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天居山上引火树,人居山中看苍梧

峨眉祖师 油炸咸鱼 2546 字 10个月前

时间渐渐过去,光阴如流水潺潺而隐,第二位踏上山巅的仙人出现了,随之是第三位,第四位

剩余在此,不曾陨落的仙人都已经到达。

他们看见了火树银花下的李辟尘,亦看见了那位盘坐的石人。

他们同时明白了这石人究竟是何物。

道!

天音诵唱,所有人都听出那是度人经,但冥冥之中还有另外一道声音在响彻,毫无疑问,不需思考,在听得这声音的第一瞬间,所有人都知道,那就是石人在诵唱。

天之道,人之道。

有人开始盘坐下来,口中念诵经文。

那是他自己本山的经文。

人之道中,有一股涓涓细流汇来,于是那株树上,又有一片叶子化作了苍梧的碧叶。

于是所有的仙圣都坐了下来。

无数经文的声音汇成风雨,又似雷音,在这高渺的仙山上与天石坐而论道,那石人不为所动,只是它身后的古树,那上面碧绿的叶子渐渐的变得多了起来。

无数的溪流汇聚,成为江河咆哮。

这江河去向哪里?

去向石人,石人居于哪里?

居于大海。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昼夜更迭,那太阳高悬,看群仙坐下山巅,言而论道,那太阴显化,又闻人影,是天石倾听千古大潮。

大浪淘沙,这沙子便是人道,那顽石就是天道,而长河就是岁月!

无数的江河是人道,无数人道汇聚成大海,这是天道,而人道与天道合一,江河成海,其本质皆是水而已,故岁月为长河,奔流不息!

这就是大道!

仙圣们盘坐于此,火树银花的叶子开始变化,碧绿的光照耀乾坤,苍色的木散发着太古的气息,生与死在轮转,阴与阳在交谈,天人渐渐交织起来,无数的人道汇聚成天道,无数的人音汇聚成天音。

于是原本的天音也成了人音。

而天人居此,于山巅而语,论道之末,此最终离不得一个仙字。

石人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存在,非神非仙亦非魔,李辟尘在看见它第一眼的时候,那种熟悉且又高渺、浩大的感觉顿时出现在心头。

五云仙乡,所谓仙人,追道之人。

这石人就是“道”!

它没有面目,是因为它此时为天地之道,并非人自身之道,既为天地,自然为自然,它当然没有面目,更处于一种无法言说的状态中。

银花赤叶飘落,就如春秋已暮,那石人坐在树下,李辟尘在它面前盘坐下来,不发一言。

静坐许久,石人无面,但却发出了声音。

这并不是用耳去听的,而是直接在思维中,在心中响彻。

它在阐道,它在问道,它在言道。

大道不可明说,故此听在心中的不过是一些玄妙的声音,朦朦胧胧,混混沌沌,但是如果仔细倾听,可以发现,那些朦胧的呼啸声更近似于风声,雨声,雷声。

这是自然的声音,它们本身就是代表了道的一种。

那么,又要询问,什么是道了。

天地之规律,自然之行为,这是最基础的道。

在这基础之道上,又衍生出其他的道。

生灵出现,这是造化之道。

天灾降世,这是厄难之道。

冥冥勾连,这是缘法之道。

种树得果,这是因果之道。

道就是自然之中存续的规律,这是天道之一。

仅仅是之一。

人之道,那便可以有很多,人道依托于天道,故此合称天人。

以人心体天心,不为天心迷惑,不丢去人心,此为天人合一,我心即天心,我意即天意。

李辟尘感悟到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眉心中三团尘炁轮转,此时石人仿佛受到牵引,居然抬起了头,那好似是无意识的动作一般,没有面目的脸孔静静对着李辟尘。

它即天之道,李辟尘即人之道。

李辟尘明白了,这时候是天道与人道的较量,并不是说自己就代表了整个人之道,而是说所有登山的仙圣都是人之道。

人攀登在山上,自然就是

“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