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训微笑,呵,宝珠还是个孩子。虽然他们两个年纪相差不多,可袁训到底是外面行走的男人,比宝珠经历过的事情要多。
用帕子耐心的为宝珠擦去泪水,见那一点珠泪盈盈抹在面上,还是盈盈的。袁训就调侃道:“这是为姐妹家人而流泪,值得嘉奖。”
宝珠顿时不哭,扬脸儿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是监查御史。”袁训一脸的高深莫测。宝珠信以为真,或者说她此时没有心情说笑话。就把紫花说的话,和自己对掌珠说的话,件件道出来。
最后对杨夫人愤然:“怎么又是她!”
袁训只是微笑,却不接话。
宝珠再恼怒地道:“你去对她说一说,就说我姐姐家里的事情,我宝珠会帮的。用不到她穷搅和。”
“原来是她抢了宝珠的风头?”袁训半开玩笑地说过。然后,他才是正色肃然,认真的告诉宝珠:“你不要管掌珠!”
宝珠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反对你和杨夫人来往,但她的存在,有她的道理。就像大姐掌珠,她想要认识杨夫人,也有她的道理。文章侯府里一摊子的烂,不经过一番整理不会出来新气向。迟早得有人做这件事情,掌珠大姐不过是赶上了。”袁训乐观地道:“也许是件好事情。”
“可那位夫人认识的人,都不是好人,”宝珠涨红脸才把这句话说完整。袁训中肯地道:“都是互相利用的人。”
此时星月高升,银白一片中几无点尘。宝珠是沐浴过后,穿一件浅红色罗衣,碧绿色裙子,好似荷花出水田。
她纳闷的面容,又似荷花受委屈。
袁训就拖她坐到身边,一点一点儿地告诉她:“那杨氏,手中有钱,把一些家里不和睦,”宝珠哼一声:“我就知道。”
“还有一些是在家里欺侮,而没有人帮的人,”
宝珠就不作声。
“她团住这些人,帮她们出气,给她们银子,也让她们帮着作事情。”
宝珠拧眉:“听上去像小混混。”
“女混混。但掌珠大姐现在是需要她的。”袁训想想觉得挺乐:“不然韩四的岳父苏家的人都跑来吵,宝珠你是能吵架,还是请祖母出来帮吵架?”
宝珠绷紧面庞:“吵架谁不会!就是不愿意吵就是!”
“那不就行了,让她们帮着吵去吧!”袁训也忽然恼了:“无法无天!下药这事也干得出来!大姐也不对,对着下什么!把那厨子捆了,一顿板子打死,看以后哪个家人还敢帮着下药,还敢装看不见!”
宝珠却在这里颇能明白掌珠:“那是老家人,你当我们家的忠婆顺伯,祖母那里的孔青大叔吗?”说到这里,又有一件喜事情告诉袁训:“祖母把梅英许给孔青大叔,你记得梅英吗?”
袁训装糊涂:“我认得一个红花儿就算不错,还认得梅英,梅英是谁?”红花耳朵最尖,以为要酒,从房里伸出头:“要添什么?”
袁训和宝珠大乐,都道:“睡吧不要你,我们自己玩,明儿一早你再收拾不迟。”红花就缩回个头,她房里也有一盘子果子,红花就道:“对红花这样的好,红花怎么能不当完差呢?”红花就等着。
小小的一个小插曲,让宝珠感叹:“表凶你看,大姐家里要像我们家该有多好。”袁训再逗她:“我不才说过,一个红花儿已经算很难找。我只认得她。”又把宝珠提醒,她又转忧为喜:“孔青大叔也年纪不小,他是祖母的陪嫁。梅英是那个脸儿白白的,”袁训就看宝珠,更是吹弹得破的肌肤。
“年纪上不般配,但侍候祖母的心,是般配的。”宝珠说到这里,明白过来:“大姐府上的人,都没有般配的心。”
“你敬我,我敬你才好,不然,就顺其自然吧。”
宝珠急了:“难道你半点儿也不管?你可吃了我的东西。”袁训又取东西大嚼,嚼完了一笑:“我既然知道,就不会不管。但是,我只管到出人命的那一块儿上去,别的事情我可不管。”宝珠虽不完全满意,也小小的知足,见明月悠悠,想想自己的苦口婆心,又心头凄然,泪花儿出来。
“大姐领情也好,不领情她好,都得帮她,劝她。”
袁训翘起大拇指,他心中是服这话的,是爱宝珠的,但嘴上还是调侃腔调:“你为别人做的事,劝她的话,她现在不知道,也不领情,等到以后知道了,还要生你的气,而且你劝她的话在我听是好的,在她听,只怕正恨死你呢。”
宝珠不顺耳朵,就双手掩住,怒目反驳:“现在不懂事的人,以后总是要懂事的!难道她一辈子不懂事情,一辈子不懂道理!”
最后愤愤然:“真的不听,还反目成仇,还要躲开的,也就算了!”
袁训哈哈,再次大笑起来,跟在后面“怂恿”:“就是,不听就算了!”明知道不听你还讲,不就是因为那是你的家人?
宝珠你真可爱。
宝珠,你也真心的顾及到家人。
……
隔了一天,让宝珠牵肠挂肚的掌珠走出府门。甘草跟着,是雇的车,主仆上车,不知往哪里去。
有个好事的守门婆子,是求了二太太才选上来的。一溜小跑的去见二太太,二太太诧异:“不要家里的车?”
这虽然省了,但是她们去哪里,就不能知道。
二太太阴沉着脸,她觉得自己最近真是样样不对。而事情,就从老爷求官职开始。而老爷放开手的求官职,又从世子成过亲开始。
她觉得自己不得不去做一件事,那就是该低头的时候,就低头。
身子还酸痛,二太太是真的肝气疼,不是装出骗银子买药吃。找一个最心腹的丫头,扶着她肩头,二太太一步一步地往外面来。
她病倒的时候,是四月里,此时是五月端午过去。见杏花落了一地,有些都有青杏子出来,小小的弹子般大小,玲珑可爱。二太太叹气:“辜负了。”她素来最在城府,想到辜负两个字,心如刀搅。
她辜负的,何止是这杏花。还辜负以前花的很多心思。
前面,就是四太太的住处。丫头迟疑的止步:“太太,四太太这几天正恼着我们,又才和奶奶斗法没有赢,我们赶上去给她出气,真不值得。”
“没事儿,我去看她,她不会说什么。”二太太还是继续过去。院门内,四太太的丫头见到,吓得一激灵儿。
怎么,二太太倒来了?
这个丫头恰好是跟着四太太去买药的那个人,就吓得分外战颤。几步跑到房里,嚷道:“不好了,二太太过来了。”
四太太正天天在房里生气,骂掌珠太厉害,骂自己娘家的人让掌珠吓住,都不敢再过来。听到这句话,她的理解和丫头见到二太太一样,不是二太太过来了,是二太太杀过来了。四太太一拍桌子,把衣袖卷了几卷起身,喝道:“我的人都死哪儿去了?”
她再叫,过来也就两个陪嫁。
她的两个孩子,大的是个姐儿,见母亲发怒,正在学针线,抱着针指就溜了。小的是个儿子,一猫腰钻到耳房里,又伸出耳朵里听热闹,嘴里嚼着蜜饯。
这房里严阵以待时,房门外二太太平心静气地道:“四弟妹,二嫂我来看你了。”四太太的丫头先松口气,毕竟天天和人争斗,不是件痛快事情。而四太太还不敢提以轻心,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帘子拂动,二太太支起病体,让丫头留在外面,一个人歪歪斜斜地走进来。
“四弟妹啊,许久没来看你,你可不要怪我。”二太太一脸的自责。而四太太在一会儿,迅速想了许多。
四太太是暴炭,遇事儿不想,斗过了又后悔,后悔没有用,就接着发狠。她能在这个家里站住脚,与二太太对侯夫人不满有很大关系。
没有二太太的这几个月,四太太完全不是掌珠的对手。她骂,掌珠也能骂,她凶,掌珠更凶。这气势正憋在心里难过,就难免也想到有二太太的好处。
见二太太主动上门,一脸求和模样。四太太虽还僵着,也还知道吩咐丫头:“去扶。”她则想不能失了身段,是你二嫂来找的我,我可不是低声上气的人,我可不下半点声气。
她是主人,她反倒先坐下来。
此时的掌珠,也在杨夫人对面坐下来。
杨夫人妩媚的问候她:“最近怎么样?你那家里的人敢不敢再和你过不去?”掌珠多少服气于她。
掌珠是不会去找祖母和宝珠的。
掌珠是个骄傲的人。
她骄傲的到认为自己能掌握一切,外面吃了亏,就外面找回来。回去告诉祖母,只能平添祖母的许多笑料。去告诉宝珠,这就更加的不行。
掌珠不比宝珠差,为什么要去找宝珠呢?
有句话说富贵不还乡,是衣锦夜行。穿上锦衣,不给家人们看看,让他们称赞,那真是白富贵了。
反过来说,落魄的时候,能保持家人们在心中全是笑脸儿,那还是让他们一直一直的是对着自己笑吧。
现在的有个杨夫人,为什么不用?
掌珠放下一个银包,里面是一百两现银,不是银票。
一张轻飘飘的纸张,震撼力大不如“咕咚”一包银子。
杨夫人笑了:“这是作什么?”
“谢银,谢你。”掌珠客气地道。
“我没有小看你,你怎么小看了我?”杨夫人正眼儿不看那银包。掌珠还是掌珠,不是糊涂人,就直接笑问:“那要什么?”
“扑哧!”
杨夫人乐了。她一瞬间笑得前仰后合,掌珠还是掌珠,不为所动,冷眼瞅着她。杨夫人笑完了,才道:“不是我要什么,而是你要什么?”
掌珠追问:“这话怎么说?”
“你要是有钱,还会同那帮子婶子大娘的斗?”杨夫人点拨似的告诉掌珠。再面容幽幽,轻声道:“就像你要是有许许多多的情意,许许多多的爱,你还会不对你家里的人好,会在乎在她们身上浪费一星半点儿的情意?”
在乎东,在乎西的,不就是因为咱们没有。
杨夫人眸子猫眼似的眯了眯,一股说出来的低沉感觉让掌珠感受到。掌珠顿时呆住。是啊,要是有钱有爱,谁还在乎分出去一点儿给别人?
谁还在乎给了别人,别人还不在乎呢?
等不到掌珠的回答,宝珠要说的话就自己出来。她出神儿似的眸子微抬,她怕看到掌珠的表情。她知道掌珠不会爱听下面的话。
可,宝珠还是要说给她听。
“以前最爱听戏,偏偏祖母不到过年过节,从来不肯在家里摆戏台。一个月两个月里听上一回,粘得不行,姐姐还记得吗?”
宝珠在这里,才扭转面庞问掌珠。
掌珠虽然不清楚宝珠说这几句话的原因,但她的感觉告诉自己,宝珠说这几句话必然是有用的。
是宝珠经过思虑而说的话。
掌珠心绪还不佳,就点点头。
宝珠轻轻地笑,又飞快地把眼睛转而向上,还是不敢看掌珠,掌珠就心中有数,宝珠听到了什么风声。
真是奇怪?掌珠想我的药还没有下呢,宝珠怎么会就知道?再一想,自己的四妹夫在韩世拓嘴里都算是神通广大,是他打听到最近侯府里比较乱,也有可能。
掌珠就闷声不响,想听听宝珠说什么。但心里气已经上来,想出嫁后各人守各人的日子,宝珠为什么多事打听自己的事情?
哪怕宝珠是好心是关心,可揭别人的面皮总不是愉快事。
掌珠就端坐着,摆出一副我过得不错的表情。
宝珠继续道:“后来大了,就想自己为什么爱看戏?戏里全都是别人的日子,是我们过不上的日子,什么打打杀杀,什么你毒我狠,什么……。”
掌珠直直看向宝珠。
宝珠一急,就叫出来:“你看过书的,你明知道你想什么就来什么,不是有心想事成这句话吗?我知道你性子急,性子强,说话办事都喜欢压着别人,可你婆家不是在家里,那里没有人肯让着你!”
掌珠也叫出来:“你怎么知道他们家是清静地?”
又眯起眼:“谁让着我?”
难道是宝珠和玉珠?
掌珠心想,这怎么可能!她大大的惊诧了,你们竟然是这样的想法?
宝珠继续叫,还在激动中:“你说话尖刺,出来一句压着人,出来一句再压着人,我和三姐都不是这个脾气,我们就让一让你,也就过得去。你现在遇到的全是和你一样的人,那大家就一直斗下去,累不累?”
“我喜欢!”掌珠铁青着脸,心想宝珠我不用你教训。
“可我担心!”宝珠一改平时的温婉,一口反驳,她哭了:“我担心你,你知道吗?”泪珠儿晶莹的如花心之露,砸在掌珠的心上。
掌珠这不爱落泪的人,也哭了,才说一句:“宝珠,”宝珠过来,紧紧地抱住掌珠,继续哭道:“这不是看戏,你图痛快就行!就是看戏看书,痛快完了回去日子还是郁结的,又何必?不如看一些有受益,能帮助的书!大姐,你听我一句劝。你遇到麻烦说出来,有祖母还有我,再来那是你的一家子人,水柔石才穿,刚强逞不了一辈子!”
宝珠的苦口婆心,让掌珠泪落不止。
“宝珠,你先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的?”掌珠还是精明的,精明的想问清楚谁是身边的内奸。
宝珠自然不会告诉她,抹着泪水道:“是我猜的。”
掌珠信了。
她有感觉,宝珠当然也有感觉。宝珠能对自己的日子感觉到这么准确,掌珠让深深的打动。这样多么的关心,才会感觉到掌珠的心情?
换成以前她总是忽略,而现在掌珠选择不忽略。同时一句话浮上心头,以前她忽略的事情,也许太多太多了。
别人对你的好,别人对你的关切,别人对你的启迪……每个人忽略掉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掌珠不惯落泪,不再流泪水,而是抱住宝珠,故意地一笑:“我没有事儿,你别担心我。”
宝珠也难为情起来。
好好的,似把掌珠看得一文不值。宝珠涨红脸,吃吃解释道:“我就是想多了,怕你跟着别人转,别人踢一脚,你也还一拳,”
掌珠微笑:“我不还,不是让别人瞧不起,也助长她以后接着给我一脚。”
宝珠胸有成竹:“不见得!”
“哦?”掌珠诧异起来。但是她旋即掩口而笑:“宝珠你成亲后,四妹夫都教给你什么?你越来越出息。”
宝珠也不乐意:“我本来就聪明,就是你以前没看出来。”
换成是以前宝珠这样说话,掌珠早就恼了。可今天掌珠觉得有道理,再笑道:“那你说说看,为什么说不见得?”
“大姐,一般人的矛盾,不过是你说话我不喜欢听,我说话你不爱听。最后演变剧烈的,总有一半儿多是误会引起的。”这是宝珠说的一。
掌珠默然,她真的要对宝珠刮目相看。
宝珠再说二:“再说就是自己的爹娘,也有说话不对的时候。”
掌珠不语,这倒是真的。母亲邵氏对她爱如明珠,可掌珠和母亲的个性完全不和,掌珠愿意奉养母亲,却不赞成她的言行。
“第三,说书上的英雄、开国皇帝,成大事者有果断的一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也有忍别人不能忍的一面。大姐,我们又不打算开国,你有果断就行了,宽容你最少,你以后要多学学。别的,你就不要有了。”宝珠诚恳地道。
我们过的并不是那样的日子不是吗?不过是普通人的一衣一食,至多,是过人的富贵会出来。有过人的富贵的人,并不全是心狠手辣的人。
很多的人图刺激,总是想自己以后的日子,自己身边的人想像成杀手、强盗,泼妇、泥潭。自动幻想,毫不自省。其实不是。
仁爱之人,还是不少。
掌珠莞尔:“你怕我心狠手辣?”
宝珠低下头想了一会儿,坦然抬眸承认:“是的!我怕你和别人一里一里的争,就一直的往争斗的方向去。”
很多的矛盾,都是没有人让步,再加上都是想占上风的人,就一直下去,直到成仇。
掌珠和宝珠,两个不同个性的人,造成遇到不同的人,走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感悟。
掌珠感动于宝珠的关爱,却没有把她的话听进去。
宝珠执着于关爱家人,并不介意再说上一次。
姐妹两个人都哭了,都觉得不必说得太久。约着去看玉珠弄菜,再中午大家团聚一桌,安老太太十分欢喜,居然没有出言讽刺掌珠。
饭后,袁夫人要回去,嘱宝珠留下,宝珠不肯,安老太太也不答应,让宝珠陪着亲家回转。邵氏已不住这里,又怕老太太说难听话。她对着四太太等人说的难听话,觉得为了女儿可以忍,但自己婆婆的话,她一天也不能再听,因为她另外有了能去的地方。
退路有时,人的耐性也就减低。这是普通人,邵氏就是这样的普通人。
掌珠也呆着没有意思,见到祖母康健就好,这一对母女也回转。
接下来就是端午节,宝珠又有宫中结交的女眷们家要走动,又要安排过节,又要照看祖母处,十分之忙。
而袁训的官儿也授下来,出乎一部分人意料的,没有照旧例去放。旧例一甲三进士,全是放在翰林院。
状元是修撰,探花榜眼全是编修,从六品的官。
翰林院有“储相”的称呼,是离皇帝较近的地方,是他的秘书机构,都说升迁比较快。可历科的“储相”们,一甲三进士全是放在这里,到本朝已是人满为患。
皇帝面前挤一堆人,有大才,没运气;有运气,论前来后到,和别的中榜人比是好了。和袁训授的官职相比,就是差了。
差的不是官阶。
修撰这官在有些朝代,是不入流的史官。有的朝代六品,有的又说从六品,这两种说法皆在六品这一档,编修,是从六品。
而袁训,打破旧例放在都察院,十三道监查御史之一,正七品的官员。
乍看上去不如在翰林院里好,低了半阶。可十三道权力大,管得宽。内外百司之官邪,十三道都可以弹劾,是个相当有实权的官,还人见人怕。
然后继续在太子跟前行走。
意料之中的人都来贺喜,在意料之外的人忙着打听内幕,也来贺喜。又有辅国公等人回京,消息已明确出来,把宝珠更忙得脚不沾地。
这一天,袁训回来,算了算日子,姐丈等人过几天就会到。他一面欣喜见到他们,一面欣喜宝珠可以不用再忙忙碌碌。
宝珠过节前,口头语是:“祖母过节要吃什么,母亲过节要吃什么,夫君要吃什么?”过完后,换汤不换药,是:“舅父喜欢什么,姐姐喜欢什么,姐丈喜欢什么?”
袁训每天都让她逗笑,又心疼她十分的用心。门前下马交给顺伯,袁训先去见母亲,再来打算去看宝珠,告诉她不用再忙活,过几天人就进京,喜欢什么让他们自己说出来,不是更好。
他今天回来的早,就又悄悄的回房,想吓宝珠玩儿。
……
暗色雕松竹的窗户里面,宝珠着一件藕荷色薄罗衣,在窗外幽竹色里像一抹日头。她面容凝重,若有所思,正倾听一个人说话。
这个人在宝珠侧边,坐在小杌子上,腰身不算细的,年纪小又不高,坐下来就像另一个杌子叠加上去。
红花在一旁。
“紫花,后来呢?”宝珠唤那个丫头。袁训也就想起来,这是跟二婶娘邵氏的丫头紫花。红花和紫花,另一个叫青花的非常好,经常宝珠告诉袁训,红花要去见青花紫花。其实借着去看丫头们,就去帮宝珠整理铺子。
袁训因此记得住。他不禁奇怪,邵氏现住侯府里,宝珠叫来她的丫头又为什么?他就不说话,他的家他比宝珠要熟悉,就躲到青竹下面,这里静不容易让人见到,也更听得清晰。
紫花面前还有小几,摆着一个小提梁壶,还有一盘子雪白点心,一盘子果子。袁训才回来是饿的,见到点心就瞅上几眼,正在心里抱怨宝珠做好的点心给别人吃,又认出来这不是宝珠亲手做的,宝珠亲手做的,表凶怎么能认不出来?
表凶又喜欢起来,继续听墙脚。
“姑奶奶,我再吃块点心压压惊,真是吓死我了。”紫花嘴馋,又去拿点心。宝珠就点头让她吃,又对红花使眼色,让红花过来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