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有些百姓一路上修啊修的,可能就修到了自己将要分配要去的地方,直接住下来就行了,更省心!
崇祯皇帝轻笑着在营地中穿梭,如果不是那些有味道的被子,崇祯皇帝的心情会更好一些。
一个五口之家站在一张桌子前,神色中满是掩盖不住的拘谨,丝毫不见前几日调戏藩王府管家时的狡黠。
这家的一家之中,那个中年汉子,崇祯皇帝在酒楼上看的真切,当时就这家伙喊的最响,跳的最欢,可是最后这家伙根本就没响应王府管家的号召,白白的逗人开心了一回。
当时崇祯皇帝还以为这又是一个被惯坏了的百姓,可是现在看看这个连手都不知道怎么放才好的家伙,崇祯皇帝又突然间想笑。
桌子后面的小吏显然不知道这些,等了半天也没见这家伙说清楚他到底想去哪里,小吏的神色便有些不耐烦了:“我说姜狗蛋,你他娘的到底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赶紧说,要不然上一边先想着去,后边这么多人没看见?再耽误老爷的时间,小心把你抓去打板子!”
姜狗蛋嘿嘿笑道:“官爷,您看着小人去哪里最合适?”
小吏有些懵逼——你他娘的去哪儿,你问我?我还不知道该去哪儿呢!
不过在思考了一会儿后,小吏还是对姜狗蛋道:“去辽东或者奴尔干都司吧,也就是冬天冷点儿,剩下的听说都挺好。”
姜狗蛋嘿嘿笑着道:“那成,俺听您的,小人申请去辽东。”
小吏接过姜狗蛋手中的户籍册子,做好了登记之后便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把姜狗蛋赶到了一旁,大声喊道:“下一个!”
接下来的百姓想要去哪儿的都有,以辽东居多,其次是奴尔干都司,然后是勒石草原,再然后是朵甘思和乌思藏。
至于吕宋和爪哇,好像被所有人给遗忘了一样,没有人选择去这两个地方。
崇祯皇帝凑了过去,问道:“姜兄弟怎么那么听小吏的?小吏说辽东好便一定好了?吕宋和爪哇那里可是一年三熟四熟的好地方,你就不心动?”
姜狗蛋撇了撇嘴道:“这位公子说笑了,小人虽然没去过吕宋和爪哇那两个地方,但是也听说过是海外之地。
就算是官府把那里的蛮子都给抓来干苦力,那也是孤悬海外的地方,以后说不定就再没机会回大明了,跑那么远干什么?死了都不一定能回来啊。
辽东虽然也远,可是顺着那铁路走,总是能走到关内的,老了还能埋进祖坟里,多好。
至于说为啥相信那位官爷?公子您想想,那官爷可是朝廷官员,还能坑了咱百姓不成?”
崇祯皇帝轻摇着折扇笑道:“怎么就不能了?那戏文里不都说贪官污吏么?不污的还能叫吏?”
姜狗蛋上下打量了一番崇祯皇帝,心中暗自感叹了一声驴屎蛋子外面光。
呵呵笑了两声后,姜狗蛋便解释道:“公子刚才都说了戏文里的事儿,那可当不得真。
当今天子是那么好糊弄的?不怕锦衣卫上门找麻烦?尽管相信官府便是,就算出了岔子也能往上一级的官府伸冤。
就算是官府也官官相护,还可以找了锦衣卫,拿着大诰进京告御状不是?
公子莫非没有读过大诰?”
最后一句话,姜狗蛋话里的鄙视之意没有丝毫的遮掩——区区一个读书人在这里能掀起什么风浪?
就算是想要找自己的麻烦,这不远处就是顺天府的官差,自己还用怕了他去?
自己这是被人给鄙视了?
崇祯皇帝有些懵逼,搞不懂为什么每次自己出宫浪一波都能被这些百姓给鄙视一番。
难道说自己真的不适合出宫私访?还是说自己这个皇帝当的太久,已经跟民间百姓脱勾了?
一肚子邪火想发又无处可发的崇祯皇帝干脆闷哼了一声,不再理会这个叫姜狗蛋的蠢货,慢慢在营中逛了起来。
逛了半天之后也没有什么新鲜事的崇祯皇帝正打算离开,却见一身便装的许显纯匆匆忙忙的赶了过来,躬身拱手道:“公子爷,有急报!”
ps:昨天跟两个大神面基喝多了,结果感冒了,悲剧。
另外,今天献祭掉草神的《神话版三国》,看谁更毒。
回望整个崇祯十二年,有让人满意的地方,也有诸多让人不满意的地方。
让崇祯皇帝最为满意的就是在崇祯十二年,自己终于又把帝国的版图收回了一部分。
勒石草原的面积有多大,崇祯皇帝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具体的还得等着五军都督府和户部的测量数量提交上来才能知道。
但是杭爱山的鼎鼎大名,崇祯皇帝还是知道的——勒石燕然,封狼居胥,这就是烙进中原将帅们骨子里的基因,抹不去!
哪怕是到后世都喊着活捉满广志,解放朱日和,实际上心里想的也未尝不是勒石燕然,封狼居胥!
而且燕然这个名字,一看就是中原自古以来的地盘,肯定跟燕国有扯不清的关系!
燕国,那可是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燕召公姬奭于燕地而产生的诸侯国,正经的炎黄之后。
谁要是对于这一点有疑问,大可以去找燕召公求证一下嘛,朕不介意帮忙滴!
而且在崇祯十二年的时候多了后宫几个美人儿,自己又多了儿子女儿,怎么看都是喜事不断的节奏。
呐,做皇帝嘛,最重要的就是大开后宫,多生儿女嘛!
但是要说到崇祯十二年让人不那么满意的地方,也挺多!
十二年二月壬申,浚县有黑黄云起,旋分为二。顷之四塞。狂风大作,黄埃涨天,间以青白气。五步之外,不辨人踪,至昏始定。
二月癸巳,京师地震。
七月,雷击破密云城铺楼,所贮炮木皆碎。
八月,白水、同官、雒南、陇西诸邑,千里雨雹,半日乃止,损伤田禾,畿南、山东、河南、山西、浙江旱。
十二月,浙江霪雨,阡陌成巨浸。
如果不是崇祯皇帝大收商税又不断的从周边小国购买粮食什么的,早就跟原本历史上一样遍地烽烟了!
然而这些事情加一起的后果也让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郭允厚一众大佬们蛋疼无比——国库里也没有余钱啊!
当然,不是说国库因为这事就空了,毕竟崇祯皇帝从来就没有停下过的抄家行动还有驻外的各路大军不断的劫掠也让国库里的银子从来就没有断过。
但是原本可以更充实的国库却因为这些事情而见少,总归是一件令人很蛋疼的事儿。
至于崇祯十三年会是个什么鸟样,崇祯皇帝心里一点儿的底都没有——原本的崇祯皇帝除了脸皮之外,剩下的都不算差,结果也只不过是硬挺了十七年而已。
就像游戏过关一样,自己已经过了十二关,后面的五关估计会难上加难——或许五关过去后会更难一些。
把这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扔到一边之后,崇祯皇帝才拿起桌上的奏章看了起来。
沈王韩王等一众藩王大佬们集体上书,希望崇祯皇帝能把封国置换后百姓的问题给摆平,或者能允许大家伙儿把现在封国的百姓都带走。
然后崇祯皇帝就把奏章给扔一边去了。
把现在封国的百姓们带走?这不是扯蛋是什么?
如果说这一众藩王都把现在封国的百姓们给带走,整个大明的百姓瞬间就会去掉一半!
大明自己人手还不够用呢,哪儿来的这么多百姓分给藩王?
且等着吧,等着百姓们把铁路修的差不多了再说,不着急!
至于最下面的一封奏章,则是东海舰队的南居益送来的。
因为荷兰人表示双方有可以合作的地方,比如奴隶,比如福寿膏,比如其他的瓷器和丝绸一类的东西。
崇祯皇帝对于荷兰人的态度表示一脸懵逼。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利益也没有永恒的敌人这句话虽然没错,但是这大明与荷兰人之间的互殴才过去多久?
现在就想坐下来谈生意?
崇祯皇帝表示有些接受不了,毕竟大明与荷兰蛮子们没什么好谈的——除非是谈一下如何让蛮子们去死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