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恩师也狡猾

侯门纪事 淼仔 13915 字 9个月前

宝珠一笑,先把袁夫人恭维了,道:“到底是母亲,您最知道我。”再回她的话:“我怕在这里太闲,是有起铺子的心思。在这里没有孔掌柜的帮忙,我想来到多看看再说。又见到母亲诸多铺子,样样俱全,反把我有铺子的心吓回去了。”

“哦?”袁夫人轻笑,宝珠你不是那么容易吓回去的人。

“我想我就捡母亲铺子里没有的行当来办吧。”宝珠是早就想过的,又和红花商议过好些回。这就胸有成竹地告诉袁夫人:“卖一回草药,发现草药真的挣钱。这里本就山峦众多,草药丰富,但我冷眼看了看,竟然是有章法的少,乱采的多。可能是药材太丰富了,又采药看似地上一挖就得。其实呢山高水险,并不容易,真正出产的草药并不多。这才有军需上也运药材的事,有些这里本就有,我想夫君……”

在这里面上又是一红:“想他不会一年两年的就肯回去,不为着他用,为着有件事儿做,想置办一片地,或者是开一个山头,多种这里适合的草药,他的军中要用,也就方便许多。”

袁夫人更是满意,宝珠办件事儿都能想到自己的丈夫,那也是她的儿子不是。

正要开口,见宝珠还没有说完,宝珠又道:“往这里来,见到人人骑马,又见到姐丈的好马,才知道一匹好马原来是用银子打出来的。”

“这是当然,马对将军们来说,和性命一样。杀敌也好,甚至逃命也好,没有好马可不行。”

宝珠兴奋了:“那我想办个养马场,这里草地又多又大,养好马给表凶……”话到这里,又消消的溜了。

袁夫人是稳重不轻易大笑大怒的人,也放声大笑。笑没出来几声,又止住,往对间看看。

这个院子,她和老太太住在对间,邵氏张氏各住东西厢房。见笑声没有吵醒安老太太,袁夫人还是把笑声放低,干脆地道:“既是你想的已周全,余下的珠宝你尽管使用吧。”

“这个?”宝珠犹豫不决。

袁夫人劝她道:“你不是为了给阿训种草药,为他而办马场,”她故意激将媳妇:“趁现在近五月天色好,快办下来吧,等到秋天草也肥美,你的马可就一里一里的长得不错,明年后年的,就能给你丈夫使用。晚了可不是耽误事儿吗?”

宝珠让她鼓动得兴兴头头,也为了不耽误事儿,开心地答应道:“哎。”

沙漏在几上,就快三更。宝珠是全天候随时睡觉,倒还不困,但是体贴袁夫人:“母亲要睡了吧?”

“要睡,再交待你一句。”袁夫人说过,宝珠静静聆听。“那万大同,是个可靠的人。你再遇到他,有生意上疑难事情,你可以问他。”

更鼓在这时候响起来,静夜里,一声一声的敲击在人心上。宝珠的心,也似让敲打着,一下又一下的飘荡着。

回房睡下,宝珠才恍然大悟,万大同必然是……不是母亲的人,就是舅父的人。但是舅父的人可能性大些。

往前推敲万大同对自己诉说国公府里公子们不成人时,又别扭着告诉自己八表兄龙怀城是个“意外”,这些话都超出局外人,又对舅父带出一定的感情。

龙阳肯定不是,是家人倒有可能。

而经由袁夫人又亲口肯定,宝珠难免恼火,这个人!狡猾狡猾的。宝珠这时候没有想到,自己让红花去扮洪奶奶,也是一样狡猾狡猾的。

她还在想这事时,刚才回来的院子里,安老太太悄声问守夜在她房中的寿英:“宝珠和亲家太太说完话了?”

“说完了,亲家太太都洗过睡下。老太太您听,对间里没有再没有声音。”寿英着晚妆,坐在她的铺盖上低笑:“不想四姑奶奶和亲家太太竟然有说不完的话,”

安老太太得意洋洋:“那是当然,她们两个好着呢。”

这话说到半夜不说,还笑声不断,亲家太太那样稳重的人,也能大笑出来,让安老太太不能不为自家孙女儿欢喜。

她再一次想,往这里来,是来着了。

……

五月里下过一场雨,石榴花到处大放。韩三老爷打马从官道上回来,在驿站门外下马,蹑手蹑脚对守驿站的人伸个脑袋,做贼似的道:“韩大人在不在?”

守驿站的人和昨天一样的笑话他:“三老爷,韩大人是您亲侄子,您这几天怎么见他好似贼见官,怕成这种模样。”

三老爷心想可不就是贼见官,当叔叔的做贼让他拿住,不得不捏把小心。

自打那天韩世拓咬牙切齿撵他走,三老爷就躲着侄子。在三老爷来看,侄子是因为自己背着他弄钱,没分给他,他火了。

现在愿意给侄子钱,他又不要,这是世拓年青,只一味的发脾气,不想想他在这里当差,叔叔才是贴心人。

三老爷舍不得这里的银子,又心想叔叔我比侄子年长,世拓恼怒上来,不给他自己留台阶下,当叔叔的好处在哪里,就在这里,我得给他留着台阶,等他气头儿下去,他自然后悔感激与我。

从撵他那天开始,三老爷就避开韩世拓。

韩世拓在驿站,三老爷就外面去。韩世拓在外面,三老爷就进驿站。

守驿站的人告诉他不在,三老爷急急忙忙进去,换一身衣裳,丢下来的脏衣自有小兵收去洗好送回,三老爷带的又有家人,就不烦神的把脏衣裳往地上一抛。对镜子照照脸面儿光洁,韩家人都生得好,三老爷中年,那脸还跟剥皮光鸡蛋似的,自己先挺得意。

怀里把昨天收的银子锁到箱子里,只留下此许。在这里就是好,出门不用带钱,那些打军需主意的商人们自然会巴结。

这就算收拾好,正往外走,抬头一看,坏了,他的好侄子带着几个人正往里面来。这就避也避不开,可怎么办?

三老爷有办法,他把个头一低,脖子一弯,下巴夹到锁骨上,把个头顶心对着人,这就避免自己看到侄子的冷面孔。

又把脚后根一抬,脚尖一丁点儿地方着地,走路好似雪上飘。这样走路难免摔跤,三老爷有办法,再把手扶住墙,这样一扶,他是溜墙根的往外走。

不溜也不行,手在墙上呢。

这样子不像避猫鼠儿,就像遇到老虎悄悄逃命的兔子,要多可笑就有多可笑。

跟韩世拓的人不知道这叔侄最近怎么了,韩大人并没有说,但三老爷明显是一派心虚,大家都窃笑着,装看不到。

韩世拓也只能装看不到,那是他的叔叔,就像宝珠和袁训又是他的什么人?一个是他的妻妹,民间俗称小姨子。一个只是他的连襟,还不是嫡亲,是堂亲。那一对夫妻都肯照顾他,韩世拓虽恨三叔,也不会当着人让他没脸,当着人撵他。

韩世拓恨恨进去,把公事办完,打发别人离开,一个人在房里生闷气。他觉得自己一家人真够瞧的,养小老婆玩丫头,遛狗玩女人,黑银子没下限,这是样样来得。

这些韩世拓都会,而且是个中精英一流的人物。

正因为他会,他更要叹气。家里最老实的当数三叔,韩世子自知之明,他都不算老实的。最老实的人都这德行,何况是别人呢。

他的父亲文章侯给他来信,对他照顾三叔勉励有加,但提到二叔和四叔在家里不悦,把他抱怨过来,再抱怨过去。

韩世拓苦笑,再来一个,我的差使可以玩完。他长叹一声:“吃不消啊。”随后收起不痛快,面上一寒,吃不消今天也得把这事情办了。萧二爷已经着手严查刀剑丢失的事,有谣言出来,一正一副两位钦差暗访到了太原府。

是哪位,不知道。但据说龙头铡虎头铡尚方宝剑圣旨官印惊堂木全随身带着,听上去比戏台上那钦差威风得多,怀抱的东西也多。

这传闲话的人,也不怕把钦差胳臂累疼。

又说有一百零八位开道的,个个眸如铜铃牛眼,声似洪钟炮开山石,力大如牛,体壮如松,听上去跟绿林好汉走江湖差不多。

韩世拓听见的时候,就知道这是胡扯。把十三道监查御史全集出来,也不过一百人出去,再加上都察院两位御史,诸多官吏,把杂役也算上,也不能光开道出京的就一百零八好汉。

大门还要看呢,得留下看门的不是。

但是有钦差,他却是信的。

事不亦迟,他得赶紧的把三叔打发走,免得他再在这里黑一层银子,要把叔侄一起送到钦差大人宝剑之下。

他又由邸报早知道南安侯告老,这就无从往京中打探。再说打探也来不及,都说钦差已经到了。

韩世拓站起身,大步往外走去。

近中午时,三老爷眉开眼笑的让一个商人带着往酒楼上去,说着新来的小娘肌肤滑,把雅间门帘子扯开坐下。

“三老爷,上坐呐。”

上坐,大多对着门,这是指房子方位大多差不多的地方,有背东有背北背南北西的太有区别的,不在内。

对着门,就意味着不方便出去。三老爷眯着眼笑才坐下,见门帘子又一掀,他吓得身子一软,韩世拓走进来。

那商人笑了,拱手道:“你们叔侄慢聊,我楼下会钞,我另有酒局。”不等三老爷咽完嘴里的苦水,这商人早就出去。

韩世拓背对着门坐下,也相当于堵住门。桌上酒菜是先上好的,他给自己和三老爷倒上酒,这才抬眸,意味复杂,是他的心情复杂。

让三叔走,他知道三叔这两年缺少进项,可不让他走,韩世拓想我实在管不住他。

他双手捧起酒杯:“三叔,饮干这杯酒,我为你送行。”

三老爷这一回心坠落到冰窖里,知道侄子是来真的。他面容扭曲,迸出一句话:“小子!你不能撵我走,你得管我!”

“为什么?”韩世拓心想你有儿有女,不带讹我一辈子的。

三老爷鼻子里喘粗气:“你还不知道?我就知道你不知道!你媳妇在家里闹分家,要把我和你二叔四叔全撵出府。坏了良心的小子,你手摸胸脯想一想,我们可是叔侄亲,一样的血脉。你曾祖母去世还不到一年,你姑祖母去世也不到一年,我和你二叔四叔为这事全在丁忧,你把我撵了,你让三叔去哪里找银子去!你弟弟妹妹们,你养活着!”

“这,不可能!”韩世拓震惊。掌珠?她怎么能干出这种事。韩家兄弟子侄们再不好,也是历年只有二婶儿四婶儿才跳着要分家。

她们要分,也不过只是为公中银子不平,真的要她们分,也不是件一说就得的事。而现在三个叔叔包括父亲全丁忧去官,薪俸这就没有,这个时候分家,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虽说各房自有积蓄,可这时候也不能分出他们去啊。

韩世拓好似让滚雷砸中,都不会动了。

三老爷冷笑:“哼哼,我也才知道,你三婶儿托小子快马给我送的信,说从过年后,二月里起,你媳妇就提出分家,长辈们不愿意轻易来打搅你,而这事情又全是你媳妇的主张,就先没有告诉你。现在大家全顶不住,老太太都说不动你媳妇,你二婶儿三婶儿四婶儿找不出别的办法,只能来寻我。”

他面寒如霜:“世拓啊世拓,好侄子!好个世子!家业由你承担,就是让你分开我们,自己单过,自己守着祖田进项的!”

“这我不知道!”韩世拓慌乱的分辨。

老侯把话说完,碧水长天下就只有他一个人乐。别的人包括袁训的母亲袁夫人,也露出惊诧之色。

安老太太忍不住道:“他不是已经,不再是监查御史?”老侯爷把她狠狠笑话一句:“他那官印是妹妹你摘的不成?”

老太太立即闭嘴,虽然想对啊,好孙婿要投军,都说他不再是御史,但官印几时上交的,老太太还真没注意。她寻思着,认为这事儿寻思不透。

袁夫人款款开口,柔声而笑:“阿训还年青,这算是对他的考验,但也太厚待于他。我若是在京里就知道有这回事,是要代他辞的。”

老侯哈哈:“亲家太太说的是,的确是厚待的很呐。”不是一直就厚待。

宝珠心里不是滋味儿,在人不注意的时候,噘了噘小嘴儿。宝珠竟然也不知道是不是?随即她才代袁训欢喜,看来太子殿下对他离京并不生气。

她才展开笑颜,“哈哈哈哈,”另一阵大笑声又冒出来,萧瞻峻又大笑起来。南安老侯吹胡子瞪眼模样,狐疑地道:“你刚才还没有笑完?”

“想想钦差全是自家人,我能不笑吗?”萧瞻峻解释过,继续哈哈。老侯既然肯告诉他,一是安他继续忙碌军需的心,二是也不怕他喜欢。但见萧家老二笑得没完没了,老侯爷难免嘀咕:“早知道不告诉你,让你担心去。”

钦差有什么好笑的?

面对钦差,你应该肃穆端庄才是,这人当官当糊涂了不成?一个劲儿的乐。

郡王妃最后开的口,她满面笑容,对亭上亲戚们扫视一眼,眸子最后落在母亲身上。“母亲,您这是生了一个好儿子。”

袁夫人莞尔,也和女儿开句玩笑:“我还有一个好女儿呢。”郡王妃才嫣然,袁夫人又目视宝珠,笑道:“还有一个好媳妇。”宝珠在座中欠欠身子道谢,然后还是想表凶。

想到戏台上钦差都是手捧尚方宝剑,威风凛凛,一开口就是要斩人的,表凶也这样威风了,她嘿嘿也笑出声。

觉出不对时,赶快看别人,见别的人早热烈的攀谈起这件事,所有人都在笑,所有人都认为耳朵外出现笑声没有不对,宝珠才悄悄吐吐舌头,克制自己不要笑得太大声。

当然她不管怎么咧开嘴笑,也不能和萧瞻峻相比。

萧二爷这一会儿,是沮丧尽扫,一扫憋屈。他一个人的声音可以压得住全场人:“是小弟?如今是钦差了,真真的不敢想到,好几年没有见到,以前还不到我肩头,现在我倒要叫他大人不成?”

大家都冲着他笑,南安老侯乐道:“果然有喜欢疯了的,敢问二老爷,你什么官儿,他什么官儿?”

萧瞻峻一拍额头“把我喜欢得忘记,他再升,才能越过我去。”然后颇有希冀地问:“小弟这四品官儿,还打算再升三级不成?”

宝珠喜滋滋的,说她家丈夫一个劲儿的升官,她自然是喜悦的。老侯却哼哼两声,以他几十年官场的经验来评判这话:“我看算了吧,他和你不能相比。你青年高位,是你有家底子。袁训……”

正要说袁家的家底子不如你的厚,话到嘴边又缩回去。老侯全不是怕袁夫人不悦,而是临时想到袁训若是没有家底子,他怎么会如此风顺,一路高升?

见萧瞻峻还在等自己下面的话,老侯换成一句:“袁训有辅国公又有郡王,但年纪比你轻上许多,四品上安生呆几年吧,升得太快在军营那地方,只怕要招暗箭的。”

袁夫人和郡王妃都是边城长大的人,辅国公府又以前是带兵的官第,她们对暗箭这话不忌讳,跟着点头说老侯分析的有理。

而安老太太和宝珠则魂飞魄散,老太太那脸登时就白了:“哥哥你说话忒不中听,什么暗箭不暗箭的。好着呢,长命百岁,又有圣眷。”宝珠随着点头,在心里也道,祖母说的是,长命百岁,还要有圣眷呢。

老侯失笑:“我这是和二老爷说这件事情,冷不丁的妹妹你冒出来。”转脸儿对萧瞻峻道:“我们接下来说话可要当心啊。”萧瞻峻见过的女眷尽皆如此,回之一笑。

有风吹来,亭子上初暑尽消。亭下各有四条花径,通往别的地方。此时,其中一条花径上,可以见到走来一个人。

这个人粉色衣裙,是郡王妃房中的丫头。她到了亭下以后,恭恭敬敬垂手回道:“庄巡挥大人,乔知府大人和本城昨天来过的官员们,来拜钟老大人。”

萧瞻唆收起笑容,似笑非笑起来。昨天兵船到来,太原府里官场震动。特别是萧瞻峻的同僚,萧二爷管军器、漕运,他管练兵、备御。到来数千精兵,他只字儿不知道,跑过来更是追问不迭。

齐良恭等不买他帐,和他周旋一番,也没能让他弄明白数千精兵到此何来。今儿一早他又跑来要会四位小将军,才知道人家一早开船,四更扬帆,早就去了。让他抱撼半天,把萧瞻峻烦得不行。

萧瞻峻不耐烦再去见这些人,就对老侯笑道:“老大人,这是来见您的,全是以前和您共过事的人,见到我出现,那是多余了一个。再来庄大人最近对我逼迫,您若是不到来,我们离翻脸不远。我不见他,免得他见到您住我家里,要有自愧。我就不陪您出去,我在这里把您刚才说的好事儿,细细的再笑一回,把茶烹好,候着您回来。”

南安老侯也不勉强,让那丫头带路到二门上,是个小子来回的话,还在候着。老侯袖子里取出银子,赏了丫头一块,又给那小子,让他带路去见来的人。

高门宅第里,都不止一个见人的客厅。庄若宰等人都让到离大门最近的客厅上等候,庄大人还是不敢相信会是恩师出京。他皱眉半惊半诧,对乔知府等昨天见过南安老侯的人道:“你们不会看错?我年前去信,恩师还在京里安乐。都察院是何等重要的地方,皇上看重恩师,怎么会轻易放他离京?”

乔知府道:“钟老大人我还能不认得吗?”对外面看看,见绿柳杨花中见不到人,凑近庄若宰压压嗓子:“这钦差会不会就是老大人?”

“不会!”庄若宰断然回答。他在厅上左踱步右踱步,心中也乱如麻。如果恩师是钦差,自己不会不知道。

他再次在内心中否定,不会!

乔知府见他斩钉截铁,再猜测道:“那就是老大人告了老,四处游玩?”

庄若宰对这个看法也持怀疑态度。

他道:“老师数十年外官,就是告老也应该在京中安居才是。而且老师的家事我知道的,他是为他府上老姑奶奶还京,他才上折子乞骸骨,皇上允他还京。我和他通信上,知道那位老姑奶奶如今在京里,我跟随老师为官近十年,不止一次听他叹息兄妹不能团聚,现在他就是告老,也正是家人团聚才是。好好的,这出的是什么京?”

乔知府就不再乱猜。这里面和钟老大人最亲近的,就是庄巡按大人。庄大人这巡按,还是钟老大人推荐的呢。

巡按虽在京外,也隶属都察院,那里是南安老侯钟老大人才辞官的地方。

庄大人都弄不明白缘由,别的人更不敢乱说。只把钟老大人历年的圣眷说一说,都表示羡慕。

屏风后面一声清咳出来,所有人耳朵都竖起来。庄若宰吃了一惊,他的两个耳朵尖抖动几下,他的一生功名都与南安侯有关,就同余伯南的父亲余大人一样,又是南安侯以前为主考官时,在他手里考出来的官儿,不折不扣是庄大人的座师,这座师的嗓音虽然一年多没有听到,但没有忘记。

庄大人把个眼睛直溜溜的瞪着八宝黑漆屏风,见一个小小子先走出来,站定后,满面带笑道:“列位大人,钟老大人到了。”

大家一起整衣冠、掸衣裳的闹着,南安老侯徐步而出,看了一看满厅正衣冠的官员们,先笑上一笑,拱起手:“列位大人,你们太过客套。老夫我这厢有礼了。”

“老师!”庄若宰吃惊地道:“果然是您。”他头一个拜倒在地,叩头道:“学生庄若宰见过恩师大人。”

老侯往旁边一避,连声道:“喏喏喏,你也不问问就叩头。我如今无官一身轻,大人们身着官袍,可不是能乱行礼的。”

他这样一说,有些官员们叩头得晚,就势也就不再行礼。倒不是怕吃亏,而是再行礼就叫不合适。

只有庄大人还跪着不肯起来,口称:“恩师说哪里话来,学生的功名顶戴,全由恩师而来。再说恩师就不再为官,也是侯爵在身,怎么敢轻慢的呢。”

老侯哈哈笑了:“你起来吧,我对你说啊,爵位我也卸了,我家居长的那个孙子,他袭了,如今正在京里愁眉苦脸,说有爵难动步,不能随我出来游玩。我在路上欣赏江水时,想想他苦着脸,跟我当年似的,我倒心里痛快不少。”

庄若宰爬是爬起来了,但还是顶顶恭敬老侯。陪笑道:“学生虽然不敢相信老师的话,但是老师亲口所说,只得信了。学生自从和老师分别,时时洒泪,不知几时才能相聚。现在见到老师到来,心中欢喜,心中喜悦。”

“你是白喜欢,我是来玩的,诸事我不管。”南安老侯在萧瞻峻那里偶发心思,把他钦差的身份暴露,心想我再也不来第二回,我这是暗访的钦差,让你们一个一个全知道了,我还“暗”的是什么?

当下郡王府中有人上茶,大家坐着闲话。

官员们难免见风使舵,他们肯跟随庄大人来,是他们皆不知道南安老侯无官无爵。都以为还是执掌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大人驾到,也都猜测老大人是钦差,这才到来。

见老侯说他一身唯轻,官员们沉默的多,只有庄若宰还循循问老侯起居可好。

“好,好得不能再好,吃什么都香。这山西老陈醋,还和以前我在的时候一样,一斤醋下去不成问题。”老侯乐呵呵。

他能不好吗?他虽然不想当官,可圣眷犹重,又揽个钦差当当,自我感觉早就不错。但是他想,这一回我可不说了。

庄大人下面问的,先让老侯猜中。庄若宰陪笑道:“恩师,有行文到来,说钦差已出京都。我看到时还想,除了恩师大人,本朝官员们谁还能担这大任,但万万没想到恩师您能出京?”

“哈哈,你猜错了,你还是衙门口儿继续候着吧,那钦差是哪一个,还有这样的公文?不瞒你说,我二月里出京,至今没有再听说过。”

老侯笑得满面红光,他是在京里听说的,所以出京后的确没有听说过,字眼上搬弄一下,就成了真的不能再真的真话。

庄若宰万万没想到他的恩师会对他来一出子耍花枪,只能信老侯。当下就说闲话。抬眸看看客厅上悬挂的木对联,这一个是御笔,是陈留郡王前几代里留下的,至今让太原府里人人羡慕,别家不能尽有。

一百多年过去,木料香味儿犹在,还把那一段辉煌和如今的奢侈尽情演说。

“老师来此,只是游玩?”庄大人问道。

老侯笑回:“不然你以为我不养老去,我还跑出来作什么。以前这里醋我没吃够不成?”

庄若宰笑笑:“以老师的处事之道,必然有个原因。”

老侯笑道:“这算你猜着了,我是来走亲戚的。”闻言,庄若宰皱眉:“既然是走亲戚的,老师怎么先往郡王府上来,老师进太原时,难道没听说陈留郡王府上最近出的事情?”

他眉头紧锁,那孤介梗直的性子一览无遗。

他并不认为老侯是贪图郡王府中奢华才住这里,但厅上奢华全在面前。

南安老侯微微一笑,在萧瞻峻说庄若宰和他作对的时候,老侯爷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要知道当年他起用庄若宰时,正是相中他不与人为伍的性格。

庄若宰在他手里考试应举,那是很早的事情。因为他性子过傲,就像他对萧瞻峻说的,他在寒窗下面就傲视权贵,因为太傲视,京官的日子不好过。南安侯在山西任职后,有一年回京,把他想了起来,起用了他。

在庄若宰前一任的巡按们,五个里有三个最后让当地官员们染成受贿分子,庄若宰是最喜独来独往的人,正合南安侯监管山西官场的目的,从那时起,用他一直到还京。

刀在屠夫手里,可以杀鸡;在将军手里,则可以建功立业;在普通人手里,就只能割手。老侯心想这是他当年安放的人,悔不该回京后没把他调回京中,而由着他的孤傲性子在外巡视。不用庄若宰说,老侯爷也清楚庄大的人心思。

他嫉恶如仇,又针尖大的小事也不肯放过,又总想立一番功名,又不怕权贵。换成别人,不敢这么快大肆盘查萧瞻峻,就庄大人他敢。

因为他又想有政绩,又混人胆大天不怕地不怕。这就让萧瞻峻谈不上日子不好过,就是心里堵得慌。

盘查人,和耽误他办公,是两件事。南安老侯爷微沉思一下,让自己这门生办成一件事,这是自己的错才是。

他就抬手,示意庄若宰听着就行。慢条斯理地告诉他:“陈留郡王府上,就是我的亲戚。”是内亲不是吗?

这内亲是他进京后,宝珠成亲才有的。庄门生哪里知道?他正打一篇腹稿,想劝老师离开郡王府这现在的是非地,毕竟老师久在官场,人脉广,声名远,这个时候他和陈留郡王府走得近,容易混淆别人的判断,这不是误导别人?

腹稿才打到一半,老侯爷的话就出来。庄若宰面皮一抽,失声而道:“这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