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行宫外,得悉瑕月性命垂危的弘昼亦同样焦急,他命手下之人,想办法打听杭州府的名医异士,毕竟不是每一名大夫都会去看皇榜。
这一番打听之下,倒真让他知晓了一个隐居的名医,此人姓陶,原是杭州府最为出名的大夫,有再世华佗之称,但有一次,他遇到一名身负重伤的逃犯,本着医者之心救治于他,但此人却在伤愈之后,奸淫了其唯一的女儿,其女不堪羞辱,上吊自尽;这件事令陶大夫大受打击,从此封馆,再不为人治病,只与妻子一起守着亡女的坟墓度日。
弘昼得知后,当即命心腹手下带着自己的令牌去请其来行宫,结果却是碰了一鼻子灰,无功而返。
“王爷,属下已经将能说的都说了,也许他知道皇榜上的好处,但他就是不肯松口,甚至还将属下赶了出来。”
宁二在一旁道:“你应该告诉他,若不医治皇后娘娘,便是抗旨,乃是杀头大罪。”
护卫苦着脸道:“我说了,但此人性情古怪得很,说就算是死,他也不会再为任何人医病,实在是让人没辙。”
弘昼凝思片刻,道:“你带路,本王亲自去请他。”
“王爷,只怕您去了也会受气,还是请其他大夫吧。”面对护卫的劝言,弘昼道:“纵观杭州府十年,再无人的医术能与他一般受人推崇,此人一定要设法请来;另外,将这人的事再与本王说一遍,尽量详细着些。”
陶大夫住在杭州府外的山脚下,虽快马加鞭,也花了半个时辰才到,护卫指着山脚的一处茅草屋道:“王爷请看,那就是陶大夫的住处,方圆十丈之内,只有他一户人家,属下问过附近的人,都说陶大夫自从搬来这里后,就再不与人往来。至于他女儿的坟墓就在屋后,属下刚才过来的时候,他就坐在坟前一个人自言自语。”
弘昼点头走了过去,屋中没人,在绕过茅草屋后,果见一个身形佝偻,发须雪白的人坐在一个坟包前,墓碑上写着“爱女季氏秀娟之墓”。
未等弘历答话,方简已是爬到凌若身前,涕泪横流地道:“求皇太后慈悲,救臣等性命!”在他之后,其他太医也回过神来,纷纷磕头哀求。
凌若惊讶地看着惶恐不安的方简等人,道:“救你等性命,这又是怎么了?”
弘历耐着性子道:“回皇额娘的话,皇后今日突然性情大变,之后气血亏虚昏迷不醒,好不容易醒来,又出现头痛之症,痛苦不堪,偏偏这群庸医除了一句气血亏虚,就什么都答不上来,既是这样,还留着他们做什么,倒不如杀了干净。”
其中一名太医战战兢兢地道:“启禀太后,皇上,臣等都仔细诊过,皇后娘娘的脉象确实没有病症,恕臣斗胆说一句,娘娘的情况……更像是中邪!”
“荒谬!”弘历冷声斥道:“自从宫外回来,皇后就一直在宫中养病,怎会中邪,尔等治不好皇后,便将事情推到中邪上去,更加该死!”
“皇帝。”凌若言道:“哀家知你着急皇后,但就算你杀了他们,皇后也不会好转,反而使得她无人照料,万一情况恶化,身边连个救治的人都没有。”
弘历声音冷硬地道:“儿子会让四喜传旨去请徐太医过来,并张贴皇榜遍访名医,一定有人可以治得好皇后。”
“可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皇帝何不暂留他们性命,等徐太医赶到,或者访到名医之后,再行处置;皇后一向温善明理,相信她也不愿见皇帝为她而杀人。”
见凌若这么说,弘历勉为其难地道:“既是这样,就依皇额娘的意思,暂留他们性命。”
这一夜,对于瑕月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痛苦与难熬,在又一波剧痛来袭时,她实在熬受不住,望着弘历痛苦地道:“杀了我,皇上,杀了我!”
弘历哽咽地道:“你是朕的皇后,朕怎么能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