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心中稍微有些失望,你们看内容啊,内容才是真正的精彩。
殿试可弥封,也可不弥封,其实都无所谓。
考生每交一张卷子,就有读卷官围过来看。
读卷官要么是内阁阁老,要么是部院大臣,一目十行,过目不往是他们的看家本事。
只要你的卷子交上去,人家只要扫一眼就能记住。就算卷子弥封之后誊录了,他们也能从中把自己需要关照的人挑出来。从某种意思上来说,能够做到如此官位的谁不是超人。
明清两朝的科举制度是极尽完善,可架不住主考官有“特异功能”啊!
刚才周楠写卷子的时候,皇帝在他背后看了半天,考生们都知道他的文章中了天子的意,说不好能得高分,将来朝考的时候中个庶吉士呢?
众人都朝周楠竖起了拇指,只王锡爵和徐养大低哼一声将头转了过去。
周楠心中快活,看情形,入翰林还真可以争取一下,这皇帝老儿还真够意思啊!
他背着手朝午门走去,感觉脚下生风。
走了几步,头上的雾水更密实些,周楠禁不住回头有看了一眼殿试考场。
已经有考官将雨伞送过来了。
嘉靖皇帝将一把伞撑在申时行头上为他遮雨,未必没有显示国家注重文教的意思。
所谓:天子重英豪。
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申时行小声哽咽起来。
嘉靖:“不要哭,好好写,不要急。”
……
周楠心道:“申时行的状元稳了,真是个好运的家伙啊!得让他请客,得让他请大家喝大酒。”
心中顿时升起了野心,如果能够进翰林院,那就是站在一个大平台中,上限天然比一般官员高。如此,才谈得上远大前程。
当即,周楠就静下心来,给砚台加了水,一边慢慢地磨墨,一边打着腹稿。
待到一砚池墨汁磨好,心中已有计较。
周楠提起笔在卷子上写道:“臣对臣闻。”这四个字是殿试考卷的固定格式。意思是:臣启奏陛下,臣听说……
这场考试之后,所有人都是进士,都要被授予官职,也可以称臣了。
其实,殿试文章的内容并不要紧。正如先前大家议论时那个贡士所说,考的不过是未来的新科进士们的文章写得漂亮不漂亮,书法好不好,至于内容倒无关紧要。
一般情况,只要考生不出违式,中间正义哪怕生吞活剥,结尾点出“臣谨对”四字,最次也在第三甲中。
大约是因为太紧张,以往殿试时还是有人犯了错,为了制。
违了式的考生一旦违式,便被拨与吏部,立即授七品职事,外放为官,不赐进士身份。那才是真真的无妄之灾,命苦不能怨政府了。
所谓违式,不过是遇上“天”及“帝、后、祖宗”等字,须提行,且必高出一二字书写,俗称抬头。再个就是要避大明朝历代皇帝的名讳。
比如朱字就用红来代替,元用原代替,璋字则将王旁换成包耳,或者直接去掉部首。
周楠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他这篇文章和其他考生凭空想象的不同,有数据,有论点,也有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心思想其实就是照搬张居正隆万大改革的政策,写得洋洋洒洒。算是弄出了一个完整的方案,一条鞭法在理论上成熟了。
很快,时间到了中午。
监考官叫了一声,考生用饭了。
周楠这才停了笔,打开桌上的篮子一看,心中却有些惊喜。原来里面是一整只卤鸡,以掐了金丝的景泰蓝大盘盛了。虽然已经凉透,可那鸡看起来黄灿灿油汪汪,叫人禁不住食指大动。
周楠一想,却是默默地笑了。金盘盛鸡,这不就是金盘送吉吗,颇是吉利。
除了鸡,还有一壶黄酒。
如果可能,他更愿意是一壶白干。可惜,如果考生酒量不行,喝白酒喝醉了,考官也要负连带责任的,还是黄酒保险。
黄酒也是冷的,美中不足。
周楠早已经饿了,双手并用将肉撕下来放在口中大嚼,又一口气喝干壶中酒,心叫一声:“爽利”乘着酒性,手下的笔写更快。
其他考生也吃得满嘴是油,骨头吐了一地,甚不严肃。气得陈洪不住提醒:“体面些,各位贡士体面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