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悄悄流逝,李辟尘盘坐在云龙头顶,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在这外道之海的深处,难以计算时辰,但能感觉到的,则是那身躯之中的力量,正在以极其快捷的速度增长,而距离玄光,也只剩下一层窗户纸了。
九霄银河之外,更是银河之下,龙宫之前。
道水泛起波澜,当中不断有人影显化,从中退出,此时一位位持着定海珠的人物从当中乘龙而起,掌握天法,行走之间,带有一丝丝的天威,让那些不曾跨入银河洗练的龙盂客,都是感到一丝震惧。
银河起浪,第一位持定海珠的人已经从当中走出,此次银河行去,跨了约有十万里远,修持十二日,便是退了出来。
如此又经十二日,春分登天之日早过,龙盂大会几近结束,而诸多龙子龙孙与龙盂客不曾离去,正是在此地守候那踏入银河的二十四人。
所有人都想看看,跨入银河之后,再出来时,法力与道行,会高绝到何等的程度。
而此时第一位仙人从中走出,那身上气息澎湃,带着天威出行,宛如一位旱仙临尘,那手中驱使的,乃是小暑珠。
这位仙人是来自云原的仙家,手中举着一尊大鼎,乃是九玄之中,石龙山藏鼎观的仙家。
藏鼎观中有驭鼎祭神之法,借天地山川之力对敌,凡天象之中,取来龙气,化龙脉截人风水运术,断人顶上气数,更有绝妙攻伐之法,移山挪岳,布阵施为。
这仙人入银河之时,尚不过真丹境界,如今出来,带着天威一丝,而那身上气息澎湃,境界早已立在一阳,而法力几乎逼近玄光。
真丹化一阳是一道大坎,而一阳化玄光需要大量的气息磨合,更是枯燥的一关。
他离身在银河之内十二日,得此成就,是自身法力难以再维系定海珠,故此才与座下大龙商议,从银河之中退出。
此时外界诸人看见此仙家身上境界与法力,那面上不语,可心中早已震颤难言。
“不料这银河居然有此等威势,可惜了,当初不曾寻到定海珠”
有人暗自哀叹,这当中更有来的晚的,是懊恼无比,知道自己错过了最好的宝物,便是心中苦涩起来。
二十七阳汇聚为一,一阳者又起于真丹,而玄光之境,则是真丹圆润无暇,发出璀璨光华,到了这一步,便是初入玄光。
玄光者,智慧之光华,《淮南子·俶真训》:“外内无符,而欲与物接,弊其玄光而求知之於耳目,是释其炤炤,而道之冥冥也。”高诱注:“玄光,内明也。”
一曰——玄,天也。
玄光之后是出窍,而玄光之境是人仙的最顶峰,人仙之高,莫过于玄光,光华炽烈,入神仙时法力越是高强。
待到玄光破境,是把炽烈光华汇到四百零九窍,而出窍能使阴神出游、阳神巡天、自身真灵唯一之神高坐眉心天宫。
出窍之后便是洞玄,灵海大开,人身四百零九窍穴融汇为一,各自穴位内运转法力尽数没入紫府,真丹化为虚幻,开辟一处新窍,为人身仙天。
自此真丹消逝,仙天初开。故此,玄光,也被称为开天之光。
一阳化玄光,乃重中之重,阳气旺盛则玄光炽烈,阳气平和则玄光温吞,阳气低颓则玄光黯淡。
此人仙四境皆是相辅相成,是循序渐进,递增有序。
李辟尘聚气于紫府,化于天宫,散于龙骨,灌于丹田,沉于北海。
天宫者,紫府上丹田之别称;北海者,亦是下丹田之别称。
而龙骨经过膻中穴,是谓之中丹田,乃称绛宫。
人身三处丹田异名隐语颇多,譬如紫府有言,又称昆仑顶、翠微宫、圆觉海、清虚府、太渊池、帝乙、玄都、天堂、瑶池、玉京山多不胜数。
而在紫府当中,天宫之内,昆仑之顶,瑶池之上,正是藏神之所在。
李辟尘捏道印不动,汇聚四面八方天地初开之三气,又引三清三浊而来,汇聚于下,驱定海珠护佑己身与龙身,如此在这银河极深之处,汇聚出一面太极图来。
清者上升为天,乃阳之所在,是根本之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