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奇怪的银子没去向

侯门纪事 淼仔 11760 字 9个月前

龙怀城心想我守株待兔子,不信等不到表弟你过来。

帐篷里,定国公拜在辅国公面前,而辅国公和他一样也湿了眼眶,双手扶他起来。“我们和他们拼了吧!”定国公胡子上挂着泪,眼神儿狰狞,显然是让逼到极点,眸子底处俱是血红。

辅国公只是劝他:“今年我代你出,明年再说。”

定国公恨得牙咬得格格作响:“梁山王那老匹夫,他是不把我们逼死他不罢休,老匹夫……”就在这个时候,袁训轻步走进来。他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却没有出声惊动。辅国公对他使个眼色,舅甥都听着成国公说下去。

“你帮我出,你又是哪里来的钱粮?我知道你的情况与我差不多,也快坚持不下去,不是我想出这主意,是辅国公你想想,我们失掉的田一亩地只有几两银子,我们重新屯田一亩地十几两,我府上的积蓄早就空子,梁山王个老匹夫还在剥削……。”

“阿训你来了,你怎么也不说一声,”辅国公在这个时候打断成国公。

成国公扭头见到袁训,急忙起身。辅国公就势道:“我们以后再说,成国公,我送你出帐。”

把成国公送出去,辅国公进来就对袁训笑:“你都听见了吧?眼下就是这么样个局面,大家都难,”

袁训道:“别人难我管不着。我只想问舅父你答应梁山王,你有什么法子解决吗?”袁训皱眉:“以我知道的,舅父你出不了双份的才是。难道我和母亲不在的这些年,你又屯了田?不可能啊,如果你屯田,姐丈不会不知道。这不,姐丈也在帐篷里为你担忧,姐丈说他出一半,我出一半吧。”

辅国公呵呵笑了,他让儿子女婿外甥都担心,他自己看不出一点儿担心模样。辅国公笑问外甥:“你哪里有这么多钱?”

“不是有母亲的嫁妆全在这里,这个我作主,取出来给舅父使用,先顶过这一年就是。”

辅国公满意的点点头,外甥大力出手相助,辅国公喜欢得不能自己,以手指虚点着袁训,连连道:“好好,好,这是你对我的孝敬,虽然是借着花你献佛。”

袁训见舅父怎么看怎么不像犯愁,想舅父必然另有主意,也就轻松了,一笑躬身道:“凡是母亲有的,本来就是从国公府中出来的,有外祖父母给的,也有一部分是舅父为母亲置办的。母亲要是知道是舅父用掉,也会喜欢。”

“嗯嗯,”辅国公心花怒放,还是我的外甥贴心。但是他哈哈一笑:“阿训,你看舅父到不中用的时候了吗?”

袁训大吃一惊!

他先是面上有迷惑,再就眨眨眼睛搔头似乎明白,可还是糊涂的,就对辅国公笑笑。辅国公见到外甥面上的神情变化,忍不住更哈哈大笑:“让你看不起舅父,这就是给你的教训!”

袁训陪笑:“舅父容禀,本来呢,我以为您是逞一时之勇,我真的没有想到你竟然是有备而发。那请舅父赶快告诉我吧,别让我闷得不行。您是有后着是吗?”

“那是自然的,成国公和我也一般,我总不能为了他倾家荡产。”辅国公还在看着外甥可乐。袁训回想大帐中的一幕,再问他:“那您为什么不早早的帮成国公出了,一定等着他挨了一拳,”

辅国公悠然自得:“有些事儿,就得等于脓包破了才能上药,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有些矛盾,得暴露出来才行呐。”

袁训咀嚼一下,大为佩服。这一点儿疑问已经清楚,袁训再问另一个关键性的疑问:“按母亲说的,姐丈说的,和我在京里了解的,舅父你近年应该入不敷出才是,”

“什么近年?早十年就是这样!”辅国公白眼袁训,你知道的消息还太不可靠。

袁训见舅父孩子气,更加小心,嘿嘿道:“那您这钱不是打算让我出母亲的那份儿嫁妆,可从哪里来呢?”

辅国公哭笑不得,对外甥使劲儿绷绷脸色,嚷道:“我就非得打你母亲的主意吗!本来不想告诉你,闷你个大葫芦里。可不告诉你,怕你从此眼里就没有我!我还是对你说吧。”袁训一脸的鼓励他:“舅父不说出来,当然我要看错。”

辅国公给他一个大白眼儿:“小子!你打小儿的文章学问功夫全是我教的,你少对我激将法!听好了,今年是个大好机会,起死回生,回生起死。借着这机会,我不仅一把子把十几年的亏空全补回来,还能再为你母亲添点儿嫁妆,你信不信?”

袁训只看他又气吞山河的模样,就一信到底。可还是想和舅父再扯几句,故意皱起脸:“哎,难呐!舅父,外甥劝你别说大话!你要是没钱,还是拿母亲的嫁妆填补是正经的,”

“滚!”辅国公笑骂,撵他出去:“你给老子出去,眼里没人的小东西!”袁训就嘻嘻倒退着走,一面走,一面半警告地道:“舅父,您可不能办违律法的事情,不然的话……。”

“滚!”辅国公再次骂他:“我知道你是个御史!所以才不愿意早对你说!家里有个御史,真他娘的家贼难防!”

把袁训骂出去,辅国公一个人安然坐着,对着帐顶子悠然自得:“这小坏蛋,如今是御史了。胡子还没有,就敢管舅父!不过话说回来,这小子不错。没有这好小子,我也不敢出这招险棋。”

他笑得畅快:“好小子啊好小子,舅父有难还是肯倾家帮的。不过好小子,你回到我身边就是最大的助力,就能助我今年一举填上府中多年亏空,我怎么还能花到妹妹的嫁妆。好小子!”帐篷里最会消失的,就是辅国公夸奖外甥的尾音。

这尾音带着他对袁训的满意,也带着他接下来要办一件大事的满意。辅国公府,要翻身了!

……。

“奶奶你看,”红花走到宝珠身边,看看院中只有豆荚架子静悄悄,并没有余氏方氏的身影。余氏方氏上午说进大同府,这中午过去还没有回来。她们不在,红花才能把背在身后的帐本子拿出来,送到宝珠面前,道:“这里月月有一笔银子,几百两的支出,却不明不白,只写着常例,不知用在什么地方?”

宝珠说我不看帐本子,不过是句大方话。红花是要看的,红花认真的看过,对这一条很是奇怪,就出来告诉。

宝珠扫了几眼,见常例每个月都有,足的有好几年,宝珠也往外面看看,卫氏和梅英坐在外面做活,见奶奶看过来,卫氏打小儿把宝珠奶大,对她的眼色口风无不了然,就往里慢条斯理地道:“这院子里没有别人呢,就来个人,还没到院子里,我也就能早听到。”

宝珠就放下心,对红花道:“前几天我见到一件奇怪事,镇外的红叶林子好,我带着梅英姐姐去玩,听见跑马,见五六个兵到了镇口儿,接过一大包银子就走开,那包银子总有几百两,沉重的,当时我就奇怪,为什么要给他们银子?后来我问你帐本子上有没有支应军队的银子,你说没有,现在又出来个常例,我真的奇怪了。”

“奶奶说的是,这附近有两个卫所,屯的有兵。得他们保安全,我们出点儿支军银粮都应当。可这就两件事出来了,一是那银子是谁给的,私人出的这不可能,这镇上哪里还有比咱们更有钱的人?二来这常例出的哪笔银子……。”

红花说到这里,卫氏在外面重重咳上一声,红花抱着帐本子一溜就进了房内,而余氏和方氏的说话声过来。余氏带笑在问卫氏:“卫妈妈,孔家嫂嫂,你们在做活呢?”方氏则笑问:“奶奶没出去逛吧?”

宝珠坐直,把精神打起来。见卫氏和梅英回话:“在呢,”梅英又问:“两位妈妈这搬的是什么,这么一个大箱子?”说话间,余氏和方氏已经进来,带着两个粗壮家人搬着个大粗笨箱子,箱子外表是不起眼的,最结实的那种木头,雕花细刻全都没有。余氏方氏带着家人行了礼,就让家人出去,对宝珠道:“奶奶,我们关上房门说话。”

宝珠弄不懂她们是什么意思,就说好。

余氏和方氏紧闭房门,红花在房里没有出声,她们也没有过问。余氏方氏只急着把这东西赶快给宝珠点个数儿,一个人守住门,一个说声奶奶请看,打开箱子。

房里忽然亮起来。

亮得若夜晚星月到房中。

箱子里的光,比几十根蜡烛还要亮。里面是珍珠无数,宝石无数,明珠首饰,翡翠头面……。清一色的全是上好珠宝。宝珠睁大眼睛,疑惑的看着余氏再看看方氏,问道:“这是哪里来的?”

“回奶奶,这是夫人的所有珠宝首饰,还有没镶的珠子宝石全在这里。”余氏从怀里取出另一个小小的帐本子,呈上给宝珠,又怕宝珠不看,道:“奶奶这个可以看看,”她一页一页陪着,一一指给宝珠:“这是夫人出嫁那年就有的,这是第二年老国公夫人给添的,这是国公给添的……”直翻到去年,余氏指着最后一行,那里写着细珠十斤,道:“这是国公给添的,”看上去老国公和国公夫人去世以后,辅国公年年都还添进来。

宝珠嫣然陪笑:“舅父真正是多情。”她心里更对辅国公多了信任。舅父对母亲都这样的好,不会是任由儿子们长歪的人。

把帐本子还给余氏,宝珠心下明白她们在对自己交帐,但还是装着不懂:“我只住几天,用不到这些,又何必搬出来。”

余氏笑道:“这是奶奶到了以前,就接到夫人从京里的来信,怕奶奶在郡王妃府上首饰不足用,让我们取出来给奶奶自己挑捡。这些全在城里放着,因为贵重,我们没见到奶奶过来,就不敢先取过来。奶奶您从京里来,想不到我们外省的女眷们,一个一个是先看人头脸衣裳的,差了她们就瞧不起,可恶着呢,”

宝珠在听到袁夫人的话语,就起身站起,恭恭敬敬听完,笑道:“原来又是母亲的赏赐。”不过她还是摇头:“我用不着。不怕你们笑我,我打小儿也养在外省,并不是京里长大的姑娘。外省人眼高心大的可恶,我全知道呢。”

对着箱子笑:“再说这么多的东西,我可怎么戴的完呢?”余氏方氏就拿话劝她,说已经取出来了,留下几天吧。

宝珠到此,已经知道这两个人绝对是忠心不错的。她假意接受她们的劝告,说先摆在父母亲房里吧。又让把门打开,让卫氏梅英取果子倒茶,来谢余氏方氏的辛苦。大家徐徐说着话时,宝珠笑盈盈问出来:“你们让放在这里,也是备着我随时取用的意思。就和你们放下帐本子,想着我也许会看是一个意思,如今我看了,有一点儿不明白,”

“奶奶请说,”余氏方氏伸长脖子。

“就是常例银子,按月给的,是给谁的?”

红花在房内听到,也把耳朵伸长。

余氏方氏都叹气,各自摇头。余氏道:“说起来这项银子,真真的让人心中不平。先国公在这里镇守数代,没有功劳也有点儿苦劳吧。后来就来了郡王,这郡王也是开国时就在的,起先只在自己地界里,这不是打仗呢,你到我地方上,我到你边境上,就乱了。我们国公府先是支应军粮,后来就要出人,不出人又就要出银子!”

宝珠咬唇。

“奶奶您看帐本子上,并没有支应军中的话。其实这一项有出,全是由国公在支应。国公有不在家的时候,卫所的兵不讲道理,见我们镇子大,又跑来讨要。夫人在的时候,就说不必麻烦国公,国公也不容易,这不讲理的钱,我们是瞒着国公出的。夫人也是为国公分担,不想让他们再去增添国公的麻烦。”

红花听完,气得手一哆嗦,险些把帐本子拂落地上。宝珠也颦眉:“没有道理,既然舅父那里出了,为什么还找我们要?论道理我们出了,舅父那里应该减免才是,”又问:“这卫所是哪家的郡王在管?”

“项城郡王。”余氏方氏回道。

------题外话------

卡文时,写的最痛苦。

辅国公就要大翻身,哈

直到卫氏催着宝珠和红花睡,宝珠带着红花才嘻嘻睡下。

今晚的月色虽不是圆月,却又大又明,映在窗户纸上,总让离人有悠悠相思之感。又是睡在袁训的旧房间里,宝珠一直没有睡着。

她闭目微笑,静静的回味着与袁训成亲后的点点滴滴,又惆怅不能一直住在大同。女孩子的天性,都喜欢收拾房子。宝珠想如果我能独自住在这里,自然是唯我独尊。说实话,宝珠挺想祖母姐妹和婆婆袁夫人。可能一个人独自的当家,独挡一面,光想想就是美的。

但是不能让郡王妃担心。

宝珠对郡王妃误会最大,认为是她挑唆袁训从军的那段日子,也还是心地好的宝珠。何况她和郡王妃经过一路的相处,又到了地方以后,姐姐凡事都要承担。哪怕她是为了她的宝贝弟弟,宝珠也愿意领这个人情,愿意在能郡王妃开心的地方,让她开心一下。

让一个关心自己的人,虽然她百分百为的是袁训,宝珠也愿意将就。

既然不能留下,宝珠就放任思绪胡乱飞扬,心想我在脑子里想想如果是我自己留在这儿,我应该怎么起铺子,怎么收拾房子才是。

这里田园风光,晚上那顿饭吃得唇舌上都是鲜香。想到这里,宝珠笑容悄悄加深,余妈妈方妈妈说奶奶是京里人,京里人爱吃饽饽,明儿一早给奶奶现包新鲜羊肉馅的,又说自己家里就有牛群羊群,再给奶奶加个涮锅子。

宝珠虽然不饿,但只想想就馋了。

这是吃。

再来说住。

白天见的大同府人来人往,各种各样的铺子都有。走过的人还有蓝眼睛的胡人,让宝珠大开眼界。京里也有外邦来的人,可不是随时都可以见到。宝珠知道他们大多是商人才到这里,宝珠想到早就知道的,在这里和他们直接进货更加便宜。宝珠就悠然了。如果是我独尊在这里,可不住母亲在城里人人知道的大宅子。

最好有一进的小院子,只带上奶妈梅英孔管家和顺伯,红花不用问是要带上的,那该有多好。

可是不能,不能让姐姐挂念。

身边红花身子动了一动,宝珠油然地问:“红花儿,你还没有睡?”又吃吃打趣她:“想来是今天没有背书,你睡不着?”

“不是的,奶奶。”红花嗓音里带着忧愁:“我在想白天的事情。”宝珠想了起来,红花是指在舅父祠堂里打人的事情吧?

宝珠就安慰她:“因为你没有打过人的缘故,是吧?所以你心里一直放着。快丢下来吧,那样的人不打还行吗?”

红花侧过身子,月光下黑眼睛睁得大大的:“不仅仅是这个,”她犹豫一下,问道:“我在想,奶奶从来没遇到这样的人,别说奶奶生气,就是红花我也生气。可是,奶奶到底是晚辈,您打了舅老爷的房里人,等舅老爷回来,她又是哭又是闹的,奶奶您没看到她穿的衣裳不对,她生的那姑娘称呼上也不对,必定是舅老爷心爱的人。我们才到这里,就和舅老爷生分,夫人要是怪您,可怎么好?”

宝珠满意的轻叹,红花是为我在担忧啊。那宝珠自然要帮忠心小婢解开忧愁。

她轻轻道:“你也看出来姨娘穿衣裳违制,那位表姑娘称呼上也违制。”

“是啊,”红花叹气,这个家里没有王法,她这样想,但没有说。因为宝珠在说话,红花自然是能不插话就不插话。

她的想法,宝珠说了出来:“这个家里没有王法。”

“是啊,”红花赞成地道。

“红花儿,你看看后面出来的姜姨娘,她不卑不亢的,面上也守得住长辈妾室的身份,可她的衣裳也是一件大红。”宝珠轻叹:“我见到凌姨娘时,还以为是舅父做事不对。但再看到姜姨娘,就知道还与舅母有关。”

她也侧过面庞,眸子弈弈有神透着毅然:“回来的路上,我也在想这件事。但我想的是我们在京里,在母亲和祖母面前的日子。哪有人敢这样?”

红花在枕上猛点头。

“而且我们见到的舅父,他是这样没王法的人吗?”

红花愣住:“是啊,”舅老爷国公对任何人的感觉都不是糊涂或心思不正的人。

宝珠认真的道:“那就是了,要么是舅父总在外面,他受了蒙蔽,这就是舅母持家的不对!要么,就是我们看错。”

“不会!”红花这一会儿也对辅国公有信心起来。

宝珠弯弯眼眸,心想红花竟然能想到我心里的判断吗?就故意笑眯眯问她:“怎么不对呢,我们都年青,把舅父的为人看错也有可能。”

红花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听忠婆说过,小爷是舅老爷一手带大的,舅老爷要不是好人,上梁不正下梁自然是歪的,小爷怎么就那么的好?”

宝珠兴奋的把手伸出被子,清脆地拍出一声“啪!”外面卫氏轻咳一声,宝珠和红花都吐吐舌头,把脑袋一缩好一会儿不敢说话。

见月色移动,风声呜咽好几声过去,外面一切静悄悄时,宝珠才更压低嗓音道:“所以呀,我们遇到了,我们就管这件事情。红花儿,再有这样的事情出来,让你打,你还敢打吗?”红花也放悄嗓音,但是小胸脯一挺,坚决地道:“敢!”

想了想,又加上一句:“奶奶为舅老爷正门风,自然红花我要当个前锋将军!”说过以后,红花意犹未尽的舔舔嘴唇,面上嘻嘻:“就和小爷一样,小爷是将军,肯定也有个前锋将军,奶奶这里,也要有一个才是。”

宝珠认为她比喻得很形象,大为欣赏:“好!”宝珠眸子闪烁:“红花儿,我们可不是白来的!最要紧的是陪小爷,再来行万里路,好比读万卷书。等过几天我们回去,你把回去的路记一记,在哪里该转弯,在哪儿有歇脚的地方全记住。太原府我们要有铺子,我出不来,还是给你管。大同府是小爷必经的地方,也要有个铺子,哪怕方便他落脚取钱用呢。”

宝珠光在嘴上说说就是开心的:“母亲的铺子是母亲的,我的铺子是我的。以后打发你往这里来,就让孔管家陪你。你认得路,你还可以指点他。你得常往这里来,多多的打听舅父府上的事情。我们就便儿的,开铺子把这件事也管起来。能约束多少,就帮着约束多少,也算还一还舅父把小爷带大的情意。”

红花眸子里湿了。她一时之间不知说什么好。她只凝视着宝珠,心想奶奶你实在太好了,你不但信任红花,教导红花,把红花从懵懂的丫头教成一个管事的,还总是挂念住别人的情意,这又为国公府操上心了。

红花我没有别的好说,只有一句话,红花道:“我听奶奶的,奶奶叫我往东,我绝不往西!”宝珠对她笑笑,睡正身子又悠悠道:“别以为我们在多管闲事,天底下对的事情,就是一时的错了,也终归要拨乱反正。这件事情我们不管,等到败坏到不能管时,也还是纠错。到那时候国公府全盘溃烂,反而更不好料理。就现在吧,正是时候。”

红花郑重地道:“是。”

房门让推开,秋夜早凉,卫氏披着衣裳:“我说红花,明儿不让你陪奶奶睡,看你把奶奶勾的一会儿一会儿的说话,当我听不见吗?”

宝珠和红花一起陪笑:“睡了睡了的。”她们争着闭上眼,卫氏又嘟囔几句回去。不管身边奶奶有没有睡着,红花是对着月亮睡不着。

她心里回荡着宝珠刚才的话,红花深深的佩服她。看奶奶多了不起,在家里时能不声不响的入老太太的法眼,都知道老太太那眼界可不低,不声不响的为奶奶挑门好亲事。又是国公又是殿下的没有人不眼红。

成亲后,又遇到那么样一个好婆婆。不过好婆婆也得好媳妇配,换成是大姑奶奶嫁给小爷,好婆婆能受得了她吗?

再不说奶奶为小爷肯到这内地人称蛮夷人多的地方住,只看看奶奶不管到了哪里,都要为自己规划风生水起的,就可以让人翘起两个大拇指。

没有每三个,大拇指一人只有俩。

红花想奶奶有这样的大志,我该做什么呢?我红花要帮着奶奶做她想做的事,奶奶要管国公府的姨娘,红花决不后退。

月色悠悠中,宝珠和红花进入梦乡。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宝珠去拜了公公,在他坟前把袁训中举,姑母很好,又有太子殿下和瑞庆小公主是父亲你的侄子说了一遍。回来郡王府跟来的人就上前回话,请问宝珠返程的日子。宝珠按自己定的告诉她:“母亲小爷这几年在京里,不能亲自前来洒扫。我来这一回不容易,我住上七天十天的就走,为父亲日日洒扫,尽一尽心意。”下人把宝珠一通奉承,夸她知书达理,不愧是京里出来的,就把回程日子定在第十天。

…。

舅父是怎么回事?袁训眯了眯眼,目光投放在辅国公身上。

他们是在一个大帐篷里,宽大的书案后坐着梁山王,这里是梁山王的大帐。八家郡王七个国公都在这里。

梁山王在做战前的总动员,用直白的话来解释,是战前备粮草。这出粮草的,自然离不开七个国公。

全国十大重镇,当初安放国公府,一是对他们的祖先开国有功给于奖赏。第二就是指望他们支应粮草。

京城也拨钱粮下来,但京里来回道路远,等物资银子从京里运来,先不说路上运费庞大运的艰难,就是这时间,一趟路下来要几个月,谁家打仗还等你几个月呢?

就地支应,本来就有。当然支了不还。

但每家国公给多少,却有定例。

梁山王就满面笑容才说完:“呵呵,我们还按定例走吧。”一句“定例”,让成国公温国公全都红了眼。此时在军中全是箭袖衣裳方便,稍加注意就能看到他们的拳头紧紧攥着,有轻微的颤抖。

梁山王装没看到,他明知道别人肚子里全在骂他,也还是笑容更打起来,和气、亲切的眼光在国公面上扫了一圈。

虽然他这眼光似乎在说,凡事好商量。可人人都知道,梁山王也不是好说话的。

成国公是愤而不能再沉默,他忿忿然:“回王爷,今年粮食欠收,夏天雨水大,冬天又干旱,收没收足,播种又没完全出苗,这定例军粮实在支应不起。”

几家国公们黯然,他们都知道成国公说的是实话。不过他还没有说完,有些内幕成国公不敢摆出来说。

梁山王好商量的眼光就收起来,改成诧异不理解:“哦?成国公的意思老夫我不能明白?”小王爷萧观想这有什么不好明白的,查一查去年和今年的天气不就知道。假如他说的是实话,那就从别人头上要呗,从别人头上要的还不足够,那就等京里发钱粮。但这等字,萧观也知道是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