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书呆子之家

侯门纪事 淼仔 11684 字 9个月前

今天回来就笑,外面捡到金子不成?

丁家的就笑问:“那人家一定是亲戚家?”

“是,”掌珠含笑,又道:“昨天还不是,今天却是了,”丁家的等人还没有弄懂这昨天还不是亲戚,今天就是亲戚是怎么一回事,见四太太走出来,在台阶上站住,柳眉竖起,手上抱着个青色帕子在揉搓:“好啊,我们家的小奶奶总算回来,你还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掌珠止住笑,挑眉想想,就这么抹过这句话,不咸不淡的问候道:“四婶儿,你还没歇着?”四太太脸涨成猪肝色,再把掌珠刚才那挑眉寻思,又装没事人般放下眉头的动作做了一遍,就明白掌珠是在装听不见自己的责问,四太太沉下脸:“世拓媳妇,你要我们给你脸面,你却不给我脸面!”

见她不肯罢休,掌珠才漫不经心地站住,用无关重要的语气道:“四婶儿,我不就回来晚了一点儿,”

“一点儿!”四太太冲上来,手快指到掌珠脸上:“我娘家人等你,再等你,等不到你,他们都气着走了!”

掌珠往后面让让,没好气的翻眼:“不就是行个礼,改天,四婶儿我改天上门专门去行,那红包,可得给我大的!”

“你小?还要红包!”四太太也翻眼,雪地里两个衣着光鲜的年青妇人,对着翻白眼儿:“倒是你的礼物,得给大的才行!”

掌珠不耐烦起来,大冷天的,这北风吹着,四婶儿你不嫌冷,我还不想奉陪。她很不情愿地从玉珠定亲,宝珠大街上捡人的开心劲头中出来,对四太太冷下脸,人也由温馨重新精明:“不给晚辈大红包,还指望我送礼!”

她快步往门内进,丁家的等人对着四太太匆匆行个礼,又跟上掌珠。四太太糊涂地道:“她有什么能耐,让这几个人跟着她不丢?”就不走,跟在后面偷听。

掌珠弯过月洞门,还没有到自己院子,但也见到四太太鬼鬼祟祟跟着。掌珠就停下来,玉珠定亲她开心,而宝珠捡人更是一个别人家没有的笑话,因为开心,掌珠不介意亮亮手段,就原地不动,对丁家等人吐出准话:“明天后天,人就打发走。让你们的孩子明天就来吧,老太太许给我,我房中的事我作主,”

丁家是老太太的陪房,她最清楚这句话为真。才要奉承,掌珠抬起手示意她不必再说,决断地道:“我定下来,你们家的丫头,我要了!”

“奶奶自然是当家的,”

“还是奶奶能当家,”

“奶奶房里的人,打发出去几个,再进来几个是有定例的,谁也说不得……”

奉承声中,掌珠满面春风,不疾不徐地道:“我累了,明儿直接来吧,我回去歇着,就不和你们多说了。”

“那是,奶奶好走,”

“甘草扶着点儿,这路是扫过雪的,扫过又下雪,路更滑才是……”

讨好声中,掌珠得意洋洋而去,而四太太浑身冰凉,似当头浇下一盆雪水,还是冰雪水。

文章侯府有一株老梅,有上百年。四太太站在这树下面,半点儿也闻不到梅花香。北风吹得遍体生寒,她也一样的不觉得。

她的心长草似的,反复只折腾着一句话。怎么可以这样!你怎么可以这样的作主!四太太回想自己进这个家以后,晚上多要盆热水,厨房上的人也敢排她的陪嫁丫头:“水是炭烧的,每房里送多少是一定的,姑娘们不知道这府里的规矩,我就细细的告诉你。”

后来大闹一场,让厨房上的人知道自己的厉害,四太太才渐渐如意。

而掌珠,这才进门的媳妇,难怪她想尽法子撵走房里人,这下子空出许多的位置,她就可以一个一个的放人情。

看看刚才陪着她的人,侯夫人的陪房,老太太的陪房……全是能得用的人。四太太昏昏沉沉回房去,丫头打起门帘子,门内暖风往外一蹿,四太太打个寒噤,一个激灵清醒过来,只觉得打脚底心起,寒气沿着小腿往头上走。

她知道受了寒,忙到熏笼上坐着。才盘上腿,四老爷在榻上醉语笑话她:“你送个娘家人,就送了一个时辰,又哪里打听话去了,说出来我也听听。”

四太太就冷笑:“我打听出来,你敢听吗?”

“你说你说,”四太太今天家人来,四老爷吃多了酒,和太太的闲话兴致高涨。

“我在大门上等世拓媳妇,”

“哦,她怪舅兄把世拓灌多了酒?你们又拌了嘴?”四老爷兴灾乐祸:“我早看出来,你和世拓媳妇这辈子好不了……。”

“那你有没有看出来世拓媳妇和管事的勾当?”四太太反问。她今天真的瞧不起自己丈夫,你看你比世子差吗?怎么好事全是世拓占着!

四老爷会错了意,酒喝得骨软的他勉强坐直,聚起精神头:“世拓又多花了钱?我就知道,他嚷着什么他有官做,不是为别的,就是为公帐上弄几个钱走,等到钱花得精光,他就回来说官不成……。”

“哼!盯着他弄钱,是你的事,我却不管。我只管这个家在谁手里!”四太太就把遇到掌珠和管事们的话一五一十的说出来,再颦眉苦苦思索对策:“几个管家的小丫头全到她房里,这就算她能当一半的家,”

四老爷也呆了,灯下迷愣着眼:“这是真的?那丁家的孩子……还真让世拓媳妇赶上了,小的那个还真的没差使,才得八岁!”

“八岁毛孩子会侍候什么!给我我不要,给二嫂,二嫂也不会要!”四太太伤心上来:“没想到啊没想到,世子本来就是一只狼,只会叼银子的狼,这又来了一只虎!”就想找个让掌珠生气的主意。

找来找去,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四太太就骂四老爷:“她请客那天,你不许在家,我也不在,我们出门去!”

“去哪里?”四老爷好笑:“年酒单子全是年前就定下来,舅兄家岳父家都有客人,我们不打招呼就回去?”

这对现在管家的四太太嫂嫂们来说,总是不礼貌的。而且也让她们猜测苏氏在侯府又和人生了气。

四太太怎么是受气的人,她想到她娘家人来,掌珠不在没帮忙是一重气;而掌珠敢大模大样的换人拉拢家人又是一重气;再来四太太总是吃亏的,貌似她从这个家开始,就觉得自己处处吃亏,这又是一重气;还有对侯夫人的气,对世子的气……

就是掌珠撵房里人,四太太也能有气。

她叮嘱四老爷那天不许帮忙待客,四老爷装酒醉含糊着睡下来。夫妻共枕,却各自心思。四太太心想,到那天要怎么弄件事情出来,让掌珠丢丢人才好。

而四老爷则想,到那天怎么把妻子孩子打发出去,自己再回来会会杨夫人。

杨夫人,等于风流美貌加大把的银子。

过这一个年,京里买东西的很多。四老爷总是想不明白的是,杨夫人的私货,是怎么夹带进城门,而不让人查到的?

……

转眼,就是掌珠请客的日子。四太太一早说去拜客,掌珠也不理她,巴不得她不在。四太太若是在,掌珠还怕宝珠玉珠看笑话。

以前只担心宝珠看笑话,自从玉珠定下书呆子家,没出新年就放大定,写成亲日子。掌珠想那书呆子家,眼里哪有四婶儿这样人的位置?

不见最好。

她约了宝珠早早的来,自己也就起得很早。而同时起得早的,还有另一个人,南安侯夫人。南安侯夫人对菱花镜时,见脸色熬夜是难看的,就取一点脂粉来扑。她虽然白发,也不肯平白的在脸色上让人小看了。

没有丈夫又怎么样,还不是在这府里过着日子。

正扑着,外面有人回话:“世子爷来见。”

“噗!”南安侯夫人用力掷出去脂粉,面容狰狞起来:“他还敢来见我!”拍着桌子怒道:“让他进来!”

钟恒沛走进来,见到的是南安侯夫人怒火中烧,她一字一句,恨之放骨的道:“世子!我还能见到你,真是不容易!”

从钟恒沛为世子后,对南安侯夫人的相请,是一次也不来。不但他这样,他的兄弟钟二也是一样的不来。

再没多久,钟二出京当了外官,南安侯夫人这里,就再没有公子们到来。

今天钟恒沛进来时,早有意料。见嫡祖母气得颤抖如抖筛,钟恒沛心想,幸亏我过来了,不然这一位今天闹出事情来,祖父和姑祖母岂不生气?

他坦然,侃侃地道:“我以为我不来,祖母自然明白我。但今天,我是一定要来的。”南安侯夫人狞笑:“你说你说,你来作什么!”她勃然大怒,眸中似带火。发上如行风,冷笑不断:“我为你当世子,花了多少心思!……。”

才说这一句,就让钟恒沛打断。钟恒沛慨然道:“祖母说话,我听不懂!我的世子是祖父立嫡立长而来,与祖母有什么关系?”

“你!”南安侯夫人扑上来就要掴他。

钟恒沛后退几步让开,见南安侯夫人气喘吁吁,白发抖动,忽然为她难过。他微叹:“祖母息怒,我有几句话劝你。”

“滚出去!”南安侯夫人伏在丫头手中大骂。

“以前全是听祖母的话,竟然认为祖父不好。现在想想,祖父立嫡立长,也没有立我大伯!从立嫡立长上来说,应该先立的是我大伯才是。大伯再立嫡立长,就是三弟留沛的!”钟恒沛有了笑容。

“祖父选了我,他告诉我,他有了年纪,三弟四弟还小,盼着这家里以后有个掌家的人。他说他一生对不住的是姑母,”

“滚!”南安侯夫人破口的骂,谁要听你说这些!当年,当年的事,你又懂什么!

钟恒沛自顾自的说下去,像听不到南安侯夫人的骂声:“他虽然没有对我照顾你,也从来不说薄待祖母的话。说起来,我们钟家,并没有亏待过祖母你!”

这是个响当当的,说得出来的事实。

“今天姑祖母去文章侯府做客,我特地来劝祖母,你今天不必往娘家去,让姑祖母安稳的做一回客,还有就是,祖父,他也会去,我等下就陪他前往。”

钟恒沛静下来时,房中只有南安侯夫人的呼呼喘息声,和她怨毒的眸子。她似不能挣扎,又强要挣扎,似无力再恨,又一定要恨……

“我说完了。”钟恒沛行了一礼,转身走开。

台阶上雪花又起,飘飘洒洒带着梅香,也带来一天的北风。钟恒沛走入北风中,想北风虽寒,也能等到春天。身后的那一位,你几时才能想的开些,不活在北风中呢?

玉珠正要过去,却没想到少年说出来一句:“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玉珠就是一个笨蛋,也知道是在骂自己。更何况玉珠姑娘很是通书。玉珠脸涨得通红,恼怒的举起拳头,也用了一句子曰:“小人儒,小人儒!”

这句出自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小人儒指缺少道德修养。

少年本想带路前行,真的有带玉珠去看书的心。但听到骂他没有修养,少年火大的回身,横眉冷笑:“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再加重语气怒着重复:“上达上达,君子通达,通达的是君子!”

玉珠更是尖声:“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也学着少年重复,语气重重,再加上跺脚:“小人骄!小人骄傲又放肆!”

捧茶的丫头过来,见状目瞪口呆。对着两个脸红脖子粗,手指袖飞的人吃惊地劝解:“五公子,安姑娘,你们别再吵了。”

那两个人根本没有听到,都还在自己愤怒的情绪中。但是茶过来,他们却同时看到。少年吵得口渴,怒气冲冲对着丫头走过去,取过茶碗倒上一碗热茶,自己喝了。

丫头又愣住:“五公子,这是给客人的,”

玉珠受到提醒,也口渴上来。但见茶盘子上——因是给她准备的,那五公子是莫明的转出来,丫头事先不知道——只得一只茶碗。

却又让五公子用掉。

玉珠更加的生气,再次尖声道:“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彻底把常五公子气得七窍生烟。

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是指君子不盲从,但却能保持与别人交往中的和谐。而小人同而不和,是指小人只会盲从。

这不但指责常五公子没有待客之道,不够和谐;还又一次回到他们争执的源头上,指责常五公子的见解是盲从,不是正确道理。

五公子自然要反驳的,不但要反驳,还要出来一句大大的孔子曰反驳才行。

玉珠反驳他全是孔子曰,五公子若是跑出孟子曰、墨子曰、韩非子曰……不是让对面的姑娘小瞧,更要说自己不是君子儒,是小人儒才对。

他正在思量着一句大大的话,见丫头息事宁人地陪笑:“三姑娘别恼,您也逛了半天,外面冷,不如回厅上暖和,再给您倒热茶去。”

丫头心想你们要吵,就请去厅上,当着老爷太太,当着安姑娘你的长辈们面争吵,当丫头的也能少担点儿责任不是。

玉珠让她提醒!

想到和这个小人儒吵架,真是有失玉珠的君子儒身份!

她就想着往厅上去,不再和这个小人儒争执。

走就走吧,那气还顶在心里,玉珠拂袖又来上一句:“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你戚戚!”拔腿就走。少年还没有想得出子曰上的话,又让玉珠说了一句。他拔腿跟在后面,腿长没几步走到玉珠前面,斜对玉珠出来一句:“子曰,君子无所争,”

他就悠然起来,把个袍袖往背后一负,走得晃晃悠悠,腔调乐乐呵呵:“君子,无所争乎,哈哈,小人争!”

几乎是用唱诵乐章的声调在说话。

玉珠气得脑子一晕,冲口又是一句:“子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文,在这里是修饰和掩饰的意思。

又指少年有错不改,还一个劲儿的粉饰自己。

常五公也认识到玉珠的争论,总有点儿不对。见玉珠又回他,就故意的发挥两长腿的优势,走得不慌不忙,不疾不徐,不燥不乱,总在玉珠前面一两步,把背后的袖子抖动着,以示自己很悠闲,很不生气。

他的腔调儿一直不停:“君子乎,啊啊啊……无所争乎,啊啊啊……”玉珠就跟在后面接上:“必文,小人之过也,必文…。”

两个人还没有走到厅外台阶上,这左一声右一腔把厅上的人都惊动。

见一个清秀的少年,后面跟着玉珠,两个人都满面笑容——刻意打出来,又都语气悠扬——没命的装出来,常大公子伸长脖子,乐了:“五弟,你和安姑娘已经见过?”

“啊!”少年大惊。

“啊!”玉珠失色。

两个人到现在才想到对方是谁?竟然像刚才丫头喊五公子安姑娘时,他们一个字没听。只见四只眸子瞪得又大又圆,少年吃惊地道:“原来是你!”玉珠亦冷笑:“原来是你!”

厅上的人才要笑一笑,却见到这一对少年,五公子伏霖即刻绷紧面庞,负起袖子,拖长了嗓音:“啊…。君子无所争……”

“小人之过也必文!”玉珠没占到先扭身而去的便宜,就在后面跟上他。

安家的人就看了一个仔仔细细。

安老太太乐了,这一个,哎,也是个书呆子。看他走的那方步,看他走路抬下巴不看路,说他不是书呆子,这世上的书呆子都不答应才是。

而张氏,则是丈母娘见女婿,越见越欢喜。离她最近的是邵氏,就对邵氏凑过去附耳:“好个相貌。”

常五公子生得清眉秀目,他天生一道好眉头,可比形容女子之春山。不似别的男人说英俊,是浓眉俊目。

再配上他浓浓的书卷气,恰似春山之有山岚,让人看也看不足够。

邵氏也满意,悄声道:“是个好女婿。”

相看之中,五公子和玉珠上厅来。两个书呆子紧板着脸,常大人抚须莞尔,想这小儿女们争执,倒也有趣。因他们说的是书,常大人又常和家人们论书,就再次摆出大家长老学究的姿态,问道:“你们在争什么?”

玉珠垂下头,不敢再莽撞。

而常五公子就把话回了一遍,回就回吧,最好他又是那句:“君子无所争,父亲,我就不争了。”

玉珠瞪他后背,你就不争了?

你是没有话才不争的!

玉珠气鼓鼓,又是那句接上:“必文!”你又修饰上来了。

常大人听完,书呆性子也发作,清咳两声,端正坐姿,慢条斯理的分解起来:“啊,说夫子游学无果,这是不对的……。”

他正要把孔子的生平捡重要的说上一遍,旁边坐的常夫人开了口,常夫人斯斯文文,但是当着客人打断自己丈夫,也是书呆性发作:“论起来,安姑娘说的话也有道理,论语上曾说过,鲁国的柳下惠担任官员,好几回因为正直而丢官。有人劝他离开鲁国,柳氏说正直的人,在当今的社会里,不管去哪里还是正直的为官,就免不了丢官,又何必一定要离开这里,而去别的国家呢?老爷您想,夫子的主张若是行的,为什么还要周游列国?为什么不先振兴鲁国?”

常大人才不悦,旁边又出来一个人。

常家今天只有两个男人迎客,另一个五公子躲着现在才出来。而女眷们,却是聚齐。常二公子在城外家庙上,昨天就没有回来,他的妻子却留在家中。常三常四任外官不在京中,他们的妻子今年却也在京。

常二奶奶就接住婆婆的话,道:“婆婆这话却有偏颇出来,夫子一生推行仁礼,虽然知道行不通,还是坚持去行,才有后世儒家兴盛的这数千年,”

常大人刚满意颔首,常三奶奶又接上二奶奶的话:“二嫂的意思,是指百家争鸣中衰败的学者们,都没有坚持?”

又举出墨子其它子的一些事例,四奶奶又跟上,而最后大公子没忍住,也掺和进去。玉珠和常五公子夹在里面,又吵了起来。

安家的面面相觑,张氏越过邵氏,小心翼翼地问老太太:“母亲,今天这午饭,还有人管吗?”她不得不问。

你看这主人家为了一个子曰,自己先争得不可开交。张氏很想插一句,不是子曰,而是:“这边还有客人呢,客人还在这里,”

老太太闻言,岂有不白眼她的。都是为你女儿相亲,我们才闯到这书呆子窝里,看他们说得热闹,我们坐这里白冷清。

这都是张氏打小儿教玉珠念书惹出来的。

看掌珠,认得几个字,就不这样!

看宝珠,认得几个字,就不这样!

老太太白眼道:“我怎么知道,你没看到人家忙着,忙得这是一个快忙不过来。”再看玉珠,和常五公子争执进入白热化。

玉珠尖声:“墨子,墨子说的!”

“我这是老子,老子说的!”常五公子寸步不让。

老太太也忍不下去,隔着钟恒沛邵氏张氏掌珠,去问宝珠:“你从这里捡到这样的人家?”真是书呆之家。

宝珠悄声回:“祖母,大街上捡到的。”在铺子里捡到,跟大街上捡到也差得不远。

安老太太摇头:“真神奇,大街上也能捡到这样的人家。”邵氏掌珠都掩面窃笑,然后见老太太也受不了,问钟恒沛:“他们还要把客人丢下来多久?”

钟恒沛早肚子里笑得跌脚,觉得这一出子也太好看。见老太太催,钟世子忍住笑,清了清嗓子,缓缓地唤道:“常大人,大人?”

常大人回过身子,惊讶:“啊?”原来这里还有客人。

钟恒沛笑道:“我们来说说亲事吧,你意下如何?”老太太等人都松了一口气,幸好我们还带来一个帮着论亲事的人。

不然,你们想争到晚饭时候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