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湖传言

抬了抬手,止住了台下士卒们的喊杀声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告诉朕,当兵是为了什么?”

“保家卫国!”

“那么应该怎么样当一个好兵?”

“忠于陛下!忠于大明!”

崇祯皇帝终于满意的笑了,自己从穿越之初怒怼了阿黄一波之后搞出来的监军下到百户所这种制度,终于体现了它应有的威力。

当然,感谢天朝,感谢政委,感谢政委下到连制度,感谢tv和tv。

从点校台上走了下来,崇祯皇帝直接就向着列队的士卒们走去。

走到第一个士卒向前,望着这个年近五十,按照大明的标准已经能算是个老人的老卒身前,崇祯皇帝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问道:“现在告诉朕,你愿意去辽东替朕守边么?”

“愿为陛下效死!”

崇祯皇帝得到的,只有这六个字,但是这一个老兵的回答,带起了其他士卒们一起高呼,最后只有六个字在校场上回荡。

愿为陛下效死!

离开了遵化卫的崇祯皇帝一路上笑的都很开心。

在士卒们高喊出愿为陛下效死这六个字的时候,崇祯皇帝已经无比确信,自己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任性去浪。

虽然之前通过厂卫的几个渠道已经可以确认这一点,但是真正的看到卫所士卒们的表现,跟厂卫纸面上汇报上来的消息,那能一样么?

就在崇祯皇帝从遵化返回京城的时候,从京城开始,整个大明都被一条消息搞的精神紧张起来。

当然,不是哪里打仗打输了,也不是建奴打算反攻倒算,而是辽东那里发现了一座金矿!

据江湖传言,现在辽东很多抓捕建奴和毛奴的家伙们已经打算转行去淘金了!

扰江湖传言,那谁家的小谁,在那边弄了块牛头金回来,已经娶了一房老婆两房小妾,连地都买了好几顷了!

还有建奴,听说辽东有金矿,正打算率兵往回来,刘兴祚刘侯爷正打算和夏额哲夏侯爷一起阻截建奴!

总之,各种各样真真假假的消息满天飞,让人搞不清楚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辽东那边儿确实有金矿!

前边有山东响马四川袍陕西老秦人们在辽东抓捕建奴和毛奴大赚特赚,娶不上媳妇的穷小子到辽东混上个一年装载的就能攒够娶媳妇的钱,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又出来了金矿?

之前就在痛心疾首的哀嚎着没有赶上捕奴的好时机,现在有了金矿这么劲爆的消息,要是再错过了,那可就当真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了!

整个大明被这个消息弄的有些人心浮动,许多本来打算观望的家伙们也坐不住了,开始一窝蜂的往官府而去,打算替自己家抢一个去辽东的名额。

让人恨的牙根痒痒的,则是官府的大老爷们原先求着大家伙儿去辽东的态度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脸上就差写上爱去去,不去滚这几个字了。

然而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原本没有人去辽东的时候,这些个官老爷们为了自己的官帽子,那当真是什么样儿的招都想出来了,又是保证又是许愿的,一门心思想要骗大家伙儿去辽东。

现在辽东有金矿的消息传出来了,这些官老爷们还能让自己去?他们自己的那些小妾,谁家没有几个亲戚?谁不想去辽东捞上一笔?

就像是某个县令私下里说的那样儿,要不是有官职在身,又不敢挂印而去,自己都跑辽东去了,还轮得到这些泥腿子?

精明无比的老百姓们再一次显现出了他们的智商——撒泼打滚加送礼,再不行就找锦衣卫去告黑状,总之得替自己家弄到一个去辽东的名额才行!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说的就是现在这种局面。

崇祯皇帝心情不怎么爽,为了把老百姓们弄到辽东和奴尔干都司去,可谓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一起来。

但是崇祯皇帝原本没打算着要强制性的移民实边,最开始温体仁等人所谋划的强制性迁移计划是被否决了的。

所以整个朝堂上下其实根本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强制性迁移百姓的计划。

心情不爽但是有足够资本任性的崇祯皇帝一发火,选择了一边利诱一边强制性移民实边之后,温体仁和郭允厚就开始了头疼。

头疼从哪里弄百姓去辽东,或者说弄什么样儿的百姓去辽东,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把读书人弄过去是应有之意,或者说别管弄多少百姓过去,读书人总得占据一部分的比例。

剩下的人里边,光是有钱的富户不行,光是泥腿子也不成,就跟吃饭一样,得荤素搭配着来。

再然后就是地区。

崇祯皇帝一句话,山东、浙江、福建、南直隶四个地区,但是具体到哪个州哪个县?哪个庄子?各征多少百姓?

这些都是问题。

总之,头疼的事儿从来就不会少。

崇祯皇帝也因此而感叹,皇帝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了——有妞有钱有权还任性,有什么要头疼的事情,有的是人替自己去办。

但是有些事儿就不能指望别人替自己去办。

比如卫所。

调派卫所去辽东这种事儿,往简单了说就是五军都督府发出军令,然后各个卫所该去辽东的去辽东,该去奴尔干都司的去奴尔干都司。

爪哇和满者伯夷也一样,虽然满者伯夷还没有完全落到自己口袋里,可是那也仅仅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但是实际上,为了军心民心,或者说为了装逼,崇祯皇帝选择了自己去五军都督府划定的几个卫所之中离京城最近的那个——遵化卫。

对于很多卫所,崇祯皇帝的印象并不是特别深,毕竟没有亲自带着他们操刀子砍人。

但是对于遵化卫,崇祯皇帝的印象很深,因为在当初怒怼阿黄的时候,可是带着遵化卫的那些老兵油子们一起操刀子砍过人的。

一路疾驰,崇祯皇帝对于路边的风景根本就没有什么心思去欣赏。

已经过了秋,临近入冬的时节,该落的树叶也落的差不多了,一阵风过去,就是黄叶满天飞的模样,倘若风大了一些,还会刮起一些树叶打到人的脸上,而这时候,皇帝的身份也没有什么鸟用。

到了遵化卫之后,崇祯皇帝便直接驰入了军营之中,校场上,数千遵化卫的士卒已经整齐的站立在当场,等候着他们心中无敌的皇帝陛下到来。

崇祯皇帝也懒得玩什么形式上的东西,直接便登上了校场上面的点校台。

一个皇帝,能带着自己手下的马仔砍赢别人,能让自己家的百姓吃好喝好,就能得到军心民心。

比任何的场面形式都有用。

就像现在一样,崇祯皇帝刚刚登上点校台,台下山呼万岁的喊声就响了起来,一眼望去,士卒们的眼睛中除了狂热,还是狂热。

崇祯皇帝很清楚,这种狂热,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这个皇帝的身份,更因为自己是他们的统帅,曾经带着大明的士卒北征蒙古,东平建奴,一刀一枪搏出来的威望。

环视了一眼校场上面的士卒,崇祯皇帝突然开口道:“都认识朕吧?当初就在遵化,朕带着你们跟黄台吉打过一仗。”

台下鸦雀无声,但是士卒们望向崇祯皇帝的目光中那种狂热却是更加的强烈。

崇祯皇帝也很满意这一点,咳了一声后又接着开口道:“朕今儿个来,不是吃饱了撑的,也不是闲的没事儿干了,而是有些话,想要跟大家说一说!

五军都督府的调令,你们应该都知道了吧?”

崇祯皇帝的话一出口,台下的士卒们神色都是一黯。

五军都督府的调令跟内阁和户部他们的文书不一样,从速度上来说就是天地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