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楚

战国野心家 最后一个名 1819 字 10个月前

墨家迅速组织水运,运送来二十门大口径的铁炮,这些铁炮的重量因为铁铸造水平的原因比起铜炮来要重不少,并不适合野战,因此用于集贤关防守。

战斗工兵在此筑城,建设炮台,使得铁炮可以控制长江航道。

不过集贤关,则不能沿江抵达江淮;不破集贤关,则以大别山为城、长江为城,使得楚国首尾不能相顾。

集贤关往北、枞阳向北,有一大片沼泽湖区,为后世之嬉子湖、菜子湖,越过湖水则为桐子国所在之地。

桐国为淮夷,夷狄皆子,是以桐国为子爵国。夹在吴楚之间,因为当年参与了吴楚之战站队错误而被灭。

后越灭吴,桐子国归顺于越,桐子国原本是闭塞穷困之地,但随着这些年泗上工商业的发展急需桐油,使得这一处桐油产地的经济颇有发展,虽然仍旧是以原材料为主,但这几年也颇通商路,墨家学说在此广为流传。

待解悬军筑集贤关,以五百士兵北上,桐城望风而降,不敢战。

至此,越国江北之地,尽属于墨家。

江南之地陵阳,为重要的铜矿,当地矿工颇多,也有不少奴隶,墨家再次暴动,占据陵阳,筑造城邑,与江北之枞阳互为犄角。

大量干部进入到陵阳,船只运送粮食铜矿往来不绝,不足半月恢复生产,越国不敢攻。

七月上,集贤关筑成,炮台准备就绪。

墨家在泗上宣告对楚开战,并且公开散播将来攻占楚国之后的施政纲领。

天下震惊。

泗上进行全面动员,各种法令开始管制。

随后,墨家淮北泗上三万人沿淮河,以洪泽湖区囤积之粮为后勤补给,沿淮河西进,钟离不战而降,民众箪壶食浆以迎仁义之师。

七月中,淮水军团沿淮河进占下蔡、寿春,以重炮攻城,守军投降,当地封君被俘。

其时即将收获,墨家立刻派出干部宣布土改,所有即将收获的土地全部按照人口分配给当地民众,民众欢呼振奋。

此地本非楚国旧地,五十年前楚国刚刚攻占此地逼走了蔡侯迁徙到长江以南,民众对于楚国没有任何的感情,倒是知道他们的封君多占土地、多放高利贷。

同月,集贤关之解悬军主力沿桐子国北上,攻占庐州,后世之合肥。

两军会师于寿春之南。

至此,淮河以南,大别山桐柏山以东,楚国唯余申息之师可堪一战。

但因为墨家这些年野战的名头,申息之师不敢出击,只能祈求墨家不要攻打。

墨家遣派民夫,在寿春和下蔡修筑保留,战舰聚集,使得下蔡与寿春互为犄角。

下蔡在淮河以北、寿春在淮河之南,以舟师连接,一如后世之襄樊防御。累土积石,部署防御,以防楚人反扑。

八月初,解悬军再聚于集贤关,水陆并进。

月中,攻到艾侯国,占领鄱邑。

鄱邑者,后世之湖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