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给建奴当狗了!

孙承宗短时间内也只能寄希望于何可纲身上,盼着何可纲可千万不要掉链子,同时又把曹文诏叔侄和吴襄父子给派了过去。

然而吴襄父子和曹文诏叔侄还没有赶到广宁卫,最新的消息就传了过来——建奴退兵了!

屠城并且大肆劫掠一番后,建奴退兵了!

曹文诏叔侄和吴襄父子都是将目光投向了别处,不再看何可纲那张阴沉的如同死人一般的脸。

死人脸不可怕,可怕的是那张死人脸上面的眼睛中喷出的怒火,加上那副意欲择人而噬的表情,就实在是不怎么让人愿意看下去了。

咬了咬牙之后,何可纲才沉声道:“把兄弟们和百姓都收敛了,重新布置关防,增加驻守人数和弹药。”

实际上,在何可纲的权限之内,也只能是给这些被破的关口再增加驻军人数和弹药,防止建奴下一次再来。

至于剩下的,则超出了何可纲的权限范围,只能向孙承宗报告,然后再由孙承宗向五军都督府申请。

带着手下马仔向山海关方向而去的崇祯皇帝自然也接到了消息——随行的锦衣卫和五军都督府的情报体系自然会把这些信息统计上报。

然后崇祯皇帝就无力的发现自己现在什么都干不了。

事先没有任何通知与动静,就算是阿敏和莽古尔泰的消息同样传了过来也没有什么用。

毕竟他们的消息传到的时候,镇远堡等关口已经被打破了。

现在自己带着十万大军,速度反而受到了拖累,不可能像是率领几万纯骑兵一样不顾后勤和其他的制约,没日没夜的往镇远堡赶。

有的时候,现实就是这么操蛋,远比小说还要操蛋。

崇祯皇帝和孙承宗一样,也没有想到建奴会在这个时间对镇远堡这一类的地方发起攻击。

实在是一点儿的先兆都没有,所有人都以为建奴会彻底怼死朝鲜,然后把朝鲜做为最后的退路。

哪怕是黄台吉把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从朝鲜召回沈阳,也不过是以为黄台吉打算跟朝廷大军在盛京城外决战。

又一次给建奴记下了一笔血账的崇祯皇帝干脆再一次加快了行军速度,打算用最快的速度赶到辽东,直接怼死阿黄。

为此,崇祯皇帝连山海关都没有停留,只是让孙承宗准备好后续的一应事宜,然后就直接出关而去。

此时辽东的气氛也越发的紧张起来。

崇祯皇帝带着几十万马仔来辽东砸场子的消息根本就瞒不住,更何况崇祯皇帝本来也没有瞒着的意思。

辽东的汉人百姓和建奴都很慌。

之前崇祯皇帝派人在辽东散播的旨意,辽东的汉人百姓基本上都知道——然而知道归知道,真选择回归大明的却是只有大猫小猫两三只。

不仅如此,很多家里有人入了汉军旗的辽东百姓甚至于主动帮助建奴加固起了城防。

谁也不敢相信这一次的朝廷大军就能彻底怼死大清,毕竟上一次萨尔浒之战,朝廷出动四十七万大军都没能灭掉后金,现在就行了?

如果朝廷再一次退去,大清国秋后算账该怎么办?

没有人敢拿自己的一家老小开玩笑,更何况,入了汉军旗的人家活的相比其他百姓要滋润的多,更不可能放弃现在的生活了。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舍得辽东的这一切。

许成顺等人不管是被逼无奈也好,还是贪生怕死也好,总之是跟着杨七七一起跑路了。

还是上一次登船去大明的那个废弃港口,还是那条被废弃了的福船,还是那些人。

不同的是,许成顺等人的家人也被暗中分批接应了出来。

随着福船启航,许成顺拍了一下栏杆,叹道:“两代人的打拼,一辈子的心血,没了!”

杨七七却是笑道:“没了又如何?人还在,回到大明一样可以东山再起,人要是没了,可就真的没喽!”

许成顺心中一凛,知道杨七七话里的意思,当下也只是讪笑道:“那是自然,只要回了大明,我等便可以挺起胸膛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再不用给建奴当狗了!”

黄台吉登基称帝的一波骚操作猛如狗,崇祯皇帝则是笑的不成形了。

称帝好啊,阿黄不称帝,怼死他也不算什么本事,估计以后还会有些脑残替阿黄抱不平。

比如说老奴和阿黄是反抗大明暴政什么的,这一类的言论肯定少不了就是了。

但是阿黄一称帝,这性质就变了。

任谁也挑不出崇祯皇帝的理儿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说白了,除了崇祯皇帝能称一声皇帝,剩下的谁敢称皇帝都会成为大明上上下下共同的目标。

除非这个称皇帝的人能够先怼死崇祯皇帝,比如历史上送快递的李小哥一样。

但是阿黄怼死崇祯皇帝了没有?很明显,没有。

不仅没有,还被崇祯皇帝怼的跟死狗一样,这个时候称帝,这波骚操作,崇祯皇帝只能说一声佩服。

再一次安抚了后宫里的周皇后和田贵妃、袁贵妃还有完颜玉卓之后,崇祯皇帝很干脆的就跑到了军营里面,带着自己手下的马仔们出发了。

周皇后的肚子再一次大了起来,这一次好像是个儿子?大概也许是吧?

不过这都不重要,反正自己还年轻的很,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生,尤其是完颜玉卓生了个儿子之后,崇祯皇帝心里的底气就更足了。

儿子嘛,早晚的事儿,晚些生了还晚点儿生气,挺好。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通运桥。

崇祯皇帝这回去辽东砸阿黄的场子,可是打算一步到位的把辽东砸回来的,所以带的马仔们有些多。

十万。

还有十万已经先行通过火车去往山海关,然后再往海州卫去。

二十万马仔再加上辽东原本就有的那些马仔,砸掉区区一个阿黄家的场子,问题不大。

除非是再现萨尔浒之役才有可能。

问题是傻子都很少犯同样的错误,让已经比之万历年间强出不知道多少倍的明军再犯萨尔浒之战时的错误,可能么?

上一次指挥整个战役的是杨镐,这家伙坐镇沈阳指挥四路大军分兵围剿建奴,四路大军互不协调,然后唱了凉凉。

崇祯皇帝这一次带着指挥作战的是五军都督府的一应大佬们——包括张惟贤和朱纯臣这些勋贵,连孤儿幼军也以参谋的身份加入了进来。

也就是说,孤儿幼军的这些小家伙们虽然不会正面上战场,但是会跟着张惟贤等人身边出谋划策。

当然,更多的还是学习。

更别提山海关还有一个让建奴相当头疼的孙承宗。

上一次萨尔浒,明军一共纠集了十一万大军,还是算上了叶赫部和朝鲜方面派出来的军队,号称四十七万。

而这一次,崇祯皇帝实打实的带出来了二十万马仔。

而且还没有算上刘兴祚之前已经带出去的四十万杂牌精锐,更没有算上各种打算去辽东捞军功和好处的各个活力组织。

估计真是要把各路能动用的人马都给算上,崇祯皇帝这一次砸场子的规模将是史无前例的大——大概六十万马仔。

不是号称,而是实打实的六十万。

至于朝鲜,崇祯皇帝表示不指望了,毕竟连自己的国土都丢的差不多了,再让他们派出军队来协同作战,大明爸爸是怼建奴还是保护他们?

顺便还要提一句的是,大明爸爸不缺马!

没错,当初魏忠贤玩出来的让勋贵百官们献马什么的玩法到了崇祯年间,根本就是个笑话。现在的情况是,大明爸爸根本就不缺战马。

先不说几个比较不错的马场都在大明爸爸的手里,就光是夏额哲所部来归所带来的战马就接近三万匹。

更不要提红眼病发作的卓里克图和卜失兔两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