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加寿大掌柜

侯门纪事 淼仔 11890 字 9个月前

小殿下手一哆嗦,傻了眼。还有这句?他不能输给加寿这小不点儿是不是,就干巴巴道:“那,你说多少钱?”

加寿横着小眉头:“不给钱!”

果子在柜台上面摆着,加寿往上够不到,但柜台前面地上摆着一篓子干菜,这里能和袁家小镇一样的地方,全都一样。加寿就不要果子,拿到一块干菜,在嘴里“格吱”就是一口。

柜台上面的小殿下脸都绿了。

还有这句?

他嘟囔着:“怎么能不给钱呢?”顿悟自己刚才给钱像是犯呆。他一生气,夺过柜台上一个果子,对着嘴里就是一口,咬下小半边儿来。

这下子好了,两个人的奶妈宫女跟在后面着急。

“寿姐儿快吐出来,那菜没洗过。”

加寿得瑟,手上的菜让人哄走,小嘴里的嚼得更来劲儿。

“小殿下,果子没洗过。”

英敏殿下火冒三丈,还能不给钱,那我的十个金钱全白给了,不但不把果子交出来,反而又是一大口,大有把十个金钱吃回来的心。

中宫等人笑得前仰后合,都说加寿多伶俐不是。身后,有欢快的嗓音出来:“这里好玩,我要下去玩。”

皇子皇孙们全都倒来。

中宫是第二任皇后,从有她以后,专宠至今。太子殿下下面,只有瑞庆一个殿下,这来的人,年长的皇子公主们都四十上下,但皇孙们,却还有软着腿学走路的。

先瞅到的,全是加寿的奶妈手里握的猴子面具。给中宫叩过头,拿过自己满当当的荷包,一个和加寿差不多大的皇孙对着猴子面具走过去,仰面看加寿奶妈,奶声奶气:“给我一个!”

“我也要!”又过来一个皇孙。余下的就全过来,稍大些的打开荷包:“今天卖东西是吗?我要这面具,多少钱!”

一个小身影飞快跑回来,张着两只小手,加寿气喘吁吁:“这个不卖!”从没买过东西的英敏殿下忙又记住,还有这句,这个不卖。

皇孙们都有失望,加寿看着,再大声道:“可以给你们玩!”

“我要,”

“我也要,”

十几只小手一起伸过去,最大的五七岁,和英敏差不多大,最小的和加寿差不多大,抱在襁褓中的,自然不争。

大些的,也不屑来争。

“排队,排好!”加寿说出来,宝珠惊奇的瞪圆了眼,排除这话也学会不说,还会指挥皇孙们排除?

加寿脸上扬着:“排好我才发!”

皇孙们排好,加寿从奶妈手里接过一个面具,看看排在头一个的,他有六岁,所以抢在前面。在他后面的全是小萝卜头,都伸出小手,这一队好似千手观音。

头一个喜滋滋儿的正要拿着,加寿却把面具一收,给了第二个。第二个乐了:“我有了!”这队还要排吗?钻出队伍就给自己的父亲母亲看。

当父亲母亲的自然喜欢。

头一个绿了脸:“怎么不是我的?”

“你大了!”加寿告诉他。

把六岁的皇孙噎得差点摔地上,还是孩子不是,气呼呼看着加寿发给别人,一跺脚回去告状:“加寿不给我!”

他的父母亲瞅着他笑,他是没拿到,他的弟弟却拿到,所以父母亲安抚他:“你有金钱,去逛集市吧。”这才打发走。

发到还有几个,加寿不干了:“不给了,这个,给弟弟!”抱着余下的面具,胖身子扭着,小嘴儿鼓着,说着给弟弟,却嚷道:“英敏哥哥,给你一个。”

英敏殿下让加寿拐走钱的郁闷顿时没有,眉开眼笑把玩着手上的一个:“我早有了。”加寿给自己留了一个,给弟弟的小木床上各放一个,余下的给了瑞庆殿下一个,又给小二一个,手里还有的,才发给人。

对着一堆眼巴巴的皇孙们,小二不好意思玩,给了最近的一个皇孙,他欢天喜地的跑走。

小木床也在这里。

上面用细布做罩子,太监们抬着跟后面,安放在袁夫人能看到的地方。袁夫人一直跟着中宫,中宫也就能看到。

“哇哇哇……”总算让吵醒,袁怀瑜袁怀璞大哭出来,奶妈抱着喝过奶水,把猴子面具戴脸上,小孩子手会抓,一推就看不到,就又哭,最后还是没戴成,丢在小床上。

孩子们肆意地追逐着,饿了渴了就自己去买东西。加寿已经不当掌柜的,拖着竹马和一帮子人带着面具,没有面具的,唱着儿歌。

皇帝过来的时候,见到这里的人都很开心,也分开好几拨。

安老太太和老侯,带着自家的亲戚们看院子:“这是我住的地方,隔壁是那高寿的王婆婆,她家里养好几只大公鸡,刚住下来那几天,四更就打鸣,恨得我只想抓来杀了,后来也就习惯。”

老侯指给儿子们:“这是我住的屋子,”进去一看,见墙上年画也有,老侯乐了:“竟然一模一样。”

钟大老爷悠然向往:“父亲您不是去办差,是田园乐去了。”把董大学士一腔心思勾出来,抚着土气的桌椅道:“我归老之后,能在这样的地方上住几天,也就满足。”去找袁训,想和袁训说说,却见袁训笑得阳光灿烂,正和太子皇子,年长的皇孙们在一起说得痛快。

靖远侯让大学士收回视线:“您别去搅他,他今儿正得意上面,春风全吹在他脑袋上。”又也笑了:“该让柳家老儿来看看才是。”

年长的皇孙们正在说袁家小镇:“这竟然是个工事。”背后有人悠悠而笑:“是吗,你看得倒也不差。”

大家回头一看,见皇帝不知何时到来,他没有让人通报,这就走来听上有几句,忍不住插话,皇帝久居深宫,为哄中宫开心,由着她给加寿弄了个小镇,没想到弄出一边陲工事,皇帝也兴致勃勃,摆手让众人平身,走去认真盯上几眼,再对太子笑道:“我来着了!早知道你们这样的乐,我为什么还在书房里闷着。”

太子欠身笑回:“这是父皇爱民,才如此勤政。”

这儿红叶嫣然,周边更有树茂林深。为逼真,像极小镇,给中宫娘娘思念上的安慰,近水而搭,日头再炽,风更凉爽。

皇帝在御书房面对奏折是头昏脑涨,到这里一扫而空,心若虚谷,只存清凉。就对太子也开了句玩笑:“刚才应该让你去勤政,我来陪你母后。”

年长的皇子们垂下头,都有黯然或不服或……总有吧。

但皇帝喜悦,他们都得奉承才行,没有人摆在面上。没说几句话,又来了苏先等人,他们是当完差才来,最后一个走来的,是柳至。

柳至对着袁训好似看不到,只抱着乌木匣子找加寿,那匣子极扁极大,加寿打开来,欢喜的大叫一声。

是个超级大的风筝。

这个风筝放起来,加寿胖嘟嘟也能让带到天上去。拖着风筝,加寿就奔去给袁训看:“爹爹爹爹,你就不会买这个。”

凡是别人送来好东西,加寿先来怪她的爹。

袁训是不会买,这个太大,他怕把女儿带到树上去。见风筝精致,袁训也喜欢,抱起女儿,慢慢对着她解释:“寿姐儿还小呢,爹爹才只买小的。”

这是加寿风筝里最大的一个,加寿得拖着走才行。

柳至在一旁凉凉地道:“不会买就承认吧!只说废话!”他背对着袁训,袁训也不看他,把女儿脑袋抱在怀里,小耳朵盖上,也凉凉口吻:“还有更大的呢,你当我弄不来吗!”

“谁管你!”柳至走开。

今天春风得意的袁将军气上一下,带着女儿放风筝去了。

皇孙们见到,又去寻自己的奶妈和父母要,小孩子的讨要话,不用教就出来:“加寿都有!”加寿就是这样的,这话从山西又带到京里一回两回,看来在加寿姑娘成长的路上,将会一直的有。皇帝让打开库房,把宫里的好风筝全拿出来,给孩子们随意的放,没一会儿,风筝飞满天空。

老侯对安老太太微笑:“加寿的生日可真是热闹啊。”安老太太得意:“就是!”随后道:“这里可没你什么事儿啊,别又跟山西那一回,酒喝多了回来讨情分。加寿好,是我好,你别掺和!”

“二妹,你如今学得面皮愈发的厚。”老侯失笑。

长空无云,淡青若织,日头没有遮掩的打下来,花草树叶阁亭楼阶无不熠熠。下面的人不是锦绣就是丝绸,不是金玉就是佩宝,无处不闪烁。

老侯没事儿偷看的一个地方,就是正和皇子皇孙们说话的皇帝。他穿一件月白色绸衣,除织锦腰带上有块玉,簪子上有个宝石以外,再就手指上白玉扳指夺人眼目。

那白玉实在是好,才会收到石头城的宝库里。皇帝太子中宫包括公主都喜欢平时戴着,他们各人的心思是不同的。

中宫和公主,是因为袁训所给,所以爱不释手。

皇帝和太子是因为石头城出奇不意的大捷,军功上颇有彩头,最后想的才是这玉水头儿好,没事套手上是盼着一次又一次的大捷,全捷成这种最好不过。

因为这一回大捷,获得战利品无数,梁山王在运往京中的时候,就粗算过,光这些财富,可以打上十年仗。

这是一笔不小的银子,要无数农人挥汗如雨,还要年年风调雨顺才能得来。皇帝和太子,也爱不释手。

老侯看得眼馋,无意中就想去抚摸手指,他也有,他也能在手上套上一汪水似的洁白,可是怎么办呢,他不敢戴出来。

颇为袁训宝珠加寿筹划的老侯,见到加寿在宫里得意过人,他满意极了。满意中只有这一点儿小遗憾,让老侯更加满意。

月有圆缺,满意事有点儿缺憾,在有些老辈人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圆满。

安详和暖的殿室里,忽然起了风波,哪怕外面是夏日骄阳,也让带的人都有冷风袭体之感。而且,还在太子殿下面青似墨,没有捋袖揎拳的姿势,气势上却随时会这样。

跪在中宫面前的太子妃本来是看不到身后,但凭直觉她下意识回了头,这一看,把太子妃吓得身子颤抖,她自从成亲,还从没有见过太子这样的发威怒。太子妃本能的对着中宫大叫一声:“母后救我!”

中宫挑挑眉头,神色不疾不徐。

她根本不用说话,因为她的儿子,殿下紧随着太子妃,也是大声,喝道:“你疯疯癫癫,还嫌丢的人不够吗!”

外面有跟的人,太子眉头紧攒,他的眉头本是清秀的,怒容中就好似能根根箭般簇出,挣着眼睛沉声:“来人,把太子妃送回府中!”

“不!”

太子妃的直觉告诉她,她今天从这里一走,再要挽回在中宫面前的颜面,挽回在宫中的地位千难万难。

这是直觉一。

她的第二层直觉,是中宫刚才敲打她:“你要为人缘儿才好,”直接击穿太子妃的任何底线,让她清楚她由儿子亲事上,已经彻底得罪自己按民间说法上,应该叫婆婆的人。

她是没拎清,不是傻。

由加寿的穿戴,到公然当着人对着中宫吃自己弟弟的醋,中宫笑脸相迎,瑞庆殿下迅速表白立场,一脸的誓与袁怀瑜袁怀璞划清界限,还有加寿过个生日,用得着抱到御书房去叩头,袁加寿在宫里又算哪牌名上的人呢?从哪头数都数不到她,但这事情就是出来,事实的摆在面前。

太子妃由此告诉自己不能走,她在借着今天和母后说上几句,解释一下,以后常进宫来请安才好。

都知道皇家是不讲亲情的,但亲情无处不存在,而且人人都需要。

太子妃现在除了和母后亲近以外,她还能依仗谁?

她自己的丈夫因为是太子,她从没有放心过他。而她自己的姐妹,不用外人来离间,已经生出风波,更陷害她到宫里。

她是昏了头,如果清醒,应该想想这是宫里,她的姐妹没有这么长的手。能精确算出她的内心焦躁不安,稍有动静就不能控制自己的人,只能是个经过这些煎熬的人。

只有女人,才能更准的算计女人。

直觉起效果,太子妃的本能告诉自己,不能离开这里!她留下来,面上是羞。但让太子撵出宫去,这更难堪。

太子妃愤然回过太子后,危急时刻,只有中宫是她还能求的。她重伏中宫面前,泣不成声:“儿臣一病就是几个月,很久没有来向母后请安,总算天暖了,我的身子也好了,我是来看母后的,母后,我是来看您的,”

情势演变到这里,成了皇帝家事。年青的子弟们全面面相觑,原地干站着不对,可不干站着插腔也不好,纷纷暗投眼光给各家长辈。

靖远侯也看向董大学士,大学士则沉吟着和老侯交换眼色。别人看他们,他们倒不用回眼神,只垂头静静不动,好似自己不存在般,就给子弟们暗示。

还有太监宫女们都是久经训练,这里鸦雀无声,除去风动帘栊声似太子妃的轻泣声,和她不断的在说试图说服中宫的话以外,似乎再没有别人。

事实上,一堆人僵立僵坐着,很是可笑。

中宫徐徐的沉思着,缓缓的轻启朱唇,在她将说还没有说的时候,走出一个人跪下来,宝珠柔声先对太子道:“请殿下息怒,太子妃殿下一直身子骨儿不好,祖母母亲都嘱我为殿下夜香祈福,总算太子妃殿下好了,能进宫来请安,娘娘才刚见到,我冷眼看着,也是欢喜着呢。”

中宫轻轻呼上一口气,面色稍好些。

“刚病好的人,哪有件件如意的。总是还有不快的地方,不然,以太子妃殿下的素日品德,都是让人敬仰的。娘娘在上,容我斗胆说上一句,今天是皇上娘娘恩德泽被,我全家感激不尽,为加寿过生日的日子,太子妃殿下看着娘娘和殿下的面子能来,在我全家看来已经是万千之喜,又大家热闹,还是热闹完了,再各自散去吧。”

掌珠大吃一惊。

玉珠大吃一惊。

她们心头都闪过一句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话说的,不是此时跪到太子妃身后的宝珠?

随后,怎么可能?掌珠这样想着,在掌珠记忆中的宝珠是不喜欢在人前多话的。而玉珠也想到,宝珠一向是言讷语拙,能不说话就不说话的。

莫不是宝珠疯了吗?当着舅祖父他们也不敢劝的时候,她的婆婆又在也不劝,她的丈夫也不说话,宝珠就敢站出来?

掌珠和玉珠惊恐的互看,宝珠不会获罪吧。

因为古代制度,皇家蒙上神秘面纱。天子面前说话,一句话惹得他不喜欢,都生不测。皇帝是持生杀大权,免官大权的绝对执行者,掌珠和玉珠如果还在小城,离皇帝远,也就没有太害怕。

但嫁到京里,都嫁的是官宦家,对皇权的威严渐生敬畏,也就对宝珠的走出认为冒然。

关键的时候,才见人心。掌珠手心里沁出冷汗,天气是热的,但掌珠清楚的手中一寒,出来的是寒流。

而玉珠,浑身冰凉。

她们都为宝珠担心,把心提到嗓子眼上。有没有对着亲戚们等人去求救,没有,她们只顾着担心,别的什么都忘记。

宝珠走出来一番话,引出各人心思。她赢得姐妹们在最重要时候,还是关心她的亲情,也对太子妃让中宫击穿的心头上,加上一把重石。

太子妃战瑟着,几要摇摇欲坠。回想她瞧不上袁家,这会儿总是有羞愧的。羞愧这东西,背后已经让人难耐,会让人坐不住而且食难安,面色潮红似重病,两股战战无立足地。当着人呢,就更让太子妃面羞难当。

她万万没有想到她还有让袁家来求情的时候,她万万没有想到在她的丈夫震怒,她的婆婆还有余怒不肯轻易开口的时候,还有一个人不怕冒风险,来为她说话。

宝珠也冒不了多少风险,不过从太子妃的角度和别人的角度来看是这样。而又宝珠的角度呢,她是一定会说的。

这是个买好的绝佳机会,为寿姐儿添几分也是好的。

而今天这是当着人,当着袁家的人还是其次,当着的是宫中的嫔妃们,也可以说太子妃并不时常遇到,但当的还有太子的妾侍们,宝珠再出来求情,这话传出去,太子妃的脸面早削得没有。

为表白下自己的好,宝珠要出来。为表白下太子妃殿下以前的轻视,宝珠也要出来。有时候干一件事情,从好心出发,和从歹心出发,全是一样的做为。

宝珠就出来了。

亲戚们就诧异了。

太子妃殿下就窘迫了,这是她平生丢的最大的人,当着人和太子生分,以后将是别人的笑柄。

随着的,袁训袁夫人老太太老侯等人,嫔妃们,太子府上的妾侍们,都跪下。大学士即刻就有一篇腹稿,准备说得太子妃殿下回去可以反思半年她对袁家不好,但还没有说出来,中宫就忙道:“都起来。”

她能容任何人多跪会儿,但不能让她的弟妹袁夫人跪着。袁家的子嗣,袁国舅能活得长久些,全是袁夫人之功。

爱情的滋润,确有破疾救命之功。

娘娘一发话,女官宫女们忙过来。头一个扶的,就是袁夫人,第二个是宝珠,第三个才是太子妃殿下。都站起来以后,中宫觉得总要说几句吧,这是个敲打的好机会,不说白不说。

抱过袁怀瑜。

为什么这时候抱袁怀瑜呢?

袁怀瑜的小木床离中宫最近,袁怀瑜又让惊醒,正扭身子打哈欠,随时会大哭出来,中宫又是抱孙子们成习惯的,虽然这事情与她有关,这是她的宫里。但她心情总有不佳,为心情好,就装着让袁怀瑜扭身子惊动,随手的抱起他,才说一句:“今儿是加寿生日,皇上都应允,说京里头一个生日,说给她好好过,搅和,我本是生气的,”

太子妃垂下头,这会儿懊恼后悔痛恨堂妹们一起上来,内心还是认定让堂妹们陷害,又担心中宫下面说的话再次蒙羞,但又不能不听。正不痛快时,外面有人回话:“寿姐儿回来了。”

“哈哈哈哈,英敏哥哥是黄猴子,”加寿大笑的小嗓音进来。

英敏殿下的嗓音:“加寿你是红猴子!”

袁夫人飞快给中宫一个眼色,中宫慌了手脚,把肥胖的袁怀瑜交给袁夫人,整整衣裳坐下等着,又让众人:“赐坐。”

这动作落在宝珠眼里,宝珠忍住笑。可以想像到自家的加寿小魔头横行宫中,不可一世的模样。袁训也要笑,但轻推宝珠,低声道:“别让你女儿看到,以为你笑话她。”

先进来的,是几个猴子面具。

青猴子黑猴子……飞进来,任保出现在殿门外,把加寿放下来。加寿一落地,就急切的找找,在中宫手里看看,小豁牙一呲,这才有了笑容,在她后面走出英敏殿下,这都不戴面具,只在手里拿着,一起走到中宫面前。

两个小小的孩子,一个七岁,瘦高俊俏相已出来,一个两岁,肥圆白嘟,一脑袋树苗似辫子乱晃,中宫笑得合不拢嘴,见他们行过礼,正要问见驾的事情,加寿扯住她衣角先问出来,小眼神儿侦探似的:“我不在,娘娘抱了弟弟了?”

“没有的事儿,”中宫矢口否认。

加寿疑惑的又在袁怀瑜床上看看,问瑞庆殿下:“那就是姑姑抱的。”瑞庆殿下还是满面严肃,义正词严:“我坐这里等你回来,一步也没有动过。”

“那弟弟的衣裳怎么变了?”加寿把乱了衣裳说成变了。说过以后,小眼神子落到宝珠身上,宝珠怕女儿又闹着争奶吃,这里全是人,太子妃才添个笑话,宝珠没打算添,忙抢先表白自己:“母亲就没有去看过,”

加寿憋住气,看向父亲时,小脸儿已经有些黑。袁训更机灵:“我帮你看着母亲一步不动,弟弟衣裳怎么了?是不是他要醒了自己弄乱的。”

加寿听过释然,迈步走到小床前面,给袁怀瑜拉好才让中宫抱起来,袁夫人接过匆忙放下,只要孙子不冷,没扯整齐的衣裳,再给袁怀璞也象征性扯好,再回头来绷着个小脸儿,在父母祖母曾祖母面上严肃的扫过。

那意思,加寿会疼弟弟的,别人都只能疼加寿。

“哈哈哈……”英敏殿下头一个不捧场的笑出来,大笑着把手里的猴子面具摆摆:“加寿,你又和弟弟争,你会说话他们不会说话,没羞,你又争呢!”

有第一个笑的,第二个第三个全都出来,把加寿笑得不明所已,瞪着乌溜溜眼睛,左看右看,又仰面看身边的中宫,满面疑惑似在发问,他们全笑什么呢?

中宫更是“扑哧”乐了,携起加寿的手,笑道:“走,咱们去逛逛你的店铺,你可要殷勤待客才好。”

加寿兴高采烈:“好!”和中宫头一个走出去,又叫上英敏和瑞庆殿下,还回头望曾祖母。中宫走在她左边,瑞庆殿下走到她的右边,英敏殿下对猴子面具兴趣浓厚,拿在手中摇来晃去。老太太跟在后面。

这就是加寿姑娘在宫里的全部陪伴,除去女官和嬷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