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儿媳妇好

侯门纪事 淼仔 13086 字 9个月前

袁将军算手快的,都没有拦住。只起身避开。

袁训证实小王爷说话,韩家叔侄更相信这场大难最雷霆的地方就要过去。激动中,三老爷落泪,韩世拓落泪。

在他们泪水里,袁训心情惨淡。

爱牵连的人得命喜欢至此,没有人想过他的表兄太子殿下,还是依然伤心。

太子起五更睡三更的勤政,袁训最知道。他十二岁到太子身边,后面念书学功夫全是太子指派人教他。

对太子,袁训有亦父亦兄的感情。就像对他的舅父辅国公,国公在他心里是他现实中的父亲。出生到十一岁,是国公教导。十二岁直到中探花,是太子功劳。十一岁到十二岁中间,有几个月丢在往京里来的路上。

君王们不管真仁德假仁德,全看仁德的书,仁德要挂在嘴上。以袁训的眼睛看太子,算有仁德之储君。

皇帝也不错,对福王猜忌是寻常事。没有君王不猜忌枕边人血源亲。太子有着皇帝一样的仁德,对福王殿下没有收回过家产,华阳郡王的事出来,也没有把福王同诛。

这是把福王当成招牌,显摆皇帝的好胸怀。但这又一击,殿下心里只怕是痛得很吧?

别了韩家叔侄,袁训雪中漫步回房。想自己不能回去安慰殿下,心中也痛起来。

这是一个知恩知情的人,才会在众人都关注这事,盯的是死几个人,杀几个官的时候,怜惜太子殿下。

怜惜而不能就相见时,袁训拧紧眉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福王定边郡王苏赫的死因查到明确。

死,也要见骨头才行。

哪怕那爆炸中,也得有点儿骨头渣子吧。

转思那山埋下火药的事,疑惑从来不止。

他们早早埋下火药,就是想和梁山王同归于尽?也没有真正杀了王爷,他们事先就想不到?大费周折造反,筹划不止十年,最后结局是一把子火药?

哪怕福王是让萧瞻峻追击再追击,定边郡王也是让围堵,看上去被迫退到那里……袁训也心头不安。

宝珠对他说的话,宝珠是个小女子,呵,宝珠早就不是小女子,她都尽自己之力,为“君王无长情”而寻找退路,福王他们就傻的几十年里备下这一条后路?

袁训做事本就不是不清爽的人,现在更下定决心,骨头渣子也要挖出来一把,送给殿下让他开开心怀。

打定主意,人已进内宅。这就去寻萧观商议,或者说在这里不方便商议,也借机把他从女儿身边带走。

老妈妈们说过一句话,袁训偶然听到记在心中。这还是有寿姐儿的时候听到,是为奉承宝珠而说。

加寿生下来,一看就像父亲。

老太太死争说像宝珠,当时像的地方实在不显。

袁训回家,天天抱着女儿。老妈妈们就笑:“难怪寿姑娘像小爷,谁抱得多,就像谁。”

推想一下这话,萧观抱多了,好好的福姐儿长得像他…。袁训加快脚步。

萧观有分寸,会把福姐儿送回袁夫人房里,然后同她说说话。袁训往袁夫人正房里来,果不其然,在房外就听到里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当父亲的心急火燎的起来救,这笑的功夫,以后笑起来像小王爷,当父亲的可以哭死。门帘子一揭,袁训一头冲进去。

…。

二月初,春风寒似北风,但绿意不经意的随处出来。可能是一点子绿苗儿,可能是化雪露出的绿叶,把春的气息早早送来。

头天晚上,余伯南要往小巧儿房里去,杜氏叫住他:“明天去不去送小王爷袁将军他们?”余伯南面无表情:“去!不能让小王爷说我不敬重他。”

杜氏忍住笑:“我也想到这里,所以问你,给你把衣裳先备好。”余伯南无话走开,杜氏吩咐丫头去备衣裳,拿出最好的。

好衣裳过年已穿过,只得一件新腰带是新做的,花式儿新鲜。

丫头们请杜氏看,笑回:“明天不拜客,只是送行,倒用这新的去城外沾风尘?”杜氏嫣然:“送人也是大事情。”一个人抿着唇笑。

不给他打扮得好,更让昭勇将军比下来。

同时,杜氏也想到一件事情,明天自己只往袁家去送,不往城外去。袁将军走的时候,会不会又和自家老爷打起来?教训他几句?毕竟他就要不在家,袁将军夫人又要一个人会什么赵大人,再会自家老爷办什么“公事”。

真是稀罕,妇人你办什么公事?掺和几下也就罢了。

这袁将军他不管吗?见过几回,他们夫妻恩爱异于别人。想是管不得。那,总要交待自家老爷几句,让他收敛少去袁家不是吗?

余伯南对袁家的亲热,杜氏心头总是不快。她要不是极端的自私,凡事只想到余伯南功名在,她的享受多,她一天也忍不下去。

袁家得孩子,那个叫福姐儿的,余伯南抱过许多回。袁家小小子们过生日,余大人也亲自前往。杜氏都察觉余伯南把袁家的孩子当成自己的来看,有时候也同小巧儿嘀咕几句,嫌弃她不会送儿子去讨父亲喜欢,小巧儿也是叹气。

杜氏不管余伯南去不去送行,只指望昭勇将军拿出丈夫威风来,把余伯南震吓几句也就是。挑最好的衣裳给余伯南,也有让袁将军看着不痛快,走的时候别把自家丈夫抛到脑后那意思。

衣裳,在第二天先得到余伯南的首肯。他满意的换上,镜前端详,说了个好字。

袁训人才风采都超过他,余伯南更不愿意打扮上简单,让他比得墙角缝里去。

夫妻同出门,怕余伯南见到袁家孩子又不丢,杜氏把小巧儿带上,让她带上孩子,说是去寻袁怀瑜袁怀璞玩,关键时候,也可以抽回余伯南的心思。

别把心全放到别人家孩子身上,自家有亲生儿子不是?

……

“福姐儿,哈哈,老公公我要走了,笑一个,再笑一个,再对祖父笑一下,”萧观又去逗儿媳妇,小沈将军就抱着香姐儿不松手。

香姐儿爱好看的。

小沈将军有个爱好看的老婆,从小养成习惯,把自己打扮成好看的,虽在军中也不改,尽所能收拾得光梳头净洗脸,和袁训走在一起,总有人去告诉陈留郡王,把你比下去。

陈留郡王每每还不服气。

这也是他天生爱精洁,表妹在一众表兄里面,才最喜欢他。

香姐儿的怪癖,袁训早告诉他。同回来前,又去青楼洗了个香喷喷。香姐儿一见,就肯让沈渭抱。

沈渭也是还没见过儿子,爱子之心移到香姐儿身上,这的确也是他的孩子,以后的儿媳妇。

袁训都取笑说沈渭是做给他看,沈渭更来劲儿的抱香姐儿。这要走了,也和香姐儿说着话。

“公公要走了,”

香姐儿眨巴着眼,有点儿水气要冒出来。

“还来呢,还来带你玩呢,”沈渭赶紧的哄。

余氏夫妻就这时候进来,见到两个大人各抱一个小姑娘,一个大红小锦袄,一个还是襁褓。余伯南眼睛一亮,奔着襁褓就过去。

这是小小宝珠,余大人最喜欢这个。

“走开!”萧观抱着避到一旁。

余大人又去看香姐儿。

沈渭说话客气,但也不让他:“我们正道别,你别来抢。”

杜氏就推儿子,悄声叮嘱:“去找你父亲。”那儿子上去,叫着抱抱,余伯南抱起他,去寻袁家小小子们。

小巧儿凑到杜氏耳根下,不忿地道:“眼里就离不开这家的人!”杜氏还没有说话,眼角边上,见另一对夫妻过来。小巧儿也直了眼睛。

黑铁塔似大汉,却柔情似水。依偎着他的少妇人,艳丽似春风中的胭脂晚梅。一个小小子在怀里扭着:“我找小爷,放我下来。”

褚大和方明珠。

小小子放下地,一骨碌儿就跑那模样。两个中年妇人,都精神不错,叫着他:“褚大路,不要摔着。”

小巧儿几乎笑出来。

褚大路?

锄大路?

方氏就算变凤凰,也改不了骨子里的不高贵。这名字是她自己起的,怎么不叫个锄荒地?那不更实在。

见两个中年妇人,小巧儿也认得。这是安家以前的两个奶奶,现在是太太了,一个邵氏一个张氏。

小巧儿怅然。

见到方明珠大变样子,小巧儿失落之极,还腹诽她是错嫁好丈夫。但随杜氏在袁家见过一回二位太太,这没有丈夫的人,也过得滋润如风生水起,小巧儿揽镜自照,心情就不大好。

褚大路怕人拦他,大叫:“瑜哥儿璞哥儿,我来了,”

一溜烟儿没了影子。

他是和香姐儿差不多日子出生的人,但跑得飞快,滚地瓜蛋子似的,方明珠穿裙子,时常追不上他。

邵氏张氏笑:“明珠,这是你起名字的缘故。”

方明珠生下儿子来,袁夫人起了个大名,褚德宝。喻意这孩子是褚家得一宝贝,也隐含方明珠幼年失怙,受母亲误导走错许多路,盼着孩子早早有德。

方明珠感激不尽,又要起个小名。

她对好日子患得患失,生下儿子十足是宝贝,怕生病等一切怕。偶然出门儿,街上有妇人抱着孩子求助,方明珠除去首饰,身上银子全给她,爱子之情由已推人,是她心中太过在乎这个孩子。

梁山王妃的心思,放大出现在方明珠身上。

丈夫在战场上,万一回不来,儿子是方明珠的依靠,虽然她依靠的是老太太和袁家,总是有儿子有盼头。

万一回不来,这是褚家的后代根。

为好养活,要起个小名。越粗鄙越好。

狗蛋狗剩的方明珠又不肯,鸡猫鸭子不是人名儿,就想到她见过的一个动物。鹿。

进京后,方明珠才开眼,赶集会见过鹿。那鹿家养的,灵气已不多。到山西后,草场上去过,真正见过野鹿,大鹿茸树枝子似的,眼睛漂亮有采。

跑得快,又生得俊。她的儿子就叫大鹿。和姓氏放一起,家里人一喊,就成锄大路。

起名叫鹿,还能跑不快吗?

褚大听到,嘴咧多大,看向妻子要多喜欢就有多喜欢。大嗓门儿改不了,但温声俱在其中:“娘子你真能干。”

方明珠同他谦虚:“没什么,老夫人起的名字才叫好呢。”轻抬袖子,在腹部抚上一下。褚大会意,低下头轻声:“会有的,只怕我走了,你就看出有了。”

“要能再生一个,就跟着璞哥儿。”方明珠满面温柔:“宝珠的人多么好啊,答应我咱们大路跟着瑜哥儿,她说是亲戚,我说不行,就像你跟着将军似的,我总是放心的。”

说着放心,眸中涌出水气。

褚大憨厚,说话不喜欢拐弯儿,对着妻子更是大实话。

“别哭,送行要喜欢。我也对你说过了,你没事儿就记几遍。我的前程是跟着将军才有的,总有什么事情,我死在他前头。”

方明珠哆嗦一下,让丈夫握住手。褚大异常认真:“真的这样,你别伤心,我也放心。这家里会照顾你,会照顾大路的。”

这话早在褚大上一回夫妻相见的时候,就说过。方明珠悲痛,已早接受。深深的看向丈夫,含泪:“你在外面,也放心我们,”

三个孩子跑出来。

袁怀瑜袁怀璞和锄大路握着木刀剑过来,向盘子里取点心。“我一个,你一个,大路一个。”分完,又走了。

锄大路出溜得太快,小身子一歪就要摔,袁怀璞胖身子顶住他。两个大的,一个小的,继续去玩。

看到这不知见过多少回的一幕,方明珠感动上来:“是啊,这家里会照顾我们的。”有了笑容,原来要对褚大说的话咽下去,柔声道:“将军也会照顾你的。”

邵氏张氏走上来,这是家里照顾方明珠的最好写照。张氏含笑:“明珠女婿,我和你姨妈特意从草场上赶来送你,愿你平安康健,跟着我们家的将军多杀敌多立功。”

褚大道谢不迭。

邵氏送上一个包袱:“宝珠也一定有,但这是我和你三婶儿的,”明珠在安家,跟着掌珠称呼张氏。

褚大再道谢。袁夫人宝珠和袁训走出来。会齐人,辞过国公,女眷们送到家门,龙四赵大人余大人等送到城外。

袁怀瑜袁怀璞等在马下面,孔青带小子们护着。见袁训走来,小小子们急不可耐:“父亲快,骑大马!”

又给祖母和母亲招手:“我代你们送父亲,你们进去吧。”袁夫人容光焕发,告诉宝珠:“这两个现在就能顶门户,帮你了。”宝珠和她玩笑:“可是和寿姐儿比起来,还差得远呢。”袁夫人也故意玩笑:“咱们不能比,让你姑母去比,看她有什么一碗水端平的好主张。”

都上了马,别人都准备走,小王爷还对着福姐儿招手:“儿媳妇,老公公走了,你可想着我些,”

沈渭一马鞭子抽上去,骂道:“废话真多!”小王爷那马一蹿劲儿跑出去,大家随后跟上。

……

袁怀瑜袁怀璞春风得意。过街市时,紧绷小脸儿扮威严,城门一出,原形毕露,指手画脚。一个催着:“父亲快跑,”一个就抖马缰绳。

锄大路不后于他们:“父亲跟上,”小腿儿左右晃哒,把个脑袋摇个不停。

在城外,几拨子分手。

韩家叔侄下马再拜,他们回任上。

老侯父子目送袁训等人离去,他们是去游春。

余伯南候着,表面上佯装不在意,随便一送,心里小得意骨嘟嘟冒着泡儿的上来。他今天衣裳不错,长亭边上还有积雪,余大人春裳上了身。

杜氏倒不害他,给他里面备的有小袄。余大人嫌臃肿,夹衣裳就出了门。

这会儿风流俊俏,风流倜傥,候在这里,等着袁训来向他说几句。

你不担心我和宝珠共事吗?

你不担心我和宝珠是青梅竹马吗?

见孔青接过袁怀瑜袁怀璞,锄大路也到另一个家人马上,老侯父子肃然拱手:“早得凯旋,早日归来!”

韩家叔侄深深大揖。

小小子三个挥手:“早回来哦,早回来。”

那一行人,萧观袁训沈渭龙家兄弟蒋德关安等,泼风般去了。

余大人张口结舌傻了,我…。没有人搭理我?

“啊嚏!”风吹过,一个喷嚏出来。

赵大人满面不屑:“活该!”就你那点儿小心思,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吧?这天还冷得冻死狗,你就薄衣裳薄春意的出来,冻别人对不住你!

这招数呢,又实在幼稚。赵大人对别人道别,大声道:“钟老大人,三位老爷们,你们这大骡子神气,老侯你一把胡子仙风道骨,三位老爷又精神不错,这才相衬,是我骑着,就成贩菜的。”

还有韩氏叔侄:“韩大人一表人才,我自愧不如,我有自知之明。”

“啊嚏!啊嚏!啊嚏!”余伯南心中气苦,喷嚏更一个接一个的出来。风也不凑趣,偏在这时候一阵阵拂来。

在场的乱上来,孔青用披风把小爷们裹紧,慌张道:“老大人,大人们,我不相送了,小爷们要先回去。”

老侯父子、韩家叔侄:“别过上,春天多发时疫。赶紧的送回去。瑜哥儿,回去添衣裳。璞哥儿,回去喝热汤。那锄大路,”

锄大路探出脑袋,小门牙一张嘻嘻:“叫我吗?”

“你常伴着玩,喝点儿汤药去。”

回去的路上,赵大人得意洋洋,洋洋得意,觉得今天的天气真不错。

……

“哈,我女儿福姐儿乖巧,生得那叫一个好…。”

“哈哈,我儿媳妇,老爹,你是没见到,笑起来跟蜜酒似的…。”

陈留郡王耳朵嗡嗡直响,脑袋发涨,被迫走出梁山王帐篷。夏直打后面跟来,问他:“舅爷才回来,您不多呆会儿?”

“我的娘啊!”陈留郡王呻吟,随时打算面如土色:“那帐篷里还呆得下别人吗?就他们三个,小王爷舅爷和沈渭就够了!王爷帐篷真结实,没让撑趴喽。”

嗡嗡嗡,哈哈哈,这是不打算让别人活的节奏。

“那您也有牛皮吹,您可以吹吹小公子们和小姑娘,京里赐下宅子,在郡王中,您这可就算头一份儿。”说到这里,夏直一拍脑袋:“已经头一份了。东安郡王让王爷看押,靖和郡王也有葛将军要和他打官司,定边老东西谋了反,炸死在山上,您如今是头一份儿的名将,您听不下去舅爷吹牛,您也去吹不是,”

陈留郡王喃喃:“京里赐宅子不是我挣下的,”

夏直没听清楚,嗯上一声支上耳朵。后一句就听见。

“定边郡王真的死了吗?”

回帐篷里坐着寻思这事,“姐丈,”袁训兴高采烈进来。

郡王掩耳朵,苦着脸:“别烦我!你家孩子个个呱呱叫,除去加寿我没抱,姐丈对不住你。福姐儿没抱,这不没遇上。你要是还不满意,校场上你点兵,当着全军我给你陪不是。就是让我清静会儿!”

袁训后面跟的人全乐了。

陈留郡王皱眉:“小弟,你这是带着人来理论不是?”把衣袍一撩:“好久没揍你,走,比试比试去。”

“我来和你说正事,谁是来理论的。”袁训笑出满嘴白牙,不怀好意:“但姐丈你知道对不住我的寿姐儿,诚意在哪里?”

陈留郡王想想:“那还是打架痛快,胜过让你零碎着切割。”

“给你将功赎罪的机会要不要?”袁训快快乐乐。从他回来路上,就是这模样。助长他快乐的还有小王爷和沈渭,三个人从早上吹到晚上,从马上吹到睡觉,吹到军营就成这样。

嘴快合不上。

对着他的笑,陈留郡王警惕性大增:“你让我合计合计。”举起左手:“以后让你烦死,”摇摇头。再举右手:“现在受你勒索,”寻思一下:“一时痛,胜过终身痛,”郡王痛快了:“你说吧,你又想打什么石头城,还是去抄板凳城。”

“扒拉死人,你去不去。”袁训说过,回头示意跟来的人坐下。

小王爷和除去葛通外的所有太子党、龙家兄弟,寻椅子坐地上,团团做一圈,对上陈留郡王的书案。

“姐丈,你信定边郡王死了?”

陈留郡王脱口而出:“不信!”翻脸骂道:“最狡诈的就是这个老东西!他带兵不比东安郡王、靖和郡王差。却居第三,让东安郡王和靖和郡王去争。我呢,他压得死死的不说,有点儿不对,我威胁他,他就寻东安和靖和一起来压我。其实呢,就这谋反的事情就能看出来,几十年里他是忍着的,忍着去死,这不是他的为人!”

“那咱们找他去吧。”袁训正色。

陈留郡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笑:“小弟,你也算是个好将军,地形你难道没探过?那一处群山,山下面悬崖无人能至。有的要过深谷,谷中伤人野兽众多。有的全是深潭,又有怪鱼出没,”

向尚栋面上飞一眼:“小尚将军水性好,也游不过去。还有瘴气,还有炸下来的石头不会只砸我们,就有死人,也早埋起来。”

“难呐,你以为王爷没想过,我没有想过,我们都不提,就是这是愚公移山,不知哪年月能找出来。”

就是能到悬崖下面,你还得挖石头,步步都累人。

“姐丈,你想的这些我全想过,但有一条,我想到的,你就没想过。”袁训严肃认真。

陈留郡王懒懒:“你吹牛,我没想过。”

惹得袁训嘻嘻,又恢复正容。慢条斯理:“王爷要统三军,姐丈你要打好仗,这是王爷和您的心思。防御要好。”

郡王斜眼睛:“有理,那你有什么不同?”

“我等奉命来此,要的是早查端倪,早消事端。”同来的太子党们全挺直腰板。一时间,英风飒爽流动在帐篷里,陈留郡王沉吟不语。

“我们不能等到出了事再寻主意,但有祸患,要先行消除,不令其生根发芽。”福王这事情能出来,就是根扎得太深。

陈留郡王没了话,夏直兴奋的一拍腰刀:“我干!跟着舅爷全好事儿,郡王你不去,最近也像没大仗打,让我去吧。”

挨一记白眼。

“小弟,你直说吧,你要我做什么?”陈留郡王也让袁训的话打动。

袁训招手,大家走到地图前。地图就挂在帐篷里,也不用另找出来。

手按上去:“如果这里有路,这可说不好,山里隐蔽的路不为人知总有,这里这里全有路,他们几万人会藏在这几个地方。”

“那悬崖下面就没有尸体。”陈留郡王绷紧面容。

“必得去看才知道!不管多难,也得去看!又王爷也怀疑他们还在,早有公文去京里,又致信所有边城张贴告示,城门上严加搜查。我们猜测若成真,他们又没进边城,这就遇上。双拳难敌四手,姐丈,需要你的人马同行。”

这是个大胆的猜测,也是个大胆的行动。陈留郡王心中首肯,而且骄傲自得。小弟长大成人,再不是那以前总让龙家兄弟欺负,让郡王夫妻全担心的那个孩子。又看龙家兄弟也在这里,全老实跟着,郡王又添一层喜色。

他大了,他也很有主张,也一直都有与众不同的主张。别人不敢的事情他全敢,别人想不到的他能做成。

郡王太欢喜,就想加个绊子。

“我的人马不行,年前退下来休整,要休息,”

袁训黑着脸:“王爷的中军不能动,要守着。余下的长平郡王、渭北郡王、汉川郡王是姐丈你接回来的,人劳马伤你最清楚。东安郡王在押,他的人马见天儿乱,不敢用。靖和郡王和葛通一分为二,还没有分清楚,也不敢用。项城郡王的人马哗变,现在也没拢回来一半。你不跟我们去,还能有谁?”

陈留郡王啧啧嘴,挺欣赏袁训这猛虎似精神,故意再道:“正是别人的都不能用,我更要留下来为王爷后应,”

袁训揪住他盔甲:“你肯去!我的加寿给你抱抱。你不肯去,以后不给你抱!”

“这个…。好吧,”陈留郡王慢吞吞的答应:“看在你的加寿面上,我答应你。要是你的脸面,那就老猫嗅咸鱼,休想休想。”

帐篷里哄的笑声大作。萧观头一个跳起来:“他有什么脸面?我天天全是给儿媳妇面子,不是看着我的儿媳妇,我才不理他。”

袁训翻眼,你们说的全是真的吗?

------题外话------

今天早于十二点发,盼以后全这样……

啊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