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站在桓冲的立场上仔细想想,也能理解他为何会有如此决定。
除去镇守一方的领军大将这个身份之外,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桓家的家主!
这些年来为了东晋的整体利益,他即便是做出了一些让步,却也不可能真的一心为国,抛弃桓家利益而不顾!
作为依靠兵权起家的人,他深深的明白自己桓家真正的力量所在,此时的局面硬拼之下获胜的可能性不可能有桓玄说的五成那么高,但最起码也有三成!
至于和对方打成平手,七成的把握还是有的。
只是如此一来,不管是战胜还是战败,桓家手中的兵力都会折损大半,是真正的伤筋动骨!
折损大半实力之后,桓家再想拥有如今超然的地位显然是不肯能的。
当然,王庆却有其它方面的考虑,那就是接下来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一场真正动摇了前秦根基的大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些成语,就是此次大战之后由大溃败的前秦所贡献出来的。
历史是由很多偶然事情和大势结合在一起所造成,他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出现而对这场旷世大战产生丝毫不利的影响,因此上思索一番之后开口道:
“小侄以为,秦国军队远道而来,此时正值人困马乏之际,正所谓敌疲我打,以逸待劳,现在应战也不失一个好时机。,
而且襄阳距离秦国腹地过远,众多步众长途奔袭之下想要在极短的时间里达到这里显然极为困难,小侄觉得秦军援军不可能有这样多的人数!”
桓石康想了想出声道:“现在观去,秦军火把无边无沿,至少也有五万之众,穆之对此如何看待?”
王庆自然不会说是一个兵卒拿着是个火炬的缘故,遂苦笑着摇头道:“这也正是我所疑惑之处。”
一旁桓玄却笑着开口道:“这点倒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襄阳地理位置极为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更是相当于秦国南面中部地区的门户。
一旦襄阳失守,秦国大片土地就暴露在了我们面前。
门户大开之下,我们进可攻退可守,秦国自然疲于应对。
如此重要地方告急,他苻坚怎可能不重视?
援军日夜兼程而来乃是应有之事,即便是来的兵将再多一些我也觉得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