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训送亲,出门前就打扮得格外好。太后还不满意,让人取出一件宫衣,淡紫色绣花,袁训换好出来,就是皇后也暗中赞叹,不得不说忠毅侯生得就是好。
春光喜色中,忠毅侯面容俊俏,竟然像最狷狂的那一枝子花。
太后也喜欢,和袁训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话。袁怀瑜袁怀璞跑进来见到,来问父亲:“为什么换衣裳?”
太后笑道:“你父亲送亲。”
袁怀瑜想上一想,道:“那我也送亲。”袁怀璞眨眨眼睛,也是当成好玩的事情,走上去告诉太后:“我也要送姑姑。”
几个小皇子们在身边,袁怀璞以为跟约打仗似的,问他们:“送亲,你们去不去?”小皇子们七嘴八舌,也以为是跟玩打仗似的,人多了好玩:“我们也送亲。”
太后正笑着说不能去,太上皇却觉得不错,道:“瑞庆是我最疼爱的公主,她今天要走了,从此就是婆家人,都去送送吧。也让镇南王府看到,这是我最心爱的。”
小皇子们得这句话,吵得宽阔殿顶都似能翻开:“换衣裳,去送亲。”还有几个,他们的兄弟们在外面玩,跑出去问:“送亲去不去?”
语气跟说打仗去不去一样,皇子们中有说去的,也有说不去。
加寿听到,跑来说她也要去。本来加寿就是和上一回公主成亲一样,打算长街上去看热闹,再往镇南王府看姑姑拜堂,这就长街不用去,直接也送亲。
太后欣然,觉得这样更添喜气,一面让人取宫衣给他们,一面打发人告诉皇帝。皇帝听说,也是微笑:“长公主出嫁,就是朕也舍不得,都去送送尽尽情意也好。”太子听到也要去。这就袁训为送亲正使,一件紫衣俊秀过人,太子为送亲副使,黄衣绣带,亦显英俊。
余下小皇子们全换新衣裳,洗干净手脸,袁家孩子们夹在中间,出宫门上马的上马,坐车的坐车,先行候着。
……
“吉时已到,请长公主殿下登轿。”司礼的人宣过,太后泪水涌出。见到长公主让扶出来,还没有蒙上盖头,先行来叩拜太上皇和太后。太上皇也湿了眼眶:“去吧,以后常进宫来。”
太上皇悠悠叹息。
一句常进宫来,把公主从此和宫闱隔开。
这是最心爱的女儿,但长大了总是要嫁人。这宫闱就与她无份,太上皇伤心不已。
小小身影进到他眼帘中,加寿依恋瑞庆殿下,她还没有出去。一直跟在瑞庆殿下身边的加寿,隔着公主大红长袖和她扯着手,见太上皇有这样的话出来,加寿更皱鼻子想哭:“姑姑,你以后要常来看加寿才好。”
太上皇听听,觉得欣慰。怕误了吉时,再催促瑞庆:“上轿吧,有不如意的地方,再来告诉我。”
瑞庆殿下忍泪,拜了三拜,宝珠向宫女手中取过红盖头,给公主盖上。加寿小手还扯着公主:“姑姑,你这就看不见了,我带你出去。”
小小身影,今天也是大红衣裳,和着公主大红嫁衣,混成不可分隔的喜色,两个人走出去。
公主上轿起轿,太后泪不能忍,太上皇低声劝着她。宝珠带着女儿内宫门上就坐车,车轮辘辘往宫外面来。
加寿今天很乖,乖得一句话也不说。上一回公主成亲她还觉得很好玩,今天则一句话也不说。因她不说话,神色宁静端庄过于平时,宝珠恍然上来,看看女儿身上的小小红衣,再看看这为公主出嫁而装饰华美的宫车,生出嫁加寿的心情。
悄悄伸出一只手,把女儿搂在怀里。加寿把满头花翠往母亲衣上依上一依,出来一句小大人似的话:“母亲,以后你不哭,加寿总在宫里。”
这话把宝珠逗乐,听听加寿说的挺明白。宝珠向女儿皱鼻子笑,见到女儿眼角还有泪花,帮她擦干净脸儿,柔声细语开解她:“送的时候舍不得,是要哭的。等咱们下了车,欢欢喜喜才好,这是喜事情。”
加寿这就绽放出笑容,笑靥如花。宝珠看在眼里,不由得往车外面去寻找袁训身影。有朝一日,加寿儿成亲,怀瑜怀璞是不是也这般送亲?
这一看,宝珠又要笑。
迎亲的新郎走在轿前,送亲的袁训走在轿后。宫车跟在后面,再没有别的女眷陪着孩子们送,宝珠和加寿的宫车就正在送亲人马后,这就能看到丈夫,同时也看到一片小身影。
袁怀瑜袁怀璞年纪小,不能多骑马,馋劲儿足。一直缠着要和父亲同坐马上,这是送亲不是跑马,不怕颠孩子们小身子骨,袁训就让他们一人一匹马,孔青牵着袁怀瑜的马缰,关安牵着袁怀璞的马缰,两个小身子挺得直直的,两边街上的人都夸好。
受他们影响,小皇子们也不肯坐车,一人也一匹马,亲信可靠的人牵着马缰,侍卫们两边周护,成了继公主喜轿之处,最吸引人的一处。
忠毅侯英俊貌美,太子殿下尊贵威严,小贵人们清秀面上一片天真,给瑞庆殿下出嫁添上绚丽的一笔。
这一笔,以前没有人有过,以后也不见得有人会有这样的风采。
喝彩声,赞叹声,把数月前还遭受大难的京都,重新变成繁华天地。鞭炮声,喜乐声,把公主大婚推动得不管谁看上一眼,都要津津乐道,如痴如醉起来。
在这无边的奢华中,镇南王府的不敢怠慢,赶紧地回去告诉镇南王,公主这一次出嫁非同一般,和上一次相比,多出来隆重,多出来郑重。
不看别人,只看那一堆小小的送亲的人,以后不管谁出嫁都再也找不出来。
……
“是吗?那赶紧让家里人都打起精神。”镇南王听到喜悦万分,家里人本就打起十二分精神,王爷这又交待一回。他自己呢,刚才应酬有些累,客厅上有人抽水烟,烟气茶气薰染得他回来歇息,这就不敢再歇着,慌忙出来继续待客。
花轿算着时辰进门,迎出新人往厅上来时,笑声哄的起来。见到眼前这一幕,镇南王也激动得湿了眼眶。
好哇,这真是大好兆头进门来!
……
得公主已经是件难得的好兆头,再加上眼前场景,镇南王想我家这喜事,这就算天下第一人吧。
新人蒙着盖头,世子走在前面,长公主走在后面。长公主不是一个人,她华丽的红裙两边,走着三个孩子。
左边一个,生得胖嘟面庞,但五官绝色仍可以看出。这不是别人,这是名动天下的加寿姑娘。
右边走着两个,和寿姑娘一样小手攀着公主裙裾。公主嫁衣宽大,她们攥上一块,也不影响公主庄容。
头一个也略胖,但在三个孩子里面,她算瘦的。要说加寿姑娘生得像宝玉流光,这一个就是玉不出匣,也流光四溢,让人看上头一眼,目光就此定住,脑海就此定住,只有一句话,怎么能生出来这样好看的孩子?
再也想不到别的心思。
这个最近名动京都,是袁家的加禄姑娘。
第三个走在最后,腿脚儿软,走不几步,就想摔一跤那模样。好在公主走得慢,新人拜堂,没有步子匆匆的,她要摔时,揪着衣裳也就能起来,同时,每当她要摔,后面就冲上来一个小黑胖子。
把她一抱,让她站好,小黑胖子再次冲回后面。等她要摔时,小黑胖子又闪电般冲出来抱她,抱过再回去。
看上去,陪着公主走来的人,只有三个。
后面这两个镇南王也认得,那是袁家的加福,和梁山王的世子小王爷萧战。
人人都见到镇南王泪如泉涌,别说镇南王是这样,就是站在他后面的姬妾们----镇南王妃病故,王爷有年纪,儿女长成,他没再续弦。
还有已经出嫁,今天回家的长女萧凤鸾,次女梁山王世子妃,都涌出泪水。
不用镇南王说,大家都和王爷是一个心思。
走来的只是公主和三个有名气的孩子吗?
远非如此。
长公主深得太上皇太后宠爱,下嫁镇南王府是王府之幸,这且不去说它。只说跟着公主一起进来的三个孩子,她们叫什么?
加寿加禄加福。
在镇南王和家人眼中,这是福禄寿和长公主一起走进家门。今天这是喜事,这就福禄寿喜聚集,一个儿也不少。
更不要说袁加寿认亲太子,她是下一任的皇后。
更不要说最近京里女眷们风行一件事情,都寻门路攀亲戚,见见袁家的加寿加禄加福,更有甚者,要和她们说上一句话,抱上一抱,据说回家去都神清气爽,疾病减轻。
这三个如今全在这里,全送公主前来,镇南王顿时觉得家中本来就不错的气运更登一层楼,子孙昌盛就此可以遥遥而见。
“哎哟,”加福又摔了一跤。
公主放慢步子,走在前面不回头的镇南王世子,他能听到加福的小小哎呀声,也把步子放慢。
有人会在这时候想到跟个小孩子总摔跤不好吗?
不会。
加福叫什么?叫福姐儿。
福倒,福到,过年贴斗方儿,还有人写上福字故意贴倒,这是寻也寻不来的好彩头。
加福太兴奋,要是在家里走,她不会摔这么多,见到大红喜字儿处处有,加福不懂,也知道应该喜欢,兴奋的小腿直着,就走几步摔一跤。
公主就等她,世子在前面也慢下脚步,小王爷就冲出来抱她,加福摔的没有后顾之忧,就小腿儿更直,更要再摔上一跤。
宾客们全明白过来时,就有人恭喜镇南王。
“恭喜王爷,今天世子大婚,长公主把福禄寿喜全带进家门,可喜可贺,可贺可喜。”镇南王虽然很想压抑,却再压不下心里的喜洋洋,笑得合不拢嘴。
世子和公主站定,准备拜天地时,又一帮小孩子们冲上来。小皇子嚷着:“看拜堂喽。”你抢我争的站在客人们前面,瞪着大眼睛准备看得仔细。
这些孩子们也都身份尊贵,镇南王油然的要想,皇恩浩荡,才有今天这般的喜事盈门。镇南王满门富贵都出自帝王,他这样想也属正当。
拜过堂,世子前行,福禄寿跟着,又把公主送到新房。加寿长几岁,要陪着公主坐着。加福让萧战叫走,不知道去吃什么还是玩什么。加禄也让奶妈抱起,往镇南王的园子里去玩。
加禄最爱好看东西,见到园子里景色自然,下地来。
镇南王早有话,不能委屈三位小贵客。加禄见到花好,上前就去掐也无人阻拦。正掐着好,冷不丁的,花的那边走来一个孩子。
香姐儿一见,大叫一声,把手中花一扔:“啊哟!”扭身子就跑。
来的那个不是别人,是她的小夫婿沈沐麟。
沈沐麟见到香姐儿,也是扭头就跑。
两个人边跑,边不约而同的选择同样的一个地方。一个是天生出来的怪毛病,爱好看的。另一个是有个怪毛病的娘,爱好看的,自小受熏陶,都一眼相中的全是最好看的。
都对着碧绿的一个凉亭跑去,身子都小,视线就低,一个从亭子左边上来,一个从亭子右边上来,一看,又是你!
“哇!”
大叫一声,再次扭身子跑开。
没一会儿,“哇!”又从树林里传出来,不到一刻钟,在这方圆里碰面好几回。对于见到对方,都是小脸儿发白,吓得面如土色。
欧阳容安排事情的时候,太后宫里的客人早就散去。太上皇悠然自得,捧着一卷书看,太后坐他旁边看窗外春花,太上皇没有解释,太后也没有再问。
太后明白过来,就不需要太上皇再说什么。
……
袁家。
袁夫人、袁训夫妻,和看老侯刚进家门、刚听说的老太太都在,大家轻声在商讨。
袁夫人淡淡:“不收下,皇后还有别的法子,不如收下,寿姐儿虽小,但还有太后在,暂时后面就再不会有别的主张出来。”
老太太也认为收下是对的,但眉头不展,有一个主意出来,就立即道:“不然,把寿姐儿多多接回来住,也是一个办法。”
宝珠体谅祖母关心加寿的心情,微笑反驳:“那侍候的人也是一样的要跟到家里。”
老太太恍然一声,带着懊恼道:“是啊,侍候的人在太后面前,还是侍候人,到家里来就不一般。加寿还小,也还不能挟制他们。”
说来说去,加寿暂时还小,幸好还有太后。虽然这里全是一家子自己人,袁夫人有一句话儿也不能说。
袁夫人暗想,宫里固然是还有太后,但太后已上年纪。太子妃成为皇后还没有三个月,就生出左右加寿的心思,以袁夫人想皇后,最好的就是她想左右加寿,最坏的就不敢再想,袁夫人一向平和安宁的人,把眉头也颦起来,带出来愁眉不展。
宝珠呢,也有一句话儿不能说出来。
宝珠暗想,以前担心呀,怕女儿受委屈啊,该出来的事情一件不少。宝珠还在闺中的时候,虽有主见,但仅限于以后有个良人,找一份安宁日子。
直到她嫁给表兄,天地大出来,视野也开阔。边城独居,威震舅父府,抗敌守城样样来得,人也随着刚毅渐现。
想旧年里打发人海外做营生,为女儿谋后路。今天就更胆气豪气一起上来。想加寿生得聪明伶俐,又有一般人没有的大福气。宫中已呆好几年,一天一天就要大起来,前面有路去踩平,前面有江去渡过。
担心皇后还要有什么出来,就能担心出一片平坦?宝珠不动声色,告诉自己,不怕!
袁夫人没有看宝珠,只想自己的心思。宝珠也没有看袁训,也是只想她自己的心思。
这个房里的人,全是能独力支撑的人。
袁夫人,是毅然下嫁袁父,在袁父生前,他体弱多病,闲言大多都是袁夫人在听。
宝珠,更是不用怀疑。袁训大多不在家,祖母和婆婆也有不在身边的时候,全是宝珠一个人支撑。
老太太更不用说,在她寡居的日子里,虽然有当时的南安侯照顾,但侯爷人离得远,流水般岁月还是老太太自己过。
她这会儿颦眉想心事。
袁训,更不用说。
他十二岁就当差,虽然有当时的中宫和太子百般照顾,但直接面对事情的人,是侯爷自己。
袁侯爷都能干出女儿定亲,他跑回京里来诉委屈的事情,天大的事情下来他也一力承担。
这就先安慰长辈和宝珠:“祖母不用担心,母亲不用担心,皇后娘娘这是看重加寿,这是件好事情。”
哪怕在袁训心里再不满意,嘴上也是这样的劝慰。
安老太太忙摆出笑容:“侯爷说的是。”
面前的好孙婿,老太太什么时候见到,什么时候满意。看看他生得该有多好,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又身在这王府旧居里,背后辉煌衬出他一身芝兰宝树光,只要有他在,老太太想永远不用担心寿姐儿。
袁夫人也慈爱的笑着,答应着:“你说的是。”袁夫人为儿子满意,就为丈夫自豪。这是他的孩子,才生得这般能干这么能担这么的疼爱孩子们。
袁训和宝珠每每疼爱孩子们一分,袁夫人就要想到如果祖父还能在世,也会是这样的宠着孩子们,这个可敬的妇人,由儿子媳妇身上看到夫妻不能共同渡过的一段岁月,再陶醉其中,不能自己。
袁夫人暂时安心,向袁训宝珠微笑:“有你们呢,我能放心,不会让寿姐儿受屈就好。”
宝珠更是抿唇笑,这是宝珠的丈夫,他上心的是宝珠的孩子,宝珠寻几句话出来,也来安慰袁训:“有侯爷在,就没有什么是要担心的。”
房中暖乐融融,老太太先嚷出来一句:“宝珠说得好。”大家一笑,这就散去。
袁夫人回她房里,老太太回她房里,房中独留下袁训和宝珠夫妻。、
宝珠妙目流盼,会心会意的微笑。
夫妻成亲数年,算是聚少离多。但表兄为人,宝珠是早就明白。
他怎么会坐视加寿受哪怕子虚乌有的不如意呢?
她的眸光写着十足的你不管做什么,宝珠都陪着你,袁训一看也就明白,侯爷负手低低一笑,什么话也没有说,点一点头,边往外面走,边吩咐丫头:“备马,我要出门。”
袁训从前面角门出去,老太太从后面角门出去。
装着回房的安老太太能自己调动家里车辆,有一辆车从早到晚在角门上,预备着老太太出门拜客,或是送客人。
南安老侯病重,老太太为了看他,更是出门得勤快,有时候只送个药就回来也不用告诉宝珠。这就悄悄又溜出门,上车再往南安侯府里来。
老侯正在院子里吹春风散步,见到妹妹慌里慌张又来,失笑道:“盯着我喝过药走的,这又跑来,敢是加寿又挂念我,让你来盯着我用饭?”
“你的加寿可想着你这老侯爷呢,所以哥哥你赶紧的好吧。加寿心里有你,你的心里倒没有她!”
没头没脑的话,把老侯说愣住。
老侯纳闷:“我几时心里没有加寿呢?”
“哥哥你心里要是有寿姐儿,就不要再装病扮弱吧。我的寿姐儿在宫里出大事了,侯爷是能干的,宝珠是得力的,亲家太太是可心的,太后是慈爱的,但万般儿都齐全,也还差上一个老侯爷。哥哥你再当病人,我的寿姐儿就要吃足委屈。”老太太说着伤心。
这是她的娘家,这是疼她一生的兄长。老太太这也算撒娇,不过她自己不会承认就是。
取帕子擦眼角泪,一五一十的把话告诉老侯,最后还是抱怨他:“哪有功夫给哥哥你生病去,这一里一里的就要上来,皇后如今是六宫之主,太后也须让她三分是不是?太子殿下也不能说什么,再说我听过就知道,这是皇后先说动太子殿下,再来摆布,你赶紧的出主意,再也不能当病人!”
老侯听过,是没有老太太那样慌张。
他反而更镇定沉睿,嘴角边有笑容缓慢而出。老太太以为老侯想对策,就只望过来,而不再说话。半晌,老侯慢慢道:“这么说,我还死不得?”
“那宫里有如龙潭虎穴,加寿一天不安稳,你一天死不得。”
老侯向着老太太,兄妹相视一笑。老侯稳稳地道:“那我嘛,还是继续中用吧!”
……
“伙计,你们这里什么菜最难得?”冷捕头和袁训在酒楼里坐下,冷捕头就叫来伙计问他。伙计来了兴致,看这两位衣着不错,带的都有好玉佩。开口就问贵菜,这是大主顾上门。想打赏也会多才是,一张嘴,麻溜的往外报。
“我们的名菜是熊掌鹿尾,八大山珍十大海味……”
袁训抬手止住伙计:“不用报了,”对冷捕头笑谑:“我今天是诚心挨宰,你今天是诚心宰我,让伙计上最好的菜,最好的酒就是。”
“好嘞,”伙计信以为真,答应一声就要走。冷捕头把他叫住:“回来回来,”伙计眨着眼皮子:“您别担心,我们铺子里有五十年的酒,埋在地里面,现给您挖去。”
冷捕头失笑:“我不担心,你挖出来我不爱,这钱可不给你。”
伙计陪笑:“客官您说,小的听着。”
“来五斤上好牛肉,一个猪肘子,再四碟小菜,酒就你们柜上中间那牌名上的,就这个就行。”
伙计听完就傻了眼,袁训笑个不停,打趣着他:“几年不见,你这还是老脾性,牛肉就能把你打发。”
冷捕头淡淡一叹,自嘲似的,随即才有笑容出来,自己调侃自己:“我是穷人的命,穷人的口味。有牛肉最好,猪肘子解馋。怕你现在胃口刁,你现在是暴发户,吃肉你要说俗,那青菜可全是给你要的,我可一口不吃。”
见伙计听呆住,还在旁边不走。冷捕头作势轻拍桌子:“这里不做生意是怎么的?不做我们换一家!”
伙计吓了一跳,赶紧说着有有,走出这包间。
帘子放下,冷捕头就问袁训:“说吧,你想折腾什么?”
“我……”袁训只说一个字,忍俊不禁:“老冷,你把我看得忒低,兄弟找你喝酒,在你眼里就是有事找你不在?”
冷捕头眯眯笑:“没事找我?好好,等下你要问我话,我可一个字也不说。”袁训笑骂:“天底下老滑头就数你最奸。”
“本来嘛,没事情你也不找我,侯爷你如今门楣高,你要是住个侯府我还敢去,王府五间大门晃我眼睛,我也不敢去寻你。”冷捕头一脸的尖酸。
袁训莞尔:“看来又有闲话落你耳朵里,看来我寻你太晚,也罢,以后我一天寻你一回,听你说古记儿,你看可好不好。”
冷捕头斜睨他:“我是不怕你寻,我怕你寻多了我,接下来在宫里折腾,皇上第一个就疑你,你可就算是搬石头砸自己脚。”
“噗”,袁训喷出笑,不笑时就无奈般的佩服:“好吧,你是京中老鼠洞第一,没有你不知道的。让你猜着了,我是有事才找你支招,支完了接下来咱们少见面吧,免得疑到你也疑到我。”
冷捕头嘿嘿:“你总算肯承认。”
“不承认也没办法,事情你应该听说。”袁训微有怅然。
冷捕头稍有正容,微笑道:“也许,那位真的是看重的意思。”
“我知道,也有这意思。但她再接着看重下去,我岂不担心?得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让她收手,以后也不会再看重才好。”
听完,冷捕头坏笑:“你看我会帮你支这个招儿吗?”
袁训冲他晃晃面庞:“当然不会。你也呆了不是?是你先提出来,我老实回答你。拿你和以前一样当兄弟看,你也不想想,我会寻你出这样的主意吗?”
冷捕头让呛,半点儿不生气,喃喃自语:“那你寻我是为什么呢?”
“你先告诉我,除去这位,还有什么人是你顾忌的,你先对我说一遍,我以后找你也避开这些人。”袁训对他坏笑。
冷捕头又自语:“几年不见,愈发学的奸滑。当兵还真是出息人,不过不是我夸口,除去皇上娘娘太上皇太后和太子殿下,是了,还有你的寿姑娘以外,别的人我全不放在眼里。”
袁训含笑,认真听着他自语完,冷捕头把胸膛轻拍,大模大样:“别的人,你随意的问。”
桌子菜还没有到,但碗箸已安,袁训用筷子沾茶水,向桌上写了一个字。
容。
冷捕头一看,轻松起来,也快活起来:“你要打听她?你不早说,这简单简单。”袁训悠然:“老冷,兄弟我也提你一声,我问你的,哪有简单的?一,你要是现在不敢说,还来得及。二,回去你反省反省,是不是还有不简单的人,让你当成简单给错过去。”
冷捕头失笑:“你是寻我问话的,这倒成了我欠你人情。”脚步声在楼板上过来,冷捕头住嘴,见是小二送菜上来。
牛肉猪肘子,酒楼里大多现成,早做好一蒸就得。小菜也送上来,酒斟好,小二得了赏钱下去,冷捕头重拾刚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