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郡王妃对宝珠的不满

侯门纪事 淼仔 12025 字 9个月前

“辅国公今天才进的京,看你姑祖父赶紧地送了两桌上等席面,又赶晚上去见他,辅国公又主动说吊丧去南安侯府,应该是不错的。”

韩世拓心花怒放,也是丧事让他不敢笑,只语气急切起来:“怎么是两桌?”虽然他知道答案,也想从父亲嘴里再听说一回,这心就更定才是。

“你不知道吗?辅国公的女婿是陈留郡王,所以是两桌席面。”文章侯说过,用手捶腰:“到底是我老了,这一天我就酸痛上来,”对儿子道歇着吧,文章侯先回房。

他没有留意韩世拓在他刚才站的地方,一株老槐树下面,所以才这么的阴冷,韩世子也站着发起呆来。

好在他真的累了,疲倦的身体和发困的眼睛促使他没呆一会儿,就转身回房。

……

掌珠还没有睡,梳着晚妆也是一身里衣,在烛下写着什么。韩世拓觉得新奇,过来道:“你会认字我知道,可你还会写吗?”

看了看,掌珠的字周正匀净,韩世拓就夸赞道:“这是花过功夫的。”掌珠撇嘴:“你又拿我说笑话呢,换成是我的三妹写字,倒当得起。”就拿起来给韩世拓看,自己嚷着热,旁边放着美人儿团扇,掌珠拿起来轻摇着,眸子里焕发出神采来:“这是我自己拟的管家章程,给我自己看的,你凑上来,就给你看一看,可别说不行,我不依你。”

又怕韩世拓看不明白自己写的意思,掌珠一行一行的指给他看:“这头一条,是以后各房头的使用要分清。”她冷笑:“二婶儿要加个金丝竹簟,四婶儿又要加个罗汉床,公中分派东西难道不是各房都一样的。再就多出来小爷姑娘们,也是按人头儿给东西。今天我刚查过,她们去年就领过的,又问过你那糊涂的娘,旧的没交上来,又要新的,这怎么行?”

韩世拓和往常一样点头。

“这第二条,是以后家人们不管有体面没体面的,一概赏罚分明!二房里的老家人,仗着以前侍候过老老太太,天知道曾祖母房中没有人吗?她们不过是端过药汁子,现在就装大尾巴狼。眼里没人,可是不行。”

韩世拓把字纸还给掌珠:“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个家以后是我们的,当然是我们说了算!掌珠,你要当家,趁我还在家时,你就赶紧的和她们争吧,”

掌珠变了脸,眉梢儿高高的吊起来:“你又作怪?”

“不是!”韩世拓立即否认。见掌珠气势汹汹要上来,韩世拓摆手:“你不必闹,听我说完!姑祖父对我说的话,竟然是真的!”

说出南安侯来,掌珠才面色稍缓:“什么话?”

“看你,都不记得。姑祖父对我说去边城的话,你丈夫这么大的事你也忘记?”韩世拓还要怪掌珠。

掌珠啊了一声,丈夫离京根本不在她的想法之内,她怎么会记得!掌珠微沉下脸,但这件事是南安侯和袁训说的,她就不能乱发火,只是先问个明白:“你以前全当是假的,现在怎么当是真的?”

“不是我不信他们,是这件事说得太玄乎!你也看到听到,为了西山大营调走人,京里乱成一团,又让铁头御史父子告上一状,又扯出受贿,又扯出逃役,”韩世拓有了讽刺:“不是把我的好叔叔们全都牵连进去!那银子可没有少赔。”再一转脸色,有了喜容:“但对我说的却是真的。”

掌珠疑惑,韩世拓轻声告诉她:“却原来陈留郡王是辅国公的女婿,看我年青我就不太清楚。”

“那又怎么样?”

“而辅国公却是舅祖父的旧友,”韩世拓喜欢起来。

才说到这里,外面有人说话:“二老爷打发人来见世子。”韩世拓和掌珠一起恼了,掌珠刚才没发完的脾气一起上来,往外面骂道:“让他先管好自己!”韩世拓则火大的出去,自打帘子太用力,差点儿把帘子撕下来。

院外,站着二太太身边的一个婆子。见到韩世拓恼怒,这婆子并不惧怕,她只退后一步,传二老爷的话:“二老爷说了,世子是孝孙,这三年的孝是要守的!”

“滚!给我滚出去!”韩世拓大骂出声,而掌珠也见到来的只是个女人,就腾腾走出去,斜着眼角瞪住她,也骂道:“我们倒是守好的,难道夫妻说句话儿也不行!回去告诉二老爷二太太,有镜子先照自己!”

这婆子白了脸,但她早有准备,就冷冷脸儿说声是,转身要走,见老太太身边的一个人过来,也是交待这话,不过她说得委婉:“这守着丧呢,想来世子和奶奶是知道的!”掌珠气得把个团扇扔了出去!

韩世拓把这个婆子也喝走,和掌珠都是恼火的回房。掌珠咬牙道:“你走吧,谁让你回房来!说起来你要感谢我,不是我撵走你的妾,这会子不知道你又钻到哪个房里,平白我还要担冤枉名吧?”

“我偏在这!二叔和二婶难道不说句话?”韩世拓的混帐让这股子火激上来,也叫来自己的小厮,告诉他:“去看看老爷们今天晚上都怎么睡,有和太太们说话的,赶快来回我,我也不是吃素的!要守,大家一起守!”

小厮见他在气头上,答应走开。这里韩世拓和掌珠相对气了一会儿,掌珠才又骂道:“你说你走,我倒不怕一个人在这家里,只是你守丧,就是做着官,也是要丁忧的。你看着是晚上就说胡话!父亲的官已经辞了,祖父早没了,父亲是孝孙你是曾孝孙,你这时候出去寻差事,不怕铁头御史了?”

韩世拓就笑了。掌珠奇怪地问:“我说错了?”

“不对,”韩世拓借着机会,也会在掌珠面前扳回一局,道:“掌珠你聪明,也只是个女人队中的聪明人。”

“胡扯!”掌珠沉下脸:“有话就说,别寻我的不是!”

韩世拓要么是怕她,要么是让着掌珠的,就息事宁人状:“你别恼,听我告诉你。”掌珠蔑视他惯了,就气鼓鼓敲着桌子:“说得不好,看我罚你!”

“别,我都灵前跪了一天了,父亲要迎客,全是我跪着,你再罚我,我明天可就起不来了,”韩世拓哄掌珠几句,才道:“父母死,子守丧去官,守丁忧之制。自汉代以来,兄弟姐妹去世,也得功服守这个制,”

掌珠瞪圆了眼,骂他贫嘴:“我知道!这还要你说!”

“可夺情起复,你是知道没想到不成?”

掌珠呆了一下,狠狠瞪了韩世拓一眼:“说!”

“不可以缺少的官职,是可以只守丧不去官的。”韩世拓有些得意,看看这个你就不知道了吧。他得意地道:“你看我的姑祖父,你的舅祖父,身在都察院,又上了年纪,并不多管事情,皇上说他是识途老马,让他掌管才放心,他就没去官。”

掌珠不相信:“舅祖父就在我们家住着呢,你敢胡说我明天就去问他。”韩世拓一笑:“不信你现在把他老人家叫起来问吧,他是妻死给的假,去官丁忧的是南安侯府的大老爷二老爷三老爷,跪着守灵的,和我一样,是你的大表兄世子钟恒沛。”

“怎么是我的表叔们全去了官?”掌珠吓了一跳。

过去为了丁忧就不能当官,家里死了人隐瞒不报的也是有的。

韩世拓微叹:“所以我佩服姑祖父,他做事情我们家是说不出来个不字的。”掌珠见夸的也是她的长辈,也有了笑容,但还是讽刺自己这个家里:“那我们家呢,是不是也应该叔叔们全去官才对?”

“别提了!”韩世拓叹气:“他们哪里肯,现在还在为这个吵,说父亲去官就行,他们是孙子,还不是长孙,他们都不愿意去官。”

在这里韩世拓想起来,南安侯和姑祖母一生不和,但在她死了以后,南安侯让三个成年的儿子全去官守制,这不是又有意作给家里看的?

南安侯是明知道文章侯兄弟们没有这个孝敬和豪气,是不会都去官守制。

想到家里的一摊子烂事情,韩世拓更加的坚定,告诉掌珠:“既然真的有门路,我得走。我要是去求文官,御史能参到我。可现在打仗缺人,有消息出来,今年的武科出来人,都得往军中去。我去军中,这算是我能为朝廷分忧,没有人能参到我的。”

掌珠伤了心,他说得滴水不露,难道是真的要走?

她才有戚容,韩世拓就急了,又迸出一句心里话:“你想想曾祖母和姑祖母去世,我这孝孙头上半点儿官职没有,真是难看死人,你就没觉得?”

掌珠目瞪口呆:“原来你在乎的是这个?”

“以前不觉得,到处的玩没想过这些。昨天曾祖母去了以后,四妹夫过来,对着那挽联落款看了看,当时我心头都是寒的,他没说,我也问不出口。”

掌珠又觉得丈夫是可怜,快三十岁的人还没有功名,偏偏四妹夫又是个天下闻名的才子探花,也难怪他伤心。

但掌珠还是不愿意韩世拓去送死的地方,只慢慢地道:“就为了这个要走吗?”

“随后,梁山小王爷也来了,他肯来是天大的面子。但他来了以后,也对着挽联上看了一眼,还找了找,想来是找我的名字,找到以后,他笑了笑。”

在别人丧事上发笑这事,也只有梁山小王爷能干出来。不过他也是见到光头前面没写东西,没忍住。

掌珠面上发烧,止住道:“你不必说了!”这件事情还真的丢人不小。韩世拓仰面出神:“能走,自然是要去的啊。”

夫妻相对无言,饶是掌珠对管家有把握,也不能让韩世拓出去做官,也只能呆着。房中静下来,院子里也静下来。脚步再过来,才进院门就听得很清楚。

掌珠怒火中烧,这院子里的人都早睡下,再来的还能是谁呢?她怒目韩世拓:“出去吧,再不出去只怕全家的人都跑来找你!”韩世拓也更气,起来就走,正想出去把来叫的人骂上一顿,却看到来的人是自己祖母。

老太太孙氏自己找了来,握住孙子手就往外,直到出了这院子的门,才低声的责备他:“守丧呢,不许夫妻房中呆着!让人知道要说话。”

“知道知道!”韩世拓对着祖母无话可说,把一肚子闷气存在心里。祖孙两个人把两个灵堂又看了一回,烧了夜间纸,各寻地方去睡。

掌珠在房里,自己睡了下来。

……

陈留郡王妃站在宫门上,手边是两个跟进宫的丫头,身后是两个跟进宫的婆子。宫门上垂下数串紫藤花,往里面看,也是繁花似锦,花香舒展的袭人而来。

昨天才听到母亲说娘娘是姑母,今天娘娘又召见,郡王妃想到母亲说的那“机密”,心里还是不安。

她甚至想过如果娘娘不是姑母?可姑母大人是在父亲没有成年时离的家,郡王妃也不敢保证今天见到就能分辨出真假。

她不是的,又有什么原因要冒认呢?

郡王妃不由自主的轻叹一声,才想到自己这也算是失仪,又庆幸四周没有别人,就见到几个人匆匆而来。一共四个,两个女官服色不低,两个太监也品级不差。知道是迎自己的,郡王妃就先盘算一下。

自己的身份,是当得起这样的迎接。可娘娘和自己并不亲厚,如果没有这样的迎接过项城郡王妃,那项城郡王知道后,难免会认为是冷落。

犹其这正是两家在争斗的多事之秋。

胡思乱想中,四个人已经到了面前,女官们满面笑容的行礼:“见过郡王妃,娘娘命我们来带您进见。”

陈留郡王妃的心怦然跳动起来,就在昨天她进见的时候,还没有这样的跳过。昨天只是外臣见娘娘,外臣有恃宠安心的本钱,就不担心。

而今天将是以外甥女儿的身份去见她,却又不能明说。陈留郡王妃这心跳的,直到走出十几步,才自己发觉。

恰好几片落花沾在她肩头上,陈留郡王妃装作用手抚去,又把胸前揉几揉,才暂时的好上一些。

经过的路上,有锦亭如画,有繁花屏障,跟她的人都看得目眩神遥,都觉得边城哪有这样的好风光?

独有郡王妃心事重重,又要强打笑容,等见到娘娘宫中到时,汗水层层而下,还没见到就已经疲累上来。

并没有让她等。

见到是她来了,远远的走出一个小太监,先站在宫门上候着她。见郡王妃近了,小太监满面笑容高声宣道:“陈留郡王妃进见!”

郡王妃这才想起来,昨天也没有让等,昨天也是立即就见。而昨天自己还得意,以为这是丈夫的体面所致。现在想一想,这是生父的体面才是。

她不敢怠慢,在宫门上整衣,又拢了头发,看了指甲,端正腰带。见同来的丫头点头说好,郡王妃满面春风——其实心里各种猜疑都有——对女官们含笑:“请姑姑们带我进去。”女官们端庄的走在前面,带着她绕过长廊,却不是正殿门。

手指那一处玲珑的殿门,上面刻了许多的花卉。女官欠身道:“娘娘在等着。”郡王妃心头狂跳不止,娘娘等我?

这要不是亲生的姑母,她怎么会等我?

她来前一切的担心猜测全都飞走,脚下陡然的如云托住,让她恨不能飞进里面看个究竟。她又想到昨天中宫让她抬起脸来看了看,此时想来是娘娘有意看自己才是。

可惜的是,郡王妃昨天不敢正视中宫,正视天颜是有罪的。她只是扫了一眼,中宫娘娘冠带满身,宝石珍珠扎裹着她,郡王妃也没法子看得清楚。

只知道是美貌的。

殿门,就在一步外。

郡王妃步子迟疑起来,她的手指在袖子里遏制不住的抖动几下。答案,就在一步之外。这一步,却好生的难迈。

鼻端花香,耳边长廊下养的鸟啁啾,轻盈的宫人们脚步声,似乎全都消失。随着寂静的到来,思绪排山倒海的到来,一浪一浪的打得郡王妃就要透不过气。

她害怕。

她不敢。

她忽然情怯,她怕母亲弄错……

这个时候,殿内有人柔和地道:“怎么还不进来?”缓缓的,又带足了亲切。郡王妃不再犹豫,低头微提裙子,一步走入殿中,按照规矩,在殿门内就跪下来行三拜九叩之礼。郡王妃就跪下来时,中宫微笑唤她:“近些,再行礼吧。”

郡王妃是十分的谨慎,她还是不敢抬头,应声是,走近几小步,又作势要跪时,中宫又笑了:“再近些,你不要怕,到我身边来。”

冷汗,从郡王妃的后背上冒出。她的丈夫,可是手握重兵的重臣。她的国公父亲,也是盘踞当地世代的权臣。在这一刹那间,郡王妃把所有能想的不能想的全想了一个遍,还是依言走近。

当她能看到那金碧辉煌的绣凤裙角,她就跪下来,再战战兢兢的把头抬了抬。

她如遭雷击。

她呆在原地。

她再也想不到什么是失仪,什么是冒犯天威。她是见过生父的人,她看得出来面前这凤冠下的面容,还真的带足自家人的形容。

血缘亲戚的血浓于水,只有面对面时,自己才能感受出来。那种震撼,那种波涛汹涌的情怀,面对外人是没有的。

郡王妃直挺挺跪着,大脑一片空白。天呐,真的是姑母吗?

她内心震荡不已,奏对什么全都忘记。好在君臣相对,当臣子不必先说话,才掩饰住郡王妃的几点尴尬。

中宫徐徐带着笑容,缓缓的先开了口:“呀,你过得好,我真喜欢。”

“是,”郡王妃这才回过神,想哭,又忍了下去。她那水光在眸子里打个转就又回去的模样,让中宫更加的满意,她柔声再道:“好,你不是弱性子的人,我可以放心。”

逼退泪水,可不是所有人都会的能耐。

陈留郡王妃不但不流泪,反而把笑容重新扬起:“见到,娘娘,是开心的事儿。”她有意断着说话,中宫莞尔,表示她完全听得懂。

是见到了才喜欢,不是见到娘娘而喜欢。

中宫没有让她就起来,此时她跪在膝边儿上,中宫觉得这样更能亲近。要是让她起来赐座,那就离得远了不是。

再说她也不能见外臣太久。

她可以让高品阶的女官们去接她,这完全是在内宫中,中宫也要有陈留郡王妃同样的考虑,考虑到项城郡王妃接下来进见会觉得委屈。

好在内宫中的事,中宫还能把握。但如果她留陈留郡王妃太久,项城郡王自然会听到风声。内宫中的太监可以不乱说话,但外宫中的太监只要算算郡王妃进宫的时辰,和出宫的时辰,就会传出中宫娘娘厚遇陈留郡王妃,接下来自然就要说是薄待别的郡王妃了。

这短短的时间里,中宫就不担心她的外甥女儿会跪得劳累。

她缓缓细细地打量着她,比昨天看得还要仔细。她一直相信的外甥女儿,没有一点像她记忆中的弟弟。而且她的个性,也完全不像中宫记忆中的家人。

中宫笑吟吟问:“听说你是外祖母带大的是吗?”

“是,”郡王妃满面的感激上来。嗓音更柔下来的她,在说到这件事情时带足了真情:“母亲有我的时候,外祖母就和她说好。若是儿子,就由外祖母带,随父亲姓氏。若是女儿,就由外祖母带,过继给舅父。”

中宫完全能理解这中间的不同,她心酸地笑了笑,自我解嘲地道:“是啊,国公的嫡女,平民的女儿可怎么能比呢?”

就是她能进到这宫里,也要托赖后面的养父是个官员。

郡王妃并不说劝解的话,只是微笑道:“我随外祖母长到一周岁,就时常往来父母家中。”中宫扬了扬眉有些意外,随即就惊喜:“呀,那她真是个好人呐。你和父母亲住过吗?”

“住过。”郡王妃有些骄傲:“母亲要照顾父亲,是没功夫照看我的。父亲说我一周岁以前,每在家中时,放在他枕头旁,是他看着我。我一周以后,会走路会说话,就时常和父母亲住上两天。但我常伴外祖母。”

中宫眼眶子湿了湿,她想像一下那幸福的局面,她也曾从弟弟遗下的手札中看到过,但听当事人亲口说,另是一种幸福滋味儿。

此时,她完全的不恨辅国公自作主张定亲事。此时,她要感谢辅国公肯出让嫡长女的位置才是。

中宫轻声道:“听说,你和郡王的亲事,是早定下的?”

郡王妃颇有得色,又饱含着感激:“这亲事是我丈夫的祖父,老郡王在时就和外祖父定下的。说舅父的第一个女儿,就是他们家的媳妇。”

“哦?那就没有人和你争吗?”袁夫人是辅国公之女,中宫对辅国公家事十分了解。她知道辅国公有好些女儿。

郡王妃含蓄的回答她:“当时外祖母在,又有舅父视我为亲女,别人说什么没有用的。”这一句话,包含多少心酸艰辛在内,等于明说受到许多的庇护,这亲事才能成就。中宫心头一痛,想到她自己能六宫为冠,也是有无数心酸在其中。

她就不再问下去,只强着再一笑:“有人周护你这就好,那一年,只有你弟弟在家,我就只接了他。”

她看着外甥女儿的通身气派,再加上她自己说的,是由老国公夫人教养而成。中宫后悔莫及,早知道早接他们几年,早知道这不就可以亲上加亲?

郡王妃虽然好,又怎么能和太子妃相比?

太子妃此时可以多打几个喷嚏,虽然是有惊无险。

“弟弟如今出息,全仗着您教导才是。”郡王妃适时的恭维了她。说到袁训,中宫就要笑出来,还没有把笑容全放出来,就听郡王妃陪笑又道:“但是,”

中宫马上问:“但是什么?”

“但是当初舅父说定的是南安侯的亲孙女儿,却没想到,是南安侯妹妹的孙女儿。”郡王妃陪笑并不敢有责备的意思,但不满意流露出来:“还是庶出的儿子生的。”

中宫对这件事情决对有谴责的发言权,她诉苦道:“哎呀,你也这样说,我也这样说过,可又能怎么样?真是的,把我气得几天没睡好,你那个舅父,真是会自己作主,你那个舅父…。”她张张嘴,到这里又闭上。

那个舅父虽然不让娘娘满意,可他却有一个好妹妹,下嫁给她的亲弟弟,保住她袁家的血脉。又把她袁家的女儿当成长女,才能嫁给郡王当妻子享受富贵。中宫看在弟妹袁夫人的份上也说不下去,就悻悻然闭上嘴。

郡王妃才要笑,以为娘娘至少半天不说话时。中宫又撇撇嘴告诉她;“你知道吗?为了娶她,训哥儿来见我,说不纳妾呢。”

郡王妃如五雷轰顶,忙道:“这是宝珠说的?这算什么话!”

“话呗!”中宫却不是很生气,她反而扬眉笑道:“你也知道的,你父母亲有情意,你弟弟要学他们,我就没拦着。”

郡王妃在这一刻气得颤抖一下。她昨天见的宝珠,她是不满意的。她的弟弟,她、母亲、舅父、娘娘都在手心里捧着的弟弟,娶一个庶生子的女儿,郡王妃已经足够委屈。

那宝珠不说自己端着这福气,她还敢说不纳妾的话?

就凭她,凭什么能跟父母亲相比?

在郡王妃的心里,天底下再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和父母亲相比。他们是深爱的,他们是虽天人两隔,也情深不断的。

这是宝珠能比的吗?

郡王妃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这宝珠你以为你是谁,就敢独占住我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