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人间秋世曾遇仙(九)水龙吟

峨眉祖师 油炸咸鱼 3773 字 10个月前

一路行,那往古的事都化作了尘烟,这一梦若醒,就是千年。

半遮半掩的门户渐渐被推开,而在这一刻,随着那些曲调的哼出,心神则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空灵境界。

一瞬间,仿若乾坤都变得渺小,而在双眸当中,显化出了一只猴子来。

心桃木下,三我之侧,那心猿从树中露出面容,而就在同时,三我俱都抬头,那六道目光摄他意神,让心猿大颤。

桃木抖动,心猿落下,三我起身,此时俱都伸出一只手去。

这猴子抬起头,被三只手掌压住。

真我降服心猿,定住过去,不为恶法所乱。

本我降服心猿,定住今生,不为外道所趁。

道我降服心猿,定住来世,不为阴幻所迷。

待三我手掌放在那猴头上时,只这一下,看那猴子跪拜下来,对着三我,一我三叩,共计九叩九拜。

真我大笑,本我颔首,道我不言。

此刻此时,六耳已经化作了灵明。

于是在这一瞬间,李辟尘睁开了眸子。

“哗!”

波涛卷起,狠狠砸在那山峦上,拍打剑峰,无数的白浪似是剑气怒啸,而那浩荡的音宛如雷震,但那当中,又有一道长音突然高亢而起!

而就在这同一时刻,吕公的笛音也在瞬间达到了顶峰的高潮!

长音,笛音!

那是道喝龙吟!

一道白练破开了江河,李辟尘步伐一踏,此时一人站立水中,那下方无数白涛汇聚,此时化作一条白龙!

大江不尽,东流直入大海;

万沙聚来,化作一方玉台;

剑峰开天,镇下人世千载;

云遮雾敛,成这仙凡关隘。

白龙起身,此时驮仙而去,那无数水流汇聚,化龙鳞龙须,而这片大江当中,顿时大浪翻涌,又是风雨齐来!

“龙!”

“白龙!”

子明猛地站起身来,那手中的钓竿滑落,而就在这时,吕公放下了手中的笛子,看那白龙离去,而目光稍稍一停,突然见到那白龙顶上,有一道身影矗立。

那年轻道人负着双手,此生哼着曲调,而那声音悠扬传来,隔着江水,却一丝不差的传入自己耳中,而那正是之前的笛曲。

原来如此!

吕公顿时恍然,同时浑身上下都在颤抖,那末了,长天一笑:“当今世上,谁得仙人一曲?唯我楚江之畔吕公望也!”

“一道龙吟,一声道喝!多谢仙人赠我一曲!”

他站起来,摇摇看着那白龙化入云雾,而龙顶之上,那仙人似乎回过头来,对他笑了一下。

耳中传来声音,吕公听得分明。

“云山一境见清影,仙心一曲水龙吟。”

雨雾迷蒙,乘风而起,跨过千山万重。

路,将要尽了。

太虚山之外,显化出了一个道人的身影。

李辟尘来到了这里,那抬起斗笠,向着远方眺望。

那是一处江河岸,大得没有边际,两侧有山,如刀削斧劈,棱角分明。

就好像一扇门般,而这大江就如同大路,当中云烟萦绕,大雾朦胧,看不清其后真容貌。

松中藏云,云里生松。

雾中藏峰,峰上萦雾。

如同通向彼岸的长河,那尽头处,是千古之前的光阴,只要跨越,就能成为历史。

天赐绝险之处,生生造化之地。

李辟尘取出一枚木牌,那上面有光华闪烁,龙华二字变得愈发鲜明。

太虚山通向无垠海的入口,就要到了。

平常人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自己这一路行来,看见的,明悟的,体会的,则是比书中得到的,还要多的多了。

李辟尘抬起头来,望着远处的山峦云烟。

心中的那道半遮半掩的门户仿佛就要打开了,石灵明为自己推开了一半,而剩下的一半,是要自己来推开。

石灵明只是个引子,最重要的,还是在自己身上,但如果没有引子,或许便推不开心中的这扇门了。

李辟尘来到江岸,这地方有不少巨石,并无什么能够停泊船只的地方,不过这也是当然的,自己这次是要去太虚山,若是还有凡间的渡船能够去往那仙家圣境,岂不是贻笑大方吗?

这里不是凌云渡,也没有撑船的接引佛祖。

太虚山就在这一片剑峰的后面,隐在福地境中,凡人难见,便是渡过了此江,也不得窥视,只能到达另外一处凡间之地。

正所谓无缘者不得相见,有缘自然会来找你。

李辟尘踩着青泥,步履踏出,那前方处,巨石上,有江中钓客,那手中竹竿抖动,不时从江水当中扯起一条大鱼,掀起漫天水花。

该过去了。

李辟尘如此想着,那身子动作,而此时,那身边处,有两位钓客的动作,引起了李辟尘的注意。

一位钓客手里的竹竿抖动,从江中拖拽出一条白鱼,然而他只是看了一眼,就把那白鱼放回水中,而另外一人坐在他身边,手里竹竿一动不动,再等一下,看他提杆时,却发现是个直的钩。

直的钩,学的姜子牙么?

李辟尘感到好笑,那也不曾过去,然在此时,耳中听见那年轻钓客叹气言语:

“我要钓的不是白鱼,我要钓的是一头白龙。”

“这江里是有条白龙的,可是我一直钓不见它。”

李辟尘听完他话,此时这年轻钓客边上,那老钓客又开口了。

老钓客言语:“愿者上钩,钓上来了是福分,钓不上就当是休息,愿意与不愿意都在自己一念之间罢了。”

年轻钓客此时叹气,对老钓客道:“吕先生,你这样心思散漫,怎么能钓到想要的鱼?”

老钓客笑起来,对年轻钓客道:“子明老弟,你这样太过执着,确是有些过犹不及了。”

“如何是我过犹不及?”

“因你心中欲壑难填。”

二人一问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