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被明军从港口上面开辟出来一块儿地盘之后,事情就变得越发不可收拾。
因为后来面对的根本就不是正规的明军,而是之前被自己欺负了一回的海盗们,还有海盗们找来的同行,或者说是同伙儿。
瓦希德在最开始发现进攻的居然由可怕的明军换成了海盗们的时候,内心是高兴的,是狂喜的。
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些海盗比明军更可怕,更残忍。
明军讲究的是杀人效率,往往杀了人,把自己的作战目标达成之后就会收手,然后等待下一次的进攻命令。
但是海盗们不一样,海盗们杀人从来就不好好杀,能一刀砍死的都会顺手多砍几刀。
砍死人还不算,等到双方的接触退开之后,这些该死的海盗会把自己人的尸体收敛起来,一把火烧了然后装在罐子里。
而爪哇军的尸体,则会被一刀砍掉脑袋,然后这些脑袋就会系在那些海盗们的腰间。
在瓦希德看来,这是虐杀!
海盗们的残忍,对于爪哇军来说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丝恐慌,然后这一丝的恐慌慢慢的就开始在爪哇军中蔓延开来。
瓦希德悲哀的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办法制止住这种恐慌情绪的蔓延,因为自己的心中也开始隐隐约约的开始担惊受怕。
因为谁也不敢保证,下一个被砍掉脑袋的,会不会就是自己。
鲁迅曾经说过,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变态。
失去了失望,甚至于已经开始绝望的瓦希德就开始朝着变态的方向进化了。
整个爪哇但凡是谁提出点儿不同的意见,面临的唯一下场就是死,不光是自己,而是全家上下老小,连在吃奶的奶娃子都不会放过。
至于在外面看上眼的姑娘,则是不管有没有嫁人,统统都得弄进自己的王宫里面去享用一番。
爪哇上上下下开始弥漫起了一种失望,绝望,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形容才更贴切的情绪。
然后瓦希德也死了,死的跟之前那个被他的帐下第一忠犬梅加瓦亲手砍死的穆沙一样儿的下场。
因为他也是被他的第一忠犬梅加瓦亲手砍死的——在瓦希德睡了梅加瓦的小姨子之后。
短短数月之内,爪哇连着换了三任爪哇王,从穆沙到瓦希德,再从瓦希德到梅加瓦。
曾经多次浴血冲杀在第一线的梅加瓦知道明国的那些海盗们有多可怕,自己身上就有很多道被他们砍出来的伤口,全靠着命大才从战场上面活了下来。
所以梅加瓦不打算再这么干下去了。
已经被他们占领的地盘,自己不要了行不行?自己只要保住现在的这些地盘,甚至于再割让一些出去也行,两家合平罢兵好不好?
毕竟打打杀杀的会吓到小朋友,就算吓不到小朋友,吓到花花草草的也不太好嘛!
对于梅加瓦的求和,最先截到使者的海盗小头目很干脆的把人带到了李吖子帐前,然后请李吖子定夺。
李吖子在召集了其他几个海盗的大当家们之后,当场就命人把使者给砍了——连使者有什么条件都没听听。
对于李吖子等海盗来说,梅加瓦提什么要求不重要,重要的是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提了什么要求。
擒其王,灭其国,毁其贡献,焚其祖庙,绝其苗裔!
现在的第一点要求擒其王可还没有完成呢,更别说后面的了,这时候谁敢答应爪哇人的求和?
万一惹得京城那位连名字都不能提的皇帝陛下一时不开心,自己这些人一辈子可就都不用开心了。
至于说爪哇王从穆沙换成了瓦希德之后又换成了梅加瓦,李吖子等人表示无所谓,反正皇帝陛下说的是擒其王,只要抓一个爪哇的王回去就行了。
就算是爪哇人现在没有王了,只要有一个活着的爪哇人,那他就是实际上的爪哇王,就必须抓回去交给崇祯皇帝。
至于崇祯皇帝是想要把爪哇王给千刀万剐还是怎么炮制,那就得看皇帝陛下的心情如何了。
反正皇帝陛下的要求必须达成,求和这种事儿,没有谁敢答应。
梅加瓦在使者被杀了之后,彻底的慌了。
然后他就想出来一个新的招数。
什么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什么莫欺少年穷一类的,崇祯皇帝向来都是当小说看的。
热血固然热血,但是实际上呢?
你敢死,朕还不敢埋?
长昂这些渣渣们带着的朵颜三卫,还真以为是当初敢跟朱老四叫嚣的朵颜三卫呢?
一群渣渣!
甚至于崇祯皇帝连自己亲自去弄死他们的心情都没有,而是直接选择了关门放张之极。
原本张之极对于刘兴祚带着新军的几万大军跑到奴尔干都司搞事情的事儿就不太开心,因为自己也想去来着。
现在好了,有朵颜三卫的这些渣渣们送上门来,张之极开心的已经想要去清风馆里面浪一圈了。
但是想想清风馆的背景,张之极最后还是没有去,而是带着自己手下的双花红棍和马仔们跑到了下马关那边,打算怼死朵颜三卫的渣渣们。
这么一来,崇祯皇帝是爽了,但是郭允厚就不爽的很了——别管是怼死爪哇还是去怼朵颜三卫的渣渣们,出钱的都是国库!
国库!不是内帑!
本身大明现在的屁事儿就多的要死要活的,要买奴隶,要赈济受灾的地区,要给出徭役的大明百姓们发银子,那可都是钱!
得亏铁道部的账务不是从户部走的,要不然现在自己就直接去死,直接吊死在午门口恶心皇帝他老人家去!
可是现在不死也差不多了!
崇祯三年以前的国库,基本上年年都空,年年都能跑老鼠,崇祯四年开始有了商税的收入之后,才算是偶尔能剩下那么几个铜板。
至于现在,看看爪哇和朵颜三卫两线开战的大炮火铳,郭允厚就想哭。
皇帝陛下嘴里总是嘟囔些什么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现在应验了,国库的黄金万两随着一声声的炮响,没了。
不行,这军费跟国库的支出还是得分开,每年都划出来一部分给五军都督府让他们自己玩去,少跟国库掺合在一起。
再不分开,自己这个户部尚书早晚得一口老血吐死算逑。
不对,不光是军费,还有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都是给本尚书弄好计划和制度,每年要多少,划多少,都应该有个计划才行,要不然这钱总是想到哪儿花到哪儿,说一声寅吃卯粮都是好听的!
对于郭允厚提出来的这一点,崇祯皇帝表示认同。
后世经常听说什么财政赤字,什么预算一类的玩意,这些东西离自己太远,听个乐呵也就是了。
反正鹰酱欠了兔子几千几万亿,也没见自己手里拿过一分美刀的还款。
欠钱的欠成大爷了。
当然,鹰酱不要脸,自己这个大明的皇帝可是要脸的。
人家琉球马上要内附,朝鲜在承担着东江镇的军费和粮草,自己要是再不断的跟周围的小国借钱,这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些。
当然,难看不难看的,其实崇祯皇帝不在乎,可是脸面这个东西,有时候拿出去就是一种威慑,在某些时候不要还真不行。
再说了,大明总是搞的处处缺钱,国库内帑傻傻分不清楚,这样自己这个皇帝的脸面上很有光么?
崇祯皇帝不这么觉得,所以最后决定配合郭允厚的要求,先把大明的户政财政给捋一遍。
最起码每年的钱要干什么,收多少花多少,都该有个计划才是。
后世开发个网站还有各个模块的预算呢,更何况一个国家?
然后崇祯皇帝又隐隐约约的有些头疼,也隐隐约约的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儿。
就像是赋这玩意,这是进入内帑的,跟国库没什么关系,虽然说被自己一免再免的,一年也收不上来那么几个大子儿,可是眼下这玩意毕竟也是一笔收入不是?
至于毒盐和福寿膏、棉籽油一类的好东西,好是好,可是这些玩意是卖向哪里的?
基本上除了大明的地盘之外都在卖,而且卖的毫无压力。
可是以后呢?
最起码,原本的辽东南四卫之地,奴尔干都司那边的捕鱼儿海,草原上的察哈尔部,新明岛,还有以后的爪哇和朵颜三卫是没办法卖了。