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

战国野心家 最后一个名 1034 字 10个月前

上架了,先感谢书友们支持、编辑虎牙和徐徐、费心管理书评区我却一句感谢都没说过的两位书友、以及看似和我有py交易的七月。如果两位还在管理,请接受我的感谢和歉意。

我是机电狗,又是新人,写历史算是作死。阅历也不深,也算是抓着八五后尾巴拽着九零后的头发出生的人,所以一切还请多多包涵。

先秦历史难写,史料不全,微言大义,佶屈聱牙。很多事情只能在时代框架内虚构,学者们的意见也多相左,确实不怎么好写。

春秋战国是波澜壮阔的时代,而每个人眼中的波澜又不相同,所以更难写。

不是明末铁血与夷夏,不是唐汉盛世与扩张,不是清末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但却有着他独特的魅力。

切入的时机不好,卡在仲尼已逝、孟荀庄韩非未生的阶段。

当然主要是笔力有限,如果时间线再往后拖五十年,我想以我的水平是写不出来的。百家争鸣,要把百家的“道”写出来,想想就知道难于上青天。

单单一个看似简单的农家,也并不是常人想象的那样,涉及到一系列的思潮与诉求。

这些百家思潮才是那个大时代真正的魅力,那种诸夏襁褓中便抬头望向遥远未来的深邃与早熟正是魅力所在。否则又与五代十国有什么区别呢。

选墨家,大约是因为理科生的缘故,看到墨经中的各种定义、圆、杠杆、镜面反射这些东西,就觉亲近。

比如凹面镜反射原理,墨子除了搞混了焦点误认为焦点就是凹面球心外,别的堪称完美,可以进初二的教材。

很久前我在想,《几何原本》是以定义开始的,如果墨经中的那些定义换成几何学定义呢?

于是动笔。

墨家不好写。

墨家是重集权的,若无义只用术势,很容易与法家融合,关键在于义能不能形成理论体系。

秦国法墨融合的如此贴切,不是没有原因的。

编什伍、株连威慑、泰勒制军工、明细法令等等这些,如果没有了“义”这个意识形态的解释权以及以“义”为目的其余都是手段的理智,很容易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