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珠姐姐有母亲,夜晚伴着看书拍着睡。
乍看上去,掌珠现在并不比别人差才是。文章侯府虽然不是圣眷宠幸的人家,但没有圣眷的人家又有多多少?
大姐丈,以前有不好是吗?可浪子回头金不换,他不是也决心出门去奔前程了吗?有宝珠在,有身后这头“牛”在,不会坐视他不变好的呀。
宝珠在碎金日头中,一面拖着她的“牛”前进,一面心中暗暗祈祷,可千万不要犯糊涂啊。
……
大清早的,安老太太从房里出来,漱了口,就面色一般往椅子上一坐,看着凝重端正,俨然一个上年纪祖母不苟言笑。
但眼皮子却灵活的一掀,往西厢里瞅上一眼。
院子里杏花正闹,几丛蜂蝶绕花行。西厢房的门帘子一打,走出玉珠姑娘来。
廊下的小丫头见到,就先悄悄的捂着嘴笑。跟着玉珠的青花也窃笑,独梅英在房中对老太太使个眼色,悄声道:“三姑娘来了。”
“哼,”安老太太打鼻子出气。
正说着,玉珠姑娘走上来,梅英就往外面退,也是窃笑不止。房中只有祖孙在时,玉珠姑娘笑靥如花,手指院子里一株桃树,上面结出不少花骨朵:“祖母您看,桃之夭夭,桃之夭夭了,”
这是桃夭里的一句诗,出自诗经周南,是庆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玉珠借着机会说自己就要出嫁,余下的意思不言而喻。
姑娘出嫁,自然是备嫁妆。
安老太太面无表情:“采薇去。”
玉珠气结。
她用诗经含蓄要嫁妆,祖母用诗经直接回自力更生。
采薇,不但是出自诗经小雅的一首诗,采薇还有一个典故。
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在父亲死后,兄弟都不肯当国君,都认为自己不如对方贤德。你让我来,我让你,最后两个人相约一起到首阳山下采薇菜吃,也就是泛指野菜的意思。
这是后代大多认为的两位先贤。
现代人讲究进取。年青人更是心态浮躁,估计认为两傻蛋。
玉珠提醒祖母她要出嫁,绕来绕去还是不离最近的主题,嫁妆没有宝珠的多。老太太经典的你诗经来,我诗经还你,不但直接告诉玉珠一个钱没有,你再要,你吃野菜我也不管,还敲打玉珠,人家两位先贤,可是不管家里要东西的,人家可是国君的位子都推来让去,你一直讨要嫁妆真是不该。
玉珠姑娘有备而来,每一回都不是轻易能打回去的,虽然每一回都没赢过老太太,但玉珠接着又吟道:“燕燕于飞,泣涕如雨。”
这又是诗经中的。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玉珠把头一段掐头断尾,余下的都不要了。她笑眯眯暗示祖母,玉珠就要走了,就要不是家里的人了,以后要看只能常家去看回门时看。就要瞻望弗及啊,难道祖母你不伤心难过吗?
照规矩,是要泣涕如雨。
以后泣涕了,会不会后悔现在没有对玉珠好一点儿?玉珠姑娘试图用各种方法,挖出来祖母的同情心。
玉珠缺少银子嘛。
安老太太则悠然:“采薇首阳山,乐哉乐哉。”
她一个采薇,就把玉珠姑娘的诗经打得七零八落。
玉珠道:“祖母您念错了,陶潜的原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安老太太不慌不忙:“采薇,也一样的高雅,不然那两位先贤,怎么偏跑去首阳山?”
玉珠想想,再念道:“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这还是诗经中的,玉珠姑娘说我忧愁的睡不着啊。
安老太太再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取笑她:“这是白天没采够,再去采一回,跟乡下老农似的,从早到晚的劳作,包你腰酸背痛,一觉睡到天亮,”再次喝斥:“采薇去!”
玉珠悻悻然回房,老太太房里房外的丫头早就笑倒。张氏在西厢里候着女儿,见她又和昨天一样的脸色,而昨天又和前天是一样的脸色,前天就和……
张氏故意逗女儿:“我早知道的,你没赢吧?”
“祖母一个采薇,就把我的所有话都打倒。”玉珠嘟囔:“祖母竟然还看过诗经?”张氏笑得不行:“你现在知道了吧?你家祖母深藏不露,前天你用老子道德经要钱,那道德经能是要钱用的?你大败而回;昨天你把墨子请出来,又是铩羽而归。今天你这诗经出利不捷,我早猜到。”
侯府的姑娘怎么能小瞧呢?
上房里,安老太太伸个懒腰,道:“动动骨头感觉好多了,动动嘴皮子也感觉好多了。”又鄙夷玉珠:“为了要嫁妆,老子庄子墨子全上来了。这些先贤们,是为你要钱才生出来的?”
为了钱就搬弄出先贤们,他们不值钱吗?由着你乱用。
梅英进来也是忍俊不禁:“我以为老太太总会输一回,没想到老太太也是书读百家,不比三奶奶和三姑娘差。”
“我要是不会看书,早就不许她看书,告诉她女子无才就是德。她念的书早就是我翻烂了的,当时看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老了,我就明白了,原来是为着对付她!得早早的备下这一手。”
梅英笑得弯下腰:“哎哟,老太太喂,您这个笑话可比什么都好笑啊。”您当年看书,是还没有出嫁的时候。
没有出嫁就知道备下招儿应付孙女儿,这话还不可笑吗?
这也太有远见了。
安老太太就不笑,继续拿玉珠调侃:“幸亏我当年闺中爱看书,不然的话,我的银子可就不保。”
正说笑着,就见到有人来回:“袁亲家太太,四姑奶奶来了。”安老太太立即摆出喜气洋洋,头一天儿红花说宝珠要回来,老太太一早就是见客的衣裳。这就不用换,大小丫头们簇拥着,欢天喜地般迎接她的亲家,她的得意孙女儿去了。
经过西厢时,老太太故意把个脸儿对着玉珠扬上一扬,让她仔细看看自己见到宝珠才是真正的喜欢,然后扬长而去状。
玉珠正在换衣裳,也是要迎宝珠的,见到祖母的喜色,就要哭不哭的找母亲诉苦:“宝珠就这么的宝珠?”
“宝珠是老太太的养老孙女儿,别比了,我的东西全给你,你还不满意?”张氏早就让女儿和老太太一出又一出的要嫁妆,不给!再要嫁妆,再不给!给磨得说起来只会笑,她也匆匆换上好衣裳,带着玉珠去迎接。
没过多久,掌珠又回来。老太太一个要陪着袁夫人说话,一个是掌珠没有带着长辈回来,她不用迎接,就还坐着。
坐就坐着吧,偏偏在掌珠上来请过安后,老太太笑容可掬,对袁夫人道:“这文探花出来了,武状元又要比试,托亲家的福,我们家中了一个探花,接下来,就要出武状元了,昨天那武状元来看我,我说你可用心的比,不敢说比我好孙婿那样的用心,那样的聪慧,但一个武状元只怕还是稳稳的,”
袁夫人不知道原因,就是听过也早丢开,就和老太太谦虚,说她夸得袁训太过。而掌珠不作声,张氏把玉珠扯到一旁,低声交待:“你要是想以后回门,祖母对着你大夸武状元,你就继续要银子。要是不想听那武状元,你就别再要了。”
玉珠打个寒噤,也是。那武状元后来又想向玉珠求亲,幸好宝珠街上捡到常五公子,玉珠迅速订了亲事。
她的亲事定得快,一家人上门相看,当天看当天就定。那武状元呢,也奇怪,居然不介意,还往安家送了一份儿大礼,老太太自然下喜贴,人家只怕会来。
一次两次的亲事都不成,这家人就不生气?他们还要来走动的话,以玉珠来想,只能是心中有气憋着,想比比看,到底是我好,还是你嫁的女婿好?
接下来就是武举,他要是真的中了举,又让祖母一提再提的,玉珠想想也挺难过,就答应母亲:“我暂时不提就是。”
张氏就再去陪客人。
宝珠这个时候,邀上掌珠去看玉珠的嫁妆。看了一回姐妹们回来,宝珠故意对玉珠道:“三姐,你大喜以前,我们回来的次数可是来一回就少一回,今天麻烦你去照管厨房,看着弄菜可好不好?”
掌珠不知道宝珠是要支开玉珠,也说这样对,玉珠也欣然:“我能管管家的日子,也就不多。”常五公子是最小的公子,玉珠嫁过去以后,也轮不到她当家。
玉珠就出去。
宝珠和掌珠坐在东厢里,邵氏也回来,也在上房里。这里只有姐妹两个人,宝珠一面闲闲的说话,一面想着怎么样把话题引到掌珠的家事上去。正为难,掌珠先问道:“宝珠,你家里的使用开销是怎么样的划分?”
宝珠虽然觉得这就可以说到家事上,再问到姐姐家事上去,但她同时也心头一动,更多的愿意去理解掌珠。
掌珠姐姐的日子,和宝珠的可不一样。
宝珠你一个劲儿的拿自己心思往她身上套,全然的不理会她遇到什么,这也太不对了。
宝珠家里并没有多余的使用,每天水菜全是太子府上送来,衣料衣裳也是固定送来。宝珠就委婉地道:“并没有划分,全在一起。”
“你们家,和我们家不一样。”掌珠拧眉,她不是个诉苦的人,就是想找个人说说:“那侯府里乱到不行,四个房头包括老太太,又有老老太太,竟然是六个房头出来,又有亲戚们在里面搅和,又像多出一个房头来。各自都有私房铺子,都往自己怀里搂钱。”
宝珠就道:“那可就管不住家人们。上梁都不正,”说到这里,歉意的笑笑。再说下去,就像把此时侯府对外名义的上梁,掌珠的公公婆婆给骂进去。
“就是管不住!”掌珠愤然过,又不接着往下说。有些事情是家里的丑,掌珠还不会对着妹妹丢这个人。
宝珠屏住气,轻轻问出来:“那,你过得好吗?”
她不敢问得很在意,可掌珠还是听着惊心。
好吗?甘草昨天晚上拿回来一包子药,掌珠收在梳头匣子里。房里放着一包子药,掌珠借着宝珠的话问自己,好吗?
有人会觉得这样叫好吗?可能也会有人认为痛快极了!
掌珠的心拧着,找不出答案回宝珠。而宝珠的心也拧着,还是想着劝劝掌珠。你这不是风云雷霆,你这是居家的内宅。自己先弄得乌烟瘴气的,以后还容易改过来吗?
红花觉得今天真是诸事儿不顺,先是听到紫花说大姑奶奶要害人命,不然她的命就让人给害了;接下来就是她吓得魂掉一地,安家也忘记去——奶奶允她去,红花自然是要往安老太太面前代宝珠请个安的——青花的点心,自然也没有给。
没给就没给吧,最多明天给青花在街上称个好盒子点心补她,却又见到碎点心染了衣裳。
红花是很能干的,可红花也还是个小姑娘。
她傻巴着眼瞪着衣裳,忽然欲哭无泪。这是红花最喜欢的一件衣裳,这是夫人找出来的衣料,至少有十几年的年头。颜色轻俏,花色又好,外面铺子上早就买不到。
家里只有奶奶和红花是年青女人,奶奶宝珠做了一件罗衣,一条裙子,在家里穿。
余下的红花做了这衣裳,是出门儿才舍得穿,而今天还是头一回穿。
红花就眼泪汪汪的往里面走,本想先回自己房里去换衣裳,不想宝珠坐在窗前——四月里天气好,碧窗推开刚好吹风看花两不误。宝珠就唤她:“红花儿,祖母婶娘可好不好?”
说着话,见手中扎的花儿该换丝线,宝珠就低头另取一枚绣花针,又问道:“三姑娘的嫁妆打到了哪里?”
为了嫁妆,宝珠都收到玉珠好几封信,在信上玉珠那语气都像要哭出来:“样样不能越过宝珠,可宝珠去年成亲,木料没有今年的贵,我花费的银子却要和宝珠的一样,打同样数量的床柜子箱子都不能,”
想到这里,宝珠微笑,等着好好听一出子玉珠姑娘挨骂记,却听到“呜呜”两声。宝珠惊骇抬眸,见红花哭着走到面前:“奶奶,不好了,”
“你别急,慢慢说。”宝珠自然是惊的,她强自稳住。
红花用袖子拭泪水。这水红色的衣裳最怕让别的颜色染上,一旦染上就不好洗。她索性大方一回,用新衣裳擦眼泪,看在宝珠眼里更让她吃惊。
红花经常一个人去办事情,也算练出些胆量。能让红花吓得神智不清,擦泪水不取帕子,那会是什么大事情?
宝珠就急上来,先问她:“是铺子上有人来讹诈?”
孔老实看管的那铺子,春风一路无风无浪,喜喜乐乐的赚钱,半点儿悬念也没有。
而另外三个铺子上,卫大壮是个外地人,早就有附近的市井混混们去敲诈。敲了头一回,第二回再也没有上门。宝珠和卫大壮都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放下狠话,却不再来,但庆幸之余,都存着小心。
宝珠想红花哭得这么凶,应该是指这件事情不好了。
红花却摇头:“呜呜,不是的。”
“那,是老太太病了?”
“不是,”
“是三姑娘见嫁妆不如意,又孤高起来,不愿意成亲?”宝珠忍不住笑
“呜呜,不是。”红花还是摇头。
宝珠就嗔怪道:“那,就只能是你红花弄脏了新衣裳,你哭起来对不对?”无事儿就让表凶指责孩子气的宝珠,笑红花孩子气:“没几天就端午节,还给你新衣裳呢。再说,该!你那一块两块点心作贼似的从宫里往外面拿,还全碎了难讨人情是不是?你拿它们作什么。”
她一个人抿着唇笑起来。
姑母是娘娘,以后进宫的次数多着呢,红花你每次都揣点心,仔细让人把宝珠也笑话进去。
红花就不再哭,眼泪还沾在脸上,惨兮兮地说出来:“不好了,大姑奶奶侯府里要出人命了!”袁家真正的姑奶奶没见过一面,红花和卫氏还用安家称呼叫掌珠。
宝珠脑子“嗡”地一声,手中针指滑落,空出双手握住红花肩头,急切地道:“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适才去见紫花,她这般的说……”红花就把话学出来。她怕紫花学话有出入,尽量按紫花的语气,一个字不少的说出来。宝珠还没有听完,已经信了七分。
这是大姐掌珠的个性。
这是她能办出来的事情。
宝珠亦哭了:“套车,去文章侯府。”
红花才刚哭完一场,心里明净许多。见宝珠急急忙忙的就要过去,就劝住她:“话是紫花学出来的,是真是假还不知道。我吓得哭,是觉得句句跟大姑奶奶很像,奶奶急着要去,可万一紫花学错了话,大姑奶奶那性子,难道不怪奶奶吗?”
宝珠想想有理,就按捺自己重新坐下。这才发觉满面是泪,帕子搭在一旁小几上,宝珠取在手中拭泪水,红花又小声地道:“不然,让爷去打听打听?”
“这可不行。”宝珠先就不答应。
要知道袁训在宝珠和红花眼里,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化身。
当差,行的!
办铺子,行的!
中举,行的!
打架,行的!
另外,哄宝珠笑,逗宝珠哭,样样来得。宝珠从嫁过来以后,天天心宽笑容多。带动她的小婢红花,也是把主人放在半天里仰望着。
可红花在此时,就想的和宝珠不一样。红花只想劝住掌珠不要和人下药,小爷无所不能,一出面必定能成。
宝珠却还怕表凶知道,把掌珠看不起。
在掌珠来看,不以牙还牙怎么行?
在宝珠来看,能有什么样的事情,足够你去对自家人下药?
但再不愿意表凶看轻掌珠,在红花把表凶提起来,宝珠心头一暖,人就镇定下来。对红花解释道:“这事儿还没有听真,你千万不要对爷透露一个字。”
“是。”红花也忽然的明了,是啊,奶奶的铺子还瞒着小爷呢,奶奶也不是所有的话,都会对小爷说。
从红花的角度来看,奶奶是怕什么呢?当然是小爷太好,小爷太俊,奶奶不敢全抛一片心吧。红花倒也能理解。
帮着宝珠收拾掉地上的针线,见宝珠颦眉不语,红花好生的担心,又进言道:“不然,明儿去文章侯府里看看怎么样?”
宝珠稍有霁容,语气也缓和起来:“啊,红花儿你愈发的能干,就是你说得对。那常家是说过殿试过后,帽簪金花好成亲,日子前天祖母打发人来告诉我,我回去看看也应当。横竖这几天家里也没有事儿,你去换出门衣裳,我去回母亲,请她应允我明天回家去,对了,就说祖母也请母亲一起回去,祖母本来就说请母亲喝雄黄酒,先聚上一聚,索性我们明天都回去。”
主意拿定,宝珠恢复不慌不忙,款款地起身,告诉红花:“你换好衣裳就候着我,等我回来,你再去见祖母,就说我们明天去聚,问是她打发人请大姐,还是你回来的时候顺便儿告诉大姐明天也回去。”
红花也觉得不错:“还是在老太太那里更好说话。”就目送宝珠走开,红花回房去换衣裳。
宫式点心早就融化得不能下口,红花就给青花包上一个大石榴——捡那皮没绽开的拿上一个,免得又染了衣裳——在袖子里揣好。
袁夫人照例坐蒲团上思念丈夫,她回说不去,宝珠再三的劝她:“隔些日子,也要出去走动走动,再说祖母早就说想您,再您也散散岂不是好?”
袁夫人知道宝珠是好意,却不过她的情意,就说去,又让宝珠备办礼物,说家里没有,就外面去买。
宝珠谢过回来,拿钱给红花,又包上一盒子果品说给祖母,打发红花再出去,宝珠一面为掌珠担心,一面备办明天回家的东西。
总要时新菜,再加上四色东西。
她往厨房里去看,忠婆听说后,就道:“老太太我虽然没有见过几回,但知道也和夫人一样,爱新鲜东西。石榴樱桃都有,那么大个的石榴,一个好有半斤重,我们家得的算早的。再来明儿一早又有人来送新鲜鹅肉,拿上一只,再拿上一条活鱼,奶奶看这样可行?”
宝珠就说费心,果然是周到的。谢过忠婆回房,还是心绪不宁。
宝珠就自语道:“就真的想和人出人命,也得去花功夫买药!可恨那甘草,怎么就不劝着大姐姐,反而助着她!等到她把药买回来,文章侯府人来人往的,下药也得寻个机会吧,不至于今天就出事!明天呢,就能见到大姐姐劝她。宝珠啊宝珠,你千万要镇定,不要着急的才好。”
隔上一会儿,又失手打翻茶盏。宝珠心头一酸,险些又哭出来。强忍住泪,对自己道:“这不算什么大事情,有宝珠呢,还哭什么。宝珠不行,还有表凶呢。”
心头格登一下,好似有把钥匙扭开了郁结。宝珠恍然大悟:“原来我想的,是告诉表凶呢?还是先不告诉他?我想的却是这个……”
她垂头凝神,又痛苦起来:“不!”宝珠不愿意让表凶知道,怕他把宝珠的姐姐看成心狠手辣之人。
掌珠是个性强,性子差,可那是宝珠的姐姐。宝珠素来看别人都往好处去想,何况是自己的姐姐。
“出了什么样的事!上有长辈,外有司法衙门,就是这两样也不行,还有祖母还有宝珠,为什么偏偏要去和人下药!”宝珠想着,又叫起来。
一想到掌珠可能又犯糊涂,宝珠就心如火焚。就揭帘出来,准备往外面散散心。
满面忧愁才下台阶,就见到她此时最不想见到的人,怕他会笑话的人——夫君袁训,大步匆匆回来。
宝珠怔住,就看天色。这才不到中午,表凶回来算是早的。忧愁才上眉头上,就要往心头上按,更是一件不易的事儿。这也是宝珠不想现在就面对袁训的原因。
她往一块不大不小的山石后面藏起身子,见袁训先去见母亲,松一口气,快步回身坐在菱花镜前面,把胭脂又涂上一些,遮盖住泪痕,又对着镜子强笑几回,才笑得有些自然时,帘子一响,袁训的嗓音先过来:“小宝儿,快过来告诉你喜事儿。”
……
袁训今天心情不错。
一大早的,他往太子府上去当差,想到这科举之路总算走完全程,步子就轻快的如踏春风。太子府前才下马,看门的人先过来,恭喜他高中;进府内没几步,遇到的人没有一个不问他昨天宫里簪花的事情,又一个一个地问他讨花儿戴。
平时都是闹惯的,就都跑上来。
袁训没有办法,就地把太子府里的杏花拔了。
侍候太子的心腹小子,叫长庆的那个,就数他最会侍候。长庆就往太子面前去报信儿,故意装得哭丧着脸儿:“殿下不好了,府中的伴当们把袁家小爷围住,问他要花儿戴,小爷正在爬树,掐的就是您昨天才夸日边红杏倚云彩的那杏花儿树。”
太子殿下当时就笑喷,他正在卷头绘瑞草大黑漆书案后看东西,笑得跑出来给了长庆一脚,笑骂道:“蠢才,你这是唐突唐诗!日边红杏倚云栽,到你嘴里就成了倚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