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有部电视剧闯关东,里面可是说过什么老金沟淘金这事儿来着。
偏偏自己就没有想到这一节,今儿个出宫去浪还被一个举人给指点江山了。
更坑的是,那个叫李文觉的举人话里话外就是说明了一件事儿——自己对百姓太好了,惯出毛病来了!
心中不爽的崇祯皇帝一边把田尔耕放出去散播谣言或者说传播一个事实,顺便又把温体仁和张惟贤给召进了宫中。
二人见礼之后,崇祯皇帝便直接开口道:“朕有意重设辽东诸卫,不知英国公意下如何?”
张惟贤一听,就知道崇祯皇帝肯定是想出来了什么损招,要搞什么妖蛾子了。
毕竟辽东现在已经重归大明的统治,派兵驻守自然是应有之意,五军都督府已经开始筹划这些事儿了,何必单独扯出来,还要扯上温体仁一起商议?
果然,就听崇祯皇帝继续道:“朕有意重设辽东诸卫,只是这卫所么,要多设一些,同时还要担负着垦屯之责。”
张惟贤很蛋疼,连温体仁也感觉蛋疼。
之前崇祯皇帝可是有过旨意的,战兵不从事任何耕种,如今重设的辽东诸卫怎么算?
张惟贤当即便反对道:“陛下,辽东之地的卫所固然要重设重立,只是陛下先前有诏在先,卫所士卒不从事耕种。
若是大量重设垦屯卫所,则必然要迁移我大明现有之屯田卫所过去?”
崇祯皇帝则是点了点头:“正是如此。朕的意思是,辽东的卫所一如关内之卫所,裁撤掉一些年老的士卒,改为屯垦卫,平时耕种,闲时训练。暂定二十万。”
听到这里,张惟贤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还好,眼前的这位皇帝陛下虽然想一出是一出,可是现在玩的这个套路之前在大明已经玩过了,只是把一些年老的或者伤残的改编进屯垦卫所。
这些人,不再担任战作任务,也用不着他们再操刀子砍人,至于训练,也不过是让他们保持最基本的军人身份罢了。
温体仁则是拱手道:“启奏陛下,若是迁卫所至辽东屯垦,则民间百姓?”
崇祯皇帝咬牙道:“强征一批!十万户!重点在山东、浙江、福建、南直隶之地,征发十万户去辽东!一应待遇如前面所说!”
妈的,到底是朕提不刀了,还是你们飘了?真当朕不会玩强制拆迁是不是?
反正除了山东之外,剩下的地方都是文风极盛,商业头脑发达,偏生操刀子砍人这种事儿不太擅长,正好扔到辽东去磨练一番。
温体仁想死的心都有了。
原本以为迁大量的卫所去辽东,鼓动民间百姓去辽东这事儿就可以缓一缓了,谁曾想崇祯皇帝突然又要玩移民实边的套路了。
之前可从来没有提过这茬子,这是怎么着了?
温体仁当然不会想到这是崇祯皇帝出宫去浪,结果被一个举人指点江山后在发泄心中的不满。
正在蛋疼,崇祯皇帝又接着道:“还有,琉球内附之后,同样要互迁百姓!朝鲜依例处置!”
崇祯皇帝根本没有理会温体仁一脸便秘的表情,而是发了狠之后又决定把琉球和朝鲜的百姓跟大明百姓互迁。
只要大明百姓在琉球和朝鲜这种地方占了多数,以后不怕这两个地方不彻底的融入大明所有。
如果不能,只能说明儒家教化之功的功力还不够。
然而可能么?玩融合,儒家说自己是第二,天下间就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想了想,崇祯皇帝又接着道:“至于琉球与朝鲜百姓和大明百姓互迁,内阁与户部要拿出个章程来,只一点,大明百姓在该处要占到绝对的多数。”
温体仁了然。
琉球和朝鲜内附,自然是一心想要跟着大明爸爸混的,但是大明百姓不占到多数,那么以后就有出问题的可能。
只要大明百姓在当地占到了多数,过上个几十年的时间,朝鲜和琉球基本上就全是大明百姓了,自然就不会再出现什么反复。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然而并没有什么蛋用,大明朝的百姓不愿意去辽东,因为太远。
在没有火车这种神器出现之前,百里之外的距离就已经可以算的上是出远门了,千里之外,生死两不知的情况都属于很正常。
毕竟这时候还没有微信,没有手机,连电话和电报这两种东西都没有,同时还得考虑到宗族关系。
人离乡贱这个词是怎么出现的?
宗族所在的地方,一代代的繁衍生息下来,结识的人和关系盘根错节,很多事情办起来都很容易。
而一旦离开了宗族势力范围,再想要办点什么事儿,说一声求爷爷告奶奶都算是简单的,除非银子特别多,拿钱开路。
问题在于,如果银子特别多,谁还闲的没事儿干离开自己的宗族势力范围?
更何况是跑到了辽东或更远的奴尔干都司,甚至于是爪哇和新明岛这些地方。
而一旦去了,有生之年再回大明的希望基本上等于是零,也就是说,除非是一个宗族有意开枝散叶,否则的话没有人愿意去。
除非活不下去,或者官府强制移民。
想到强制移民,崇祯皇帝便是心头一动。
后世还有强拆呢,朕凭什么不能强制移民?
当一个皇帝还不是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君要民去,民敢不去?
但是想了想,崇祯皇帝还是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当然,想要玩强制迁移,这事儿不是说不行,毕竟身为皇帝,完全有这个任性的资本。
但是强制迁移,这是螨清玩湖广填四川时用过的手段,崇祯皇帝表示自己没兴趣。
命人乔装打扮之后,崇祯皇帝就出了宫。
崇祯皇帝要试试自己有几分赵春晚的本事——人家能把人忽悠瘸,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把人忽悠去辽东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但是一出了宫,崇祯皇帝就把自己想要去忽悠人的事儿给忘到了脑后。
忽悠人这种事儿太麻烦,哪儿有去酒楼潇洒来的痛快?
打着刺探情报,了解民间动态顺便看看有没有人能忽悠的想法,崇祯皇帝再一次跑到了酒楼,而且特意挑了一间跟锦衣卫没什么关系的酒楼。
至于说青楼什么的,崇祯皇帝是不可能去的。
再漂亮的清倌人能比得上宫中的那些美妞?
然后崇祯皇帝就一脸懵逼的看着眼前的店小二:“牛肉,没有了?”
店小二小心的赔笑道:“公子爷,这吃牛肉,是违反大明律的啊,除了偶尔跌死或者老死的几头牛之外,上哪儿去吃啊?您多担待,小店还真没有牛肉?”
逗逼病发作的崇祯皇帝干脆从袖子里摸出了一锭银子,笑道:“这银子,你拿去,找一头想不开的牛跌死不就行了?”
店小二的脸色一变再变,最后还是拒绝了崇祯皇帝:“公子爷,这段时间官府查的紧,真没有哪头牛敢想不开!”
旁边桌子上的一个读书人看着崇祯皇帝的糗样,笑道:“这位公子不知如何称呼?最近这牛肉啊,可是吃不上喽。”
崇祯皇帝笑道:“小可朱晓松,见过这位兄台。只是小可最近刚来京城不久,不知这牛肉?”
那读书人笑道:“小可李文觉,见过朱兄。前段时间官府不怎么需要耕牛,自然是随便跌死几头都没关系的,现在官府为了耕牛都快疯了,自然不可能让你我拿来吃了。”
崇祯皇帝脸上露出了一副感兴趣的样子:“前些时候不是说从草原来了一批健牛么?如今又不够了?”
李文觉道:“便是再来上几批,也不够!如今朝廷为了能让百姓去辽东,许诺了去辽东的人家都给牛一头。
现在虽然没多少人愿意去,可是以后真要是有去的呢?万一朝廷一狠心,把一头变成了两头呢?这牛怎么够用?”
心中暗骂了一声麻卖批之后,崇祯皇帝才问道:“如此说来,民间不愿意去辽东,乃是因为朝廷给的好处不够了?”
李文觉道:“是,可是也不是。”
崇祯皇帝见李文觉就此打住了话头不说,便对一直等在一旁的店小二笑道:“且去置备几个拿手菜,这位公子的一并算我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