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你可长点儿心吧

徐文爵却是撇了撇嘴道:“那是内阁跟户部的事儿,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父亲,现在的大明跟以前不一样了,咱们只需要打好仗就是了,剩下的事儿用不着咱们操心。”

徐弘基道:“混帐东西,你打算就一直就这样儿下去?除了杀还是杀?你能不能站在国公府的角度上面看问题?嗯?!”

虽然生气徐文爵满脑子的打打杀杀,但是对比起之前的纨绔子弟来也算是长进的多,徐弘基打算忍着心中的怒气跟这个混帐东西好好交流一番。

徐文爵却是毫不在意的道:“现在您才是魏国公,孩儿不是,孩儿在京营之中已经积功升到了副指挥使,考虑的自然是如何打仗。”

你说的还真他娘的有道理,老子都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你了!

一忍再忍之后,徐弘爵还是强忍着怒气,捋着胡子问道:“那你说说看,这些个混帐东西为什么想要造反?”

徐文爵撇嘴道:“这是内阁和户部还有刑部该考虑的问题,孩儿用不着想这些,只要依着五军都督府的军令行事便好。”

徐弘基终于没有忍住,一脚便踹向了徐文爵,骂道:“你他娘的是下一代的魏国公!老子当初怎么没把你按马桶里淹死你!”

纹丝不动的徐文爵反驳道:“依大明律,凡勋贵不举者,除爵罚俸,父亲大人应该知道吧?”

徐弘基怒道:“少他娘的扯那些没用的,现在你就说说你是怎么看的吧!”

徐弘基现在又无比后悔当初把这家伙塞进军营里面了——好好一个纨绔子,都给弄成个二傻子了!

徐文爵这才迟疑着道:“难道不是为了利益受损而造反?莫非这些人造反还有其他的原因?”

说完之后,徐文爵又自我否定道:“这些人在当初加征商税之时便老实无比,后来复社和东林党的事儿他们也没造反,看起来倒不是这里面的原因。”

连着想了好多个理由又都自我否定了之后,徐文爵才拱手道:“孩儿驽钝,望父亲明示。”

徐弘基却没有直接说出原因,而是反问道:“你先说说,你在京营之中是如何过的?莫非从来没有关心过朝堂上的大事?”

徐文爵摇头道:“每日里除了训练之外,便是琢磨着如何行军打仗,哪儿有功夫去管朝堂上面的事儿?”

徐弘基叹了口气道:“如此说来,倒也怪不得你了。可是大造黄册的事儿,你总该是知道的吧?”

徐文爵点头道:“这个自然是知道的,京营和新军还有京城诸多卫所都经历过,而且大造黄册最早也是从军伍之中开始的。

可是,大造黄册的事儿又与这些人造反人什么关系?”

徐弘基叹道:“表面上看是没什么关系,可是就以我魏国公府为例子吧,少了那些隐户逃户,你说这千顷良田由谁去耕种?”

徐文爵道:“雇佣百姓去种不就行了?或者父亲大人可以直接向官府买那些蛮子来耕种,更省钱。”

说完之后,徐文爵的脸色就变得有些古怪:“父亲大人的意思是,那些人造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徐弘基叹气道:“任谁能想到,这些个混帐东西想要造反的理由居然就是这么简单?

当然,也不仅仅是大造黄册的事儿,还有之前的商税和东林党、复社那些事儿加到一起,再加上陛下此前曾经在江南大开杀戒,这些人现在终于忍不住了。”

徐文爵讥笑道:“还以为是多大的事儿,结果就是这么个可笑的理由?只怕陛下巴不得这些人会跳出来造反吧?”

徐弘基道:“陛下怎么想的,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还是不要妄加揣摩的手,知道的太多,不是保身之道。”

徐文爵道:“这不就是刚才孩儿说过的么?这些事儿让内阁和户部去头疼便是了,咱们用不着想。”

徐弘基却道:“你可知道,魏国公府镇守南京,可不仅仅是镇守军府那么简单?一应文武之事,皆需过问?”

又叹息了一声之后,徐弘基才接着道:“为父已经老了,魏国公府的担子早晚都得由你来挑,你可长点儿心吧!

等这回的事儿过去之后,为父便会上书陛下,求陛下开恩,将你调回南京。”

徐文爵一愣,还没有想好该怎么说,就见国公府管家匆匆忙忙的跑了进来,躬身道:“公爷,南京守备太监李公公求见!”

ps:今天献祭《跑偏的大明王朝1618》,朕很好奇,大明该如何跑偏。

崇祯皇帝很蛋疼,甚至于有些不想见到许显纯。

每次这家伙匆匆忙忙的出现在自己面前,基本上都是急报,然后十有八九都是那些会让自己不开心的消息。

斜了许显纯一眼,崇祯皇帝一边向着京营外面走去,一边低声道:“什么事儿?”

许显纯也是蛋疼无比的道:“公子爷,江南林伟枫传来的消息,最近那边有很多不正常的现象出现。”

崇祯皇帝一边走一边哦了一声,心中却有些懵逼的感觉。

江南不是被杀的老老实实了?现在又怎么要搞出事情来?好好活着不好吗?

许显纯小心翼翼的瞧了崇祯皇帝一眼,又低下头,一边随着崇祯皇帝向外走,一边接着道:“正月丁卯那天,黑气弥空三夕的事儿传到了江南,再加上丙午日浙江和南直隶大风霾之事,有些人就开始坐不住了。

等到二月壬子朔,杭州城门夜鸣,有些人就开始了勾连,把目标盯向了盐运使林传枫。”

崇祯皇帝的脸色有些黑:“都确定有谁了?”

许显纯躬身道:“小人该死,目前已经确定的有徐氏,吴氏,胡氏,还有陈氏和王氏共五家,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小氏族,涉及人数近万,若是算上这些人豢养的死士还有家丁什么的,总数约摸近十万之众。”

崇祯皇帝疑道:“怎么现在才出来这事儿?之前江南那么多的动作都没有出问题,就算是商税也没有出问题,现在怎么突然间就出来了?”

崇祯皇帝虽然知道锦衣卫不可能传递这么大的假情报上来,但是对于江南的这些事儿仍然是心有疑虑。

之前杀东林党的时候虽然有些小风波,可是也没闹出什么大乱子来,甚至于强征商税,把商税翻倍涨到了十五税一的时候也没有闹出来乱子。

崇祯皇帝一度以为江南已经彻底消停下来了,尤其是在铁路已经修了那么多的情况下,还会有谁这么想不开造反?

就那些软骨头,杀的多了不就老实了?现在跳出来打脸?还是想强行给自己加戏?

许显纯斟酌着道:“公子爷,这事儿还是因为大造黄册之事。”

正说话间,一行人已经到了京营的营门口,崇祯皇帝翻身上马之后还是有些懵逼的感觉。

大造黄册?这京中还有附近这么多的州府都没听说有什么乱子,怎么江南之地偏偏就得出乱子?

许显纯接下来的话解开了崇祯皇帝的疑惑:“大造黄册之下,江南一带的大量隐户和逃户都选择了去官府登记,那些需要大量人手的豪商什么的人手不足,这是其一。

还有就是那些大地主一类的名下田产问题,既想找人耕种,又不想付出更多的利益。

再加上之前的开海、土地丈量、商税等等问题加到一起,让这些人终于坐不住了。”

崇祯皇帝冷哼了一声,却没有说话,而是快速的向着紫禁城的方向而去。

到了宫里坐稳当了之后,崇祯皇帝才敲了敲面前的桌子,问道:“民间呢?”

许显纯躬身道:“启奏陛下,民间现在颇为平稳,没人打算跟着这些混帐东西一块儿送死。

但是据锦衣卫的密报来看,这些混帐极有可能打出建文后人的旗号来起事。”

崇祯皇帝却冷笑道:“没脑子的东西!两百多年的时间过去,现在才打出建文的旗号也不嫌晚!就这些废物,吃屎都赶不上热的!”

许显纯悄然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什么叫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这是堂堂大明天子该说的?

这话我不知道该怎么接!

许显纯正蛋疼间,殿外的小太监却悄然来报:“皇爷,温阁老和成国公求见?”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道:“传。”

朱纯臣和被自己强拉过来,还有些懵逼的温体仁很快就进到了殿中。

行完礼之后,崇祯皇帝就开口道:“成国公这是得到了消息了?”

朱纯臣躬身拱手道:“启奏陛下,南京军府那边已经发了六百里加急到五军都督府。”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却把目光转向了温体仁:“温爱卿怎么看?”

温体仁在朱纯臣告诉了自己这个消息之后,其实是懵逼的,连内心也是拒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