。就你这几个人,就想让本王防备完天,再防备完地。本王要是再留你们在身边,只怕本王连你们也要防备。来人,送他们去刑部,好好审审是什么心思!”
随后,有求饶声,没含糊几声就消失不见,应该是让人带下去。“请先生们进来吧。”有了这样的一声。
小子走出来,把游连田等人从另一侧耳房里带进去。游连田等人伏倒在地,齐王并不是欣喜,也不是很恼怒。
略有遗憾:“如今奸细多,不得不防备。就是没有奸细,本王要的是辅佐之士,不是指着本王有好处,又胡乱批驳的人!”
说完,让先生们退下,游连田等人在府上安置地方,齐王进来,在念姐儿对面坐下。
带着余怒未息,齐王吩咐人:“送凉茶给我。”念姐儿瞄瞄他:“还没到夏天,一焦躁就吃冷的,夏天你可怎么办?”
齐王没好气:“你现在还管不上我,不要你管。”念姐儿耸耸眉头:“好吧,以后我也不管你。你身边无时无刻没有这种居心的人,总以为你和太子之间必须风雷动,这凉茶啊,你是要喝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