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春寒难耐的,他就那么单薄的出去了不成?”宝珠恼怒地回房。再看阁子上,已经没有新衣裳。宝珠气得烛下独坐片刻,认命的找裁剪的剪刀尺子,端着出门,往隔壁放衣料的房中走去,想他春闱没有新衣裳怎么办,不中会元也许还要来怪宝珠置办不齐,还是认命吧,再去做一件吧。
顺伯捧着衣裳追出去,幸好他牵出来马,出去两条街才追上袁训。袁训接过打发顺伯回去,顺伯一出来,家里就一个男人没有。
新衣裳猴上身,袁训不觉得冷,就把雪衣放在马上,还是一身单薄的来到太子府上。
太子府门上常年灯笼高挂,值夜看门的见袁训兴兴头头的往里进,先打量他:“您这是新衣裳?难怪这么精神。”
“哎,新衣裳。”袁训快乐的不行。
等到进去,又遇到孔老实往外面去,孔老实是做生意的,对人的穿戴就眼尖。他满面堆笑请了个安:“哟,您这是新衣裳,”
半隐半明的夜色和两边廊下挂的烛光下面,衣上扎的花儿都似要飞出来。
袁训哈地笑了一声:“新衣裳,”继续半跳着往里面去。
夜深,女眷们早就睡下。太子殿下在二门外面厅上坐着,夜里静,就把这一句话收在耳朵里。太子笑容才打起来,就见到表弟春风好少年般,跳跃着到了廊下。在廊下收起五分飞扬,换上五分收敛,蹑手蹑脚地进来,垂手行了一个礼:“见过殿下。”
太子殿下促狭心上来,也问了一句:“哟,你这是新衣裳,”
袁训即刻快活了:“新衣裳,”又取出袖的那方帕子,送给表兄看:“宝珠在闺中时扎的,殿下看这花儿栩栩如生……”
“这是给我的?”太子暗暗好笑,看来表弟这门亲事他没有挑错。可也是的,他自己上门挑的,挑错了也自己担着。不过他过得喜欢,殿下也就跟着喜欢。
冲着他这喜欢劲头,不拿他开开心似乎不对。
举帕子的手滞了一下,袁训忙把帕子收回来,心想殿下你也别看了,再看几眼不是我的怎么办?
收好,才再规规矩矩回话:“等我出了殿试,让宝珠为殿下绣块好的。”
太子殿下心想真稀奇,你还让我等着?故意再问:“怎么不明天就为我绣去?”袁训急了,这里又没有别人,他毫不掩饰他的着急:“宝珠还要给我办下考场的衣裳,等我考完了,再给殿下。”
“哈哈,”太子终于没忍住大笑出声,调侃道:“你下考场还要专门的衣裳,你要是考不好,可怎么对得起这衣裳?”
袁训就笑,仿佛这话说到他心里:“就是这样子,这一科啊……”
太子摆手打断他,稍收回笑容,把自己刚才想的告诉他:“你中,是必然的,这我就放心。中在什么名次,一甲二甲的,我不计较。”
袁训才刚才飞扬过,这心情还没有收回来,就听殿下说一甲二甲都可以。他想也不想跳了起来:“那怎么行,必定一甲!”
见太子不悦,才意识到自己失仪,忙垂下手把老实相扮出来。
“不说这话吧,反正你中了,母后也高兴,我也放心。我有个好职位就等着你,你还没考出来,就难放给你。”太子说到这里,又摆手打断自己:“找你来,不是说你中不中的话,是这个,你看看!”
从书案上,把那摔了又摔的案卷递出来。袁训上前接过,太子又指指一旁椅子让他坐下,又往外吩咐人:“把我的大红袍泡上来,”
不多时,有人泡上茶,袁训也已经看完。他不仅看了一遍,他看了三遍。把案卷送回去,袁训跪了下来。
太子狐疑:“你这是作什么?这里面与你也有关系不成?”太子沉下脸,虽然表弟从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他也阴沉着脸:“这里面有你才结的亲戚文章侯府在内,别说他们行贿官员你都知道。”
“回殿下,文章侯府做的事我不知道。但他们大胆行贿,只怕与我有关。可也奇怪,我说过没有几天,而他们是年前就开始行贿,他们的误会竟然是年前就开始的!”
“啪!”太子拍了桌子,怒目道:“大胆!你说了什么!”这虽是他心爱的表弟,可表弟犯错,要比外人更加的严惩才行。
太子已经动怒,带着风雨欲来就要大发作,不过这是一直心爱的表弟——国舅早亡,太子也就这一个舅亲姨亲那一枝的表弟——又素来勤谨办事小心,太子殿下稍缓声色,还是愿意先听袁训解释。
袁训就把许给韩世拓的主张说出来,太子不时皱眉,却没有插话。京里的当兵的不肯去边城,这是一直有的事情,并不能杜绝,只能时不时的管制一下。他们不肯去呢,又衍生出另外一件事情。
就是代他们去的人中,不乏有出息的人。如今宫里和邹明一同为官的将军们中,就有两个是十几年前代人去的边城,立功后转回京中。
这件事情放在英明的统治者身上,不出大事,他也许不管。放在昏瞆的人身上,也许大发雷霆。
太子殿下居中,他还没有登基,很多陋病并没有揭穿,导致平白的得罪官员们。他只是皱眉纳闷,想你办这件事情就能引起文章侯兄弟们大肆行贿?
虽没有过多的银两交易,但案卷上写他们并不太避人,总是带着明目张胆,让太子殿下总觉得奇怪,这才把袁训叫过来问话兼推敲。
他继续往下听,这一听答案就出来了。袁训正在说他往韩府上吃年酒,文章侯兄弟的误会。把袁训为亲戚的一番好意,误会成太子殿下有意起用平庸的那一帮子世家。
太子修长的手指在案上轻敲两下,心想这些人想官都想疯了,没能耐又还瞎等着。就从案上又取出一份儿案卷,扔给袁训。
事情已大致明了,太子只装着佯怒:“滚起来吧,叫你来喝茶的,不是来罚跪!”袁训跟了他好几年,知道他已经不生气。
这个不生气,是不生自己的气。至于还在生文章侯府二老爷四老爷的气,这两个人的名字在案卷上,袁训心想谁管他们呢,这为官行贿,自己总是清楚后果的。
他重回座中,把才得到的案卷又看了一下。这是一份弹劾奏折的抄本,弹劾的就是西山大营走的人找人替身的事情。
弹劾的人,是有儿子在西山当兵的官员。这位官员为人正直,说国家有任,匹夫有责,何况是吃兵粮的人。
这找人代替前往,先不说他怕死,只说以后朝廷有事用得上他,只怕他临敌头一个就抱头鼠窜。
他的儿子是自己前往,见到别人都找替代,父子都不服气,这就弹劾本章上来。
袁训手捧这份奏折,尴尬又重新跪下。心里是松了一口气,幸好先见到这个,不然就是把韩世拓送走,只怕也让打回来。
心中轻松,嘴里却是结结巴巴:“多谢……殿下,给我看……”
“这件事情我不管,我也没打算管,不过这位大人是有名的铁头,他要弹劾的事情,抓住证据就非揪到底不可。算你有福气,你今天对我说了,我正好给你看看。停下吧,别才中了探花,掐了花,那花还没有谢,就让他把你弹劾进去。”太子翻眼没好气。
不过他心里也在想,表弟是真的有福气,他作什么事都像一件能带出两件来。打个架带出来田中兴,再打一架又带出死田中兴……
袁训还跪着,想这件事情都过了明路,索性求一求吧。哪有个是为亲戚的心,到中间就收回来的。再说殿下已经知道,自己就此收回,就是殿下也瞧不起自己。
就道:“他弹劾的没错,可我这件事儿,”太子白眼儿,袁训陪笑:“我都许给他了,再说韩世子除了风流品行上不端,没有别的不好,”
“那他也没有别的长处,”太子斜睨过来。
袁训笑嘻嘻:“殿下以前教诲过,没有人是全无长处的不是?是个人他总有点儿长处,”
太子:“哼哼,”不置可否。
面前是自家的表弟,太子就对袁训家世了如指掌,再次抬手让他起来,看看说了这半天,茶已经不热,让人再换热茶进来,等人出去,太子淡淡道:“你这么想帮他,给他一次机会也行,你何必又让他替代人走,直接去信给你姐丈,”
殿下停上一停,想想自己还没有见过面的那位表妹。国舅一生就这两个孩子,一个就是面前的这个宝贝根,另一个身为当朝郡王妃,丈夫手握重兵。殿下微微一乐,表妹如果没有成亲,那母后一定逼自己娶了她。
看表弟英俊过人,表妹一定也是绝色。太子虽和太子妃不能恩爱和袁训宝珠一样,也还算相得,对表妹没有多余心思。只是想表妹去年差一点儿要回京,后来随丈夫转回边城,让母后抱憾直到过年。
想那位郡王福气不错,竟然成了本殿下的亲妹夫。国舅的两个孩子,哪一个不是母后心中的宝贝呢?
面前表弟是男丁,就更是宝贝中的宝贝。太子弄清楚文章侯府行贿与表弟无关,就很愿意作成他,道:“你直接写信让把韩世拓带走不就完了,何必绕这么一大圈?军中直接要他,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看不见吧。他是文章侯的独子,想来你又要保他性命,随便哪个边城留下来,见见战火,不至于送命,让他管管粮草军需什么的,只要能改过他那一身浪荡习气,回来可以当官。”
袁训却说出一番话来,让太子微微动容。
“我没有告诉他我认识人,就是认识人也得让他绕个圈子才行。轻易的就让他去了,只怕他起浮躁之心,去了以后不能沉下心来做事。让他多绕几圈,知道这事情的不容易,”
太子浮起一抹笑意,表弟这样想,倒是不坏。
袁训手中案卷还没有送回,就手按了按,笑容满面地道:“这位大人弹劾,刚才我还后怕,说幸好有殿下给我看,不然还真的像殿下说的,才掐到花都不敢闻香,”
太子又没好气:“算你运气!”
“让他弹劾吧,弹劾得韩世拓更知道这件事情为难,他走了以后才肯洗心革面,”袁训讨好地往下道:“也不枉殿下磨练他一番。”
太子又哼哼:“我不要这种草包,等他改好了再对我说吧!”说着,又关切上来:“你等下回去,可冷不冷,”就往外又吩咐人:“取我的紫貂雪衣来给他。”
袁训挺挺胸膛,嬉皮笑脸:“新衣裳,不冷!”
“噗!”太子一口茶喷在地上,哈哈大笑起来。有件新衣裳,看把你美的!
鉴于小二是“病人”,又泣血含恨的,袁训等人面对他又总要忍笑,实在让人难以多呆下去。大家轮番“安慰”他,全是劝他“养病”,就都离去。
走出阮府大门,袁训和董仲现、钟四钟引沛分手,独自在马上学着小二的腔调:“兄弟我含恨,兄弟我泣血,兄弟你生生把兄长我膈应到。”打马回府,心想我还是回家看书去。
为兄的我不用含恨也不用泣血,没有你下这一科,这大话也说出去不能再收回。
兄长我还是要先高中这个春闱,再去中探花,好让我父亲的在天之灵喜欢喜欢,让我年青守寡的母亲喜欢喜欢,让我的姑母喜欢喜欢——从此宝珠和母亲就可以正大光明的以官眷身份受她传召;再让我的表兄殿下喜欢喜欢,难为他年年的照管,从没有不耐烦过。
袁训径直回府,下了马头一件事情,就是坏笑,去吓宝珠一下子再说。
家里没有过多的人手,表凶回来大多悄悄的,就去给宝珠一个“惊喜”,你的夫君我回来了,我不在家里的时候,宝珠你一个人在做什么?
偶然查个岗去。
袁训兴冲冲往房里来,先在外面搜寻红花,见红花在厨房里不知作什么,袁训摆个手让她不要说话,红花会意,福了一福身子,又去和卫氏捏点心。她手上做的是一块糕,正往里放龙眼等东西,又问卫氏:“放得多就太甜,姑爷爱吃吗?”
“状元及第要彩头儿,好东西都要多多的放,”卫氏说着,往手上现做的糕里又加上几块蜜饯。
红花不再言语,但是再拿小眼神儿瞅上一瞅,目测她的姑爷应该不会爱吃。
这是为袁训下考场里吃而做,红花想到时候在里面饿了,指望这些填肚子,而多放龙眼等滋补东西,那一夜也能精神头儿好,写出好文章吧。
想通了,就抓起一把龙眼往糕塞。看得卫氏抿唇骇笑:“你倒放这么多?”红花憨憨地笑着道:“姑爷要中探花呢,多放一些。”
“也是,”卫氏也觉得有理,往自己做的糕里也放上一把子。
两个人都是久跟宝珠的人,卫氏是宝珠的奶妈,在宝珠的母亲安大奶奶去世以后,卫氏没有接受家里人为她安排的再嫁,而是尽心守着宝珠姑娘一路长大。守着姑娘的人,都会有一个心思,姑娘嫁个好姑爷。
如今姑爷是个好的,又能中探花……卫氏喜滋滋的想,虽然还没有中,也跟中差不多。姑爷要是个不能听,阮家二公子又何必要跟姑爷打赌,又见天儿上门磨着要他的书看?卫氏笑盈盈,把手上的糕捏得更好看些。
红花见到奶妈的笑容,就问道:“是您家里的人快到了吧?”红花也笑了笑。家里没有几个下人,过年前卫妈妈还担心的问过红花:“姑娘让我接兄弟们过来,我想这京里繁华热闹,小城外的乡下人能到京里来安家,那是多么大的福气。可是,我们家哪抽得出人手去接呢?只能还是老太太那里出人罢了,不然让我兄弟们自己上京,他们哪里找得到路呢?”
红花当时安慰她说一定有人的,姑爷会安排人手的。果然,家里的人一个不需要动,而老太太那里的人手也没动用,前天姑爷回来告诉姑娘,说二月里人就到了,这不是姑爷会安排是什么?
这糕里的好东西,再多放些。红花又往糕上面安放红枣。而卫氏见问她的娘家人,更笑得合不拢嘴:“到了,等姑爷出了考场,他们就到了。红花啊,到时候还得多麻烦你才行。我们红花如此是在家也行,出门儿也行,这京里的路往哪里通,都得你来指。”
又问红花:“你的娘真的不会来,依我看,她也许就在路上。”
红花很想不言语,可又扁起嘴有些懊恼:“她来做什么!她要钱就行了!我给她寄了十两银子,在我们乡下够她过上大半年,我让她不要花,找个铺子生息,拿利息过日子,田里又有菜,鸡鸭自己养,够过的了,她来看到我过得好,不走了可怎么好?”
“你难道不想她?”卫氏逗她。
红花青花紫花全是让自己家人发卖的,不是拐的蒙的,对家人都有怨言。
“不想!”红花梗着脖子硬邦邦回,不想和奶妈说自己家里人,就又说到姑爷身上去。想到这个,红花就喜欢了:“奶奶给姑爷备下的那份儿东西,这会子该见到了。”
正房外,袁训为看宝珠在做什么,就在门帘子外面往里偷看。见宝珠低头在榻上摆着什么,一半儿东西在榻上,一半儿在榻上小几上。
有一个镶玉的竹篮,把手上让桐油打得油光光,里面的抽屉全抽出摆开,这是小几上的东西。宝珠手中摆弄的,是一份儿绝好的帕子,上面可见到绣的是张良拾履。
张良是汉高祖的开国功臣,这显然是借故事来做个好喻意。
宝珠喜不自胜,又拿起一件是腰带,对着自己笑:“表凶见到,可会喜欢吗?”她半侧脸儿,软玉般的雪白面颊流转着情意,又娇娇哝哝惹人怜爱之极,袁凶忍无可忍的揭帘进去,笑道:“喜欢喜欢,不过你几时备下来的这帕子绣带,怎么我从来没见过你绣这个?”
抢到手中就翻来覆去地看,见帕子上针线秀密,腰带上扎的花儿繁琐雅致,袁训就拿肩头碰碰宝珠,不依地道:“过年怎么不给我用这个?才刚去看小二,我拿着这个给他看,准保的让他再吐血一回。”
宝珠见到他回来,正在喜欢,就听到表弟吐血。忙溜圆了眼睛,惊呼道:“小二病的这么重?”又怪袁训和阮梁明:“而你们竟然不让我去看他?”说着就从榻上起来:“去叫顺伯套车,我得去看看他才行。”
腰上一暖,让袁训抱住按到怀里。袁训在宝珠背后凑到她耳朵上,玉人在怀,先轻薄地舔了舔,宝珠嗔怪:“怪痒的,”袁训嘻笑的嗓音出来:“让我告诉你吧,小二他不但吐血,还正在含恨。”
就把小二的“病情”告诉宝珠。宝珠就更加的担心,半带忧愁转过脸儿道:“这么的想赢,也算是病吧?得找个人开导开导他才行。”
“春闱一过,他就好了。”袁训一只手还抱着宝珠不让她起来,另一只手就去夺帕子腰带,又拿额头蹭宝珠脖子:“嗯?这是给我备的下科场的东西?”
小几上是考篮,榻上不但有衣裳帕子,还有笔墨纸砚等物。
宝珠让他几下子一揉搓,浑身发软贴住他,吃吃笑道:“是给你备的,不过不是今年备下的,”袁训早把帕子揣袖子里,又贫嘴的来问:“那是去年备下的?”
“也不是去年,”宝珠眸子发亮:“你猜不到的,这是宝珠几年前备下的,你看可喜欢?”她满心的想讨好一下表凶,不想表凶的嗓音在背后闷闷起来,拖长了音,又带足了撒娇:“哦…。原来是几年前不认识我的时候就备下的……。”
宝珠听到奇怪,就转个身子面对着他,含笑问他:“几年前我就为你备下这一份儿东西,虽然我还没认识你,也知道你会高中的,难道这不叫好吗?”
袁训就转而喜欢:“那这样,我就喜欢了。”又抹汗的模样,嬉皮笑脸地道:“好险,差一点儿这东西就跑到姓余的手里去了。”
几年前的东西……可见姓余的还是没本事,这辈子唯有对着我的宝珠掂酸的份儿。这一回下春闱,没有小二捣乱,还另有一个虎视眈眈的人盯着袁训的名次,那人就叫余伯南。
“你!坏蛋!”宝珠圆睁双眸,生气的寻出瑞庆殿下的口头禅,脸儿一沉,已经恼上来。好好的,怎么又提余伯南?
袁训见妻子生气,忙抱紧了她摇上几摇,又斜斜的看向考篮一笑。他还没有说,宝珠又喜欢上来:“我铺子分了钱,虽然没有你的,却给你精心备下来,请母亲看过也说好,”
袁训收起不正经,温和地打断宝珠,正色道:“母亲也说好?”
“是啊,母亲让我好好的给你收拾了,过几天好给你用,”宝珠没看出来,还在自己个儿的喜欢。看看宝珠心里有你的吧,总是有你的。
袁训不再随意玩笑,而是扯着宝珠起来。沉吟一下,不好直接告诉她,就佯装没什么道:“我回来还没有去见母亲,走,我们去看看她。”宝珠就由着他扯住手走,出来见风寒刺骨,正是春寒时分。就更依恋手上的那温度,娇娇地一路走一路商讨:“给你煮了鸡子儿,又蒸下糕点先给你品尝,看是不是你的口味儿,还要什么,我没考过,我竟然想不起来你还要什么?”
袁训侧面颊倾听,不断的微笑。
他的笑容中既有对宝珠的宠溺,又有对宝珠的怜爱,还有另外一种说不清的意味儿在,似唏嘘又似感慨。
宝珠对他的千般儿好,他都知道。可袁训想,这一回宝珠的考篮好意,我是要辜负了的。不过单独和宝珠说,又怕她不明白,还是请母亲把实物拿出来,请宝珠看上一看,她必能体会自己的用心吧?
上一科他侍母疾而不肯轻易的去考,上一科他自觉得分了心怕考得不好,而没有考……而袁夫人也同意儿子“大器晚成”一下,十八岁赶科考,不算晚也不能算早,就是母子都存着同样的一个心思。
下了那科场,就要必中的才好!
要让那个人含笑。
在袁夫人房外,宝珠住了语声。她的婆婆最喜欢的就是安静,宝珠呢,自然也不当打扰的人。忠婆悄然打起帘子,小夫妻并肩先往房中看去。
见袁夫人这一回是坐在椅子上,嘴里念出了声,手中还敲着木鱼,这一回是真的在诵经。“如是我闻……。”她微闭双目,静静诵经的样子,好似佛前那盘优昙花。
她的静,与她的雅,让宝珠深深的感动起来。
从老太太开始,都说宝珠嫁的好,丈夫好,婆婆好。而宝珠自己也觉得,是真的好。
宝珠不但是感激她的婆婆肯什么事都不问,把什么事都交给宝珠,总带着宝珠做坏了她也不介意。另有一件,就是袁夫人入静时的风姿,秀雅若清风中春花,自华自实,自宁自深。总是让宝珠见到一回,就要随着沉浸进那安静中,随即就深深的感动起来。
一个人的日子,竟然可以过得这么的幽入寻常。
一个人的思念,竟然可以浸到身子骨的寸寸分分中。
偶尔,宝珠也会猜测,公公是怎么样的人物,才有婆婆这样气质高华的人深爱上他。她不敢问袁训,怕惹得袁训思念,反让他跟着伤心。
“母亲,”袁训轻声唤她。
袁夫人不是猛的睁开眼,而是徐徐带着留恋,缓缴的睁开她的眼睛。见到是儿子和媳妇过来,就含笑上面颊。才要问,又笑容加深,显然是想到原因。她心情顿时大好,悠悠然:“进来吧。”
袁训和宝珠走进去,袁训的手还握住宝珠,凝视着母亲:“为什么不告诉宝珠呢?”宝珠愣住,什么没有告诉我?
“宝珠备的不是挺好?这是她的一份儿心,就用她备办的吧。”袁夫人和气的道。
宝珠就更糊涂,难免东张西望一下,在丈夫面上瞅瞅,又去看婆婆面容。手上一紧,是让袁训捏了一下,宝珠顿时老实的站好,不再乱看却不能阻止她的乱想。
有什么事情宝珠不知道呢?
袁训恰好在道:“请母亲拿出来吧,给宝珠看看她就明白。”宝珠稀里糊涂,也跟着点头,表示自己看过就会明白。
可又看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