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二郎鸿鹄志

奋斗在盛唐 牛凳 2386 字 10个月前

“是!”众人同饮。

姚挺志得意满,还得说点漂亮话,道:“小老儿其实不算什么,您莫忘了,这让崔耕和太子出外的主意,乃是王先生出的。我若是韩信,他得是张良张子房。”

魏知古凑趣道:“那临淄王岂不成了汉高祖了吗?”

姜皎道:“临淄王来日的成,恐怕不在汉高祖之下哩!”

李隆基听了这些话心里面高兴,嘴里还得表示谦逊,道:“小王何德何能,敢与汉高祖肩?只是如今韦后弄权,我大唐有倾覆之忧,还请众卿助我,挽狂澜于倾倒。”

人们齐声道:“愿为王爷效死。”

正在气氛越来越热烈之际,忽然,“噔噔噔”,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走进了一个小校。

他单腿跪地,道:“郑愔求见王爷,说与您有要事相商。”

“郑愔?”李隆基怪道:“他不是已经罢相了吗,来找本王干什么?再说了,他可是皇后的人。”

“那要不……小的回绝了他?”

“等等,让他进来吧。本王倒要看看,这郑愔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是!”

功夫不大,郑愔被带到了李隆基的面前。

可是,他见了李隆基以后,并未前见礼,而是先大笑三声,然后大哭三声。

笑的酣畅淋漓,哭得如丧考妣。

李隆基怪道:“郑先生,你为何先笑后哭呢?”

郑愔回道:“微臣今日得以拜见真主,欢喜无,当然要笑。”

“那哭呢?”

“王爷您马要大祸临头了,微臣当然要哭。”

“大胆!”左右之人齐声怒斥。

{}无弹窗

出现在吴知面前的,是一个带有底座,明显歪斜,花花绿绿,圆滚滚地物事。

吴知疑惑道:“此为何物?”

崔耕微微一笑,道:“本官管它叫地球仪。”

“地……地球仪?”

“不错,是地球仪。所谓地球,是你我脚下的这片大地。《山海经》有云,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其实,即便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我们脚下的大地,仍然如鸡子儿一样,是圆球状的。”

吴知的才学和修养着实不错,要不然当初也不能急智做诗,要不然也不能那么急智的一语双关,要不然崔耕也不会对他如此看重。

他镇定道:“听起来有些道理,请崔相说下去。“

“咱们这地球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旋转……”

“等等,既然在旋转,我等为何不会掉下去?”

“那是因为万有引力。”

……

二人一问一答之间,已经两个时辰过去。崔耕不仅让吴知接受了地球的概念,还介绍了七大洲四大洋。

吴知深施一礼,道:“某往昔自负才学过人,理应得朝廷重用。今日听崔相一席话才明白,自己往昔不过是井底之蛙矣!”

崔耕笑吟吟地道:“现在你该明白,本官为何宁肯在朝堂被动,也要掌这数十军州的军政大权了吧?”

“我明白了!您志在天下!”

“好,好一个志在天下。”崔耕长身而起,道:“不瞒吴先生说,本官和扶桑有过节,打算趁着这个机会,连同扶桑一起灭了。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造船,造很多很多的船……”

说着话,崔耕伸手一指地球仪,道:“吴先生你看这里,这里盛产胡椒和各种香料,在我大唐,胡椒可是价黄金。这漫山遍野的胡椒无人享用,是不是暴殄天物?你看这里,盛产黄金象牙以及各种宝石,咱们不取来,岂对得起子孙后代?”

“这些都不算什么?我大唐百年太平,人口滋生,土地渐渐不敷使用。你看这里,仅仅有少数土人存在,大部分皆是无主之地,土地肥沃。若我大唐的失地农民迁徙过去,不知能为本朝延长多少寿数?”

“这里有特产玉米,亩产可达千金以;这里有一物名曰土豆,产量更胜玉米……我大唐现在人口五千万左右,若有了这两样东西,纵然有四亿子民也可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