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四章 庶卒君子金鼓交(五)

战国野心家 最后一个名 2700 字 10个月前

既要做,那么就需要从很多小事上开始,让每个人熟悉将来可能的乐土是什么模样,让每个人都切身感受到墨家的平等兼爱非攻的道义是可以实现的,也是能够潜移默化让他们对平等众议这样的事觉得理所当然。

谋一隅,要清楚将来的万域;谋一时,要了解将来的万世。每个墨者要做到,明白从天志推出的天下万域与万世,剩下的就是要不断追赶那个现在看来并不遥远的万域与万世。

庶轻王很清楚的记得,适那天不止一次地告诉他们:打仗是为了不再打仗,墨者与义师打仗,是为了改天换地汤武革命,而非是为了如晋之毕万自匹夫而起在旧的规矩下成为王公贵族。

在义师中的墨者代表,要解决士卒的重要疑惑。

即:我是谁?

我从哪来?

我为何而战?

我和以前做徒卒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我现在打仗为了一个什么样的天下?

这天下是否包含我在内?

这一系列的问题,表现在连队的正常生活中,就是从最基本的士兵委员会开始的。

士兵委员会的职责很多,但吃饭这是每个人都要关注的事,从这件小事开始起步,作为士兵委员会在义师中的基础,很容易推广到其余的方面。

譬如法度、军令、秋毫无犯、避战逃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正如庶轻王曾经不会用火枪一样,这军中的士兵委员会也不是从开天辟地以来就有的,可偏偏现在就出现了,并且很快得到了士卒们的广泛支持。

庶轻王除了连队墨者代表的身份外,又被士卒推选为连队的士兵委员的代表,而这种制度在沛县当地训练的时候实行起来也很容易。

和别处不同,沛县的商品经济很发达,除了盐、铁、烈酒之类的墨家专营的货物之外,随着农业革命的开展,很多商品都可以用墨家发的代币买到。

油、菜、肉、鱼……这些都要从连队的菜金中购买,士卒们商议后决定日常的生活。可以选择月初吃好的月末舔盐,也可以选择时不时地改善一下细水长流。

训练的事,自不必提,最开始无非就是庶轻王熟悉的那一套队列、行进、笛鼓等。

整个秋风飒爽的十月份,除了训练之外,庶轻王一直在忙碌连队的一系列组织建设,每隔几天就要去开会学习。

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旅内,有时候也会组织去,由适等墨者高层讲解一些内容。

士族们编组完毕不想熟悉后,他这个墨家的连代表按照学来的东西,先把士兵委员会组建了起来。

而这个听起来古怪的士兵委员会,很快就融入了连队的日常训练和生活,因为涉及到“伙食费公意监督”这件事。

吃饭,是件大事。

庶轻王之前服役的时候,这种制度就已经建立起来,而现在这种制度更加完善。

因为之前,庶轻王第一次服役的时候,有个词汇为“伙伴”,那是一直以来中原军中特有的词汇,后来才传入市井。可现在这个词汇逐渐在义师中消亡。

原本都是要用陶罐煮饭的,在王公贵族的征召徒卒中,大部分时候吃粟米或是麦子,麦子居多,原本麦子是贱食,不能去麸皮的麦子比粟米难吃数倍。

瓦罐没有太大的,徒卒晚上也没有帐篷,扎营的时候就围着篝火堆一同用陶罐煮饭,是为“火伴”。

可现在,沛县市井间暂时还很难买到的铁锅,已经在军中先出现了,都是笨重的铸铁,一个连队有两个大锅,有专门的一个伍负责做饭,直接隶属于旅而不是属于连队。

伙伴这个词,也就逐渐在义师中消失了。

而义师的后勤制度,有一个极为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只配给足够的主食,其余菜、油、肉、脂之类的东西,全部把钱发到连队。

士兵委员会在军中建立起来,并且很快得到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吃饭的问题——士兵委员会有权责监督并且讨论这个月的菜钱怎么花费。

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脱了下裳放屁的事,多此一举,庶轻王曾经也这样想过。

但在十月中的一次学习中,庶轻王终于明白了这件事的意义。

当时旅的墨者代表六指,给庶轻王等人讲了一个故事,说是适说给他听的。

故事很简单,就说楚地有一人养大象,这大象小的时候,就用一根绳子拴在柱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